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00期

  • 2017年08月04日 10时42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7月24日

    眉山市下足三大“绣花”功夫

    交出2017年度脱贫攻坚“期中卷”


      2017年,眉山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瞄准“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足三大“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6月减贫5263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60.3%。

      一、下足统筹城乡“绣花”功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一)以城为主安居。一是引导进城入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和重点项目建设,引导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搬出深山,进城入镇集中居住,共享良好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配套。采取原有土地流转、现有资产入股、开发公益岗位、鼓励创业就业等方式,确保进城入镇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市易地扶贫搬迁3663户9962人住房建设全面开工,已建成2953户8332人,其中进城入镇2000余人。二是夯实基础设施建幸福美丽新村。全面启动贫困户危房改造,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路40.5公里,改造电网13个,实施土地整理项目5个,启动集中供气工程2个。实施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1.1663万人。

      (二)以工为主乐业。全力壮大以“4+4”制造产业为主体的“眉山制造2025”,设立1亿元创新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和1000万元人才激励专项资金,支持包括贫困户在内的群众创业就业。围绕“一个贫困家庭、一个就业岗位,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出台就业扶贫七条措施,鼓励12个工业园区重点吸纳周边27个乡镇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1-6月全市工业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3245人。

      (三)以农为主增收。一是东坡味道产业扶贫。以“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发展战略为统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龙泉山脉、长丘山脉、荣威山脉、总岗山脉、青衣江流域5个集中贫困区域发展适度规模集约经营,打造一村一品。建立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3009万元,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的实施意见》,切实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造血”功能。二是深化农村改革扶贫。统筹推进“多权同确”,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优先保障贫困户风险、优先兑现贫困户分红。推广资产收益扶贫、产权入股和抵押融资扶贫等模式,帮助贫困户增收。1-6月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粮油、经济作物基地6.9万亩,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37个、家庭农场175个、科技示范户1306户,建设科技示范基地2920亩,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2897人。

      (四)以游为主致富。一是乡村旅游延伸贫困群众致富渠道。推广“旅游企业+乡村旅游专合组织+贫困户”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支持贫困村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旅游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鼓励贫困群众通过住宅、果园、林地等资源入股,成为旅游开发投入和建设的主体,成为旅游产品经营和受益的主体。1-6月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5.2亿元,新建特色乡村旅游经营点8个,举办各类乡村旅游会节活动21次,乡村旅游精准减贫150人。二是农村电商拓宽贫困群众致富市场。扎实推进5个国家、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全覆盖建设县级电商运营中心、乡镇电商服务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站,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突破物流、信息流瓶颈,让生态农产品走出深山,卖向全国。

      二、下足社会保障“绣花”功夫,破解贫困群众致贫难题

      (一)坚持低保兜底保住脱贫底线。提高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到3420元/年,实现农村低保标准线和国家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把全市4.2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体系,保住基本、扎牢防线。按100元/年·人为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000余万元。

      (二)坚持教育扶贫阻断代际传递。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4815万元,累计使用141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6万名。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控辍保学”行动,落实贫困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学段、全覆盖资助救助政策,累计减免、发放各类费用和资助资金4000余万元。

      (三)坚持健康扶贫防止因病致贫。建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3532万元,严格执行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落实贫困人口分级诊疗制度、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和“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基本医保参保率达100%。

      三、下足督导帮扶“绣花”功夫,确保贫困群众脱贫成效

      (一)压实责任抓督导,主动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负责制和全市自上而下、职责明确、合力攻坚的工作体系,推动22个扶贫专项落地落实。实行逐级承诺制,县、乡、村三级逐级签订承诺书,承诺完不成任务就主动请辞。坚持督查与指导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市级领导定期带队专项督导,市纪委、组织部门和脱贫办不定期专项暗访,建立问题台账、点球反馈、整改销账、跟踪问效机制,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上半年,全市开展全覆盖督导调研3次,开展各类专项督导10余次,覆盖全市316个省市贫困村及50个非贫困村。

      (二)正向激励抓帮扶,干部驻村补齐脱贫短板。一是支持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对2016年退出的4个省定贫困村、282个市定贫困村分别给予每村10万元、5万元退出奖补资金,用于培育村主导产业和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二是建立扶贫干部成长激励机制。坚持“有为有位”原则,在上半年第一书记轮换工作中,优先提拔任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让他们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盼头,安心扎根在基层。三是夯实干部驻村帮扶力量。以补齐仁寿县、洪雅县脱贫短板为重点,35名市级领导和104个市级单位在保持原有结对帮扶贫困村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分别在仁寿县、洪雅县新增联系村1个,市级部门党员干部在新联系村结对帮扶贫困户1户以上。对全市未脱贫贫困户超过20户的41个非贫困村全覆盖派遣驻村帮扶“三个一”。

      (三)锁定目标抓攻坚,聚合力量激发脱贫动力。一是自觉担当促落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牢牢锁定2017年1.95万贫困人口脱贫、30个市级贫困村退出任务,多次召开脱贫攻坚专项推进会,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全市上下切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继续坚持5月为“无会月”,并确定为“脱贫攻坚月”,集中精力开展“回头看”“回头帮”,进村入户的市级领导干部72人次、县级领导干部973人次、一般干部2万多人次,查找并解决具体问题2219个,实施帮扶项目1331个。二是自力更生保投入。优化市本级和区县财政支出结构,用好财政增量,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达到3200万元。加快预算执行,及时下达、拨付财政扶贫资金6.31亿元。落实水利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行业资金3.27亿元。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4778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908户2.86亿元,发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3.34亿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100期

  • 2017年08月04日 10时42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7月24日

    眉山市下足三大“绣花”功夫

    交出2017年度脱贫攻坚“期中卷”


      2017年,眉山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瞄准“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足三大“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6月减贫5263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60.3%。

      一、下足统筹城乡“绣花”功夫,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一)以城为主安居。一是引导进城入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结合新型城镇化和重点项目建设,引导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搬出深山,进城入镇集中居住,共享良好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配套。采取原有土地流转、现有资产入股、开发公益岗位、鼓励创业就业等方式,确保进城入镇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市易地扶贫搬迁3663户9962人住房建设全面开工,已建成2953户8332人,其中进城入镇2000余人。二是夯实基础设施建幸福美丽新村。全面启动贫困户危房改造,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路40.5公里,改造电网13个,实施土地整理项目5个,启动集中供气工程2个。实施饮水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1.1663万人。

      (二)以工为主乐业。全力壮大以“4+4”制造产业为主体的“眉山制造2025”,设立1亿元创新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和1000万元人才激励专项资金,支持包括贫困户在内的群众创业就业。围绕“一个贫困家庭、一个就业岗位,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出台就业扶贫七条措施,鼓励12个工业园区重点吸纳周边27个乡镇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1-6月全市工业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3245人。

      (三)以农为主增收。一是东坡味道产业扶贫。以“东坡味道”千亿产业发展战略为统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龙泉山脉、长丘山脉、荣威山脉、总岗山脉、青衣江流域5个集中贫困区域发展适度规模集约经营,打造一村一品。建立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3009万元,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的实施意见》,切实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造血”功能。二是深化农村改革扶贫。统筹推进“多权同确”,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优先保障贫困户风险、优先兑现贫困户分红。推广资产收益扶贫、产权入股和抵押融资扶贫等模式,帮助贫困户增收。1-6月全市新建和改造提升粮油、经济作物基地6.9万亩,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37个、家庭农场175个、科技示范户1306户,建设科技示范基地2920亩,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脱贫2897人。

      (四)以游为主致富。一是乡村旅游延伸贫困群众致富渠道。推广“旅游企业+乡村旅游专合组织+贫困户”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支持贫困村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旅游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鼓励贫困群众通过住宅、果园、林地等资源入股,成为旅游开发投入和建设的主体,成为旅游产品经营和受益的主体。1-6月实现乡村旅游收入35.2亿元,新建特色乡村旅游经营点8个,举办各类乡村旅游会节活动21次,乡村旅游精准减贫150人。二是农村电商拓宽贫困群众致富市场。扎实推进5个国家、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全覆盖建设县级电商运营中心、乡镇电商服务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站,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突破物流、信息流瓶颈,让生态农产品走出深山,卖向全国。

      二、下足社会保障“绣花”功夫,破解贫困群众致贫难题

      (一)坚持低保兜底保住脱贫底线。提高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到3420元/年,实现农村低保标准线和国家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把全市4.2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体系,保住基本、扎牢防线。按100元/年·人为贫困人口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000余万元。

      (二)坚持教育扶贫阻断代际传递。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4815万元,累计使用141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6万名。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控辍保学”行动,落实贫困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学段、全覆盖资助救助政策,累计减免、发放各类费用和资助资金4000余万元。

      (三)坚持健康扶贫防止因病致贫。建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3532万元,严格执行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落实贫困人口分级诊疗制度、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和“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全额代缴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基本医保参保率达100%。

      三、下足督导帮扶“绣花”功夫,确保贫困群众脱贫成效

      (一)压实责任抓督导,主动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负责制和全市自上而下、职责明确、合力攻坚的工作体系,推动22个扶贫专项落地落实。实行逐级承诺制,县、乡、村三级逐级签订承诺书,承诺完不成任务就主动请辞。坚持督查与指导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市级领导定期带队专项督导,市纪委、组织部门和脱贫办不定期专项暗访,建立问题台账、点球反馈、整改销账、跟踪问效机制,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上半年,全市开展全覆盖督导调研3次,开展各类专项督导10余次,覆盖全市316个省市贫困村及50个非贫困村。

      (二)正向激励抓帮扶,干部驻村补齐脱贫短板。一是支持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对2016年退出的4个省定贫困村、282个市定贫困村分别给予每村10万元、5万元退出奖补资金,用于培育村主导产业和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二是建立扶贫干部成长激励机制。坚持“有为有位”原则,在上半年第一书记轮换工作中,优先提拔任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让他们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盼头,安心扎根在基层。三是夯实干部驻村帮扶力量。以补齐仁寿县、洪雅县脱贫短板为重点,35名市级领导和104个市级单位在保持原有结对帮扶贫困村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分别在仁寿县、洪雅县新增联系村1个,市级部门党员干部在新联系村结对帮扶贫困户1户以上。对全市未脱贫贫困户超过20户的41个非贫困村全覆盖派遣驻村帮扶“三个一”。

      (三)锁定目标抓攻坚,聚合力量激发脱贫动力。一是自觉担当促落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牢牢锁定2017年1.95万贫困人口脱贫、30个市级贫困村退出任务,多次召开脱贫攻坚专项推进会,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全市上下切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继续坚持5月为“无会月”,并确定为“脱贫攻坚月”,集中精力开展“回头看”“回头帮”,进村入户的市级领导干部72人次、县级领导干部973人次、一般干部2万多人次,查找并解决具体问题2219个,实施帮扶项目1331个。二是自力更生保投入。优化市本级和区县财政支出结构,用好财政增量,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达到3200万元。加快预算执行,及时下达、拨付财政扶贫资金6.31亿元。落实水利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等行业资金3.27亿元。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4778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908户2.86亿元,发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3.34亿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