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25—2026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2025—2026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攻坚思路与目标、重点攻坚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全力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完成大气“十四五”收官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顺利开局。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方案》内容,我们邀请到了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昝学军,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负责人陈强,省环境规划院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聪,对《方案》进行详细解读,并与广大网友交流。今天的访谈将联合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四川发布、封面新闻、政策翻译机等平台同步直播,欢迎大家在收看访谈的过程当中积极参与访谈互动。 首先请昝总与我们的广大网友们打个招呼!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我是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昝学军,很高兴通过省政府网站与广大网友互动交流,介绍我省今年秋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些考虑。同时,向社会各界及广大网友长期以来对四川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主持人
好的,谢谢。请您简要介绍《方案》起草背景和意义?
好的,主持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大家熟知的成都遥望雪山天数不断刷新,今年已超过70天,为历年最多。但是,秋冬季是四川盆地重污染天气高发时段,大家可能都有感受,每到年底,不利气象条件引发的重污染天气过程频发,会平均拉高全年PM2.5浓度3微克以上,对全省空气质量造成巨大影响。 空气质量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呼吸息息相关,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改善空气质量,保障群众健康,是我们一贯的追求。按照生态环境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为切实降低秋冬季PM2.5浓度,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获得感,我们牵头起草了《方案》,提出了鲜明的目标和一系列攻坚措施,对高质量完成“十四五”收官目标任务,“十五五”顺利开局具有重要意义。谢谢!
主持人
《方案》主要包含了哪些内容?
《方案》主要提出四个方面的攻坚任务。 一是强化工业源治理减排。提出要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重点行业深度治理、燃煤锅炉淘汰等重点工程任务,争取11月底前完成治污设施改造主体工程,及早发挥减排效益。持续巩固低效失效设施排查治理成果,按照“边排查、边整治”原则,督促问题企业整治到位。开展环保绩效B级及以上企业“回头看”,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在秋冬季应急期间发挥减排实效。 二是深化面源污染治理。《方案》提出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实施精准焚烧管控,重点防范夜间焚烧、无序焚烧、污染过程期间焚烧行为。合理布局腊肉集中环保熏制点,严控杂草、落叶、垃圾等露天焚烧污染。联合公安、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科学优化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同时,进一步强化施工工地、城市堆场和道路扬尘管控工作。 三是加快移动源综合整治。《方案》要求大力推进清洁运输,2025年底前,超低排放企业、B级及以上企业和引领性企业门禁系统全部实现联网,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等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不低于70%。加快老旧车辆淘汰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严厉打击移动源违法违规行为。同步做好城市重点区域、重点路段交通疏堵保畅工作。 四是精准应对重污染天气。《方案》要求优化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实施差异化管控,坚决杜绝“一刀切”。科学实施水泥、砖瓦等行业错峰生产。污染过程期间,统一预警联动,严格落实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减排取得实效。 同时,《方案》明确生态环境厅牵头抓总,定期调度推进,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履行各行业监管责任,市(州)政府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攻坚措施、规范行政检查等具体要求。
主持人
好的,请问本次《方案》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本次《方案》的特点可归纳为三个“更加聚焦”。 一是更加聚焦攻坚重点。本次攻坚以降低PM2.5浓度、减少重污染天气为核心目标,着力提升秋冬季攻坚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方案》聚焦工业源、面源、移动源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四大关键领域,开展专项攻坚,力求发挥最大效能。 二是更加聚焦精准科学。《方案》明确要求优化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分类制定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同步实施绩效评级企业动态管理,对环保绩效水平先进的A级企业和引领性企业,在重污染应急期间予以豁免。通过“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差异化举措,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深度治理,降低污染排放强度。 三是更加聚焦依法依规。《方案》强调严格实施差异化管控,坚决杜绝“一刀切”,严禁“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做法,依法依规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
主持人
好的,谢谢。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众多网友们的关注,下面来回答部分网友的提问。
主持人
网友棉花糖:《方案》中提到“生态环境厅定期组织开展重点城市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对积尘浓度高值路段进行通报并督促整改到位”,如群众发现身边的路段或地区产生较严重的污染、积尘等,如何举报?
好的,感谢这位网友朋友的关注。公众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监督力量,如果发现身边扬尘、积尘或其他大气污染问题,都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官方渠道进行反映:一是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通后,会根据您提供的具体位置和问题描述,生成工单,第一时间派发至对应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二是通过线上渠道反映,大家可以关注并通过生态环境、住建、交通、城管等部门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提供的投诉举报入口进行留言和上传拍照,便于我们更直观地了解现场情况。 接到举报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赴现场核查,情况属实的将立即责令整改,并全程跟踪确保整改到位。整个处理过程我们会记录在案,处理结果不仅会反馈给举报人,也会作为我们日常监管的重要参考。
主持人
网友燕子:《方案》要求“2025年底前,超低排放企业、B级及以上企业和引领性企业门禁系统全部实现联网”,2025年快结束了,这项工作开展的进度如何?
目前,此项工作正稳步推进中。门禁系统是移动源精细化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推动门禁管理,可以有效推动重点用车单位落实清洁运输要求。 截至目前,我省超低排放企业、B级及以上企业和引领性企业的门禁系统联网率已达到77%,每日管控重型货车超过4万辆。 接下来,我们将加强对重点城市、重点企业的帮扶指导,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指导相关企业加快门禁系统联网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网友一只小锦鲤:秋冬静稳天气多,污染物容易在区域间输送,如何协同治理? 省环境规划院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聪: 诚如您所言,污染物容易在区域间输送,我省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在人口集中、经济发展较快的成都平原和川南地区,城市间污染传输现象尤为突出。除省内城市相互影响外,川渝交界区域的污染传输同样显著。大气污染已超越单一城市、单一省份范围,“各自为战”的治理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近年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协商共治,在省内逐步建立起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三大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推动解决区域间重大问题,强化数据共享,联合开展毗邻地区交叉执法。在污染天气应急期间,统一预警、统一应急、统一减排,减少区域传输污染。同时,强化川渝联动,协同推进区域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共同发布陶瓷、玻璃、水泥等重点行业地方标准,开展交叉执法,联合印发《川渝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统一启动预警、统一应急减排,共同应对区域污染。
主持人
网友西瓜不懂柠檬的酸:聚焦工业、燃煤、移动源、扬尘、面源等污染源,如何结合科技手段,更加精准高效的降低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
为精准、高效的降低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我们坚持“平战结合”原则,在强化应急措施的同时,更注重日常监管与科技赋能,系统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夯实科技基础。近年来,通过系统实施软硬件能力建设,我省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建成各类空气监测站点3600余个、组分站22个、城市大气环境超级站4个、移动式方舱超级站2个、雷达走航车30台,配备无人机、便携式监测仪等先进装备。通过融合公安、经信、住建、电力等多源数据,建成污染源监控、大气溯源防控、综合调控、高空瞭望等一系列支撑平台,实现对工业源、移动源、扬尘等面源的精准管控。 二是强化闭环管理。我们统筹厅属科研单位和驻市(州)监测站力量,组建四个大气区域帮扶组,实体化运行,常态化开展"融入式"科技帮扶,持续跟踪查找问题,精准分析原因,针对性制定治理措施,指导各地"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开展精准治理。根据研判识别的高值区域、异常问题线索,以及帮扶中发现的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问题,定期推送至省直相关主管部门和市(州)政府,形成“线索移交—行业督导—限时整改—督导回头看”的完整闭环管理体系。 三是坚持平战结合。日常,我们坚持以能源、产业、交通三大结构调整为根本,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在线监测监控、卫星遥感等方式加强工业源监管,利用OBD远程监控、尾气遥感抓拍等手段精准管控移动源,开展道路积尘负荷走航,实现对扬尘等面源污染的常态化监管。预报有污染过程时,建立重污染过程提前3天预警提示、提前2天应急响应、每日会商研判调度的“321”应对机制,一旦预判重污染天气过程,迅速响应,全力应对,实施差异化应急管控措施,以最小社会成本实现最优减排效果,从而精准高效降低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三位嘉宾详细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