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64期

  • 2020年03月18日 15时36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6月12日

    什邡市下足“绣花”功夫

    破解“插花式”扶贫难题

    德阳什邡市2014年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8472户16301人,属于典型的“插花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以来,什邡紧盯“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如何退”四大关键问题,实施精准“滴灌”,下足“绣花”功夫,确保扶贫不留死角盲区,奔康不落一人一户。5年来,已累计减贫8388户16069人。

    一、突出“四个精准”,夯实脱贫基层基础

    一是聚焦对象精准,着力解决“帮扶谁”。按照“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求,对农村户籍人口开展户户见面、全员精查,通过“六原则”“九步骤”“回头看”等举措,全面掌握具体情况,逐户摸清户籍农户家庭各类详细信息,实现“漏评率”“错评率”“错退率”三率归零目标。实行贫困户动态管理,定期对贫困户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就业、生活状态进行大回访,做到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项目,确保应扶尽扶。二是聚焦责任精准,着力解决“谁来帮”。什邡在全市122个村(社区)配齐“五个一”帮扶力量,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并“加配”村组党员、非公企业单位等社会力量,构建“五个1+N”大扶贫格局。重点推行脱贫攻坚战区制,15个镇(街道)建立脱贫攻坚冲锋队和122个村(社区)级脱贫攻坚尖刀班,累计走访群众10万余人次,帮助基层谋划发展思路1300余条,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万余个,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三是聚焦措施精准,着力解决“怎么帮”。创新实施“办超市、制订单、配股权、设基金、建园区”产业扶贫模式,创建扶贫超市40个、制定需求订单8000余份、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31个,设立财政专项扶贫产业发展周转金“保底+分红”,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生产生活问题。深入实施教育扶贫。设立教育扶贫基金500万元,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和优惠政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辍学。深入推进健康扶贫。设立健康扶贫基金500万元,落实“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实现贫困户住院就医费用自付部分不超过10%;全覆盖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市120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免费健康体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兜尽兜、不落一户”原则,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力或有病有残等满足低保评定标准的全部纳入低保,动态实现“两线合一”。四是聚焦动态精准,着力解决“如何退”。坚持“一超、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户退出标准,按照“七种不能脱”要求,进村入户逐项核实、补齐短板,确保退出精准。严把脱贫程序关,实行市、镇(街道)、村签字背书制度,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压实脱贫责任,严防数字脱贫、算账脱贫。

    二、聚焦“志智双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导向。依托“五个一”帮扶力量,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将中央、省、德阳市和什邡市脱贫攻坚政策送到村里、送到贫困户家中。采用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把帮扶资金转化为产业投入、劳动报酬、社会爱心公益岗位补贴,组织引导贫困群众在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广泛参与,提倡“多干多支持”“多劳多得”,防止脱贫政策养懒汉。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培养想干能干脱贫能力。依托农民夜校,定期开设农业生产技术、安全知识等课程,培养群众生产致富能力。修订完善村(居)民公约,倡导引领群众抵制偷盗、赌博、打架斗殴和封建迷信。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规范和约束村民行为,形成健康民俗。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就业培训活动,引导7860人成功就业。实施就业扶持计划,出台《农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设置扶贫农村公益性岗位350个,既有效培育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积极性,又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

    三是加强典型引导,塑造自力更生脱贫观念。深入开展“扶贫日宣传周”“记者走基层”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帮扶力量、名誉村主任、脱贫致富典型等),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评选自力更生脱贫典型30名,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贫困群众观念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三、创新“特色路径”,构建社会扶贫格局

    一是凝聚扶贫攻坚合力。增派15名优秀干部到基层挂任脱贫攻坚专职党委(党工委)副书记,创新开展“名誉村主任”选聘活动,208名社会各界人士在全市151个村(社区)任职;有序推广应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累计注册贫困户8232户,爱心人士2241人。二是拓宽扶贫社会力量。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优选122家非公企业与122个有贫困户的村结对共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民营企业、群众团体、大专院校、驻军部队、科研院所等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鼓励、支持、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采取定向、包干等方式参与扶贫,通过捐基金、购项目、买订单、帮就业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三是培养脱贫内生动力。针对性出台《什邡市社会爱心扶贫岗位开发指导意见》《什邡市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奖励办法》《什邡市“扶贫工厂、扶贫车间、扶贫作坊”建设实施方案》三项奖补政策,分类制定措施,目前,已通过“三项奖补”等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奖励金95.34万元,确保贫困户能通过自身发展实现脱贫。四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心帮扶之家”主题活动,以“爱彼邻”互帮,从家庭卫生、生产技术指导、生活关怀入手,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方式,通过开展“爱心敲门”“精神扶贫”“我爱我家”“资料收集”四大行动,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格局。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9年第64期

  • 2020年03月18日 15时36分
  • 来源: 省扶贫开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6月12日

    什邡市下足“绣花”功夫

    破解“插花式”扶贫难题

    德阳什邡市2014年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8472户16301人,属于典型的“插花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以来,什邡紧盯“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如何退”四大关键问题,实施精准“滴灌”,下足“绣花”功夫,确保扶贫不留死角盲区,奔康不落一人一户。5年来,已累计减贫8388户16069人。

    一、突出“四个精准”,夯实脱贫基层基础

    一是聚焦对象精准,着力解决“帮扶谁”。按照“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求,对农村户籍人口开展户户见面、全员精查,通过“六原则”“九步骤”“回头看”等举措,全面掌握具体情况,逐户摸清户籍农户家庭各类详细信息,实现“漏评率”“错评率”“错退率”三率归零目标。实行贫困户动态管理,定期对贫困户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就业、生活状态进行大回访,做到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项目,确保应扶尽扶。二是聚焦责任精准,着力解决“谁来帮”。什邡在全市122个村(社区)配齐“五个一”帮扶力量,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并“加配”村组党员、非公企业单位等社会力量,构建“五个1+N”大扶贫格局。重点推行脱贫攻坚战区制,15个镇(街道)建立脱贫攻坚冲锋队和122个村(社区)级脱贫攻坚尖刀班,累计走访群众10万余人次,帮助基层谋划发展思路1300余条,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万余个,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三是聚焦措施精准,着力解决“怎么帮”。创新实施“办超市、制订单、配股权、设基金、建园区”产业扶贫模式,创建扶贫超市40个、制定需求订单8000余份、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31个,设立财政专项扶贫产业发展周转金“保底+分红”,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生产生活问题。深入实施教育扶贫。设立教育扶贫基金500万元,落实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和优惠政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因贫辍学。深入推进健康扶贫。设立健康扶贫基金500万元,落实“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实现贫困户住院就医费用自付部分不超过10%;全覆盖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市120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免费健康体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兜尽兜、不落一户”原则,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力或有病有残等满足低保评定标准的全部纳入低保,动态实现“两线合一”。四是聚焦动态精准,着力解决“如何退”。坚持“一超、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户退出标准,按照“七种不能脱”要求,进村入户逐项核实、补齐短板,确保退出精准。严把脱贫程序关,实行市、镇(街道)、村签字背书制度,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压实脱贫责任,严防数字脱贫、算账脱贫。

    二、聚焦“志智双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导向。依托“五个一”帮扶力量,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将中央、省、德阳市和什邡市脱贫攻坚政策送到村里、送到贫困户家中。采用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把帮扶资金转化为产业投入、劳动报酬、社会爱心公益岗位补贴,组织引导贫困群众在住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广泛参与,提倡“多干多支持”“多劳多得”,防止脱贫政策养懒汉。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培养想干能干脱贫能力。依托农民夜校,定期开设农业生产技术、安全知识等课程,培养群众生产致富能力。修订完善村(居)民公约,倡导引领群众抵制偷盗、赌博、打架斗殴和封建迷信。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规范和约束村民行为,形成健康民俗。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就业培训活动,引导7860人成功就业。实施就业扶持计划,出台《农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设置扶贫农村公益性岗位350个,既有效培育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积极性,又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增收。

    三是加强典型引导,塑造自力更生脱贫观念。深入开展“扶贫日宣传周”“记者走基层”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现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帮扶力量、名誉村主任、脱贫致富典型等),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评选自力更生脱贫典型30名,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贫困群众观念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三、创新“特色路径”,构建社会扶贫格局

    一是凝聚扶贫攻坚合力。增派15名优秀干部到基层挂任脱贫攻坚专职党委(党工委)副书记,创新开展“名誉村主任”选聘活动,208名社会各界人士在全市151个村(社区)任职;有序推广应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累计注册贫困户8232户,爱心人士2241人。二是拓宽扶贫社会力量。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优选122家非公企业与122个有贫困户的村结对共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民营企业、群众团体、大专院校、驻军部队、科研院所等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鼓励、支持、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采取定向、包干等方式参与扶贫,通过捐基金、购项目、买订单、帮就业等方式,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三是培养脱贫内生动力。针对性出台《什邡市社会爱心扶贫岗位开发指导意见》《什邡市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奖励办法》《什邡市“扶贫工厂、扶贫车间、扶贫作坊”建设实施方案》三项奖补政策,分类制定措施,目前,已通过“三项奖补”等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奖励金95.34万元,确保贫困户能通过自身发展实现脱贫。四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心帮扶之家”主题活动,以“爱彼邻”互帮,从家庭卫生、生产技术指导、生活关怀入手,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方式,通过开展“爱心敲门”“精神扶贫”“我爱我家”“资料收集”四大行动,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格局。

    责任编辑: 杨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