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叙永县烟花爆竹“打非”工作长效机制显成效
1-5月,叙永县烟花爆竹“打非”综合执法组开展执法检查80余次,出动人员350余人次,车辆100余台次,查处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窝点6个,捣毁生产作坊7个,收缴销毁生产工具8套,硫磺粉、铝银粉、烟火药和氯酸钾共304.2千克;查获无证经营烟花爆竹14家,收缴非正规渠道火炮2170圆,烟花21组/件。有力打击了非法生产、经营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烟花爆竹正常经营秩序,确保实现了烟花爆竹领域连续7年零事故。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实行“打非”工作“三包”责任网格监管体系,即:乡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户。实行乡镇配送点负责制,乡镇配送点对辖区非法生产、经营情况负责,承担发现非法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重要责任,凡在乡镇发现2起以上非法生产、经营行为,而非配送点举报的,将依法依规予以查处,直至取消配送点经营资格。
二是加强装备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加大对“打非”工作的投入,充分利用烟花爆竹探测仪的作用,提高“打非”工作能力、效率和水平。
三是拉网式排查与重点监控相结合。结合实际,组织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不定期、错时错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不漏乡镇、不漏乡村社、不漏农户、不漏房棚,对排查出的或有过生产史的重点村、户、人实行重点监控。
四是严格兑现举报奖励制度。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培养线人,公布举报电话,对举报查证属实,属非法生产的奖励500元/次,非法经营的奖励300元/次,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打击非法制售烟花爆竹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共发出奖金7000元。
五是宣传培训力度不减。通过广播、电视、手机报、安全生产月活动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让烟花爆竹安全知识普及到学校、企业和家庭。同时,分片区组织经营者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事故案例为主要内容的专门培训。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