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不只有三星堆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 2025年07月25日 15时0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7月23日,三星堆博物馆二楼的黄金面具展位旁,游客们寻找着各种攻略推荐的最佳打卡位。当天,三星堆博物馆接待游客2.3万人次,古蜀文明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

    距离三星堆博物馆不足5公里,近10家以三星堆为主题的研学机构拔节生长。7月以来,仅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每天就要接待500人左右。

    再往外走,行至距离三星堆博物馆约15分钟车程的广汉市向阳镇。这个在中国农村改革浪潮中奔跑在前的小镇,正在探索“三星堆+美食”,着力打造向阳火锅公园美食聚落。

    一路向北,游中江挂面村、看旌阳孝泉古镇、观什邡雪茄博物馆、逛绵竹剑南老街、行罗江白马关……记者愈发感受到一个“重装之都”,正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底气与雄心。

    力争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德阳以工业立市、兴市,骨子里不乏开拓创新的基因。如今,这座城市正以“三星堆+”为核心引擎,带动全域文旅发展,全力打造“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区域文旅品牌,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锻长补短

    文旅资源优势加速转化

    “提前1个月就开始预约,终于抢到票了!”7月18日,来自成都的李丽红带着女儿踏进三星堆博物馆。她们不仅近距离观赏了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展品,还戴上VR设备,沉浸式体验了考古发掘现场,感受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

    为一个馆,赴一座城。2024年,三星堆博物馆游客量接近60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3.3亿元;今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已达282.85万人次、门票收入1.56亿元,成为德阳乃至四川文旅的“超级入口”。

    三星堆的“流量密码”有多强?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24年,三星堆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IP授权收入超千万元;与《原神》的联动合作创造2亿级话题阅读量;三星堆数字文创远赴卡塔尔,文创产品亮相大阪世博会,千年文物变身“带货顶流”。

    德阳的文化底蕴,远不止三星堆。在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何学军看来,德阳文庙、德孝文化、绵竹年画久负盛名,以白马关、金牛古道、诸葛双忠祠等为代表的三国文化遗迹星罗棋布,中江挂面传承千年。

    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自然生态同样精彩。德阳以独特地理优势实现“一小时穿越春夏秋冬,一大步跨入青藏高原”;海拔4989米的狮子王峰傲视群峰;234.4万亩的森林覆盖蕴藏生态宝藏。

    资源虽丰,挑战不小。德阳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代瑞彬指出,德阳文旅发展“有文化缺转化、有流量缺留量、有名气缺商气”的问题比较突出。

    数据显示,2024年,德阳25个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超2200万人次,其中三星堆占比近三成。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超7000万人次,居全省第五,但人均消费额在全省排名较为靠后,消费转化效率亟待提升。

    如何“锻长补短”,将德阳文旅资源充分开发转化?7月22日,德阳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德阳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以三星堆、德阳之窗、环龙门山旅游度假带为主体,配套一批文旅名村的“3+N”文旅发展新格局,融入全省“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区域文旅品牌,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突出重点

    着力打造世界级文旅IP

    三星堆不仅是德阳最耀眼的金字招牌,更是其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核心底气。

    7月22日,“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特展”在宁波博物馆启幕,来自三星堆的18件文物惊艳亮相。更早之前,三星堆文物还远赴希腊雅典亮相“青铜之光——古蜀文明特展”,并出现在联合国总部“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展览上。

    要让三星堆真正成为世界级IP,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当前,德阳正加快提升三星堆世界级文旅地标知名度,通过加强世界级遗产保护利用,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推进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建设,扩大三星堆品牌国际影响力。

    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通过实施博物馆提质升级行动,德阳正加快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主题馆业态完善、青铜馆数字化改造,打造以文物展馆、数字体验馆、修复馆、申遗专题馆等为核心,集展示展览、学术交流、教育研学、艺术创新为一体的文博发展格局。

    还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德阳规划投资约130亿元,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以鸭子河生态带、三星堆博物馆和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打造集文化体验、演艺娱乐、主题游乐、创意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

    当文化“活起来”“触得到”,其价值便自然向产业延伸。2024中国·广汉三星堆火锅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活动期间,撬动消费近2.8亿元,实现“旅游+美食+消费”的深度融合。获得“三星堆”授权的广汉市骏马金属制品厂,将三星堆文化与现代锅具结合,首创陶三足锅具,年产值达2000万元。

    与此同时,德阳正深度推进“三星堆+”大文旅,串联省内精品旅游路线,让游客变身古蜀文明的深度体验者。都市田园休闲线串联年画村、友谊村等18个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历史民俗趣玩线贯通德阳文庙、白马关三国文化产业园。针对不同客群需求,开发多样化文旅产品,2024年策划的8条游线中,古蜀秘境探索游与温泉玫瑰康养游形成“一文一旅”双引擎。

    拓展“三星堆+”外延,旨在赋能全域旅游。“我们的目标,是让游客多看一站、多吃一顿,最好是再多住一晚!”德阳广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冷文田表示。

    深挖特色

    从打卡三星堆到体验整座城

    7月23日清晨,3辆“三星堆—春熙路—宽窄巷子”的旅游大巴在成都市红星路二段的小巷子里等待游客。橘红底、白字的大牌子清晰地展示着路线,然而对于德阳来说,更希望游客再往北走走,从“打卡三星堆”到“体验整座城”。

    要吸引游客,势必要端出诱人的文旅大餐。紧扣资源禀赋和特色,铆定需求端和供给端,德阳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转化资源优势。“重装之都”正深挖工业文明底蕴,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的工业旅游新业态,大力推进工业文化旅游示范城市建设。

    步入绵竹剑南老街,空气中弥漫着缕缕酒香。在这里,游客可现场体验古法酿造全过程,品尝新出的美酒;也可以在古戏台下听川音川韵,在诸葛瞻父子墓前感受忠烈遗风……这条明清建筑风格的老街,是剑南春集团公司依托“剑南春酒坊遗址”和“天益老号”酒坊,打造的“旅游+工业”景区。500米长的青石板巷,串起了剑南春独有的御酒历史以及川酒会馆、诸葛双忠祠、年画坊等酒文化、三国文化和绵竹年画文化,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德阳正着力活化工业遗产,构建记忆与体验双场景。目前,当地正加快建设金鑫片区工业文化博物馆,展示三线建设时期生产生活场景,通过老机床互动体验、建设者口述史影像展,重现“三线精神”。

    与此同时,德阳也计划用好二重、东电、东汽等“大国重器”企业资源,把工业实力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支持企业开辟旅游通道,建设科普基地,展现“中国制造”的硬核科技,构建“从大国重器到未来科技”研学链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德阳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深入实施文旅争先战略,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活化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德阳计划持续开展蜀道等遗址考古发掘,整合白马关、金牛古道、诸葛双忠祠、黄许绵竹故城遗址、雒城遗址等历史遗迹资源,推进蜀道三国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建设。

    丰富红色旅游体验,也是重要发力点。记者了解到,德阳将进一步提升黄继光纪念馆、中江沼气开发遗址、向阳公社摘牌旧址等重点红色景区景点展陈水平和互动体验,积极申报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同时,还将建设成渝研学旅行高地,优化“红色之旅研学游”精品路线等。

    前不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不断丰富城市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德阳正在为“重装之都”,注入新的能量。(记者 游飞 田姣 陈丽霏)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德阳不只有三星堆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 2025年07月25日 15时0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7月23日,三星堆博物馆二楼的黄金面具展位旁,游客们寻找着各种攻略推荐的最佳打卡位。当天,三星堆博物馆接待游客2.3万人次,古蜀文明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

    距离三星堆博物馆不足5公里,近10家以三星堆为主题的研学机构拔节生长。7月以来,仅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每天就要接待500人左右。

    再往外走,行至距离三星堆博物馆约15分钟车程的广汉市向阳镇。这个在中国农村改革浪潮中奔跑在前的小镇,正在探索“三星堆+美食”,着力打造向阳火锅公园美食聚落。

    一路向北,游中江挂面村、看旌阳孝泉古镇、观什邡雪茄博物馆、逛绵竹剑南老街、行罗江白马关……记者愈发感受到一个“重装之都”,正着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底气与雄心。

    力争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德阳以工业立市、兴市,骨子里不乏开拓创新的基因。如今,这座城市正以“三星堆+”为核心引擎,带动全域文旅发展,全力打造“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区域文旅品牌,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锻长补短

    文旅资源优势加速转化

    “提前1个月就开始预约,终于抢到票了!”7月18日,来自成都的李丽红带着女儿踏进三星堆博物馆。她们不仅近距离观赏了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展品,还戴上VR设备,沉浸式体验了考古发掘现场,感受古蜀文明的独特魅力。

    为一个馆,赴一座城。2024年,三星堆博物馆游客量接近60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3.3亿元;今年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已达282.85万人次、门票收入1.56亿元,成为德阳乃至四川文旅的“超级入口”。

    三星堆的“流量密码”有多强?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24年,三星堆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IP授权收入超千万元;与《原神》的联动合作创造2亿级话题阅读量;三星堆数字文创远赴卡塔尔,文创产品亮相大阪世博会,千年文物变身“带货顶流”。

    德阳的文化底蕴,远不止三星堆。在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何学军看来,德阳文庙、德孝文化、绵竹年画久负盛名,以白马关、金牛古道、诸葛双忠祠等为代表的三国文化遗迹星罗棋布,中江挂面传承千年。

    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自然生态同样精彩。德阳以独特地理优势实现“一小时穿越春夏秋冬,一大步跨入青藏高原”;海拔4989米的狮子王峰傲视群峰;234.4万亩的森林覆盖蕴藏生态宝藏。

    资源虽丰,挑战不小。德阳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代瑞彬指出,德阳文旅发展“有文化缺转化、有流量缺留量、有名气缺商气”的问题比较突出。

    数据显示,2024年,德阳25个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超2200万人次,其中三星堆占比近三成。全市接待游客总量超7000万人次,居全省第五,但人均消费额在全省排名较为靠后,消费转化效率亟待提升。

    如何“锻长补短”,将德阳文旅资源充分开发转化?7月22日,德阳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德阳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以三星堆、德阳之窗、环龙门山旅游度假带为主体,配套一批文旅名村的“3+N”文旅发展新格局,融入全省“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区域文旅品牌,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

    突出重点

    着力打造世界级文旅IP

    三星堆不仅是德阳最耀眼的金字招牌,更是其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核心底气。

    7月22日,“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特展”在宁波博物馆启幕,来自三星堆的18件文物惊艳亮相。更早之前,三星堆文物还远赴希腊雅典亮相“青铜之光——古蜀文明特展”,并出现在联合国总部“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世界”展览上。

    要让三星堆真正成为世界级IP,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当前,德阳正加快提升三星堆世界级文旅地标知名度,通过加强世界级遗产保护利用,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推进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建设,扩大三星堆品牌国际影响力。

    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通过实施博物馆提质升级行动,德阳正加快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主题馆业态完善、青铜馆数字化改造,打造以文物展馆、数字体验馆、修复馆、申遗专题馆等为核心,集展示展览、学术交流、教育研学、艺术创新为一体的文博发展格局。

    还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德阳规划投资约130亿元,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以鸭子河生态带、三星堆博物馆和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打造集文化体验、演艺娱乐、主题游乐、创意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目的地。

    当文化“活起来”“触得到”,其价值便自然向产业延伸。2024中国·广汉三星堆火锅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活动期间,撬动消费近2.8亿元,实现“旅游+美食+消费”的深度融合。获得“三星堆”授权的广汉市骏马金属制品厂,将三星堆文化与现代锅具结合,首创陶三足锅具,年产值达2000万元。

    与此同时,德阳正深度推进“三星堆+”大文旅,串联省内精品旅游路线,让游客变身古蜀文明的深度体验者。都市田园休闲线串联年画村、友谊村等18个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历史民俗趣玩线贯通德阳文庙、白马关三国文化产业园。针对不同客群需求,开发多样化文旅产品,2024年策划的8条游线中,古蜀秘境探索游与温泉玫瑰康养游形成“一文一旅”双引擎。

    拓展“三星堆+”外延,旨在赋能全域旅游。“我们的目标,是让游客多看一站、多吃一顿,最好是再多住一晚!”德阳广汉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冷文田表示。

    深挖特色

    从打卡三星堆到体验整座城

    7月23日清晨,3辆“三星堆—春熙路—宽窄巷子”的旅游大巴在成都市红星路二段的小巷子里等待游客。橘红底、白字的大牌子清晰地展示着路线,然而对于德阳来说,更希望游客再往北走走,从“打卡三星堆”到“体验整座城”。

    要吸引游客,势必要端出诱人的文旅大餐。紧扣资源禀赋和特色,铆定需求端和供给端,德阳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转化资源优势。“重装之都”正深挖工业文明底蕴,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的工业旅游新业态,大力推进工业文化旅游示范城市建设。

    步入绵竹剑南老街,空气中弥漫着缕缕酒香。在这里,游客可现场体验古法酿造全过程,品尝新出的美酒;也可以在古戏台下听川音川韵,在诸葛瞻父子墓前感受忠烈遗风……这条明清建筑风格的老街,是剑南春集团公司依托“剑南春酒坊遗址”和“天益老号”酒坊,打造的“旅游+工业”景区。500米长的青石板巷,串起了剑南春独有的御酒历史以及川酒会馆、诸葛双忠祠、年画坊等酒文化、三国文化和绵竹年画文化,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德阳正着力活化工业遗产,构建记忆与体验双场景。目前,当地正加快建设金鑫片区工业文化博物馆,展示三线建设时期生产生活场景,通过老机床互动体验、建设者口述史影像展,重现“三线精神”。

    与此同时,德阳也计划用好二重、东电、东汽等“大国重器”企业资源,把工业实力转化为旅游吸引力。支持企业开辟旅游通道,建设科普基地,展现“中国制造”的硬核科技,构建“从大国重器到未来科技”研学链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德阳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深入实施文旅争先战略,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活化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德阳计划持续开展蜀道等遗址考古发掘,整合白马关、金牛古道、诸葛双忠祠、黄许绵竹故城遗址、雒城遗址等历史遗迹资源,推进蜀道三国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建设。

    丰富红色旅游体验,也是重要发力点。记者了解到,德阳将进一步提升黄继光纪念馆、中江沼气开发遗址、向阳公社摘牌旧址等重点红色景区景点展陈水平和互动体验,积极申报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同时,还将建设成渝研学旅行高地,优化“红色之旅研学游”精品路线等。

    前不久,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不断丰富城市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德阳正在为“重装之都”,注入新的能量。(记者 游飞 田姣 陈丽霏)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