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89期

  • 2017年07月13日 10时26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字体: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6月30日

    乐山市三个方面强化帮扶力量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乐山市紧紧围绕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落下一户一人”的要求,坚持对驻村帮扶力量全覆盖择优选派、全过程从严管理、全方位关心关爱,力促驻村帮扶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全覆盖择优选派,确保有贫困户的地方就有帮扶干部。把选派政治素质好、作风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重要选派标准,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1673名。一是向省定贫困村全覆盖选派259名第一书记。明确“市级直派为主、区县补充”的选派要求,重点在市级单位选派第一书记199名,区县补充选派第一书记60名。259名第一书记平均年龄35.6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5%,递进培养和后备干部占47%,有5名县级第一书记。二是向非省定贫困村全覆盖选派1414名第一书记。2015年,向市列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210名;根据全省统一要求,今年4月,向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190名;自我加压,向有20户以下贫困户的村增派第一书记1014名。同时,对其他贫困户较少的300个村,全部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三是全覆盖落实“三个一”帮扶力量。在实现每个村1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整合农技、畜牧技术人才768名,组建农技巡回服务小组184个,实现每个区域1个小组;以帮扶单位干部职工为主,全市共有3万多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6.72万户贫困户,实现每户贫困户1名帮扶干部。

      全过程从严管理,力促帮扶干部务实履职。把管好用好帮扶力量作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立体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促进帮扶干部充分发挥作用。一是立体化管理运行。实行市级统筹、区县为主的双重管理方式,修订完善市、县两级贫困村、非贫困村帮扶力量管理办法,明确“五个一”协调机构18项帮扶力量管理机制,帮扶力量19项工作职责任务,订制“县乡村”三级考核清单。二是常态化督导检查。采取与市脱贫办联合督查、组织部门专项督查、委托区县分级督查等方式,坚持每周电话抽查、每月区县督查、季度市级督查、年度综合考核,保证考核结果公正有效。2017年以来开展各类督查22次,通报工作共性问题15个、履职不到位的第一书记10名;对2016年度考核得分80分以下的16个市、县派员单位相关人员约谈提醒,督促整改提升。三是规范化调整轮换。严把调查摸底、个人申请、会议研究、县(区)初审和面试审核“五道关口”,对全市符合调整轮换条件的130名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鼓励连选连任37名、新调换选派93名,保持了第一书记队伍总体稳定、新增力量更好更优。

      全方位关心关爱,激励帮扶干部奋发有为。一是注重培养使用。突出重视基层、重视一线的用人导向,坚持对第一书记用当其时。2016年以来,先后提拔重用第一书记52名,其中:提拔为副县级的5名、提拔为正科级的3名、提拔为副科级的34名、职称晋升9名、国企内部提拔1名。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帮扶工作有成效,帮扶干部能成长”的良好氛围,有效激励了第一书记奋发有力。二是推荐表彰奖励。在各类评先选优、推荐表彰中向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倾斜,2017年推荐省委、省政府表扬第一书记7名、帮扶干部5名、农技人员7名和帮扶部门8个;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评选3名第一书记为“乐山好干部”,表扬第一书记等驻村帮扶干部60名。三是落实待遇保障。切实为帮扶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在做好日常谈心谈话、帮助解决家庭困难的基础上,足额发放伙食补助费、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645万元,划拨工作经费312万元,第一书记人均补贴高出省定标准30%。

    南江县“党建+”画出精准扶贫“同心圆”

      巴中市南江县始终坚持把“党建+”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抓手、一种要求,不断深化“党建+职校”“+基地”“+服务”等模式,精准聚焦聚力脱贫攻坚大局,党建资源有效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成果有效转化为发展成果,实现党建与扶贫互融互促、同步合拍、同频同振。

      党建+职校:授鱼变授渔,党员增收致富“有本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多万元,依托国家示范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小河职业中学在师资力量及实训平台等方面的优势,举办“脱贫攻坚带头人培训班”,通过技能培训,达到培训一人、带动一批的效果。一是开展“订单式”教育。出台《关于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加强扶贫攻坚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将具有党员身份的村社一般年轻干部、返乡创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纳入培养培训对象,抽调学校各专业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0余人担任培训班“主教”,遴选和外聘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和道德楷模、优秀企业管理者80多人担任“兼职老师”,采取“学员点菜+专家主厨”的订单培训方式,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训什么。二是开展“体验式”教育。坚持学用结合,将课堂学理论与田间学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学员分别派驻到6个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践特训活动,体验真实的岗位角色和工作状态。三是开展“远程式”教育。对全县660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进行改版升级,建立“远教广场”,将远程教育与“村村响”大喇叭互连共享,党员群众在田间地头收听学习,党员教育从“室内课堂”向“坝坝影院”,“党员远教”向“群众远教”转变。

      党建+基地:平台成舞台,党员示范引领“有载体”。围绕“推动党建资源、干部精力、骨干力量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倾斜”,采取“三个结合”形式,把党建阵地打造成为党员扶贫的有效载体和前沿阵地,引导各领域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与实施回引创业基地相结合。出台政策文件,降低返乡创业门槛,依托20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二是与脱贫产业基地相结合。以脱贫产业为纽带,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打造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示范带、乡土人才培育使用服务示范带、红绿相融促双赢示范带三条“百里党建长廊”,推动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的组织在脱贫攻坚各领域各环节有效覆盖、融合发展。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170个,示范带动89名贫困党员和1万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与远程教育基地相结合。将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与电子商务平台、就业信息平台、农信手机贷款平台、广播播放平台相互对接,推行“党员+特色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党员+电商+贫困户”“党员产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协会”三种联姻模式,引导党员率带发展金银花、苗木、山核桃、南江黄羊等脱贫产业,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2万名贫困群众致富脱贫。

      党建+服务:感动到行动,党员带动发展“有劲头”。出台一揽子措施,下沉干部、前移服务、靠前保障,加大对党员的正向激励,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富的作用。一是帮助实现个人“微心愿”。以“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为载体,通过上门走访慰问、配发党徽、为党员群众排忧解难等方式,开展暖心服务,送去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提升党员归属感,强化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激励党员在脱贫攻坚中讲奉献、比作为、树形象。二是帮助扫除创业“拦路虎”。以党员创业创富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建立回乡创业基金,专门用于创业奖励、扶持基金、投资风险基金、创业担保基金和财政贴息补助资金,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创业者思路少、项目少、技能低、缺乏创业意识和必要的启动资金等问题。三是帮助激活发展“动力源”。牢固树立抓党建促发展的理念,采取请进来点拨、派出去感受、沉下去宣讲、坐下来研讨等方式,对县、乡、村领导班子开展全覆盖培训,为广大党员干部启迪思维、点拨思路,引导党员群众主动融入“五彩巴中”南江篇章建设,率先发家致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脱贫攻坚简报2017年第89期

  • 2017年07月13日 10时26分
  • 来源: 省扶贫移民局
  • 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6月30日

    乐山市三个方面强化帮扶力量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乐山市紧紧围绕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落下一户一人”的要求,坚持对驻村帮扶力量全覆盖择优选派、全过程从严管理、全方位关心关爱,力促驻村帮扶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全覆盖择优选派,确保有贫困户的地方就有帮扶干部。把选派政治素质好、作风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重要选派标准,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1673名。一是向省定贫困村全覆盖选派259名第一书记。明确“市级直派为主、区县补充”的选派要求,重点在市级单位选派第一书记199名,区县补充选派第一书记60名。259名第一书记平均年龄35.6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5%,递进培养和后备干部占47%,有5名县级第一书记。二是向非省定贫困村全覆盖选派1414名第一书记。2015年,向市列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210名;根据全省统一要求,今年4月,向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190名;自我加压,向有20户以下贫困户的村增派第一书记1014名。同时,对其他贫困户较少的300个村,全部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三是全覆盖落实“三个一”帮扶力量。在实现每个村1名第一书记的基础上,整合农技、畜牧技术人才768名,组建农技巡回服务小组184个,实现每个区域1个小组;以帮扶单位干部职工为主,全市共有3万多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6.72万户贫困户,实现每户贫困户1名帮扶干部。

      全过程从严管理,力促帮扶干部务实履职。把管好用好帮扶力量作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立体化、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促进帮扶干部充分发挥作用。一是立体化管理运行。实行市级统筹、区县为主的双重管理方式,修订完善市、县两级贫困村、非贫困村帮扶力量管理办法,明确“五个一”协调机构18项帮扶力量管理机制,帮扶力量19项工作职责任务,订制“县乡村”三级考核清单。二是常态化督导检查。采取与市脱贫办联合督查、组织部门专项督查、委托区县分级督查等方式,坚持每周电话抽查、每月区县督查、季度市级督查、年度综合考核,保证考核结果公正有效。2017年以来开展各类督查22次,通报工作共性问题15个、履职不到位的第一书记10名;对2016年度考核得分80分以下的16个市、县派员单位相关人员约谈提醒,督促整改提升。三是规范化调整轮换。严把调查摸底、个人申请、会议研究、县(区)初审和面试审核“五道关口”,对全市符合调整轮换条件的130名省定贫困村第一书记,鼓励连选连任37名、新调换选派93名,保持了第一书记队伍总体稳定、新增力量更好更优。

      全方位关心关爱,激励帮扶干部奋发有为。一是注重培养使用。突出重视基层、重视一线的用人导向,坚持对第一书记用当其时。2016年以来,先后提拔重用第一书记52名,其中:提拔为副县级的5名、提拔为正科级的3名、提拔为副科级的34名、职称晋升9名、国企内部提拔1名。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帮扶工作有成效,帮扶干部能成长”的良好氛围,有效激励了第一书记奋发有力。二是推荐表彰奖励。在各类评先选优、推荐表彰中向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倾斜,2017年推荐省委、省政府表扬第一书记7名、帮扶干部5名、农技人员7名和帮扶部门8个;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评选3名第一书记为“乐山好干部”,表扬第一书记等驻村帮扶干部60名。三是落实待遇保障。切实为帮扶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在做好日常谈心谈话、帮助解决家庭困难的基础上,足额发放伙食补助费、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645万元,划拨工作经费312万元,第一书记人均补贴高出省定标准30%。

    南江县“党建+”画出精准扶贫“同心圆”

      巴中市南江县始终坚持把“党建+”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抓手、一种要求,不断深化“党建+职校”“+基地”“+服务”等模式,精准聚焦聚力脱贫攻坚大局,党建资源有效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成果有效转化为发展成果,实现党建与扶贫互融互促、同步合拍、同频同振。

      党建+职校:授鱼变授渔,党员增收致富“有本领”。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多万元,依托国家示范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小河职业中学在师资力量及实训平台等方面的优势,举办“脱贫攻坚带头人培训班”,通过技能培训,达到培训一人、带动一批的效果。一是开展“订单式”教育。出台《关于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开办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加强扶贫攻坚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将具有党员身份的村社一般年轻干部、返乡创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纳入培养培训对象,抽调学校各专业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20余人担任培训班“主教”,遴选和外聘农业、林业等方面的专家和道德楷模、优秀企业管理者80多人担任“兼职老师”,采取“学员点菜+专家主厨”的订单培训方式,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训什么。二是开展“体验式”教育。坚持学用结合,将课堂学理论与田间学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学员分别派驻到6个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践特训活动,体验真实的岗位角色和工作状态。三是开展“远程式”教育。对全县660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进行改版升级,建立“远教广场”,将远程教育与“村村响”大喇叭互连共享,党员群众在田间地头收听学习,党员教育从“室内课堂”向“坝坝影院”,“党员远教”向“群众远教”转变。

      党建+基地:平台成舞台,党员示范引领“有载体”。围绕“推动党建资源、干部精力、骨干力量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倾斜”,采取“三个结合”形式,把党建阵地打造成为党员扶贫的有效载体和前沿阵地,引导各领域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是与实施回引创业基地相结合。出台政策文件,降低返乡创业门槛,依托20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二是与脱贫产业基地相结合。以脱贫产业为纽带,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打造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示范带、乡土人才培育使用服务示范带、红绿相融促双赢示范带三条“百里党建长廊”,推动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的组织在脱贫攻坚各领域各环节有效覆盖、融合发展。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170个,示范带动89名贫困党员和1万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与远程教育基地相结合。将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与电子商务平台、就业信息平台、农信手机贷款平台、广播播放平台相互对接,推行“党员+特色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党员+电商+贫困户”“党员产业大户+农村经纪人+协会”三种联姻模式,引导党员率带发展金银花、苗木、山核桃、南江黄羊等脱贫产业,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2万名贫困群众致富脱贫。

      党建+服务:感动到行动,党员带动发展“有劲头”。出台一揽子措施,下沉干部、前移服务、靠前保障,加大对党员的正向激励,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富的作用。一是帮助实现个人“微心愿”。以“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活动为载体,通过上门走访慰问、配发党徽、为党员群众排忧解难等方式,开展暖心服务,送去组织的关心和温暖,提升党员归属感,强化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激励党员在脱贫攻坚中讲奉献、比作为、树形象。二是帮助扫除创业“拦路虎”。以党员创业创富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建立回乡创业基金,专门用于创业奖励、扶持基金、投资风险基金、创业担保基金和财政贴息补助资金,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创业者思路少、项目少、技能低、缺乏创业意识和必要的启动资金等问题。三是帮助激活发展“动力源”。牢固树立抓党建促发展的理念,采取请进来点拨、派出去感受、沉下去宣讲、坐下来研讨等方式,对县、乡、村领导班子开展全覆盖培训,为广大党员干部启迪思维、点拨思路,引导党员群众主动融入“五彩巴中”南江篇章建设,率先发家致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