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强“粮”技 粮仓添新粮
安宁河谷水稻丰收,收割机在田间忙碌。 西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粮
●小春粮食播种133.7万亩,总产32.26万吨,较去年增产6400吨,增长逾2%
●大春粮食播栽606万亩任务全面落地,其中水稻81.5万亩、玉米290万亩、马铃薯196.2万亩
果
●会理石榴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产量80万吨,年综合产值超70亿元
●盐源苹果种植总面积达43.2万亩,预计年产量75万吨,年综合产值40亿元
10月1日,越西县普雄镇且拖村,彝族尝新米节登场。在金色稻浪间,当地群众以新收的稻谷为礼,摆下一场丰收与文化交融的节日盛宴,吸引众多游客到来,共庆国庆佳节、共享丰收欢乐。
粮丰收、果飘香,勾勒出凉山各地乡村蓬勃发展的新气象。近年来,凉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截至目前,凉山已建成1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形成“5+2+2+N”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构建起“1个省四星级、2个省三星级、8个州级、2个县级”梯次集群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矩阵,以多种“粮”技谋丰收,“天府粮仓凉山片区”建设正酣。
粮丰收
三项举措助力高产攻关
近日,西昌市佑君镇的稻田里,轰鸣的收割机在田间作业,荡开层层稻浪。西昌市众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必勇说:“今年收获的西昌香米籽粒饱满,单产有望突破750公斤。”
作为农业大州,凉山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首位,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项目带动三项举措,推动粮食产能稳步提升。佑君镇所在的安宁河谷,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凉山州的水稻核心产区,也是凉山粮食高产攻关的主要试验地。
日前,德昌县麻栗镇邱家湾粮经融合园区、会理市鹿厂镇百亩水稻超高产攻关片等地陆续进行了测产验收。其中,邱家湾的“螺髻香 2 号”水稻平均亩产597.19 公斤,较去年首种时的566.05公斤再获提升,而鹿厂镇的杂交粳稻品种“滇禾优615”亩产达816公斤,产量表现优异。
在凉山的高海拔地区,特色水稻种植渐成规模,优势农作物马铃薯也在高产之路上加速迈进。
前不久,四川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木里藏族自治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测产观摩会在该县屋脚蒙古族乡举行。项目团队筛选的马铃薯新品种“川凉芋17”和“云薯702”,实测亩产分别达到3888.5公斤与4498.8公斤,创下木里大春马铃薯单产历史新高。这两个新品种既可鲜食,又可用于淀粉加工,兼具高产稳产、抗晚疫病、食味优良等优势,极具推广价值。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小春粮食播种133.7万亩,总产32.26万吨,较去年增产6400吨,增长逾2%;大春粮食播栽606万亩任务全面落地,其中水稻81.5万亩、玉米290万亩、马铃薯196.2万亩,为全年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果飘香
错位错时错季强化特色
双节前夕,会理市在彰冠镇石榴现代农业园举行了“石榴王”评选活动。40颗个头大、果型好、色泽润的石榴现场角逐“石榴王”。万红村果农姚应发选送的一枚重1.612公斤的石榴获得一等奖,为他赢得一头黄牛。
10月8日,记者见到姚应发时,他还沉浸在喜悦里——喜的不光是夺冠,还有石榴的丰产增收:“我种植石榴20多年,今年卖了4万斤,收入8万元。”
凉山是特色水果大州。近年来,凉山州坚持错位布局、错时安排、错季应市,加快特色水果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推动一批优势特色水果产业蓬勃兴起,全州水果种植面积约160万亩,2024年,全州水果产量达到269万吨。
会理石榴便是蓬勃发展的特色水果产业之一。据介绍,会理石榴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产量80万吨,年综合产值超70亿元。循着“榴园变花园、产区变景区”的路径,会理还在探索石榴文化与红色文化、古城文化、旅居康养的深度融合。
作为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优势产区的代表之一,盐源苹果也在近日进入采摘期。绿色优质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为盐源苹果优质高产提供助力。今年,盐源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43.2万亩,预计年产量75万吨,年综合产值40亿元。
“近年来,我们还在推广苹果矮砧密植技术。”盐源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晓军介绍,矮化栽培模式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管理模式,经过矮化种植的苹果更加方便采摘,树下还可以套种粮食作物,提高粮食总产量。按初步计划,盐源要在5年内完成改造和新植矮化种植苹果面积8万亩。(记者 何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