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进机关、访部门 达州市民政局举行“政务开放日”活动

  • 2021年08月03日 20时24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字体:

  • “我们整合13个救助部门、53项救助业务,共享28个核对部门信息,建立了社会救助大平台。”头戴着“小蜜蜂”,宋龙建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达川区社会救助大平台的建设模式。

    宋龙建是达州市达川区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残联窗口负责人,8月2日,达州市民政局“政务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30余人前往该大厅参观。


    “让群众走进政府机关,了解政府部门运行,监督政府部门工作,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达州市民政局负责人说。

    集纳多项业务

    “进一扇门,解多种难”

    达川区政务服务大厅里人来人往,这里设置有妇联、住建、房管、人社、民政等多个窗口。“群众来这里,可以解决多种问题。”宋龙建说。

    这种便利服务,线下线上并举。


    宋龙建介绍,达川区社会救助大平台连通31个乡镇(街道)社会救助中心和22个分中心,“申请人只跑一次路到乡镇(街道)窗口提交资料,或足不出户通过手机APP提交申请,其余受理、核对、审批及资金发放由相关部门在平台后台按照规定的办结时限完成。”

    说着,宋龙建打开该平台,他用实际案例来说明具体操作。


    案例中,一名达川区石梯镇居民在5月6日提交低保申请材料,经过镇上、镇社会救助中心、区民政局受理和审批,5月14日办理成功,6月4日首笔打款。“最长7个工作日办理完,并且次月打卡。”宋龙建说,居民不用跑路,均由工作人员代办。

    此外,为保证平台救助的公开公平公正,达川区纪委监委在平台上设置“在线举报”和“一键举报”模块,同时对救助过程及资金发放过程实行全程网络监督,杜绝救助的违规操作。

    宋龙建演示办理流程,参观人员眼前一亮。“一个平台集纳多项业务,进一扇门,解多种难。”多人发出同样感叹。

    吸纳社会组织、志愿者力量

    打造“社会参与型”治理社区

    基层社会治理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吸收社会组织力量已成为充实基层治理力量的重要举措。

    参观小队来到通川区东城街道凉水井社区,这个位于老城区的社区面积0.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3000多人。


    “社区人口密度大,老年人多,因此我们引进社会组织,开展‘爱在夕阳红’行动,为老年人提供陪伴、健康指导等服务。”凉水井社区党工委书记段晓月领着大家上二楼活动室,边走边介绍社区工作开展情况。

    走进活动室,四本厚厚的项目汇编资料早已摆放在桌上,这些详细材料提供给参观人员翻阅,以便更清楚地了解社区工作。

    为服务好老人,凉水井社区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不定期开展九九重阳节爱老敬老、慰问帮助孤寡老人、陪护失独老人、“关爱老人、共话邻里情”茶话会、老年人象棋大赛、老年人运动会等“爱在夕阳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退休生活。


    积极打造“社会参与型”治理社区,凉水井社区不只是购买社会服务。

    段晓月介绍,自去年活动开展以来,共发动志愿者500余人次,“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在社会形成积极担当志愿者的浓郁氛围,更有利于社区长期良好治理。”


    该社区还通过引进社会组织,开办四点半课堂、周末讲堂等,服务社区儿童;培育社区文化艺术团、环保宣传教育队和安全应急队三支自组织队伍,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

    参观凉水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上楼下,户外劳动者驿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阅览室等为民服务场所占据了中心的大部分空间。看到眼前的情况,参观市民代表霍建平很开心。“这个社区充分利用了空间,引进‘外援’,最大化实现空间社会效益,应该普及推广到更多地方。” (记者 袁城霖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群众进机关、访部门 达州市民政局举行“政务开放日”活动

  • 2021年08月03日 20时24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我们整合13个救助部门、53项救助业务,共享28个核对部门信息,建立了社会救助大平台。”头戴着“小蜜蜂”,宋龙建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达川区社会救助大平台的建设模式。

    宋龙建是达州市达川区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残联窗口负责人,8月2日,达州市民政局“政务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和媒体记者30余人前往该大厅参观。


    “让群众走进政府机关,了解政府部门运行,监督政府部门工作,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达州市民政局负责人说。

    集纳多项业务

    “进一扇门,解多种难”

    达川区政务服务大厅里人来人往,这里设置有妇联、住建、房管、人社、民政等多个窗口。“群众来这里,可以解决多种问题。”宋龙建说。

    这种便利服务,线下线上并举。


    宋龙建介绍,达川区社会救助大平台连通31个乡镇(街道)社会救助中心和22个分中心,“申请人只跑一次路到乡镇(街道)窗口提交资料,或足不出户通过手机APP提交申请,其余受理、核对、审批及资金发放由相关部门在平台后台按照规定的办结时限完成。”

    说着,宋龙建打开该平台,他用实际案例来说明具体操作。


    案例中,一名达川区石梯镇居民在5月6日提交低保申请材料,经过镇上、镇社会救助中心、区民政局受理和审批,5月14日办理成功,6月4日首笔打款。“最长7个工作日办理完,并且次月打卡。”宋龙建说,居民不用跑路,均由工作人员代办。

    此外,为保证平台救助的公开公平公正,达川区纪委监委在平台上设置“在线举报”和“一键举报”模块,同时对救助过程及资金发放过程实行全程网络监督,杜绝救助的违规操作。

    宋龙建演示办理流程,参观人员眼前一亮。“一个平台集纳多项业务,进一扇门,解多种难。”多人发出同样感叹。

    吸纳社会组织、志愿者力量

    打造“社会参与型”治理社区

    基层社会治理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吸收社会组织力量已成为充实基层治理力量的重要举措。

    参观小队来到通川区东城街道凉水井社区,这个位于老城区的社区面积0.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3000多人。


    “社区人口密度大,老年人多,因此我们引进社会组织,开展‘爱在夕阳红’行动,为老年人提供陪伴、健康指导等服务。”凉水井社区党工委书记段晓月领着大家上二楼活动室,边走边介绍社区工作开展情况。

    走进活动室,四本厚厚的项目汇编资料早已摆放在桌上,这些详细材料提供给参观人员翻阅,以便更清楚地了解社区工作。

    为服务好老人,凉水井社区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不定期开展九九重阳节爱老敬老、慰问帮助孤寡老人、陪护失独老人、“关爱老人、共话邻里情”茶话会、老年人象棋大赛、老年人运动会等“爱在夕阳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退休生活。


    积极打造“社会参与型”治理社区,凉水井社区不只是购买社会服务。

    段晓月介绍,自去年活动开展以来,共发动志愿者500余人次,“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在社会形成积极担当志愿者的浓郁氛围,更有利于社区长期良好治理。”


    该社区还通过引进社会组织,开办四点半课堂、周末讲堂等,服务社区儿童;培育社区文化艺术团、环保宣传教育队和安全应急队三支自组织队伍,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

    参观凉水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上楼下,户外劳动者驿站、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阅览室等为民服务场所占据了中心的大部分空间。看到眼前的情况,参观市民代表霍建平很开心。“这个社区充分利用了空间,引进‘外援’,最大化实现空间社会效益,应该普及推广到更多地方。” (记者 袁城霖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管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单位:四川省大数据中心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