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现平稳快速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城乡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基本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行路、上学、就医等问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40万人以上。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到2020年,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实现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建成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我省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南向开放合作窗口以及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基本形成人口与生态协调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的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格局,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区内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三章 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进优势资源深度开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优势的沿江特色产业带。
第一节 优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清洁能源生产。
水电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搞好移民工作前提下,加快金沙江下游干流梯级开发。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全部建成发电,年发电量达到900亿千瓦时。积极推进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尽早核准开工建设,2020年前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年发电量达到988亿千瓦时。抓紧做好金沙、银江水电站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科学合理开发中小水电,满足当地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新能源产业。规划布局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站,积极探索建设光热发电示范电站。积极发展与建筑一体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在道路交通、公用设施、公共场所等鼓励采用分散式光伏电源。加大风能资源观测评价工作力度,积极规划布局具备条件的风电场,推进风电场建设。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加强麻疯树技术研发,开发生物柴油、生物质航空煤油等现代生物能源产品。
煤矸石发电。根据攀枝花矿区的低热值煤炭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新建2×30万千瓦攀钢煤矸石电厂等综合利用项目。
专栏一 清洁能源生产重点项目
水电站:建成投产溪洛渡水电站(1260/2万千瓦)、向家坝水电站(600/2万千瓦)。力争尽早核准开工建设白鹤滩水电站(1400/2万千瓦)、乌东德水电站(870/2万千瓦)。尽快开工建设金沙水电站(52万千瓦)、银江水电站(34.5万千瓦)。开发建设西溪河青松水电站(10万千瓦)、黑水河坤顺电站(8万千瓦)、鲹鱼河大弯腰树水电站(5.4万千瓦)、城河电站(8.4万千瓦)、横江伏龙口电站(6.8万千瓦)。
新能源:加快核准建设会东县拉马和鲁南、会理县红旗、布拖县火烈、屏山县等风电项目,积极推进仁和区、盐边县、金阳县、宁南县、雷波县等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建设会理县等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推动城市屋顶光伏工程。推进生物柴油项目和生物质发电项目等建设。
(二)特色资源加工。
钒钛产业。以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契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强自主创新和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突破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低品位矿高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高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规模水平,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建成世界级的钒钛产业基地。
|
|
|
订阅须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