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以河道保洁为抓手 深化河湖长制 绘就“水清岸绿”生态新画卷
巴中市巴州区围绕“生态巴中”建设目标,以城郊河道保洁工作为重要实践载体,持续深化河湖长制落实,推动河道生态环境实现显著改善,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图景。
一、聚焦核心问题,压实河湖长管护责任
针对城郊部分河道存在的垃圾漂浮、水体浑浊、沿岸环境脏乱等问题,区河长制办公室将河道保洁纳入河湖长制重点工作清单。提示各级河长严格落实“管、治、保”责任,建立“区级统筹、乡镇主责、村社协同”的三级管护体系:区级河长牵头制定《城郊河道保洁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垃圾清理、水体监测、绿化提升等目标任务;乡镇级河长每周开展河道巡查,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保洁难点问题;村社级河长组织志愿者、保洁人员开展常态化清理,确保责任链条有效衔接。
二、创新管护举措,提升河道保洁实效
为避免“清理—反弹”的治理怪圈,区河长制办公室联合区河道管理保护中心、各乡镇(街道),探索多元化、精细化管护路径,推动河道保洁从“阶段性整治”向“长效化维护”转变。一方面,推行“机械化+人工”协同清理机制,投入小型清漂船、垃圾转运车等专业设备,对河道主干流进行高效清漂,提升大面积水域清理效率;同时组建人工专班,对沿岸死角、回水湾等机械难以覆盖的区域进行“拉网式”打捞,确保无保洁盲区。据统计,近年来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6万元,开展保洁打捞作业100余次,清理河道垃圾、淤泥等杂物超40吨。另一方面,建立“保洁+养护”联动机制,在完成垃圾清理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河道生态养护工作——定期开展水体水质监测,实时掌握pH值、溶解氧等关键指标;及时清理水生杂草残体,避免腐烂污染水体;修整河岸防护栏、警示牌等设施,保障河道生态安全,有效减少污染物二次滋生,强化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当前城郊重点河道水质达标率稳步提升,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三、织密监管网络,巩固生态治理长效成果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治理理念,通过强化监管、深化宣传,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共治”的河道保护格局。
一是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区水利局创新实施“监管网格化、治理精准化、参与全民化”三化同步管理模式:对后河等重点河道划段分片,将日常巡查、保洁队伍、运维团队全部纳入网格管理,逐个明确网格责任人,实现“每段河道有人管、每个问题有人盯”;同时建立“巡查—反馈—整改—复核”闭环机制,推动河道清理“常态开展、动态清零”。区河道管理保护中心不定期开展暗访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限期整改,倒逼管护责任落地见效。
二是推动全民参与爱河护河,以河湖长制“七进”宣传活动为载体,在周边社区、学校、机关单位开展多场主题宣传,通过入户宣讲、发放宣传单、召开坝坝会等形式,普及河道保护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杜绝向河道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行为;利用社区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常态化推送河湖保护知识,扩大宣传覆盖面。此外,区河长制办公室组织“保护母亲河”“共建绿水青山”等志愿服务活动,邀请群众参与河道垃圾清理,让大家在实践中感受生态改善成果,切实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逐步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守护”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