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41期

  • 2020年03月13日 14时57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4月18日

    营山县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营山县人民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政法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创新实践,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其经验做法获得《人民日报》、《检察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成功做法正在全市推广。

    一、把政策送到家门口,搭起联系贫困群众连心桥

    通过搭建远程教育平台、远程宣传矩阵、远程服务体系,传播党的声音、宣扬法治观念、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基层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一是搭建远程教育平台,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借助全县村村通的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开设政策宣讲、预防犯罪、法治夜校等专栏,远程直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县全委会精神、脱贫攻坚大政方针等,常态化开展“法律七进”宣传教育,让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达到基层组织和群众身边。2018年以来,县级领导干部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省、市、县全委会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宣讲10余次,开设预防犯罪、法治夜校等远程普法课20余次,有力地促进了法律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真正发挥了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搭建远程宣传矩阵,让法治观念扎根在乡村。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接通“村村通”广播系统,在12个中心场镇安装户外LED检务公开宣传平台,在54个乡镇(街道)设置法治宣传平台,在乡镇公共汽车安装LED或车体上加载二维码等,搭建起法制宣传的立体矩阵,用法治亮明价值导向,培育文明乡风民风。2018年以来,利用矩阵平台发布敦促贫困户子女赡养老人公告、“扫黑除恶”和整治基层“微腐败”等内容100余篇。通过常态化、密集化的法治宣传,歪风邪气得到快速遏制,为全县脱贫摘帽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

    三是搭建远程服务体系,使法治红利普惠至群众。搭建“网上服务大厅+掌上检察院APP+营山检察微信公众号”远程服务体系,将检务公开、案件公开、法律咨询、业务办理、视频接访等功能加载到全县各乡镇、街道(社区)的便民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上,同时利用多功能、多用途的“检务直通车”打造流动的检察院,做到检察服务贫困群众全覆盖、满辐射、整时段。2018年以来,利用网上服务大厅、移动短信、彩信及新媒体平台发布法治信息3000余条,为贫困群众远程送达权利义务告知书300余份。

    二、把下访送到家门口,校准基层治理调节器

    积极构建“一网多能、一网多用、一网共享”的综合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司法公正监督、社会治安治理智能化,让贫困群众近距离感受到法治服务,努力做到“只说一次”“只跑一次”“一次处理”。

    一是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全县54个乡镇(街道办)、684个村(社区)和16个机关单位建立独立专线视频咨询接访终端,将视频接访系统加载到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掌上检察院APP、网上服务大厅等平台;在检察院单独设立1个视频接访中心,将纪委监委、法院、公安局、扶贫移民局、信访局等数十个部门接入平台,实现矛盾纠纷转接分流、多方联动、共同会诊,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2018年以来,共视频接待群众咨询700余人次,其中35%与脱贫攻坚有关,通过平台答复疑惑、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共计321件次。

    二是监督范围拓展至基层。通过“互联网+”将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至末端,实现群众拿起手机与检察官“面对面”表达诉求、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拓宽线索来源,保障群众权益,变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实现前端预防和处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违规行政行为。2018年以来,通过“互联网+”及时收集涉法线索76条、“微腐败”等线索47条、民事行政监督线索60余条,及时监督整改违法违规行政行为6起。

    三是公平正义维护在基层。将“雪亮”工程等接入平台,通过平台的监测、分析、预警等功能,及时发现社会治安隐患和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或派出所反馈信息,全面提升基层违法行为打击力度、速度和深度。2018年以来,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受理各类刑事案件监督线索70余条、涉黑涉恶线索11条,实时跟踪涉嫌刑事犯罪案件10件,帮助数百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08万元,协调处理违法阻工行为20余起,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把温暖送到家门口,争当脱贫攻坚生力军

    大力推进决策参谋、司法救助、农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与脱贫攻坚无缝衔接,实现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提升,积极为脱贫攻坚献计出力。

    一是用心参谋助力决策。聘请乡村法律监督联络员持证上岗,协助收集线索、反馈问题、化解矛盾;利用检务直通车进行“法治巡诊”,与法律监督中心网上无缝对接,主动下访搜集问题、下村解决难题;通过综合平台收集汇总线上线下基层信息,及时发现风险点、预测预警、提出对策。2018年,向县委提交“扶贫产业园风险分析及建议”等报告4份,问题建议引起县委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及时介入处置,为贫困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为党委决策当好了参谋助手。

    二是联合救助助力脱贫。为贫困群众在网上开辟多条“快速通道”,与十余个单位合作构建立体救助机制,通过视频咨询接访终端、微信公众号、掌上检察院APP、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受理流转、网上调查办理、网上救助协同、网上回访跟踪,让信息多跑路、贫困群众少跑腿,让司法救助与其他救助同向发力、同济贫困、同暖人心。2018年以来,利用网络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166人进行网上调查,对7名精准贫困户和8名家庭困难人员进行网上立体司法救助,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12万元,并协调落实低保、危房改造等政策。

    三是“知心姐姐”助力成长。依托信息化、社会化、体系化的“知心姐姐”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加强农村未成年人保护,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在87所农村中小学设立“知心姐姐”工作室并安装未成年人犯罪预警云平台,开展远程谈心、心理咨询、帮教、矫正、救助等工作,抓早抓小,预防犯罪。2018年以来,“知心姐姐”团队及志愿者利用平台开展法制宣讲30余场(次),对21名涉刑事案件未成年人实施观护帮教,开展心理咨询30余人(次),帮助5名涉案未成年人重返校园或就业。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41期

  • 2020年03月13日 14时57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4月18日

    营山县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营山县人民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政法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创新实践,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其经验做法获得《人民日报》、《检察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成功做法正在全市推广。

    一、把政策送到家门口,搭起联系贫困群众连心桥

    通过搭建远程教育平台、远程宣传矩阵、远程服务体系,传播党的声音、宣扬法治观念、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基层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一是搭建远程教育平台,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借助全县村村通的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开设政策宣讲、预防犯罪、法治夜校等专栏,远程直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县全委会精神、脱贫攻坚大政方针等,常态化开展“法律七进”宣传教育,让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达到基层组织和群众身边。2018年以来,县级领导干部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省、市、县全委会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宣讲10余次,开设预防犯罪、法治夜校等远程普法课20余次,有力地促进了法律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真正发挥了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搭建远程宣传矩阵,让法治观念扎根在乡村。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接通“村村通”广播系统,在12个中心场镇安装户外LED检务公开宣传平台,在54个乡镇(街道)设置法治宣传平台,在乡镇公共汽车安装LED或车体上加载二维码等,搭建起法制宣传的立体矩阵,用法治亮明价值导向,培育文明乡风民风。2018年以来,利用矩阵平台发布敦促贫困户子女赡养老人公告、“扫黑除恶”和整治基层“微腐败”等内容100余篇。通过常态化、密集化的法治宣传,歪风邪气得到快速遏制,为全县脱贫摘帽营造了良好法治氛围。

    三是搭建远程服务体系,使法治红利普惠至群众。搭建“网上服务大厅+掌上检察院APP+营山检察微信公众号”远程服务体系,将检务公开、案件公开、法律咨询、业务办理、视频接访等功能加载到全县各乡镇、街道(社区)的便民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上,同时利用多功能、多用途的“检务直通车”打造流动的检察院,做到检察服务贫困群众全覆盖、满辐射、整时段。2018年以来,利用网上服务大厅、移动短信、彩信及新媒体平台发布法治信息3000余条,为贫困群众远程送达权利义务告知书300余份。

    二、把下访送到家门口,校准基层治理调节器

    积极构建“一网多能、一网多用、一网共享”的综合平台,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司法公正监督、社会治安治理智能化,让贫困群众近距离感受到法治服务,努力做到“只说一次”“只跑一次”“一次处理”。

    一是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全县54个乡镇(街道办)、684个村(社区)和16个机关单位建立独立专线视频咨询接访终端,将视频接访系统加载到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掌上检察院APP、网上服务大厅等平台;在检察院单独设立1个视频接访中心,将纪委监委、法院、公安局、扶贫移民局、信访局等数十个部门接入平台,实现矛盾纠纷转接分流、多方联动、共同会诊,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2018年以来,共视频接待群众咨询700余人次,其中35%与脱贫攻坚有关,通过平台答复疑惑、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共计321件次。

    二是监督范围拓展至基层。通过“互联网+”将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至末端,实现群众拿起手机与检察官“面对面”表达诉求、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拓宽线索来源,保障群众权益,变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实现前端预防和处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违规行政行为。2018年以来,通过“互联网+”及时收集涉法线索76条、“微腐败”等线索47条、民事行政监督线索60余条,及时监督整改违法违规行政行为6起。

    三是公平正义维护在基层。将“雪亮”工程等接入平台,通过平台的监测、分析、预警等功能,及时发现社会治安隐患和线索,及时向公安机关或派出所反馈信息,全面提升基层违法行为打击力度、速度和深度。2018年以来,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受理各类刑事案件监督线索70余条、涉黑涉恶线索11条,实时跟踪涉嫌刑事犯罪案件10件,帮助数百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08万元,协调处理违法阻工行为20余起,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把温暖送到家门口,争当脱贫攻坚生力军

    大力推进决策参谋、司法救助、农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与脱贫攻坚无缝衔接,实现在服务中监督,在监督中提升,积极为脱贫攻坚献计出力。

    一是用心参谋助力决策。聘请乡村法律监督联络员持证上岗,协助收集线索、反馈问题、化解矛盾;利用检务直通车进行“法治巡诊”,与法律监督中心网上无缝对接,主动下访搜集问题、下村解决难题;通过综合平台收集汇总线上线下基层信息,及时发现风险点、预测预警、提出对策。2018年,向县委提交“扶贫产业园风险分析及建议”等报告4份,问题建议引起县委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及时介入处置,为贫困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为党委决策当好了参谋助手。

    二是联合救助助力脱贫。为贫困群众在网上开辟多条“快速通道”,与十余个单位合作构建立体救助机制,通过视频咨询接访终端、微信公众号、掌上检察院APP、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受理流转、网上调查办理、网上救助协同、网上回访跟踪,让信息多跑路、贫困群众少跑腿,让司法救助与其他救助同向发力、同济贫困、同暖人心。2018年以来,利用网络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166人进行网上调查,对7名精准贫困户和8名家庭困难人员进行网上立体司法救助,发放国家司法救助金12万元,并协调落实低保、危房改造等政策。

    三是“知心姐姐”助力成长。依托信息化、社会化、体系化的“知心姐姐”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团队,加强农村未成年人保护,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在87所农村中小学设立“知心姐姐”工作室并安装未成年人犯罪预警云平台,开展远程谈心、心理咨询、帮教、矫正、救助等工作,抓早抓小,预防犯罪。2018年以来,“知心姐姐”团队及志愿者利用平台开展法制宣讲30余场(次),对21名涉刑事案件未成年人实施观护帮教,开展心理咨询30余人(次),帮助5名涉案未成年人重返校园或就业。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