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出更多国际范儿 宜宾底气何来
夏日的蜀南竹海景区呈现竹翠水碧的宜人景象,吸引游客泛舟赏竹。张华 摄(C视觉)
宜宾兴文花山节上,苗族民俗游戏吸引游客围观。宜宾观察 罗顺 摄
三地三中心
人文景观盛地、生态度假胜地、美酒文化圣地
活力赛事中心、时尚演艺中心、品质消费中心
目标
到2027年,宜宾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200亿元、1600亿元,旅游人次超1.6亿,其中入境游客达10万人次
7月20日晚,宜宾长江公园,一场为期三天的啤酒节落下帷幕。20余万打卡游客中,不乏海外面孔——越来越时尚、洋气,这是近两年宜宾文旅给本地市民和游客留下的印象。
但宜宾的目标不止于此。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包括宜宾在内的七个城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紧扣新定位,日前召开的宜宾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提出打造“三地三中心”,形成国际旅游城市魅力传播体系。
坐拥丰富旅游资源的宜宾需要在不同领域,各尽其能、“多点开花”,激发全域旅游活力,加快建设复合型国际旅游城市。如何“融”出更多国际范儿?宜宾瞄准多个目标同时发力。
盘家底 提升国际国内知名度,完善核心载体
今年初,电影《哪吒2》爆火,“哪吒老家在哪里”这一话题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宜宾翠屏山、南广河等景区因此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打卡游客。
这不是宜宾景区第一次通过大银幕在海外“出圈”。此前,蜀南竹海景区就作为电影《卧虎藏龙》的取景地名扬海内外。
这些“出圈”的旅游目的地,是展示宜宾丰富自然景观的窗口。
“宜宾三区七县拥有超过1.3万平方公里土地,川南丘陵地形带来丰富多样的自然条件,夏天能避暑、冬天有暖阳。”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宜宾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硬件”条件。
人文资源方面,宜宾既有留存诸多历史印记的李庄古镇、冠英古街等地标景区,也有民俗特色鲜明、非遗亮点纷呈的乡村美景,可以满足多元化旅游需求。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高桥村今年就承接了不少李庄古镇“溢出”的客流。“不少暑期到李庄古镇亲子游的游客,逛累了就到高桥村来坐坐,孩子可以参加手工竹艺课程,家长能在山间民宿休息。”该村党支部书记胡杨说。
独特的酒文化更是宜宾文旅的“吸睛点”。几年前,宜宾五粮液旅游景区的一处核心景点——五粮液瓶楼,在网络上引爆“打卡白酒瓶”的热潮。如今,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的五粮液501古窖池中国白酒文化圣地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古色古香的建筑、精心规划的街区,着力还原“前店后坊”的酒旅体验,将为宜宾增添新的酒文化“打卡地”。
宜宾市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包括人文景观盛地、生态度假胜地、美酒文化圣地在内的“三地”,代表着宜宾现有的优质文旅资源,是提升国际国内知名度的核心载体,是宜宾“融”出更多国际范儿的底气。
理思路 内部提升管理水平,对外做强城市名片
提升文旅吸引力,此前,宜宾提出了“吸引本地游客每月出游一次”“吸引成渝及周边地区游客每年打卡一次”“吸引全国游客一生来一次”三大目标定位。
紧扣当前“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定位,宜宾新增“吸引西南地区入境游客来宜游一次”目标,计划到2027年将入境游客数量提升至10万人次。
随着我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成都、重庆、昆明三地都尝到了入境游客数量增长的“甜头”,但地处三地中心的宜宾受益尚不明显。“现在,我的同行大多是把宜宾人带到国外旅游,很少有带外国人来宜宾旅游的。”在宜宾经营一家大型旅行社的周后英希望,宜宾出台更多举措,吸引入境客源。
承接更多入境游客,在加大引客力度的同时,宜宾还要补齐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短板。
梳理每年收到的文旅发展建议,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举出两件关注度很高的“小事”:“一是缺少共享单车,目前宜宾城区内只有三江新区投放了部分共享单车;二是缺少专业导游,游客到了李庄古镇,如果没有‘抢’到专业导游,就只能在一处处旧址、故居里面看热闹,看不出门道。”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这两件“小事”,折射的是宜宾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一个是城市运营如何不断适应游客的需要,这要求相关部门‘不怕麻烦’,对标先进地区做法,提升管理水平;另一个是对本地文化的挖掘要让更多人共享,避免‘自说自话’,让更多人走进景区更要走近文化。”
活力赛事中心、时尚演艺中心和品质消费中心“三中心”建设,便是破题思路。日前,四川省第三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在宜宾珙县落幕,当地篮球文化与文旅市场热点相契合,迅速“引燃”文旅热度。
此外,宜宾还结合产业发展优势,解锁“新风景”。7月初,宜宾宣布将在重点旅游景区部署首批人形服务机器人,开展娱乐表演、零售服务、即时互动等文旅场景,让更多游客在将来体验到极具宜宾产业特色的文旅消费场景。
着力将独特地理区位、产业资源与人文底蕴转化成世界级文旅产品,宜宾文旅加速与世界接轨。(记者 王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