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1

浙江省龙泉市对口帮扶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 
龙泉昭化心手相牵合力奔小康

  • 2020年10月21日 07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东西部扶贫协作昭化稻渔(虾)产业示范园。李建生摄

       

    10月14日,广元市昭化区实验小学内,一件巨大的青瓷瓶引来大家关注,这是从千里之外的浙江省龙泉市运来的。楼内,来自龙泉的曹玉清正在做广元窑复烧实验。“广元窑历史悠久,龙泉剑瓷烧造技术发达,希望用我们的技术帮助广元窑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发扬光大的,不止广元窑,还有昭化的现代产业、民生事业、人文精神等。自2018年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地处沿海地区的龙泉市将先进的经验做法、丰富的帮扶资源、社会帮扶力量等不断汇聚昭化区,昭化贫困山区沉睡的资源、优质的农特产品、富余的劳动力等得以充分开发利用,海的那边、山的这边合作谱写了一曲“我们手拉手、共同奔小康”的时代乐章。

    七大立体产业助农增收

    近日,在昭化区王家镇新华村,村民正在给香菇脱袋:“多亏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我们把村里的香菇产业做活了。”2018年,来自浙江龙泉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到了这个小山村。现在,新华村种植了50万袋香菇,带动周边30多户村民在香菇基地就业。

    浙江龙泉食用菌产业发达,是“世界香菇发源地之一”,广元昭化青杠树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引进龙泉食用菌栽培技术,建立千亩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带动当地农民种植香菇150万袋、灵芝450亩,贫困户最高收入达5万元以上,食用菌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地里种菌、坡地种药材、林下跑鸡、稻田游鱼、空中飞蜂、园区共建、全网电商,结合两地优势,龙泉、昭化共同创新推行“七大立体产业发展模式”助农增收。

    9月24日,一场稻田捉鱼比赛在昭化区磨滩镇举行,当日,到会客商签约购买了404吨“王家贡米”。借鉴浙江丽水市稻渔产业经验,龙泉在昭化区共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2.5万余亩,百亩以上稻渔基地50余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带动2150名贫困人口增收。

    10月,走进昭化区元坝镇电商物流产业园,园区内电商企业正忙着备战“双11”。“一天可以卖1万枚绿壳鸡蛋。”2019年3月,昭化区张家乡的年轻人俞金通过昭化区团委、广元讯唯电商组织的“飞地”培训项目,赴浙江龙泉市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电商运营知识与美工实用技术培训,如今他的电商生意越做越火。2018年以来,龙泉·昭化电商扶贫飞地共计培养昭化电商人才80余人。

    贴心服务“四类人群”

    为了让贫困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依,昭化与龙泉携手,聚焦老人、留守妇女、残疾人、重慢性病人四类人群。

    走进卫子镇扶贫车间,几名工人正忙着做工。今年47岁的卫子镇沈家阁村村民仲清兰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孩子小她也不能外出务工。2019年,卫子镇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开办,仲清兰有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既照顾了孩子也可以挣钱,很感谢。”

    地处沿海地区的龙泉市有着多年来料加工经验和优势,两地合作办来料加工扶贫车间,照顾到了不能外出的贫困群众。卫子镇来料加工扶贫车间的62名工人中,有60人是女性,“送理念、送技术、送订单、送平台”,实现留守妇女挣钱顾家两不误。昭化建立东西部来料加工车间3个,引进6家东部企业,带动99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聚焦老年人,实施“十箱万元”中蜂甜蜜产业。昭化蜜源植物丰富,中蜂出产的蜂蜜品质好,养蜂劳动强度不大,让留守在家的老年人也能挣钱;为了帮助贫困残疾人员更好地就业,2019年,龙泉市在昭化区就近设立52个残疾人公益岗位,为他们就近增收创造了条件。

    以前,在昭化区需要透析的病人只能前往广元市主城区就医,路途远,一周两次的花费加重了贫困群众的负担。为此,昭化龙泉两地携手,开展组团医疗。在龙泉市人民医院的帮扶下,2018年底,昭化区人民医院成功开设血透室,培养了一个能独立开展各类透析业务的医护团队,目前已为5000多人次进行透析,让昭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治病。

    “五加”模式让文旅业后劲勃发

    今年2月,昭化区首批154名农民工从广元免费乘包机前往浙江嘉善返岗复工,在全国引起关注。

    受疫情影响,今年初昭化区的不少农民工不能外出务工。为解决这一难题,龙泉、昭化携手,采取“双向预约、双免直达、健康互认、上岗互通”的方式,组织专车29批次、专列两批次、包机1趟,“点对点”“门对门”向浙江输送就业1972人,其中贫困劳动者288人,减免交通费用200余万元。

    在劳务协作之外,更加强文旅交流合作。一个是千年古城所在,一个是世界非遗之地,昭化区与龙泉市积极探索推进“文化+业态+人才+文创+旅游”的“五加”模式,助力昭化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后劲勃发。

    8月28日,昭化区实验小学“剑瓷楼”启用,“剑瓷楼”于2019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其中龙泉市社会捐赠400万元。“剑瓷楼”的落成,不仅为昭化区实验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剑瓷楼”一二楼用作食堂,解决了昭化区实验小学800多名师生就餐难问题。

    “剑瓷楼”也为龙泉窑和广元窑的传承发展搭建了平台,广元窑文化传承基地就在“剑瓷楼”内,以文化人,昭化正利用龙泉剑瓷烧制技艺优势,推进广元窑烧制技艺恢复。

    从产业、就业到民生事业,从人才培训、干部交流到社会人文,龙泉市与昭化区之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协作、合作,成效显著。昭化区连续两年获得四川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成效评价最高等次——“好”,2019年代表浙江四川两省迎接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并高质量通过。2019年,龙泉·昭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农村电商中心案例入选全国网络扶贫典型案例。

    龙泉帮扶干部群像:始终铭记“援昭三问”

    “来昭为什么、在昭干什么、离昭留什么?”这是龙泉挂职帮扶昭化的干部们始终铭记的“援昭三问”。

    挂职昭化区副区长的廖旭青是一名女干部,刚到昭化时,廖旭青和同事用一个多月跑完了昭化区所有乡镇。她发现,在昭化区很多村里,村民大都出去务工了,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妇、孺”。听说贫困户为找不到增收路子发愁,她将丽水蜂蜜产业发展经验推介过来,300余户村民开启“甜蜜事业”;看到房前屋后种的猕猴桃、养的乌鸡卖不出,她拉来“丽水山耕”电商,建立了“农户 专业合作社 平台”的电商体系。

    一年多时间,虽然廖旭青脸晒黑了、人也瘦了,但当地村民的精气神却变了,廖旭青觉得“心满意足”。

    挂职昭化区政府办副主任的张伟在挂职日记里写道:“妻子带着5岁的女儿到昭化区元坝一小支教后,我们一家三口成为了幸福的援川一家人。”

    2018年3月以来,龙泉市先后派出两名干部、21名专技人员离开家乡亲人到昭化区挂职,他们肩负重托,扶观念、扶信心,扶知识、扶技术,助贫困群众鼓起了钱包,扶起了西部山区困难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

    从龙泉市到昭化区,除了挂职干部,还有一批企业家,他们也为龙泉市对口帮扶昭化区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浙江省龙泉市对口帮扶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 
    龙泉昭化心手相牵合力奔小康

  • 2020年10月21日 07时2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东西部扶贫协作昭化稻渔(虾)产业示范园。李建生摄

       

    10月14日,广元市昭化区实验小学内,一件巨大的青瓷瓶引来大家关注,这是从千里之外的浙江省龙泉市运来的。楼内,来自龙泉的曹玉清正在做广元窑复烧实验。“广元窑历史悠久,龙泉剑瓷烧造技术发达,希望用我们的技术帮助广元窑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发扬光大的,不止广元窑,还有昭化的现代产业、民生事业、人文精神等。自2018年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地处沿海地区的龙泉市将先进的经验做法、丰富的帮扶资源、社会帮扶力量等不断汇聚昭化区,昭化贫困山区沉睡的资源、优质的农特产品、富余的劳动力等得以充分开发利用,海的那边、山的这边合作谱写了一曲“我们手拉手、共同奔小康”的时代乐章。

    七大立体产业助农增收

    近日,在昭化区王家镇新华村,村民正在给香菇脱袋:“多亏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我们把村里的香菇产业做活了。”2018年,来自浙江龙泉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到了这个小山村。现在,新华村种植了50万袋香菇,带动周边30多户村民在香菇基地就业。

    浙江龙泉食用菌产业发达,是“世界香菇发源地之一”,广元昭化青杠树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引进龙泉食用菌栽培技术,建立千亩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带动当地农民种植香菇150万袋、灵芝450亩,贫困户最高收入达5万元以上,食用菌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地里种菌、坡地种药材、林下跑鸡、稻田游鱼、空中飞蜂、园区共建、全网电商,结合两地优势,龙泉、昭化共同创新推行“七大立体产业发展模式”助农增收。

    9月24日,一场稻田捉鱼比赛在昭化区磨滩镇举行,当日,到会客商签约购买了404吨“王家贡米”。借鉴浙江丽水市稻渔产业经验,龙泉在昭化区共建山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2.5万余亩,百亩以上稻渔基地50余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带动2150名贫困人口增收。

    10月,走进昭化区元坝镇电商物流产业园,园区内电商企业正忙着备战“双11”。“一天可以卖1万枚绿壳鸡蛋。”2019年3月,昭化区张家乡的年轻人俞金通过昭化区团委、广元讯唯电商组织的“飞地”培训项目,赴浙江龙泉市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电商运营知识与美工实用技术培训,如今他的电商生意越做越火。2018年以来,龙泉·昭化电商扶贫飞地共计培养昭化电商人才80余人。

    贴心服务“四类人群”

    为了让贫困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依,昭化与龙泉携手,聚焦老人、留守妇女、残疾人、重慢性病人四类人群。

    走进卫子镇扶贫车间,几名工人正忙着做工。今年47岁的卫子镇沈家阁村村民仲清兰一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孩子小她也不能外出务工。2019年,卫子镇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开办,仲清兰有了就近务工的机会,“既照顾了孩子也可以挣钱,很感谢。”

    地处沿海地区的龙泉市有着多年来料加工经验和优势,两地合作办来料加工扶贫车间,照顾到了不能外出的贫困群众。卫子镇来料加工扶贫车间的62名工人中,有60人是女性,“送理念、送技术、送订单、送平台”,实现留守妇女挣钱顾家两不误。昭化建立东西部来料加工车间3个,引进6家东部企业,带动99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聚焦老年人,实施“十箱万元”中蜂甜蜜产业。昭化蜜源植物丰富,中蜂出产的蜂蜜品质好,养蜂劳动强度不大,让留守在家的老年人也能挣钱;为了帮助贫困残疾人员更好地就业,2019年,龙泉市在昭化区就近设立52个残疾人公益岗位,为他们就近增收创造了条件。

    以前,在昭化区需要透析的病人只能前往广元市主城区就医,路途远,一周两次的花费加重了贫困群众的负担。为此,昭化龙泉两地携手,开展组团医疗。在龙泉市人民医院的帮扶下,2018年底,昭化区人民医院成功开设血透室,培养了一个能独立开展各类透析业务的医护团队,目前已为5000多人次进行透析,让昭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治病。

    “五加”模式让文旅业后劲勃发

    今年2月,昭化区首批154名农民工从广元免费乘包机前往浙江嘉善返岗复工,在全国引起关注。

    受疫情影响,今年初昭化区的不少农民工不能外出务工。为解决这一难题,龙泉、昭化携手,采取“双向预约、双免直达、健康互认、上岗互通”的方式,组织专车29批次、专列两批次、包机1趟,“点对点”“门对门”向浙江输送就业1972人,其中贫困劳动者288人,减免交通费用200余万元。

    在劳务协作之外,更加强文旅交流合作。一个是千年古城所在,一个是世界非遗之地,昭化区与龙泉市积极探索推进“文化+业态+人才+文创+旅游”的“五加”模式,助力昭化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后劲勃发。

    8月28日,昭化区实验小学“剑瓷楼”启用,“剑瓷楼”于2019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其中龙泉市社会捐赠400万元。“剑瓷楼”的落成,不仅为昭化区实验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而且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剑瓷楼”一二楼用作食堂,解决了昭化区实验小学800多名师生就餐难问题。

    “剑瓷楼”也为龙泉窑和广元窑的传承发展搭建了平台,广元窑文化传承基地就在“剑瓷楼”内,以文化人,昭化正利用龙泉剑瓷烧制技艺优势,推进广元窑烧制技艺恢复。

    从产业、就业到民生事业,从人才培训、干部交流到社会人文,龙泉市与昭化区之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协作、合作,成效显著。昭化区连续两年获得四川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成效评价最高等次——“好”,2019年代表浙江四川两省迎接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并高质量通过。2019年,龙泉·昭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农村电商中心案例入选全国网络扶贫典型案例。

    龙泉帮扶干部群像:始终铭记“援昭三问”

    “来昭为什么、在昭干什么、离昭留什么?”这是龙泉挂职帮扶昭化的干部们始终铭记的“援昭三问”。

    挂职昭化区副区长的廖旭青是一名女干部,刚到昭化时,廖旭青和同事用一个多月跑完了昭化区所有乡镇。她发现,在昭化区很多村里,村民大都出去务工了,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妇、孺”。听说贫困户为找不到增收路子发愁,她将丽水蜂蜜产业发展经验推介过来,300余户村民开启“甜蜜事业”;看到房前屋后种的猕猴桃、养的乌鸡卖不出,她拉来“丽水山耕”电商,建立了“农户 专业合作社 平台”的电商体系。

    一年多时间,虽然廖旭青脸晒黑了、人也瘦了,但当地村民的精气神却变了,廖旭青觉得“心满意足”。

    挂职昭化区政府办副主任的张伟在挂职日记里写道:“妻子带着5岁的女儿到昭化区元坝一小支教后,我们一家三口成为了幸福的援川一家人。”

    2018年3月以来,龙泉市先后派出两名干部、21名专技人员离开家乡亲人到昭化区挂职,他们肩负重托,扶观念、扶信心,扶知识、扶技术,助贫困群众鼓起了钱包,扶起了西部山区困难群众主动脱贫的志气。

    从龙泉市到昭化区,除了挂职干部,还有一批企业家,他们也为龙泉市对口帮扶昭化区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