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5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在汶川开花结果 
脱贫路上“亲人”相伴

  • 2020年11月15日 08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0月31日,漩口镇樱花基地一民宿内,游客拉开窗帘就可以赏樱花,看日出观晚霞。基地现有400亩樱花。记者 向宇 摄

       

    一线故事

    出沟谷上高山,进社区入工厂,记者在阿坝州汶川县采访时,随处可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的成果:宽阔的村道、清冽的自来水、家里就业的群众、成片的青红脆李……

    “外地来的亲人帮助我们脱贫,真的很感谢他们。”11月6日,在汶川县威州镇高峰新村,贫困户彭汉永的母亲倪秋云告诉记者,是浙江省金华市亲人的帮助,她才能够在家里就打工挣钱。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汶川人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关爱;脱贫攻坚中,汶川人再次感受到远方亲人的无私大爱。

    扶贫协作

    高半山村建起来料加工扶贫车间

    倪秋云已年过花甲,身患多种疾病,儿子彭汉永患有胰腺炎,儿媳妇佘马兰因地震落下残疾,3个孙子正在上学。2014年,这家人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转机出现在2019年。在义乌市和汶川县扶贫对口协作中,汶川县承接了义乌市张映民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来料加工。当年5月,威州镇高峰新村建起全县第一个高半山村来料加工扶贫车间。

    “先是接受了一段时间培训,然后就开始把材料拿回家加工挣钱。”倪秋云说,去年的几个月时间,她利用农闲完成了2600件无缝内裤前道粘胶任务。

    “依托义乌产业转移,汶川要把来料加工打造成汶川农民新的持续增收支柱产业。”汶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董薇称,今年,汶川县政府加大了对来料加工产业的奖补力度。她以倪秋云为例,过去完成一条无缝内裤前道粘胶任务,收入0.4元,现在收入则为0.7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2月至7月,义乌市张映民进出口有限公司几乎没有海外订单。但为了支持汶川,在金华市政府协调和补助政策支持下,公司仍然坚持接收汶川来料加工产品,让其作为库存产品坚持生产,保证了汶川群众收入。”金华市对口支援汶川县前方工作组组长、汶川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小建说,金华市投资300多万元,最近又在汶川建立裁剪和包装生产线,目的是将汶川从来料加工地变为订单加工地。

    对口帮扶

    攻克吃水难行路难增收难

    11月5日,在汶川县灞州镇周达村,村民余安全的外甥张术波夫妻俩正在为他修补厕所漏风的地方。“冬天快到了,不能让舅舅如厕时冻着。”张术波告诉记者,今年68岁的余安全一直未婚,2018年,当地政府准备将他送到汶川县社会福利院,作为五保户进行集中供养,但他不愿意,仍然坚持一个人居住在周达村。

    “现在有自来水,交通也方便,村里又有那么多水果,我舍不得走。”余安全说,他感觉住在山上很幸福。

    “以前,周达村作为贫困村有三难:吃水难、行路难、增收难。”南充市顺庆区派驻周达村第一书记王海朋介绍,周达村与山脚下杂谷脑河畔的海拔相差近1000米,以前只有一条宽3.5米左右的窄窄小路上山。

    余安全告诉记者,原来,周达村只有一条主水管,全村人都要到水管口去接水,冬天水管还常常爆管。

    由于用水和出行不方便,很多村民都到外地买房定居,80%左右的土地撂荒。

    顺庆区对口帮扶周达村以来,先后在该村修建“错车道”21处,拓宽通村道路19公里,新建产业道路7公里,使进村路可以双向通行。同时,新修蓄水池52口,安装管网20公里,自来水进入每个家庭。2016年开始还多次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帮助村民种植青红脆李,扩大青红脆李种植面积350亩,让周达村的撂荒土地变成花果山。

    余安全在村里有4亩地,全部种上青红脆李,去年产量达到2500公斤,今年虽然遭受连续雨水和冰雹,产量也有2000公斤。余安全说,仅卖李子,每年都有6000元以上的收入。

    “旅游产业是汶川县的核心支柱产业,多年来,顺庆区整合财政帮扶资金、其他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共11503.68万元,已经实施35大类104个旅游扶贫项目建设。”顺庆区派驻汶川县挂职的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苏兴旭介绍,项目和资金给当地贫困群众带来了生产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记者 徐登林 薛维睿)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在汶川开花结果 
    脱贫路上“亲人”相伴

  • 2020年11月15日 08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0月31日,漩口镇樱花基地一民宿内,游客拉开窗帘就可以赏樱花,看日出观晚霞。基地现有400亩樱花。记者 向宇 摄

       

    一线故事

    出沟谷上高山,进社区入工厂,记者在阿坝州汶川县采访时,随处可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的成果:宽阔的村道、清冽的自来水、家里就业的群众、成片的青红脆李……

    “外地来的亲人帮助我们脱贫,真的很感谢他们。”11月6日,在汶川县威州镇高峰新村,贫困户彭汉永的母亲倪秋云告诉记者,是浙江省金华市亲人的帮助,她才能够在家里就打工挣钱。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汶川人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关爱;脱贫攻坚中,汶川人再次感受到远方亲人的无私大爱。

    扶贫协作

    高半山村建起来料加工扶贫车间

    倪秋云已年过花甲,身患多种疾病,儿子彭汉永患有胰腺炎,儿媳妇佘马兰因地震落下残疾,3个孙子正在上学。2014年,这家人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转机出现在2019年。在义乌市和汶川县扶贫对口协作中,汶川县承接了义乌市张映民进出口有限公司的来料加工。当年5月,威州镇高峰新村建起全县第一个高半山村来料加工扶贫车间。

    “先是接受了一段时间培训,然后就开始把材料拿回家加工挣钱。”倪秋云说,去年的几个月时间,她利用农闲完成了2600件无缝内裤前道粘胶任务。

    “依托义乌产业转移,汶川要把来料加工打造成汶川农民新的持续增收支柱产业。”汶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董薇称,今年,汶川县政府加大了对来料加工产业的奖补力度。她以倪秋云为例,过去完成一条无缝内裤前道粘胶任务,收入0.4元,现在收入则为0.7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2月至7月,义乌市张映民进出口有限公司几乎没有海外订单。但为了支持汶川,在金华市政府协调和补助政策支持下,公司仍然坚持接收汶川来料加工产品,让其作为库存产品坚持生产,保证了汶川群众收入。”金华市对口支援汶川县前方工作组组长、汶川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小建说,金华市投资300多万元,最近又在汶川建立裁剪和包装生产线,目的是将汶川从来料加工地变为订单加工地。

    对口帮扶

    攻克吃水难行路难增收难

    11月5日,在汶川县灞州镇周达村,村民余安全的外甥张术波夫妻俩正在为他修补厕所漏风的地方。“冬天快到了,不能让舅舅如厕时冻着。”张术波告诉记者,今年68岁的余安全一直未婚,2018年,当地政府准备将他送到汶川县社会福利院,作为五保户进行集中供养,但他不愿意,仍然坚持一个人居住在周达村。

    “现在有自来水,交通也方便,村里又有那么多水果,我舍不得走。”余安全说,他感觉住在山上很幸福。

    “以前,周达村作为贫困村有三难:吃水难、行路难、增收难。”南充市顺庆区派驻周达村第一书记王海朋介绍,周达村与山脚下杂谷脑河畔的海拔相差近1000米,以前只有一条宽3.5米左右的窄窄小路上山。

    余安全告诉记者,原来,周达村只有一条主水管,全村人都要到水管口去接水,冬天水管还常常爆管。

    由于用水和出行不方便,很多村民都到外地买房定居,80%左右的土地撂荒。

    顺庆区对口帮扶周达村以来,先后在该村修建“错车道”21处,拓宽通村道路19公里,新建产业道路7公里,使进村路可以双向通行。同时,新修蓄水池52口,安装管网20公里,自来水进入每个家庭。2016年开始还多次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帮助村民种植青红脆李,扩大青红脆李种植面积350亩,让周达村的撂荒土地变成花果山。

    余安全在村里有4亩地,全部种上青红脆李,去年产量达到2500公斤,今年虽然遭受连续雨水和冰雹,产量也有2000公斤。余安全说,仅卖李子,每年都有6000元以上的收入。

    “旅游产业是汶川县的核心支柱产业,多年来,顺庆区整合财政帮扶资金、其他财政资金及社会资金共11503.68万元,已经实施35大类104个旅游扶贫项目建设。”顺庆区派驻汶川县挂职的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苏兴旭介绍,项目和资金给当地贫困群众带来了生产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记者 徐登林 薛维睿)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