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快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科学实施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大力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恢复林草植被,有效减缓石漠化蔓延趋势。进一步加大金沙江下游、安宁河谷等流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开展物种资源调查编目和保护,加强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建设,防治紫茎泽兰等外来物种入侵。

第二节 环境保护
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水体的综合治理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水资源安全。开展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实施流域内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大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力度,严格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清洁生产标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强化重金属污染防治,推进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严格核与辐射管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降低粉尘污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城市及沿江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与监管,提高污水处理率。建立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建立煤及煤化工、钒钛钢铁深加工、磷化工、建材等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完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环境监管和应急能力,严格控制有色金属冶炼、电力、建材、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污染。
第三节 防灾减灾
加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灾害排查,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提升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水平。以县城防洪和重点集镇防洪为重点,加快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和重点河流堤防建设,形成较完整的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地震的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第九章 政策措施
第一节 政策支持
(一)财税政策。
财政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加大中央财政均衡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争取中央有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等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向规划区倾斜,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补助机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贴息扶
|
|
|
订阅须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