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推动自贸试验区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融合

  • 2021年01月29日 19时33分
  • 来源: 中国政府网
  • 【字体:

  • 青白江区坚持以公开促服务、以服务强公开,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积极为自贸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公平的政务服务。

    一、精细公开优化营商环境

    公开惠企政策梳理结果,企业办事有法可依。通过“青松办”智慧政务系统实时采集青白江辖区内企业信息,实现企业注册信息与惠企政策“专项”智能匹配。企业只需关注“青白江服务”公众号,输入企业名称即可实现惠企政策一站汇聚、在线查询、在线申报、精准推送。通过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公开透明获取惠享政策“大礼包”,实现企业依法办事、有法可依。截至目前,智慧政务系统共归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企业名录、惠企政策等数据近4500余条,助力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公开口岸收费目录清单,企业缴费有据可查。全面厘清成都铁路口岸收费项目、建立口岸涉企收费公司目录清单和规范第三方经营者实行市场调节价,有效推动各种收费项目公开化、标准化和透明化。收费项目由原53项精简至6项,以单个集装箱平均装载2000个包裹为例,将为企业节约费用近4000元,此外保税物流中心(B型)仓储费用也同比降低近80%。


    打造在线服务平台,企业申报高效便捷。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建设“一机在手智能办、办事表单智能填、政务服务可定制、惠企政策精准查”等专题,通过青白江“青松办智慧政务平台”,创新发布政务地图、在线预审、网上办事、主题服务、办事导航、网上评价、智能填表、智能管理、大数据分析等十大智慧政务场景,在跨境贸易、获得信贷、信用修复、税务服务、智慧政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100%的涉企审批事项可预约办,85%的政务服务事项可全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提速率达85%。



    二、高效公开提升通关速度

    开门纳谏推出便利措施。定期召开关企座谈会,详细解读通关政策、审批管理办法、通关手续办理等政策措施,聚焦报关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及时回应关切,将改革措施更快、更详细地传达给进出口企业。2020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公开征集意见建议,推出支持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模式、中欧班列24小时预约通关等利企改革措施25条,协调解决企业诉求58个。


    信息跑路畅通通关渠道。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模式,推广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平台,实现进出口申报业务“单一窗口”集成办理;加快推动智慧陆港信息化建设,提升铁路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业务办理便捷化、信息共享透明化、生产效率高效化;投运铁路口岸大型集装箱检测设备(H986),开展非侵入式查验、智能审图,持续提升铁路口岸集装箱货物查验效率,压缩整体通关时效;进口时效提升57%,出口实效提升33%。



    实时公开实现降本增效。实时公开班列定制物品空箱情况和发车时间等信息,依托国际班列物流服务平台,不断增强公开实效,实现办理订舱业务、共享信息至下游供应商等全面公开,线路、订单、预付定金、空余舱位、订舱后发运情况等信息一键获取,如遇突发异常情况,可通过系统集中公开其他班列的加挂情况。中欧班列“数字化”订舱时间从7天缩至1天,总体订舱办理时限压缩86%。


    三、智能公开助力招商引资

    云平台“跨境全监控”。推出“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创新将区块链技术与多式联运“一单制”各业务环节相结合,并将各参与方链接起来,通过数据的联通和互相验证,实现互信互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贸易物流信息支持。平台发布以来,先后有多家企业上链,涉及货值近4亿元,实现跨境融资近4000万美元。



    云展示“抢抓新机遇”。打造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打造新经济消费场景;建成成都国际铁路港展示中心,通过沙盘展示、全息投影、5D影院体验,直观展现成都国际铁路港“立足内陆、承东启西,服务全国、联通世界”规划及中欧班列(成都)开行情况。1-12月,港区共完成接待1318批次,共计20871人;共实施项目79个。



    云招商“直播签企业”。举办2020网络推介暨集中签约仪式,与多家直播平台联动开展网上直播,生动的“云介绍”、新颖的“云考察”,别具特色的“云签约”,让企业家们直观感受成都青白江功能区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3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观看直播,在线观众达30余万人,668亿元项目实现“连线签”。


    (已被《政务公开工作交流》2021年第1期采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市青白江区推动自贸试验区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融合

  • 2021年01月29日 19时33分
  • 来源: 中国政府网

  • 青白江区坚持以公开促服务、以服务强公开,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积极为自贸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公平的政务服务。

    一、精细公开优化营商环境

    公开惠企政策梳理结果,企业办事有法可依。通过“青松办”智慧政务系统实时采集青白江辖区内企业信息,实现企业注册信息与惠企政策“专项”智能匹配。企业只需关注“青白江服务”公众号,输入企业名称即可实现惠企政策一站汇聚、在线查询、在线申报、精准推送。通过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公开透明获取惠享政策“大礼包”,实现企业依法办事、有法可依。截至目前,智慧政务系统共归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企业名录、惠企政策等数据近4500余条,助力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公开口岸收费目录清单,企业缴费有据可查。全面厘清成都铁路口岸收费项目、建立口岸涉企收费公司目录清单和规范第三方经营者实行市场调节价,有效推动各种收费项目公开化、标准化和透明化。收费项目由原53项精简至6项,以单个集装箱平均装载2000个包裹为例,将为企业节约费用近4000元,此外保税物流中心(B型)仓储费用也同比降低近80%。


    打造在线服务平台,企业申报高效便捷。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建设“一机在手智能办、办事表单智能填、政务服务可定制、惠企政策精准查”等专题,通过青白江“青松办智慧政务平台”,创新发布政务地图、在线预审、网上办事、主题服务、办事导航、网上评价、智能填表、智能管理、大数据分析等十大智慧政务场景,在跨境贸易、获得信贷、信用修复、税务服务、智慧政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100%的涉企审批事项可预约办,85%的政务服务事项可全程网办,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提速率达85%。



    二、高效公开提升通关速度

    开门纳谏推出便利措施。定期召开关企座谈会,详细解读通关政策、审批管理办法、通关手续办理等政策措施,聚焦报关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及时回应关切,将改革措施更快、更详细地传达给进出口企业。2020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公开征集意见建议,推出支持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模式、中欧班列24小时预约通关等利企改革措施25条,协调解决企业诉求58个。


    信息跑路畅通通关渠道。实施“7×24”小时预约通关模式,推广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平台,实现进出口申报业务“单一窗口”集成办理;加快推动智慧陆港信息化建设,提升铁路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业务办理便捷化、信息共享透明化、生产效率高效化;投运铁路口岸大型集装箱检测设备(H986),开展非侵入式查验、智能审图,持续提升铁路口岸集装箱货物查验效率,压缩整体通关时效;进口时效提升57%,出口实效提升33%。



    实时公开实现降本增效。实时公开班列定制物品空箱情况和发车时间等信息,依托国际班列物流服务平台,不断增强公开实效,实现办理订舱业务、共享信息至下游供应商等全面公开,线路、订单、预付定金、空余舱位、订舱后发运情况等信息一键获取,如遇突发异常情况,可通过系统集中公开其他班列的加挂情况。中欧班列“数字化”订舱时间从7天缩至1天,总体订舱办理时限压缩86%。


    三、智能公开助力招商引资

    云平台“跨境全监控”。推出“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创新将区块链技术与多式联运“一单制”各业务环节相结合,并将各参与方链接起来,通过数据的联通和互相验证,实现互信互认、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贸易物流信息支持。平台发布以来,先后有多家企业上链,涉及货值近4亿元,实现跨境融资近4000万美元。



    云展示“抢抓新机遇”。打造亚蓉欧国家(商品)馆,打造新经济消费场景;建成成都国际铁路港展示中心,通过沙盘展示、全息投影、5D影院体验,直观展现成都国际铁路港“立足内陆、承东启西,服务全国、联通世界”规划及中欧班列(成都)开行情况。1-12月,港区共完成接待1318批次,共计20871人;共实施项目79个。



    云招商“直播签企业”。举办2020网络推介暨集中签约仪式,与多家直播平台联动开展网上直播,生动的“云介绍”、新颖的“云考察”,别具特色的“云签约”,让企业家们直观感受成都青白江功能区的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3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观看直播,在线观众达30余万人,668亿元项目实现“连线签”。


    (已被《政务公开工作交流》2021年第1期采用)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