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成都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70条”
成都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70条”
去年以来,成都持续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推出了系列务实举措,受到企业点赞。
如何进一步提高这8个字的含金量?8月4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成都市深化“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成都即将出台“优化营商环境70条”,回应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需求,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专心经营。
有需必应
今年开展“企需我应”活动超500场
有需必应,需要精准掌握企业需求。基于此,成都从去年9月开始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3.29万户。同时搭建了24个成都政企工作联络群、“民企之声”线上助企通道、“12345亲清在线”等平台,线上线下收集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3.8万个(条)。
成都市县两级不断创新,破解企业反映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例如,成都高新区建立了“免申即享”政策预算即时申请制度,为后续政策执行和资金拨付提供保障;武侯区开发证照临期提醒系统,经营许可到期前一个月就会自动短信提醒……
拟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70条”,再一次瞄向企业需求。“我们从企业办事的便捷性、经营的持续性、发展的公平性等方面出发,建立共性问题政策转化机制,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政策举措,涵盖22个改革领域共70条具体措施。”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向彬介绍。
市场是企业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优化营商环境70条”提出,在市场准入方面,将探索“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为经营主体提供便利服务;在机会方面,加强搭平台给机会,预计今年将开展“企需我应”对接活动500场以上,服务企业1万家以上。
同时,回应企业“不知如何将服务器里的数据变现”这一需求,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将联合相关部门,在8月8日举办数据资产化驱动民生业务创新专场,帮助企业打通数据变资产、资产换资本的关键路径。
企业的更多需求也被看见。为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成都将推动市级管理权限依法依规有序下放,向园区差异化精准授权;将更多小微企业纳入融资推荐清单,部分产业园区还将开展“园区秒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无事不扰
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
无事不扰,体现的是边界意识和对市场规律的尊重。为让企业经营更安心,即将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70条”将继续推行涉企行政执法“一码检查”。
今年2月,成都正式推行涉企“一码检查”,用制度创新护航“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截至6月30日,全市累计检查1.66万次,实施联合检查287次,重复检查预警334次,企业满意率99.74%。
为深化这一举措,成都还将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可介绍,这一探索主要以企业信用评价为基础,进入“白名单”的企业,平台上将进行标注,对守法诚信、风险等级低的企业,降低检查频次甚至免检,把有限的监管力量聚焦到高风险领域和对象上。
秉承这一逻辑,成都市新津区已创新探索推出了“白、灰、黑”名单信用监管体系。当地从行政监管、行政处罚、信用惩戒、违法犯罪、行业评价5个维度,划分17类信用风险,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生成单个企业“信用档案”,企业信用好,就可以获得“免检金牌”。
李可透露,下一步,成都将持续围绕“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发力,在减少对企业打扰的同时,主动探索企业行政指导预约机制,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行政检查资源,为企业的经营保驾护航。(记者 蒋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