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管单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出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编 审 刘向鸿 胥 云
责任编辑 章兴海
编 校 幸文静 朱 莎
王璐茜
印 刷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
发行范围 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全国统一刊号 CN51--1727/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19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5100004000451
地 址 成都市督院街30号
电 话 (028)86604546
86605945
(028)86605771(传真)
邮政编码 610016
电子邮箱 scgb@sc.gov.cn
|
|
|
|
|
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20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务实建设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等重点创新区域。加快打造基础信息数据库、大数据服务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新创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开工建设转化医学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序推进356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三个一百”重大科技创新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8万亿元。
继续实施“创业四川”行动。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和孵化载体、众创空间建设,深化校地企“双创”合作,搭建众筹融资等平台,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特色示范城市。办好“双创活动周”等品牌活动,深入实施“天府高端引智”等计划,支持川商、农民工返乡创业,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草根能人迈入创新创业主战场。
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落实国家投融资、社会保障和财税等改革政策。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完善省级预算管理办法,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探索电力市场化交易,有序推进价格、盐业体制改革。推进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统筹实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改革。抓督察促落实,推动改革方案落地生根,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走一步进一步。
第四,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必然选择。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现代农林牧业重点县建设,打造500个粮油绿色高效示范区和3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农林牧渔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川菜、川茶、川果、川药、川猪等品牌,让更多四川绿色农产品摆上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抓好农业全程机械化试点示范。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以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抓好“多权同确”和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国有林场林区改革。积极推广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鼓励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探索新机制新模式,盘活农村闲置房屋等资源资产,抓好扶持村社集体经济示范试点。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探索融合模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建立健全农业生产保险体系。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广泛就业。
第五,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努力形成协调发展新局面。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城际轨道交通和快速路网为重点,推进城市群互联互通,在城市群内部打造“1小时经济圈”。加大棚改和征地拆迁货币化安置力度,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25万套。完成15年以上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增强300个省级试点镇的承载能力,推动“产、城、人、文”融合,打造特色古镇小镇,培育提升一批专业镇、示范镇。强化城市治理,推动城乡规划和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智慧城市和绿色城镇建设。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改革,力争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12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4%以上。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完成5000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