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
2012年,绵阳市质监局组织抽查农资、轻工、化工、建材、机电5类产品2062批次,合格1942批次,产品批次合格率为94.2%,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该局帮助企业分析查找产品不合格原因,指导企业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加大对不合格产品跟踪整改力度,省级专项抽查后处理工作完成率100%。与此同时,该局组织对获证食品企业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查食品1743批次,合格率为98.8%,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食品质量状况总体较好。
【质量分析】
2012年,绵阳市质监局组织该市质检所对全市辖区范围内的获证企业开展了定期监督检验,对辣椒酱、饮料、食用油、大米、白酒54个批次产品的7个指标进行了风险监测,发现问题样品4个批次,对发现的问题做到有追溯、有分析、有研判、有处置,把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发生之初。他们还开展了省、市两级的定期监督检验计划,共抽查食品1743批次,合格1723批次,合格率为98.8%,全年抽查乳制品450个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和黄曲霉素M1。
2012年,绵阳质监部门还着力解决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突出问题,他们组织开展食品“打非治滥”专项整治,对乳制品、食用油、肉制品、调味品、酒类、茶叶、泡菜、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米粉10类重点产品进行专项整治,加大了对食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
【监管措施】
今年,绵阳市质监局将完善“质量兴市(县)”工作机制,围绕“2+4”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引导企业夯实质量基础,推动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提高“绵阳造”产品市场竞争力。
质监部门还将针对质量管理基础薄弱的行业和产业,组建“质量监管、质量提升”技术攻关小组,分行业研究质量关键控制点和质量风险点,增强质量监督的有效性。加大风险监测工作力度,突出消费品安全,组织实施重点产品的风险监测;着力探索完善风险监控工作机制,探索建立风险监测、分析研判、风险评估、预警处置有效衔接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强化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今年,绵阳质监局将通过质量分析、专家会诊等措施,帮助企业查找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针对质量安全问题突出的区域、企业,约谈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薄弱的县(市)区质监局领导,约谈抽查严重不合格企业主要负责人,教育警示各方认清责任,督促指导各方落实责任。
绵阳还将强化产品质量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质量问题,坚决予以查处,加大曝光力度,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力度,杜绝区域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责任编辑:
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