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严格移民安置情况监督评估,掌握移民动态,最大限度地保障移民群众合法权益。
(三)大力开展社会扶贫工作。积极开展多形式的对口帮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扎实做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定点帮扶和东西扶贫协作,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挂包帮”活动,继续开展区域性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扶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鼓励群团组织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参与扶贫。
第二节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微型企业,开辟公益性岗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服务矿产、水电开发和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发展等为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能培训,支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定向培训。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者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创业促就业工作。培育乡土人才,培养一批“致富能人”、“技术能手”。
(二)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合理布局校点,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大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优化配置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整合各类技能培训资源,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规划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执教,加强在岗教师培训。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对长期在乡村学校工作的教师优先评定职称,给予生活补贴。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支持民族教育,对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除学费,提供助学金。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
专栏十四 教育发展重点
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强乡镇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支持农村地区利用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富余校舍举办幼儿园或幼教点。加强彝区公办双语幼儿园建设。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条件。
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中职学校改革示范校建设,促进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建设。
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统筹规划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重点支持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三)医疗卫生。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宜宾市二医院、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区域内医疗技术水平。加强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配置。大力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积极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力度,着力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卫生、农村急救、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巩固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强化
|
|
|
订阅须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