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乐山将打造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预计明年6月建成

  • 2016年09月21日 14时55分
  • 来源: 乐山市府
  • 【字体:
  •   社区工作与群众息息相关,如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是乐山民政部门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近日,这个问题有了更好的解决方式。据悉,乐山市将打造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让居民享受到更方便和高效的服务。

      通过这个平台,居民可在乐山市范围内的社区就近办理相关事项,而不像以往一样,很多事项必须在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办理。

      现状

      居民办事流程繁琐等待时间长

      乐山市共有211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2030个村,253个社区,户籍人口354.4万。各个社区要承接上百件涉及居民的公共事务,并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多项工作。

      日前,三江都市报记者在乐山市上河街街道办事处新村街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看到,劳动保障岗的协理员敖霞正在给前来咨询的居民讲解如何办理退休人员的登记。

      敖霞说,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少,平时便民服务大厅只有她一个人。但在比较忙的时候,其他工作人员会来“增援”,形成一员一岗,为居民办理相关事项。

      有时居民要同时办理几件事情,比如失业登记以及残疾人服务等,在高峰期时,居民就必须在劳动保障窗口办理完失业登记后,再重新到社会事务窗口进行排队,办理残疾人服务事项。

      如此一来,不仅耽搁时间,还降低了办事效率。此外,在居民办理相关事项时,还需要重复带上繁琐的资料。

      如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需要当事人带上户口本、身份证、照片等相关证明材料,到社区提交书面申请后,社区再递交给上级部门,逐层审定,在办理过程中以纸质材料逐级报送为主。

      此举着实要花费不少时间。另外,目前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需要每年年审,也就是说在年审时,居民仍需要带上很多材料。

      这样的程序,不仅增加了居民的等待时间,也增加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时间。

      此外,目前在乐山,居民在社区办理很多事项时,均要在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办理。

      未来

      打造综合平台让居民享受更便捷服务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乐山市民政局经过多方调查和研究,与乐山多个部门进行对接,同时到省内外城市对社区信息化建设进行学习考察后决定,乐山将打造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目前,该平台正在建设中。据了解,该平台将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市民对政务、公共事业和便民服务等服务的需求为核心,基于“实名制”的信息聚合,通过多渠道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乐山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乐山所有区市县全覆盖,共471个便民服务中心(253个社区、211个乡镇、7个街道)。

      该平台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政务服务体系,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原则上凡涉及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事项,均要逐步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办理,为市民提供便民、惠民、利民的政务、公共事业、生活服务。

      日前,记者采访了乐山市民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并对该平台的亮点进行了梳理。

      “一门式、一窗式”服务

      这个系统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运行模式。

      所谓“一门式、一窗式”,就是从办事跑多个部门或多个窗口,简化为在一个地方或一个窗口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现在在很多社区,大量人员在社保专窗排队等候,其它窗口相对空闲。平台打造好后,窗口工作人员由以前的“专科医生”变为“全科医生”。居民可以在社区的任何一个窗口办理事项,缩短了等待时间。

      此外,如果居民同时要办理多项事宜,也可以在同一个窗口办理,减少等待时间。

      不用重复提交材料

      在这个平台上,居民第一次办理递交的身份证等资料,都将扫描传输至网络平台,自动沉淀在信息库中。之后,居民再到社区办理其他事项时,就不需再重复提交同样的材料了。

      而工作人员在办理居民的事项时,也不再逐级报送相关资料,而是通过网络传输,实现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服务效率。

      跨区域也可办理

      在该平台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区域通办。在乐山市范围内,居民办理个人事项时,可以就近选择社区办理,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大多事项都必须在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办理。

      创新形式让公共服务更加人性化

      除了以上便民服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还将建设城乡救助系统。在该系统上打造乐山市救助对象信息管理中心,实现对救助人群基本信息的集中管理,为各救助部门提供可共享的救助人口信息。

      同时,搭建人口基础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满足部门之间救助信息的及时交换与共享。还可完成救助数据的采集和救助业务工作的网上办理,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对各救助数据的管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建设中的信息平台还将积极探索融入“互联网+服务”模式。各个社区将整合公共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驻区企业、志愿者、专业社工人才等资源,积极拓展网上咨询办理、服务热线呼叫、现场自助查询等系统功能,丰富服务内容。

      在这些平台上,包括了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维修服务、养老服务等资讯,以及为居民提供社保、公积金、医保、车辆违章等与个人相关的账单服务,同时还有就业、出行订酒店和机票等服务。

      也就是说,当这些平台打造好后,市民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实现许多便民服务。

      乐山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王玉琴表示,目前,该平台正在打造中,建成后将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阵地、市民网上生活家园和社区便民服务的平台,最终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性化。

      据悉,该平台将于2017年6月建成,届时将先在乐山市中区试点运行。在进行项目扩展和完善后,该平台将在全市范围内应用。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乐山将打造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预计明年6月建成

  • 2016年09月21日 14时55分
  • 来源: 乐山市府
  •   社区工作与群众息息相关,如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是乐山民政部门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近日,这个问题有了更好的解决方式。据悉,乐山市将打造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让居民享受到更方便和高效的服务。

      通过这个平台,居民可在乐山市范围内的社区就近办理相关事项,而不像以往一样,很多事项必须在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办理。

      现状

      居民办事流程繁琐等待时间长

      乐山市共有211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2030个村,253个社区,户籍人口354.4万。各个社区要承接上百件涉及居民的公共事务,并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多项工作。

      日前,三江都市报记者在乐山市上河街街道办事处新村街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看到,劳动保障岗的协理员敖霞正在给前来咨询的居民讲解如何办理退休人员的登记。

      敖霞说,由于社区工作人员少,平时便民服务大厅只有她一个人。但在比较忙的时候,其他工作人员会来“增援”,形成一员一岗,为居民办理相关事项。

      有时居民要同时办理几件事情,比如失业登记以及残疾人服务等,在高峰期时,居民就必须在劳动保障窗口办理完失业登记后,再重新到社会事务窗口进行排队,办理残疾人服务事项。

      如此一来,不仅耽搁时间,还降低了办事效率。此外,在居民办理相关事项时,还需要重复带上繁琐的资料。

      如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需要当事人带上户口本、身份证、照片等相关证明材料,到社区提交书面申请后,社区再递交给上级部门,逐层审定,在办理过程中以纸质材料逐级报送为主。

      此举着实要花费不少时间。另外,目前困难残疾人领取生活补贴需要每年年审,也就是说在年审时,居民仍需要带上很多材料。

      这样的程序,不仅增加了居民的等待时间,也增加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时间。

      此外,目前在乐山,居民在社区办理很多事项时,均要在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办理。

      未来

      打造综合平台让居民享受更便捷服务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乐山市民政局经过多方调查和研究,与乐山多个部门进行对接,同时到省内外城市对社区信息化建设进行学习考察后决定,乐山将打造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目前,该平台正在建设中。据了解,该平台将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市民对政务、公共事业和便民服务等服务的需求为核心,基于“实名制”的信息聚合,通过多渠道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乐山市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乐山所有区市县全覆盖,共471个便民服务中心(253个社区、211个乡镇、7个街道)。

      该平台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政务服务体系,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原则上凡涉及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事项,均要逐步纳入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办理,为市民提供便民、惠民、利民的政务、公共事业、生活服务。

      日前,记者采访了乐山市民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并对该平台的亮点进行了梳理。

      “一门式、一窗式”服务

      这个系统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实行“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运行模式。

      所谓“一门式、一窗式”,就是从办事跑多个部门或多个窗口,简化为在一个地方或一个窗口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现在在很多社区,大量人员在社保专窗排队等候,其它窗口相对空闲。平台打造好后,窗口工作人员由以前的“专科医生”变为“全科医生”。居民可以在社区的任何一个窗口办理事项,缩短了等待时间。

      此外,如果居民同时要办理多项事宜,也可以在同一个窗口办理,减少等待时间。

      不用重复提交材料

      在这个平台上,居民第一次办理递交的身份证等资料,都将扫描传输至网络平台,自动沉淀在信息库中。之后,居民再到社区办理其他事项时,就不需再重复提交同样的材料了。

      而工作人员在办理居民的事项时,也不再逐级报送相关资料,而是通过网络传输,实现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服务效率。

      跨区域也可办理

      在该平台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区域通办。在乐山市范围内,居民办理个人事项时,可以就近选择社区办理,而不再像以前一样,大多事项都必须在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办理。

      创新形式让公共服务更加人性化

      除了以上便民服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还将建设城乡救助系统。在该系统上打造乐山市救助对象信息管理中心,实现对救助人群基本信息的集中管理,为各救助部门提供可共享的救助人口信息。

      同时,搭建人口基础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满足部门之间救助信息的及时交换与共享。还可完成救助数据的采集和救助业务工作的网上办理,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对各救助数据的管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建设中的信息平台还将积极探索融入“互联网+服务”模式。各个社区将整合公共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驻区企业、志愿者、专业社工人才等资源,积极拓展网上咨询办理、服务热线呼叫、现场自助查询等系统功能,丰富服务内容。

      在这些平台上,包括了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维修服务、养老服务等资讯,以及为居民提供社保、公积金、医保、车辆违章等与个人相关的账单服务,同时还有就业、出行订酒店和机票等服务。

      也就是说,当这些平台打造好后,市民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实现许多便民服务。

      乐山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科长王玉琴表示,目前,该平台正在打造中,建成后将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阵地、市民网上生活家园和社区便民服务的平台,最终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性化。

      据悉,该平台将于2017年6月建成,届时将先在乐山市中区试点运行。在进行项目扩展和完善后,该平台将在全市范围内应用。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