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01期

  • 2017年08月04日 10时44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7月26日

    泸州市“三个三”全覆盖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为脱贫攻坚打牢基层基础

      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讲话精神,聚焦“五个一”机制建设,推进三个支援,抓好三好建设,健全三项制度,全覆盖开展“支部结对子·党员手拉手”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不断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力量,实现资金、资源、人力、物力向脱贫攻坚主战场高度聚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牢基层基础。

      推进三个支援,结对共建全覆盖。一是片区外支援片区内,支部结对全覆盖。在原有424个机关单位帮扶324个贫困村基础上,再组织16个市属新办国有企业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江阳区、龙马潭区80个街道、部门,一对一帮扶乌蒙山片区96个贫困村,实现520个市、县单位党组织与324个贫困村支部结对,共同发力扶贫。二是增力量支援插花村,驻村帮扶全覆盖。选派1971名干部到324个贫困村驻村帮扶,每村工作组稳定在6人左右。向588个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强化“插花户”全面帮扶。组织409名农技人员、产业大户、“田秀才”、“土专家”组建135个农技巡回服务小组,对贫困地区实行生产技术巡回服务。三是党员支援贫困户,干群帮带全覆盖。实施“第一书记带领办、贫困党员带头干、带动全村奔小康”的党员精准扶贫“三带工程”,建成党员扶贫示范项目324个,培育党员脱贫示范户1610户,带动2.2万户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落实刚性帮扶制度,组织市、县、乡全体机关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帮扶贫困户,每名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贫困户。全市共计组织动员干部职工3.9万名,实现对11.5万户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抓好三好建设,支部提升全覆盖。一是好班子建设全覆盖。广泛组织城乡支部开展共讲党课、共学经验、共同谈心等共建活动,开展结对活动1468场次。从联建单位选派第一书记84人,帮助贫困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28人、村级后备干部675人,对18个班子作风较软、脱贫带动力较弱的贫困村党组织进行指导、帮助,调整村班子成员24人。二是好项目建设全覆盖。发挥机关党组织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协助贫困村完善脱贫攻坚规划,逐一对标建设、补齐短板。上半年,全市联建党组织共计帮助贫困村硬化道路1272公里,新建住房5.1万平方米,改造危房12.9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38个预脱贫村硬化路达标,占年度任务的93%。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帮扶核心,拓展“一改三化”模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公司化运营、股份化改造、多元化发展),帮扶单位为贫困村直接投入或引进帮扶资金1.5亿元,引进项目820个,全面消除“空壳村”,村均增收20%以上,目前已有123个预脱贫村集体经济达标,占年度任务的83%。三是好阵地建设全覆盖。制定《泸州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按照“统一名称、统一配置、统一挂牌、统一上墙”要求,新改建党群服务中心105个。全力办好“农民夜校”,开展形势政策、感恩奋进等“五大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培训1458场次,培训贫困群众12.4万人次。

      健全三项制度,机制保障全覆盖。一是责任机制全覆盖。将结对共建活动纳入全市“五个一”帮扶工作统筹安排,建立结对共建问题、任务、责任三项清单,确保联建帮扶到户到人。各级党组织明确1名分管领导、1名经办同志抓好工作落实,上半年共计开展联系领导实地调研620人次。二是监督机制全覆盖。将共建落实情况纳入全市党建考核、党建季度述职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范畴。组成5个巡回督查组,每季度开展常态化督查,召开座谈会856场次,走访贫困户1.5万户,督促整改问题138个。三是激励机制全覆盖。出台《激励基层干部奋发有为二十条措施》、《切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实施办法(试行)》,将结对共建干部下村工作的交通、误餐等费用纳入差旅费管理。在全省率先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驻村干部生活保障的通知》,为每个贫困村划拨驻村干部保障专项经费7万元。鲜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干部导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名联系贫困村县级领导、230名驻村帮扶干部、95名第一书记得到提拔重用。

    兴文县探索“车间进村”助力脱贫攻坚

      宜宾市兴文县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创新探索“企业+贫困村+车间+贫困户”的就业扶贫新模式,引导县内服装加工、工艺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加工点,把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简单工序放到农村,组织不便外出打工的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

      引企业。通过积极与企业对接,针对贫困户普遍特征,着重引进技术要求低、劳动密集型、就业门槛低的企业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由企业统一提供原材料和设备。通过“以企带村、村企互动”的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双赢。按照村集体自愿参与原则,目前全县已有17个贫困村参与到该项目的建设中来。

      建车间。“扶贫车间”以村集体自建、县级帮扶部门援建、重点企业捐建等形式进行规范化建设。车间设备由企业捐赠,并在订单分配、技术指导、车间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持,村集体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集体资产,新建或改建车间,并配套水电等基础设施。目前,全县已有12个村启动“扶贫车间”建设,其中玉屏镇九角村和共乐镇新阳村“扶贫车间”已正式接单生产。

      抓培训。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公司(由村集体成立)聘任有技术基础的返乡能人、企业技术工人对设备使用、产品制作等进行初级培训。县就业局围绕“扶贫车间”技能培训需求制定培训项目清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有就业意愿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免费培训,企业派出技术指导,对重点工艺进行针对性指导。2017年5月,成功举办了为期22天的全脱产服装缝纫技能培训“扶贫专班”1期,培训困难群众60人,其中贫困户23人。

      促增收。通过“扶贫车间”作为利益链接纽带,企业节约了土地费、新建厂房费、工人培训费等各类费用,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40%左右。村集体依托“扶贫车间”,通过厂房租赁、订单生产、管理服务等方式预计每村实现近10万元的年均增收。已启动建设的12个车间可吸纳300余名贫困户就近就业,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务工就业,按照“底薪+计件”的计薪模式,人均月收入可达到2000—4000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01期

  • 2017年08月04日 10时44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7月26日

    泸州市“三个三”全覆盖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为脱贫攻坚打牢基层基础

      泸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讲话精神,聚焦“五个一”机制建设,推进三个支援,抓好三好建设,健全三项制度,全覆盖开展“支部结对子·党员手拉手”城乡党建结对共建助力脱贫攻坚活动,不断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力量,实现资金、资源、人力、物力向脱贫攻坚主战场高度聚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牢基层基础。

      推进三个支援,结对共建全覆盖。一是片区外支援片区内,支部结对全覆盖。在原有424个机关单位帮扶324个贫困村基础上,再组织16个市属新办国有企业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江阳区、龙马潭区80个街道、部门,一对一帮扶乌蒙山片区96个贫困村,实现520个市、县单位党组织与324个贫困村支部结对,共同发力扶贫。二是增力量支援插花村,驻村帮扶全覆盖。选派1971名干部到324个贫困村驻村帮扶,每村工作组稳定在6人左右。向588个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强化“插花户”全面帮扶。组织409名农技人员、产业大户、“田秀才”、“土专家”组建135个农技巡回服务小组,对贫困地区实行生产技术巡回服务。三是党员支援贫困户,干群帮带全覆盖。实施“第一书记带领办、贫困党员带头干、带动全村奔小康”的党员精准扶贫“三带工程”,建成党员扶贫示范项目324个,培育党员脱贫示范户1610户,带动2.2万户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落实刚性帮扶制度,组织市、县、乡全体机关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帮扶贫困户,每名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贫困户。全市共计组织动员干部职工3.9万名,实现对11.5万户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抓好三好建设,支部提升全覆盖。一是好班子建设全覆盖。广泛组织城乡支部开展共讲党课、共学经验、共同谈心等共建活动,开展结对活动1468场次。从联建单位选派第一书记84人,帮助贫困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28人、村级后备干部675人,对18个班子作风较软、脱贫带动力较弱的贫困村党组织进行指导、帮助,调整村班子成员24人。二是好项目建设全覆盖。发挥机关党组织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协助贫困村完善脱贫攻坚规划,逐一对标建设、补齐短板。上半年,全市联建党组织共计帮助贫困村硬化道路1272公里,新建住房5.1万平方米,改造危房12.9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38个预脱贫村硬化路达标,占年度任务的93%。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帮扶核心,拓展“一改三化”模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公司化运营、股份化改造、多元化发展),帮扶单位为贫困村直接投入或引进帮扶资金1.5亿元,引进项目820个,全面消除“空壳村”,村均增收20%以上,目前已有123个预脱贫村集体经济达标,占年度任务的83%。三是好阵地建设全覆盖。制定《泸州市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标准》,按照“统一名称、统一配置、统一挂牌、统一上墙”要求,新改建党群服务中心105个。全力办好“农民夜校”,开展形势政策、感恩奋进等“五大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培训1458场次,培训贫困群众12.4万人次。

      健全三项制度,机制保障全覆盖。一是责任机制全覆盖。将结对共建活动纳入全市“五个一”帮扶工作统筹安排,建立结对共建问题、任务、责任三项清单,确保联建帮扶到户到人。各级党组织明确1名分管领导、1名经办同志抓好工作落实,上半年共计开展联系领导实地调研620人次。二是监督机制全覆盖。将共建落实情况纳入全市党建考核、党建季度述职和“三级联述联评联考”范畴。组成5个巡回督查组,每季度开展常态化督查,召开座谈会856场次,走访贫困户1.5万户,督促整改问题138个。三是激励机制全覆盖。出台《激励基层干部奋发有为二十条措施》、《切实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实施办法(试行)》,将结对共建干部下村工作的交通、误餐等费用纳入差旅费管理。在全省率先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驻村干部生活保障的通知》,为每个贫困村划拨驻村干部保障专项经费7万元。鲜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重用干部导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8名联系贫困村县级领导、230名驻村帮扶干部、95名第一书记得到提拔重用。

    兴文县探索“车间进村”助力脱贫攻坚

      宜宾市兴文县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创新探索“企业+贫困村+车间+贫困户”的就业扶贫新模式,引导县内服装加工、工艺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加工点,把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简单工序放到农村,组织不便外出打工的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

      引企业。通过积极与企业对接,针对贫困户普遍特征,着重引进技术要求低、劳动密集型、就业门槛低的企业在贫困村建立“扶贫车间”,由企业统一提供原材料和设备。通过“以企带村、村企互动”的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双赢。按照村集体自愿参与原则,目前全县已有17个贫困村参与到该项目的建设中来。

      建车间。“扶贫车间”以村集体自建、县级帮扶部门援建、重点企业捐建等形式进行规范化建设。车间设备由企业捐赠,并在订单分配、技术指导、车间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持,村集体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集体资产,新建或改建车间,并配套水电等基础设施。目前,全县已有12个村启动“扶贫车间”建设,其中玉屏镇九角村和共乐镇新阳村“扶贫车间”已正式接单生产。

      抓培训。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公司(由村集体成立)聘任有技术基础的返乡能人、企业技术工人对设备使用、产品制作等进行初级培训。县就业局围绕“扶贫车间”技能培训需求制定培训项目清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有就业意愿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免费培训,企业派出技术指导,对重点工艺进行针对性指导。2017年5月,成功举办了为期22天的全脱产服装缝纫技能培训“扶贫专班”1期,培训困难群众60人,其中贫困户23人。

      促增收。通过“扶贫车间”作为利益链接纽带,企业节约了土地费、新建厂房费、工人培训费等各类费用,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40%左右。村集体依托“扶贫车间”,通过厂房租赁、订单生产、管理服务等方式预计每村实现近10万元的年均增收。已启动建设的12个车间可吸纳300余名贫困户就近就业,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务工就业,按照“底薪+计件”的计薪模式,人均月收入可达到2000—4000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