|
钛产业重点抓好高炉渣提钛、富钛料制取等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发展高档钛白、专用钛白、海绵钛、金属钛、钛材等,大力开发航空航天、船舶系列钛合金材料等高端产品,积极开发医用及体育钛制品。钛精矿产能达到200万吨、富钛料产能达到15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钛原料供应基地;实现氯化法钛白粉产业化生产,钛白粉总产能达到6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钛白粉生产基地;延伸钛金属产业链,形成海绵钛3万吨、钛锭1.5万吨、钛材2万吨、各类钛合金材料1万吨。
钒产业重点突破钒清洁生产、高效提钒等关键技术,稳步提高冶金用钒制品规模水平,重点发展钒精细化工、钒功能材料、钒催化剂、钒中间合金等产品,积极开发钒电池、钒基储氢合金及钒铝合金等新型高端材料。钢铁冶金用钒合金(钒氮合金、高钒铁、中钒铁等)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钒制品达到4万吨,钒铝合金达到1000吨,钒催化剂产品和钒清洁生产技术实现产业化,钒电池结合光伏发电站建设形成产业化示范,研究开发钒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产品。
矿业。推动矿产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应用先进采选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大力加强重点矿区规范整治,有序开发黑色、有色、非金属等矿产资源。以攀枝花市东区、盐边县等为重点,采用清洁高效选冶技术,综合开发利用钒钛磁铁矿,建设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资源保障基地。以会理县、会东县等为重点,加快发展铅、锌、铜、镍等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建设西南地区重要的有色金属原料基地。提高雷波县等磷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研发制造能力,抓好中低品位磷矿采选及利用技术科技攻关。积极开发利用石墨、白云岩、橄榄岩等多种非金属矿资源,为区域冶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原料配套条件。加大重要成矿区整装勘查力度,加快形成矿产资源后续接替,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铁精矿产能达到2500万吨。
冶金工业。依托攀枝花市东区、盐边县、会理县、会东县等黑色和有色金属资源,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着力提升冶金工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推进钢铁工业转型发展,实施精品钢发展战略,大力开发含钒钛合金钢系列品种,增加重轨、汽车大梁板、管线用钢等专用钢优势产业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品种结构优化升级,精品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推动节能高效冶炼新流程技术开发,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新流程产能达到300万吨以上。按照“多点开采、定点洗选、集中冶炼、关联布局”,调整优化有色金属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深加工及产业间循环利用,达到50万吨锌、20万吨铜生产能力。狠抓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铬回收利用实现规模化,镍、钴、镓、钪等稀贵金属回收利用实现产业化。关闭淘汰一批小铁厂、小轧钢。
机械制造。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含钒钛铸锻件、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产业。以攀枝花市为重点,大力发展含钒钛机械产业和特种铸锻件,不断提高汽车制动鼓、履带板、挖掘机铲齿等特色零部件产品市场竞争力,适时发展整机装备制造。以宜宾市为重点,着力引进培育机械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延伸机械制造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以重型加工、特种容器制造、重型装备制造、汽车配件加工和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核电燃料组件制造。
化学工业。依托丰富的磷矿、盐卤、煤炭、萤石等资源,加快开发附加值高的磷精细化工、有机氯等产品,推进现有焦化装置尾气综合利用,推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培育形成沿江现代化工产业走廊。磷化工重点发展高纯特种、电子级、食品级等高端磷化工及磷酸盐制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推进硫化工技术进步和综合利用。氯碱化工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推进清洁环保生产技术开发,搞好电石渣等副产物综合利用。
专栏二 特色资源加工重点项目
钒钛产业:攀昆云钛公司1万吨钛材深
|
|
|
订阅须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