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 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

  • 2022年10月15日 10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远眺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高山优质稻基地,错落有致的民居与连绵起伏的稻田相映,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展。达州市通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摘自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金秋时节,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滨河两岸公园修建完工,拓展了城市绿色公共空间;雅安市雨城区第十七幼儿园开园,缓解了当地学前教育供需矛盾;川渝高竹新区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启用,新生儿上户、户口迁移、车驾管业务实现“进一个门,办两省(市)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续。

    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国庆前夕,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430户地震受灾群众开始告别临时帐篷,陆续搬进位于磨西镇、得妥镇4个新建安置板房的“新家”。

    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力量紧急驰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与灾害抗争、与时间竞跑,全力以赴救援生命、救治伤员,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抢通道路、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在大灾大难面前,总能感受到四川速度和温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四川全力抗击疫情,在全国率先提出分区分类防控策略;22天阻击“德尔塔”病毒;成都近14万名党员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借助大数据手段和精准网格化管理,尽最大努力护佑每一位百姓;全省累计减免返社保费1393亿元,惠及职工2095万人。

    越是关键时刻,越考验民生保障。今年4月,省政府印发《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为全省稳就业保就业、促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9月,位于广安市邻水县鼎屏镇的一家建筑公司领到了失业保险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6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5万元。今年5月,邻水县实施全域封闭静态管理,公司停工20多天。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省对符合条件的市(州)实施失业保险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政策,仅广安市就向298户企业发放留工培训补助507.7万元。

    十年间,从十项民生工程到30件民生实事,我省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财政民生支出占比每年稳定在65%以上,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全面加强。

    时光的列车,载动沉甸甸的收获。数据显示,十年来,我省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456.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超10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80元、7432元增至41444元、17575元,均实现翻番。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

    近段时间来,乐山市市中区桂花楼社区的居民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小区的改造提升。“以前坑坑洼洼,路面很烂。现在道路围墙都整好了,绿化也好了,还有了专门的健身设施。”

    民生跟着“民声”走。全省各地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支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真正让民生工程得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省教育总投入从2012年的147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816亿元,年均增幅达7.68%,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着力保障特殊群体权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

    推动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覆盖面。制定低保边缘家庭认定等配套政策,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深入实施“健康四川”行动。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大幅增长,2017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4.85亿人次,到2021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达5.46亿人次,老百姓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和保障。

    “一老一小”最关切。开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适老化适小化改造。加快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启动实施银龄健康工程,发展智慧养老新业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动修订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基金。试点开展“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提高孤儿和困境儿童兜底保障水平。

    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完善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社区治理机制,实施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新时代新要求,惠及百姓的民生接力棒正在不断传递,一幅幅温暖幸福的民生图景正在天府大地徐徐展开。

    十年大事记

    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着力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同时,统筹财力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作为重点,先后实施“改薄工程”“深度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教育建设项目。从2013年到2021年,四川省183个县(市、区)先后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四川深化综合医改试点

    2016年,我省被列为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省政府出台《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烦心事”,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全省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截至2021年底,全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7.68%,在人均卫生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居民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专项行动。“十三五”期间,累计组织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15万余人次,全省培训补贴支出60亿元,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有效提升;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96万余人,为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做出积极贡献。建成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网络培训平台,支持623万人次在线培训。

    两项改革

    2019年启动实施的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是近年来四川部署开展的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之一。截至2021年3月,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全面完成,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共减少1509个、减幅32.7%;村级建制减少19078个、减幅41.98%。

    2020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指导意见》,围绕改革、发展、服务、治理等方面明确了14项主要任务,推动“物理合并”真正产生“化学反应”。(记者 江芸涵)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这十年 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

  • 2022年10月15日 10时1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远眺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高山优质稻基地,错落有致的民居与连绵起伏的稻田相映,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铺展。达州市通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摘自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金秋时节,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滨河两岸公园修建完工,拓展了城市绿色公共空间;雅安市雨城区第十七幼儿园开园,缓解了当地学前教育供需矛盾;川渝高竹新区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启用,新生儿上户、户口迁移、车驾管业务实现“进一个门,办两省(市)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续。

    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国庆前夕,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430户地震受灾群众开始告别临时帐篷,陆续搬进位于磨西镇、得妥镇4个新建安置板房的“新家”。

    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力量紧急驰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与灾害抗争、与时间竞跑,全力以赴救援生命、救治伤员,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抢通道路、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在大灾大难面前,总能感受到四川速度和温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四川全力抗击疫情,在全国率先提出分区分类防控策略;22天阻击“德尔塔”病毒;成都近14万名党员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借助大数据手段和精准网格化管理,尽最大努力护佑每一位百姓;全省累计减免返社保费1393亿元,惠及职工2095万人。

    越是关键时刻,越考验民生保障。今年4月,省政府印发《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五条政策措施》,为全省稳就业保就业、促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9月,位于广安市邻水县鼎屏镇的一家建筑公司领到了失业保险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6万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5万元。今年5月,邻水县实施全域封闭静态管理,公司停工20多天。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省对符合条件的市(州)实施失业保险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政策,仅广安市就向298户企业发放留工培训补助507.7万元。

    十年间,从十项民生工程到30件民生实事,我省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财政民生支出占比每年稳定在65%以上,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全面加强。

    时光的列车,载动沉甸甸的收获。数据显示,十年来,我省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6456.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超10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80元、7432元增至41444元、17575元,均实现翻番。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

    近段时间来,乐山市市中区桂花楼社区的居民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小区的改造提升。“以前坑坑洼洼,路面很烂。现在道路围墙都整好了,绿化也好了,还有了专门的健身设施。”

    民生跟着“民声”走。全省各地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支持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真正让民生工程得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省教育总投入从2012年的147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816亿元,年均增幅达7.68%,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持续优化。着力保障特殊群体权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

    推动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覆盖面。制定低保边缘家庭认定等配套政策,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深入实施“健康四川”行动。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大幅增长,2017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4.85亿人次,到2021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达5.46亿人次,老百姓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和保障。

    “一老一小”最关切。开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维护,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适老化适小化改造。加快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启动实施银龄健康工程,发展智慧养老新业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动修订四川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基金。试点开展“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提高孤儿和困境儿童兜底保障水平。

    加强城乡基层治理。完善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社区治理机制,实施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建立健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新时代新要求,惠及百姓的民生接力棒正在不断传递,一幅幅温暖幸福的民生图景正在天府大地徐徐展开。

    十年大事记

    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着力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同时,统筹财力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作为重点,先后实施“改薄工程”“深度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大小凉山教育扶贫提升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教育建设项目。从2013年到2021年,四川省183个县(市、区)先后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四川深化综合医改试点

    2016年,我省被列为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省政府出台《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烦心事”,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全省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截至2021年底,全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7.68%,在人均卫生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居民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专项行动。“十三五”期间,累计组织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15万余人次,全省培训补贴支出60亿元,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有效提升;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96万余人,为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做出积极贡献。建成四川省职业技能提升网络培训平台,支持623万人次在线培训。

    两项改革

    2019年启动实施的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是近年来四川部署开展的涉及最广泛、群众最关注、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基础性改革之一。截至2021年3月,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全面完成,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共减少1509个、减幅32.7%;村级建制减少19078个、减幅41.98%。

    2020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指导意见》,围绕改革、发展、服务、治理等方面明确了14项主要任务,推动“物理合并”真正产生“化学反应”。(记者 江芸涵)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