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出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编 审 刘向鸿 胥 云
责任编辑 章兴海
编 校 幸文静 朱 莎
王璐茜
印 刷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
发行范围 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全国统一刊号 CN51--1727/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19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5100004000451
地 址 成都市督院街30号
电 话 (028)86604546
86605945
(028)86605771(传真)
邮政编码 610016
电子邮箱 scgb@sc.gov.cn
|
|
|
|
|
协同推进五大经济区建设。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加快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空港产业新城建设。推动川南经济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推动川东北经济区全面对接落实国家促进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化工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推动攀西经济区发展以钒钛、稀土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打造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全域旅游和特色农牧业,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加强县域经济50强建设,分类指导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旅游经济、生态经济强县。启动贫困县产业提升行动。深化县域“两扩两强”改革,完善县域经济监测和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宜居宜业县城建设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加快三四线城市产城融合发展,提高人口吸纳承载和经济辐射带动能力。
第六,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已由一个内陆省份站到了开放前沿,必须抓住机遇、提高实效,推动开放合作加快进入深层次、迈向高水平。
精准开展投资促进。围绕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突出重点国家和地区,分层分类、定向定点招商。盯住世界、国内、民营500强以及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部国际投资大会暨进出口商品展、海科会、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和电子信息、汽车、医药等产业专题招商活动。深化川渝、川浙、川粤合作,务实推进与其他省份合作交流。力争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9700亿元,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0家以上。
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办好天府金融论坛和首届天府金融博览会。加快发展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交易、金融后台和服务外包,打造功能齐备、门类齐全、体系健全的要素市场体系。推动四川金融控股集团、四川银行、国宝人寿等机构组建运营。着力提升直接融资水平,发展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培育100家“创业板行动计划”企业,再造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融资功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确保金融业增加值占比超过7%。
扎实推进自贸区建设。按照中央对我省自贸区定位,抓好起步区建设,加快金融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互联互通、区域协同开放等领域改革任务清单落地实施,着力营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青白江铁路口岸和川南临港产业园区,引导口岸服务、高端制造等产业向自贸区聚集,鼓励企业在自贸区建立营运中心。努力实现24小时通关。
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国别合作园区建设进度,推动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增设开放口岸和指定口岸,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力争成都中欧班列开行1000列。深入推进“251行动计划”和国际产能合作“111”工程,探索建设“一带一路”经济联络基地。推进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平台建设。
第七,扎实抓好绿色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既是民生实事,也是发展大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不起慢不得,我们必须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坚决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