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正上市 这个特色村为啥还不慌

11月13日,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村民们在考农业无人机飞手证。

村企合建的柑橘分选基地内,工作人员分拣新采柑橘,同步通过网络直播带货。记者 韦维 摄
“不急!”进入11月,川内各类柑橘陆续上市,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党委书记马怀江脸上却丝毫不慌,还抽空组织村民考农业无人机飞手证。
眼下,团结村报名无人机飞手培训的种植大户有10多位,时常聚在村委会专心学习。面对“园里果子怎么办”的疑问,他们也笑着摆摆手道:“不用担心。”
为何不慌?记者在村里实地调查后发现,不仅因为团结村柑橘上市晚,村民们还有绝招。
搞好农业基建
现代化农业“组合拳”出奇效
“有一点点小紧张,问题不大!”11月13日,无人机飞手培训班正在进行实战考试,柑橘种植户马朝龙深吸一口气,率先应考,并顺利通过考试。他说,拿到证件后,计划购置一台约6万元的小型农用无人机,“人工半小时的活,无人机两分钟搞定。效率太高了,必须入手!”
作为四川晚熟柑橘特色村,团结村的主导柑橘品种上市期本身就比其他主流品种晚了近一个月;同时,为了适应晚熟柑橘种植新模式、掌握种植新技术,大家决定“充充电”。这场村民们的集体“充电”,既是大伙自发行为,也是彭山区的有意为之。马怀江介绍,眼下,彭山区针对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将职业农民培训力量下沉到田间地头。“只要我们主动对接,培训课程就能进村。”马怀江介绍,现在办了两期培训,已有20多人顺利拿到飞手证。
团结村的变化不仅是学无人机。
“走,去果园看看。”飞手考试一结束,马怀江便热情邀请记者实地参观果园。走在村中,路边的柑橘触手可及。
“这种‘触手可及’是精心规划的结果!”马怀江介绍,如今村里绝大部分果园地块都实现了与村中马路无缝对接;而对于面积较大或地势特殊的果园,则配备了承重300公斤的轨道运输车。“周密布局,最终是为了在丰收时节让每一颗柑橘都能高效、顺畅地运往市场。”
还有更精巧的设计。驻足在一棵果树下,马怀江拨开树根处的落叶,露出一截黑色管道。“村里耗时近5年建成水肥一体化系统,可实现对每棵果树精准灌溉。系统总投入1300多万元,村集体和财政出大头,农户亩均投入600元就能接入户。”他语气自豪,“我们村的种植户都愿意为技术买单。结果也证明,确实省工、省力又环保。”
从配置生产资料,到学习农机技术,这套现代化农业的“组合拳”,早已让团结村跨越了“愁产量”的阶段。今年,全村柑橘产量有望达6000万斤。
提品质创品牌
真正掌握市场话语权
6000万斤晚熟柑橘,团结村怎么卖出高价?当话题从“种植”转向“销售”,此前游刃有余的马怀江语气却凝重了起来。“确实不愁卖,”他话语间多了几分审慎,“但如何从被动供应转向主动定价,真正掌握市场话语权,我们正在努力。”
首先是要做出品种差异化。“2021年,我们在村集体果园基础上,新增了12亩智慧农业示范园,并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据介绍,示范园已破解了甘平这一柑橘新品种的裂果难题,让该品种裂果率从80%降至10%,为在当地大规模种植创造可能。“接下来,培育新品种、攻克现有品种种植难点依旧是示范园工作重点。”
其次,经村民大会同意,团结村将对与眉山市彭山区雷雷果业有限公司合建的柑橘分选基地进行升级。该基地由村集体出地、雷雷果业出资建成,目前日分选量达200万斤。马怀江介绍,下一步将合作引入全自动选果线,将日分选量提升至500万斤,并通过机器精准量化甜度与外观,实现标准化分级,“让好果子能卖上好价钱”。
做好品质基础后,团结村将目光投向更高维度——讲好“眉山柑橘”品牌故事。
“宜昌蜜桔、赣南脐橙、南丰蜜桔……这些知名区域的柑橘品牌家喻户晓。有没有可能,眉山的柑橘也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马怀江说。
谋划已经在路上:一方面,以现有产业为依托,融合文旅元素,对村内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并计划开展研学等活动;另一方面,大力鼓励种植户开拓电商渠道。“互联网能加速品牌孵化,说不定就有爆款诞生。”马怀江分析,目前电商销售占比仅约10%,“当这个数字达到30%时,村子在果品定价上就能有更大主动权。”
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高级农艺师刘长君:
团结村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保持紧密合作,积极引进柑橘新品种与先进种植技术,逐步推广最优生产方案。该村从种植大户、村干部等思想进步、易于接受新观念的群体入手,加大推广力度,让全村万余亩柑橘园普遍应用了最新种植技术,有效提升了柑橘商品价值,帮助村民显著增收。
如今,像团结村这样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村镇正不断涌现。由点及面,聚沙成塔,我们坚信,眉山柑橘必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李菲菲 记者 王成栋)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