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39期

  • 2020年03月13日 12时05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4月15日

    紧盯最难 精准施策

    ——甘孜州坚决打赢藏族聚居区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战

    甘孜州紧盯“最难处”、狠抓“最偏处”,聚焦聚力雅砻江上游4县交界地区24个乡镇重点难点区域,因地制宜逐村逐户逐人制定落实补短措施,加快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教育医疗、安全饮水、脱贫增收等问题,攻克高原藏族聚居区贫中之贫“坚冰”,坚决打赢藏族聚居区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战,确保年内实现剩余12个深度贫困县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脱贫摘帽。

    一、精准滴灌,凝聚合力“破坚冰”

    (一)以最优政策全面发力。研究出台《关于支持雅砻江上游4县交界地区24个深度贫困乡镇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就业创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宗教领域管理能力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基层执政基础筑牢9个方面制定56条政策干货给予倾斜支持,为24乡镇同步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政策基础。

    (二)以最优力量全面总攻。在原有州级联系领导和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叠加力量,强化定点联系指导,在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首次实行州级领导下沉深度贫困乡镇一线工作方法,明确24名州级领导联系、3个以上州级部门帮扶每一个乡镇,指导帮助4县解决好、落实好重点难点问题,齐心协力推进工作,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前所未有,确保最优的、最大的力量用在最难点上。

    (三)以最强资金全面支持。拿出“优厚家底”,州上筹资并向省争取资金2亿元,集中解决24乡镇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滞后等问题,全面鼓励发展集体股份制牧场、农牧业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贫困群众抱团发展、增收脱贫。

    二、紧盯难点,因区施策“通阻滞”

    (一)以最严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在宗教领域管理方面,加强寺庙管理力量建设,依法规范精准治寺管僧和寺庙群众工作,加强僧尼培训培养,严格寺庙管理监督考核,切实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加强和规范派出所建设运行,整合警务资源,积极探索中心派出所模式,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强化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开展矛盾纠纷“攻坚破难”专项行动,加强乡镇综治中心建设,逐步规范村综治中心建设,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升级改造,建立片区法治教育基地,建立片区警务联动工作机制,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推进“天网工程”建设,推进“雪亮工程”,推进“公安卡点”“治安卡点”建设。

    (二)以最广宣传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形式多样的7大宣传活动为抓手,开展“扶智扶志”行动。切实开展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大提升、“和谐乡村行”大宣讲、社会氛围大营造、文化大下乡、新闻宣传“户户通”示范、普法宣传、典型引领活动,不断形成向上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以最实培育破除群众陈规陋习。围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主题,村“两委”全面动员组织农牧民群众治理房前屋后“脏、乱、差”现象,每月开展1次评比活动,为前5名农牧民授予“流动红旗”。以村为单位,每半年召开1次道德评议会,对村内违背公民道德的人和事进行批判,对模范践行公民道德的好人好事进行褒扬,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按照“能上能下”的原则,每年组织开展1次“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对星标实行动态管理,在技能培训、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星级文明户优先扶持,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三、固本强基,提质增效“促奔康”

    (一)以最强项目筑牢脱贫奔康根基。以提升公共交通通达能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厕所建设、藏族聚居区新居建设、农村土坯房改造、新村建设六大方面为标准,全方位、无死角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确保2019年779户3161人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17个村启动独立光伏电,建设农村公厕10座、改建2座,完成3067户藏族聚居区新居建设,完成3383和农村土坯房改造,建设村民活动中心9个、垃圾收集池100座、太阳能路灯940盏。

    (二)以最实增收增进群众造血能力。结合雅砻江上游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牦牛、藏系绵羊、青稞、马铃薯等特色养殖种植产业。建设特色农业基地2000亩,集体牧场5个;将24个贫困乡镇串联起来,形成康巴文化深度体验线路产品,带动该区旅游发展,创建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旅游特色乡镇、3个乡村旅游精品村寨、40户民宿达标户;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加强劳务输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评选先进典型,积极鼓励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推动线上农业、线下农业“两线结合”,多点发力。

    (三)以最优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提高24个乡镇贫中之贫教育质效,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乡镇中心校标准化建设和“一村一幼”工程及教师队伍建设、资助5830户贫困学生、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确保实现“深度贫困地区儿女上好学”。大幅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预计到2020年实现创建乡镇2个甲等卫生院,4个乙等卫生院。实施深度贫困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持续加强计划生育和妇幼工作,杜绝因超生致贫现象,确保到2020年住院分娩率达80%。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39期

  • 2020年03月13日 12时05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4月15日

    紧盯最难 精准施策

    ——甘孜州坚决打赢藏族聚居区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战

    甘孜州紧盯“最难处”、狠抓“最偏处”,聚焦聚力雅砻江上游4县交界地区24个乡镇重点难点区域,因地制宜逐村逐户逐人制定落实补短措施,加快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教育医疗、安全饮水、脱贫增收等问题,攻克高原藏族聚居区贫中之贫“坚冰”,坚决打赢藏族聚居区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战,确保年内实现剩余12个深度贫困县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脱贫摘帽。

    一、精准滴灌,凝聚合力“破坚冰”

    (一)以最优政策全面发力。研究出台《关于支持雅砻江上游4县交界地区24个深度贫困乡镇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就业创业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宗教领域管理能力增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基层执政基础筑牢9个方面制定56条政策干货给予倾斜支持,为24乡镇同步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政策基础。

    (二)以最优力量全面总攻。在原有州级联系领导和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叠加力量,强化定点联系指导,在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首次实行州级领导下沉深度贫困乡镇一线工作方法,明确24名州级领导联系、3个以上州级部门帮扶每一个乡镇,指导帮助4县解决好、落实好重点难点问题,齐心协力推进工作,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前所未有,确保最优的、最大的力量用在最难点上。

    (三)以最强资金全面支持。拿出“优厚家底”,州上筹资并向省争取资金2亿元,集中解决24乡镇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事业滞后等问题,全面鼓励发展集体股份制牧场、农牧业专合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组织贫困群众抱团发展、增收脱贫。

    二、紧盯难点,因区施策“通阻滞”

    (一)以最严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在宗教领域管理方面,加强寺庙管理力量建设,依法规范精准治寺管僧和寺庙群众工作,加强僧尼培训培养,严格寺庙管理监督考核,切实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加强和规范派出所建设运行,整合警务资源,积极探索中心派出所模式,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强化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开展矛盾纠纷“攻坚破难”专项行动,加强乡镇综治中心建设,逐步规范村综治中心建设,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升级改造,建立片区法治教育基地,建立片区警务联动工作机制,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推进“天网工程”建设,推进“雪亮工程”,推进“公安卡点”“治安卡点”建设。

    (二)以最广宣传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以形式多样的7大宣传活动为抓手,开展“扶智扶志”行动。切实开展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大提升、“和谐乡村行”大宣讲、社会氛围大营造、文化大下乡、新闻宣传“户户通”示范、普法宣传、典型引领活动,不断形成向上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以最实培育破除群众陈规陋习。围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主题,村“两委”全面动员组织农牧民群众治理房前屋后“脏、乱、差”现象,每月开展1次评比活动,为前5名农牧民授予“流动红旗”。以村为单位,每半年召开1次道德评议会,对村内违背公民道德的人和事进行批判,对模范践行公民道德的好人好事进行褒扬,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按照“能上能下”的原则,每年组织开展1次“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对星标实行动态管理,在技能培训、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星级文明户优先扶持,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三、固本强基,提质增效“促奔康”

    (一)以最强项目筑牢脱贫奔康根基。以提升公共交通通达能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厕所建设、藏族聚居区新居建设、农村土坯房改造、新村建设六大方面为标准,全方位、无死角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确保2019年779户3161人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17个村启动独立光伏电,建设农村公厕10座、改建2座,完成3067户藏族聚居区新居建设,完成3383和农村土坯房改造,建设村民活动中心9个、垃圾收集池100座、太阳能路灯940盏。

    (二)以最实增收增进群众造血能力。结合雅砻江上游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以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牦牛、藏系绵羊、青稞、马铃薯等特色养殖种植产业。建设特色农业基地2000亩,集体牧场5个;将24个贫困乡镇串联起来,形成康巴文化深度体验线路产品,带动该区旅游发展,创建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旅游特色乡镇、3个乡村旅游精品村寨、40户民宿达标户;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加强劳务输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评选先进典型,积极鼓励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推动线上农业、线下农业“两线结合”,多点发力。

    (三)以最优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提高24个乡镇贫中之贫教育质效,改善办学条件。实施乡镇中心校标准化建设和“一村一幼”工程及教师队伍建设、资助5830户贫困学生、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确保实现“深度贫困地区儿女上好学”。大幅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预计到2020年实现创建乡镇2个甲等卫生院,4个乙等卫生院。实施深度贫困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持续加强计划生育和妇幼工作,杜绝因超生致贫现象,确保到2020年住院分娩率达80%。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