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四五卫健发展规划: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夯实基层医疗人才队伍

  • 2022年01月18日 21时54分
  • 来源: 封面新闻
  • 【字体:
  •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推出“十四五”规划专题访谈,1月18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汝鹏在线解读《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并与广大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


    网友花生酱:疫情持续三年了,如何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的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应该如何提升身体健康水平?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十四五期间,在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方面,我们将开展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完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以三级疾控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现代化疾控体系。高标准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优秀”省疾控中心,布局建设区域疾控中心,支持市、县级疾控中心升等达标。

    二是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分级分层分流传染病救治网络。创建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加快推动“1+6”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加强市(州)传染病医院、县级传染病科(病区)建设,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重大疫情监测哨点建设。

    三是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加快完善与健康四川要求相适应、覆盖卫生应急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卫生应急体系。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谋划探索设置省级区域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四是建立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完善以急救中心为主体、二级以上医院为支撑的城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立县级急救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农村三级急救网络。

    五是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六是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完善以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为主体,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基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补充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

    七是建立健全血站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血液中心、中心血站为主体,边远县级中心血库为补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运行高效的血站服务体系,科学设置储血点、固定采血点和流动采血点,提升血站标准化建设能力。

    八是构建完善职业健康防治体系。建立健全由职业病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职业病诊断救治三类技术支撑机构及相关专业机构组成的职业健康防治体系。在成都、攀西、川南建设区域性职业健康工程防护中心。建设命名一批职业病防治院和区域性化学中毒救治中心。

    九是强化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健全三级四层卫生监督网络。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卫生健康监督远程指挥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医疗废物、生活饮用水、游泳场所等公共卫生风险智能监测点。明确乡镇(街道)承担卫生健康综合监管的机构,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日常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健康优先、“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远离烟酒、心态平和的良好习惯,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方式。我们也将大力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继续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核心健康观,全方位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网友老鹰: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难、留不住,十四五期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激励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重点针对脱贫摘帽地区配备数量适宜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引导和鼓励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从事全科医疗工作。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探索建立全省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人才引进方面。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开展人才招引等政策集成创新试点。加强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人才柔性引进、退休人员返聘、对口帮扶、医务社工、社区动员等多种方式,拓宽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渠道,吸引城市医院、非公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到基层提供服务、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或者定期出诊、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制度,继续实施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统筹安排5000余名专家人才支援脱贫地区,继续推进原深度贫困县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人才先行区内“医联体”“医共体”建设。

    三是人才激励保障方面。依托中心镇、特色镇规划建设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在科室设置、设备配备等方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做大基层机构事业平台,缩小与大医院的职业差距,提高人才吸引力。优化基层人才配备和管理方式,探索实行医共体内或县域内编制核定、人员招聘、岗位调配、评价使用、薪酬待遇、考核奖惩等人事管理一体化。落实“两个允许”的要求,健全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制度,人才选拔评价中充分考虑基层服务特点,激励人才为基层服务。完善保护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施薪酬、职业发展激励。(记者周家夷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十四五卫健发展规划: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夯实基层医疗人才队伍

  • 2022年01月18日 21时54分
  • 来源: 封面新闻
  •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推出“十四五”规划专题访谈,1月18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汝鹏在线解读《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并与广大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


    网友花生酱:疫情持续三年了,如何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的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居民应该如何提升身体健康水平?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答:十四五期间,在提高公共卫生水平方面,我们将开展以下重点工作。

    一是完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以三级疾控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现代化疾控体系。高标准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优秀”省疾控中心,布局建设区域疾控中心,支持市、县级疾控中心升等达标。

    二是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分级分层分流传染病救治网络。创建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加快推动“1+6”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加强市(州)传染病医院、县级传染病科(病区)建设,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重大疫情监测哨点建设。

    三是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加快完善与健康四川要求相适应、覆盖卫生应急管理全过程、全方位的卫生应急体系。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谋划探索设置省级区域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四是建立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完善以急救中心为主体、二级以上医院为支撑的城市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立县级急救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的农村三级急救网络。

    五是完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建立健全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六是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完善以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为主体,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基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补充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和服务网络。

    七是建立健全血站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血液中心、中心血站为主体,边远县级中心血库为补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运行高效的血站服务体系,科学设置储血点、固定采血点和流动采血点,提升血站标准化建设能力。

    八是构建完善职业健康防治体系。建立健全由职业病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职业病诊断救治三类技术支撑机构及相关专业机构组成的职业健康防治体系。在成都、攀西、川南建设区域性职业健康工程防护中心。建设命名一批职业病防治院和区域性化学中毒救治中心。

    九是强化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健全三级四层卫生监督网络。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强化卫生健康监督远程指挥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医疗废物、生活饮用水、游泳场所等公共卫生风险智能监测点。明确乡镇(街道)承担卫生健康综合监管的机构,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

    日常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健康优先、“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远离烟酒、心态平和的良好习惯,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方式。我们也将大力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继续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核心健康观,全方位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网友老鹰:我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难、留不住,十四五期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激励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重点针对脱贫摘帽地区配备数量适宜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引导和鼓励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从事全科医疗工作。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探索建立全省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人才引进方面。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开展人才招引等政策集成创新试点。加强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人才柔性引进、退休人员返聘、对口帮扶、医务社工、社区动员等多种方式,拓宽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渠道,吸引城市医院、非公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到基层提供服务、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或者定期出诊、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制度,继续实施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统筹安排5000余名专家人才支援脱贫地区,继续推进原深度贫困县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和人才先行区内“医联体”“医共体”建设。

    三是人才激励保障方面。依托中心镇、特色镇规划建设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在科室设置、设备配备等方面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做大基层机构事业平台,缩小与大医院的职业差距,提高人才吸引力。优化基层人才配备和管理方式,探索实行医共体内或县域内编制核定、人员招聘、岗位调配、评价使用、薪酬待遇、考核奖惩等人事管理一体化。落实“两个允许”的要求,健全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分配制度。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制度,人才选拔评价中充分考虑基层服务特点,激励人才为基层服务。完善保护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长效机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施薪酬、职业发展激励。(记者周家夷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