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生态之笔 以水系为脉
——携手共护白家河碧水清韵
——携手共护白家河碧水清韵
日前,水利部遴选发布了一批复苏母亲河(湖)行动典型案例,四川省遂宁市白家河成功入选全国典型。白家河复苏行动被水利部评价为“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南方丰水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母亲河复苏之路”。
四川坚持以人民对美好河湖生态环境的向往为落脚点、以综合施策的治理体系为发力点、以完善健全的制度机制为支撑点,深入实施白家河母亲河复苏行动,统筹调度、深度治理、强化监管、协作共赢,有效推动“单向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南方丰水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母亲河复苏之路。
磨溪堤防复苏前
磨溪堤防复苏后
一、基本情况
白家河流域地处四川省东部丘陵区,跨境川渝,属长江嘉陵江水系涪江流域,是遂宁市安居区的母亲河。白家河在四川省境内全长34公里,流域面积184平方公里,枯水期水资源不足,河道基流小,上游干支流部分河段甚至出现断流或有水无流问题。近年来,在母亲河复苏行动政策指引与支持下,安居区采取优化配置调度流域区域水资源、严格取用水管理、整治河道泄放设施、开展流域水生态工程治理等举措,通过“河长”答题、“共治”解题、“携手”破题,实施白家河磨溪镇河道治理工程和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提高水系连通能力,河湖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质明显提升,复苏成效明显。
东岳庙复苏前
东岳庙复苏后
二、主要做法
(一)统筹调度,开源扩流恢复生态。建设前池灌区工程,打通涪江至白家河补水通道,2024年全年增配水量1500万立方米,切实保障沿线7.22万群众饮水安全、19.26万亩耕地用水。
(二)深度治理,系统提升过流质效。优化改造东岳庙水库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从源头上保障白家河水量水质。实施生态保护治理项目,新建生态护岸护坡7.94公里,疏浚河道11.06公里。实施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提高水系连通能力。升级改造磨溪水文站,提升河道生态流量监测能力。
(三)强化监管,夯实治水责任根基。制定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河一策”方案,制定8个方面11项举措,以水资源督察为重点,综合采取监督检查、监测统计、大数据平台比对等多种手段,将生态流量保障、取用水管理纳入监管重点,持续开展取用水巩固提升和取用水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排查发现问题并推动整改。
(四)协作共赢,川渝一体联合防治。加强与重庆市潼南区合作,成立两地一体化工作小组,打破上下游、左右岸的行政区划边界,采取“常态+突击”“明察+暗访”等方式强化联合监管,有效排查整改白家河两岸1公里范围内的排污口、溢流口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放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沿线水生态环境。
白家河生态护岸建设前
白家河生态护岸建设后
三、复苏成效
(一)生态流量全面保障。提前完成2024年度全线贯通目标任务,全年新增有水河长1公里、有水时长22天,磨溪水文站下泄流量达标率100%。
(二)取用水管控更加严格。取用水总量严格管控,流域范围100%下达取水计划,建立健全了取用水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取水许可纳入全过程监管。
(三)水生态改善效果显著。通过河道疏浚、岸坡绿化以及河长制协同治水,显著改善白家河沿线西眉镇、磨溪镇水生态环境,河道整体维持清洁通畅,2024年全年白鹤桥水质省控断面均达标,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较复苏行动前改善明显。
四、经验启示
(一)坚持点面结合和远近规划是河流复苏的关键因素。从面上统一规划调配水资源,控制存量。从点上疏通过水断面,扩大增量。近期,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从节水、拓展外调水通道入手,实现短期见效;远期,规划灌区工程及连通项目,多水源互济,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先天不足问题。
(二)坚持以畅为主和精准治理是河流复苏的重要保障。坚持问题导向,锚定白家河复苏断点、堵点,一方面,围绕“保畅”开源节流,千方百计采取工程措施恢复水体流动;另一方面,向严格管理要效益,将保障河流生态流量、严格取用水管理以及水资源科学调度作为三大抓手,多方汇聚复苏合力。
(三)坚持部门联动和多方协同是河流复苏的必要举措。统筹各行业、多部门项目资金,遂潼协作、汇聚合力、联防联治,变水利部门单线作战为多部门并联作战,共同推动白家河母亲河复苏行动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