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2012年凉山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2年02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府
  • 【字体:
  •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代理州长 罗凉清

    (2012年2月10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九届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九届州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九届州人民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州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力抗击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凉山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阔步迈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阶段。

      五年来,全州经济在克难奋进中强势崛起,迈进了实力跃升的新阶段。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400亿、500亿、600亿、700亿和1000亿大关,达到1000.1亿元,年均增长15.7%,实现了五年五大步、总量跨千亿的重大历史性突破。2011年人均GDP达22044元,年均增长14.5%。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115.6亿元,年均增长26.6%,占GDP比重由9.8%提高到11.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亿元,年均增长30.3%。县域经济强势崛起,西昌、会理跻身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之列,7个县市先后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五年来,三次产业在放大优势中竞相发展,迈进了结构趋优的新阶段。三次产业比重由27.3:34.4:38.3调整为19.5:52.3:28.2。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11.9亿元,年均增长2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94.4亿元,年均增长31.6%。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深溪沟、瀑布沟水电站投产发电,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会理昆鹏10万吨阳极铜、西昌烟厂整体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冕宁稀土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和溪洛渡、锦屏一二级、官地水电站等项目加速推进。2011年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达15个,产业集中度达58%;全州规模以上企业达372户。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农业增加值达194.6亿元,年均增长5.2%。粮食产量达224.4万吨、肉类65万吨、烤烟287万担、蚕茧44.4万担,累计建成107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达175户,各类专合组织达2198个;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5.9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55.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9倍、3.6倍。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82亿元,年均增长11.2%。旅游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接待游客2128万人次,旅游收入80.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4倍、3.2倍;金融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70.7亿元、贷款余额409.9亿元,保费收入16.7亿元,证券交易额209.7亿元,担保余额29.5亿元;市场体系和流通网络不断完善,城乡消费同步增长,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7.9亿元,年均增长18.4%。

      五年来,城乡面貌在统筹建设中焕然一新,迈进了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累计投资2448亿元,建成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性项目。交通建设全面推进。雅攀高速凉山段全线贯通,打通了会攀路、泸亚路、两盐路和通阳大桥等一批出州通道,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028公里,建成通乡油路1898公里、通村公路8495公里,通车里程达2.2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7万公里、占71%;青山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投用,成为西南地区一流的支线机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会东新华水库渠系配套、甘洛斯觉大堰等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建成,烟水配套等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建成投用,共整治病险水库58座,新建加固堤防64公里,新增有效灌面27.8万亩、节水灌面73.2万亩,解决了7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9.4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77万亩,新建沼气池15.4万口、乡村机耕道2755.9公里,新增耕地1万亩。城镇建成区面积134.9平方公里。西昌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批重点城镇建设得到加强,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提升。累计建成新村847个,17.63万户、75.17万人入住新村。基本建成覆盖全州的光纤传输、移动通信网络。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恢复工程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达43%;建成邛海湿地一、二期工程,成功创建51个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单位和11个省级生态示范单位,西昌市成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并通过省级生态市达标验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州、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农田和土地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实施76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搬迁安置农户5144户,惠及23万余人;地质找矿项目新增钒钛磁铁矿等重要战略资源储量20亿吨以上;省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五年来,改革开放在开拓创新中不断深化,迈进了活力焕发的新阶段。积极探索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出新路。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完成企业改制13户,2011年国有资产总量达433亿元,年均增长61%。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州国投公司总资产达45.85亿元,注册资本金20.95亿元;组建州商业银行,并成立西部地区第一家获银监会批准持牌经营的小企业信贷中心;发展了一批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公司;完成全省第一家市州级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社改革,州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挂牌营业;会理成功创建省级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财政、农村综合配套、医药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开放合作成果丰硕,与津巴布韦、荷兰开展烟草、花卉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凉、攀凉等区域合作成效明显,厅州、局州、银政、地企合作务实推进,农总行凉山“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成效明显,累计引进项目476个,到位资金920亿元。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87亿美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11年实现增加值551.2亿元,年均增长19.4%。科教兴凉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3%。财政科技经费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实施州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75个,获授权专利368件,转化科技成果126项,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创新型企业14户,“三大科技洼地”建设加快推进,4个县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品牌建设强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品牌1个、省级品牌15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7个;“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登记,2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96种农产品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五年来,民生事业在加大投入中成效卓著,迈进了普惠共享的新阶段。累计投入276.5亿元,持续推进“八大扶贫工程”和“十项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8元,年均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5538元,年均增长15.3%。扶贫攻坚强力推进,累计改善25.92万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造彝区“三房”7.63万户,基本结束贫困群众居住“三房”的历史。“8•30”会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2%以内;“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96.8万人次,城镇居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64.2万名城乡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6万名农村五保户纳入财政供养,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22716套、改造棚户区23061户、发放租赁补贴43816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两基”攻坚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和认定,“两基”人口覆盖率从80%提高到100%;每年有70余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20余万名寄宿制贫困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彝区免费职教和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深入实施,初中毕业生基本实现应读尽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能力不断增强;373.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8%,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30元。成功举办两届彝族国际火把节和民族艺术节,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省级名录86项,彝族火把节被国务院推荐申报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州民族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会理县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竞技体育屡创佳绩,群众性体育广泛开展,成功举办第三届州运会,共获得国际、国家级赛事奖牌167枚,其中金牌47枚。人口与计生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计生惠民工程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五年来,社会管理在系统推进中切实加强,迈进了和谐共建的新阶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州人民政府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全州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工作不断加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8%。“五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平安凉山”创建深入开展,建成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市14个,州级平安乡镇、单位755个;打黑除恶、扫黄打非、“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刑事案件破案率达63.7%,治安案件查处率达99.5%;禁毒人民战争深入推进,禁毒“摘帽”攻坚行动扎实开展,会理县成为四川省无毒害县;公安、武警战斗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建成“两所一庭”741个。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效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3个、文明村镇4个,省级文明城市2个、文明单位101个、文明村镇17个,西昌市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成效明显。“双拥”共建和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深入开展,交通战备、人民防空、国防教育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外事侨务、统计、移民、物价、档案、史志、供销、宗教、语言文字、国家安全、保密、气象、邮政、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科协、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凉山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所有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历届州人民政府的不懈努力,饱含着全州各族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谨向全州各族人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中央和省驻州单位、解放军驻州部队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全州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凉山建设与发展的投资者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在推进凉山跨越发展的进程中:

      ——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为政之先,将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凉山实际紧密结合,超前谋划、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完善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路径、战略举措,努力做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

      ——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为政之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资源本地化加工发展和“双提升”战略,明确定位,打造特色,放大优势,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为政之策,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合作,依靠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开放合作提升竞争优势,不断创优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必须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为政之本,顺应全州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新期待,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增进各族人民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为政之责,积极探索完善促稳定、创和谐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凝聚全州各族人民力量,共同建设平安凉山、和谐凉山。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对外贸易规模小、质量不高;四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交通瓶颈制约仍然非常严重;五是贫困、艾滋病、毒品问题交织,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六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持续增收难度大;七是社会事业发展不足,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还不强;八是部分地方社会治安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知难而进,攻坚破难,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十届州人民政府总体任务和2012年工作意见

      未来五年,是凉山全面开发开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综合扶贫开发的攻坚期,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期。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挑战,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但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具备再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和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发展分别上升为国家、省发展战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得到国家、省高度重视,为我州全面赶超带来了重大机遇。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跨越,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锁定“三级跳”战略目标,直面挑战,破解难题,努力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开发开放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坚持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两手抓”、“双提升”,“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工业强州、生态立州、开放兴州,充分放大“西昌经济圈”、“两会”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大力提升安宁河谷、“三江”开发的带动作用,打造“大凉山”特色品牌,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战略性优质烟叶及花卉基地和四川旅游发展次中心,加快富民强州、全面小康进程,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

      今后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州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大见成效,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十一五”末全州平均水平,安宁河谷地区初步建成全省区域发展增长极,全州经济总量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今年是建州6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州第七次党代会、州委经济工作会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开放发展、跨越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紧紧围绕“总量扩张、质效双增、富民惠民、和谐稳定”总体目标,坚定信心、拼搏奋进,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4%,力争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5%,力争增长2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确保增长15%,力争增长20%以上,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增长15%,力争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12%以上;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

      一、放大优势,做强产业,着力打造经济繁荣的新凉山

      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大力提高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做大总量、提升实力,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凉山”建设,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以上。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以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为着力点,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进资源精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壮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大力推进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确保锦屏、官地水电站投产发电,加快德昌风电二三期、会理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白鹤滩、乌东德、杨房沟等水电站前期工作。大力推进以钒钛制品、稀土综合应用、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和机械制造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促进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达产达效,推动西昌钢钒200万吨冷轧项目尽快上马;确保江铜冕宁稀土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宁南100万吨干法水泥等项目竣工投产;开工建设会理昆鹏10万吨阴极铜、会东西部矿业10万吨铅锌、雷波新都化工6万吨黄磷等项目;加快推进钒钛新材料新技术综合应用(西南铸业150万吨铸管铸件及配套)等项目,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打造园区互动平台。积极推动西昌钒钛、冕宁稀土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重点产业园区,成凉、会理有色、雷波磷化工、盐源循环经济和德昌银厂产业园区创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加强会东、甘洛、喜德、美姑等县工业集中区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扶优扶强中小企业,积极支持微型企业发展;加强银企、政企对接合作,全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降本增效,开拓市场,加快发展。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户。

      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大力推进新增3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产粮226.7万吨以上。加强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及花卉基地、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苦荞麦生产基地、优质高原水果生产基地、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草食畜生产基地、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输出基地,做强“大凉山”特色品牌,产烟310万担、马铃薯380万吨、苦荞麦10.6万吨、特色水果94.2万吨、蚕茧45万担、优质蔬菜226.1万吨,种植花卉2万亩。深入开展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和提质扩面,推进新增出栏150万头生猪和150万头草食畜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肉类总产量达65.6万吨以上。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强县建设,健全森林灾害科学防治体系,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6.1万亩。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加强农企、农超对接和产销衔接,提高农产品综合商品率。积极实施农特产品原产地保护,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切实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景区景点、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邛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螺髻山、泸沽湖、灵山寺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深度开发旅游产品,不断完善旅游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宣传营销,加快建设四川旅游发展次中心,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90亿元。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加快规划建设凉山“两烟”智能物流体系、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综合试点等重大物流项目,搭建专业物流平台,打造西昌商贸物流中心和一批区域性物流节点城镇。深入实施金融发展“四区”战略,加快农总行“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建设,大力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组织,加快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担保等金融服务业。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养老等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需求。

      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演艺、新闻出版等主导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培育具有行业代表性、区域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文化战略投资者,提升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把州歌舞团打造成国内知名、民族地区一流的歌舞团。积极促成凉山文广传媒与新加坡报业集团共建文化产业园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民族文学艺术。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广场音乐会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办好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

      二、统筹区域,联动城乡,着力打造互动共荣的新凉山

      深入实施“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强化区域、城乡统筹,构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快区域统筹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安宁河谷地区170个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西昌、德昌、冕宁同城化发展,支持“两会”一体化发展,全力构建“西昌经济圈”,培育壮大“两会”增长极,加快建设安宁河谷经济发展带,倾力打造全省区域增长极,辐射带动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跨越发展。积极参与编制实施《乌蒙山片区(四川部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加快实施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完成投资83.59亿元;深化“4+4”对口帮扶,加强与珠海市东西扶贫协作,大力推进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抓紧实施木里藏区规划的79个重点项目,继续抓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推进木里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编制完善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次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各类专业规划和规划控制区详规,建立覆盖城乡的规划控制体系。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充分凸显生态田园、休闲度假城市品牌,加快建设海河天街等一批城市景观、园林绿化项目,启动建设以文化教育、物流、工业、科技园区为重点的城市新区,加快打造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分类推进安宁河谷地区、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城镇特色化发展,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和风貌特色,支持会理撤县建市,着力培育7个小城市、8个县城和62个重点集镇。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镇管理,着力解决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全力推进新村建设。完善新村建设规划,加快实施“百乡千村工程”,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完成2011年334个彝家新寨建设任务,启动建设安宁河谷地区新村222个、彝家新寨234个、藏区新村12个。开展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点,推动新村建设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构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完善资源保障供给、共同开发和利益分配等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努力解决产业同构、同质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制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具有凉山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和政策措施,研究落实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普惠共享政策,逐步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三、突破瓶颈,改善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凉山

      突出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实施交通建设大会战。以超常举措破解交通瓶颈,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国际大通道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五纵两横两环加航空水运”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推进“四高三铁”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成昆铁路扩能、泸沽至黄联关高速公路扩建及永郎至会理高等级公路项目,争取雅攀高速公路在西昌马道等处增设出口,建设A级灵山景区服务站;积极推进攀昭遵铁路、川藏铁路雅安至甘洛段和西昭、西泸、宜攀、乐西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完成西昭高速公路凉山段和西泸高速公路BOT招商。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加快建设南北环线、溪洛渡电站还建路、白鹤滩和乌东德等电站对外通道、金沙江鱼鲊大桥和金东大桥,完成小相岭、小高山、椅子垭口、箐口隧道前期工作,新建改造干线公路639公里。大力推进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新建通乡油路200公里、通村公路1200公里。启动实施《凉山港雷波港区总体规划》,积极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干线航道建设,加快对接长江黄金水道。争取开通西昌至上海、广州等航线,加快构建西昌干线航空体系。探索完善交通建设投融资机制,以争取国家投入、引进战略投资、银行贷款、BOT、BT、资源开发企业投资、发行地方债劵等方式,全力突破资金制约。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大中小微并举,扎实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工建设盐源老沟水库、会东龙滩和雪山水库扩建工程,加快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和盐源龙塘、喜德米市、会理横山、德昌和平等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水资源和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切实提高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利用天府新区基本农田补划契机,大力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新建沼气池3万口、机耕道140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16.5万亩,整治病险水库33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面5万亩、节水灌面7.5万亩,解决2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电力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站、500千伏输变电工程、220千伏输电骨干网架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州骨干电网建设。改造完善农村电网,解决3.68万无电户用电问题。加快电子政务、科技信息、公共服务等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光网凉山”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域联通的信息网络。推进基层邮政服务网点建设,建成255个乡邮政所。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碳汇造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44%。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等水生态和水环境保护、治理,推进邛海湿地恢复建设三期工程,全力打造邛海、泸沽湖“国际重要湿地”;突出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库区生态恢复工程。全面启动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编制,认真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加强水土流失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推进环保模范城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省产业发展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支撑项目、重点示范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广泛推进公共机构、交通运输、建筑、商贸等重点领域节能。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突出抓好5个重点县市、56户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安宁河等重点流域及湖库污染综合治理。

      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着力打造活力迸发的新凉山

      全力推进各项改革,鼓励支持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探索合理确定当地留存收益、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地方依法参股等方式,建立完善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开发补偿、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促进资源开发直接惠民。继续推进州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和规范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机制,科学配置土地资源。深化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体制改革。强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政府性债务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县级公务卡改革,稳步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完善科技进步奖励和扶持政策,研究确定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技术路线和攻关项目,大力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抓好省烟草技术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三大科技洼地”。支持重点企业建立国家级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企业,加快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支撑行动,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做好航天培育烟叶新品种选育等工作,推动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城乡科技发展行动,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深入实施全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完善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计量检测和企业质量信用体系,支持企业、专合组织和行业协会争创名牌,全力打造“大凉山”特色品牌,做大品牌经济。推动全州农业企业产品统一标注“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力争创建10个省名牌,创建全国第一个市州级优质烤烟标准化示范州、2个省级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市。

      五、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着力打造开明开放的新凉山

      大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深化与津巴布韦烟草生产技术合作、与荷兰花卉产业合作、与世界著名酒庄葡萄酒产业合作,推进与新加坡钒钛资源深加工合作、与泰国农业服务业合作,加快凉山国际化步伐。主动对接成渝、昆明经济圈,积极融入泛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成凉、攀凉、川滇黔10市地州、厅州、局州合作。加快农总行“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建设,全面落实与省级金融机构签署的合作协议。加强宣传推介,着力塑造“四大名片”,全面提升凉山对外开放形象。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和出口产品培育,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

      高度重视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建州60周年庆典、火把节、西博会、农交会等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商会、驻外机构和挂职招商干部的桥梁作用,大力实施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和投资环境招商,推进专业化招商,注重招商选资、招大引强,狠抓签约项目落实,增强招商引资实效,确保到位资金260亿元,力争300亿元。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坚持“非禁即入”,建立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让民营企业放心、放胆、放手发展,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6%以上。

      六、保障民生,促进共享,着力打造幸福文明的新凉山

      坚持民生优先,集中力量办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强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援助,健全就业服务平台,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3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深入实施劳务开发“双百工程”,培训农民工10万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0亿元。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和城镇居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等保险制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财政投入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对象的保障标准和医疗救助水平。发展老龄服务、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开展“双百”进凉山和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1所。健全投资、建设、分配、管理机制,力争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532套、改造棚户区4574户、发放租赁补贴12360户、改造农村D级危房36834户。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着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缓解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巩固发展义务教育成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切实解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推进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扩大办学规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公立幼儿园22所,支持社会力量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入实施彝区免费职教计划和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将新扶贫标准以下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纳入免费中职教育;启动西昌职教园区建设,加紧筹建一所高职院校,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实现初中毕业生应招尽招的目标。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支持西昌学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扩大影响,加快筹建凉山医学院。积极发展民族教育,重点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双语”教育。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突出师德建设,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清理整治乱办班、乱收费等行为。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推进依法治教,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施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配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大综合医院管理评价体系实施力度,确保70%的县级医院达二甲标准。在州、县市两级公立医院全面推行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措施。支持民营医院发展,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切实降低基本药物虚高价格。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将所有村卫生室纳入支付范围,确保农民参合率达96%以上。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推动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建设。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深入实施艾滋病防治规划,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力度,有效遏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疾病传播蔓延。

      统筹发展人口与计生等社会事业。大力实施人口与计生“六大工程”,全面落实计生惠民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重视和关心下一代,大力发展青少年事业。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发展社会科学事业,加强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推进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活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巩固社会信任心理,推进诚信凉山建设。巩固提升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成果,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完善机制,强化管理,着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新凉山

      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乡镇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健全群众自治机制,加强民间组织工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巩固完善信访问题排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和“三调联动”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政务微博等平台建设,正确引导媒体特别是网络舆情,更好地运用新媒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改进工作。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公共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三年攻坚等专项行动,继续抓好重点县禁毒“摘帽”工作,推进“两所一庭”、盐源“绿色家园”、城市天网工程和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建设,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加强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扎实推进法治县市创建,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司法公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抓好水电站等工程项目“先移民后建设”试点。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和可追溯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做好外事侨务、防震减灾、供销、气象、测绘、水文监测等工作。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巩固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努力建设最平安、最稳定、最和谐的民族地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全面加强国防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切实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征兵、民兵预备役、拥军优属和人防工作,进一步做好转业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工作。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过去五年,州人民政府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切实增强了政府执行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向州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81件,在全国市州级行政区中率先制定实施行政程序规定。办理州人大代表建议548件,州政协委员提案1116件、意见295件。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推进,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政府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二是行政效能实现新提升。简化办事程序,精简会议,改进文风,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得到加强,电子政务大厅投入试运行,州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分别达100%、99.85%、100%。三是廉政建设取得新突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监察、审计和财政监督力度加大,公共资源交易以及重大工程、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要环节资金监管不断加强,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纠正。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政成本性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较2006年下降2.7个百分点。

      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我们将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倍加珍惜难得的机遇,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继往开来,奋力开拓,向全州各族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强学习、深入调研,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州情的认识,科学研判宏观经济运行形势,注重前瞻性安排部署。不断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加强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提高政府工作科学化水平。

      落实依法行政要求。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规范程序履行职责,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州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监督,重视司法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和意见,始终把政府工作置于依法规范的轨道之上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下。

      勇当跨越发展先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抓善管、敢于担责,以谋发展的新思路、抓发展的新举措、促发展的新手段,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钢班子带铁队伍,全力打造团结、拼搏、协作、奉献的工作团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的工作激情、拼搏奉献的意志品质,自我加压、奋发图强,干在实处、争创一流。

      甘为勤政为民公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为全州各族人民谋幸福作为最大的执政责任和根本追求,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忧、最怨的实际问题。全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办好州、县市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强化信息公开,深化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争做廉洁奉公表率。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加强公共资源交易、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化纠风治乱,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严控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树立清正廉洁形象。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携手创造了奋进跨越的辉煌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共同肩负着“跑步奔小康”的神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以优异成绩向建州60周年献礼,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五小水利工程:即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和小水渠工程。

      2.三大科技洼地:即我州以水电开发为主的新能源科技洼地、以钒钛稀土综合开发应用为主的新材料科技洼地和以现代烟草为主的现代农业及生物产业科技洼地。

      3.八大扶贫工程:即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生态扶贫、劳务扶贫和新村扶贫工程。

      4.十项民生工程:即就业促进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民族地区帮扶工程、教育助学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医疗卫生工程、百姓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文化体育工程。

      5.五大保险:即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6.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即在藏区实行9年义务教育和三年中等职业学校免费教育。

      7.两所一庭:即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人民法庭。

      8.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即抓好一个国防教育,建强一支应急应战队伍,建好一个国防动员综合教育训练基地,搭建一个国防动员信息指挥管理平台,完善一个国防动员运行机制。

      9.“三级跳”战略目标:即六届州委第十三次全会及州第七党代会提出的两年完成“百千工程”、五年实现“四个翻番”、十年实现“四大跨越”。“百千工程”,即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突破100亿元,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四个翻番”,即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四大跨越”,即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安宁河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成都经济区发展水平、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民族聚居县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10.两手抓:即一手抓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一手抓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跨越发展。

      11.双提升:即提速增量、提质增效。

      12.“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

      13.规模经济:即同一地方同行业企业增加,多个企业共享生产要素,或一个企业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14.范围经济:即同一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生产系统,或单个企业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15.金融发展“四区”战略:即我州打造金融资源聚集区、金融服务创新区、金融运行安全区、经济金融互动共赢示范区的发展战略。

      16.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即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彝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总体规划》、《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及10个专题方案。

      17.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即牧民定居行动计划、“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18.百乡千村工程:即2015年前集中连片推进安宁河谷地区152个乡镇的新村建设、整体推进彝区藏区1237个新村建设。

      19.五纵两横两环加航空水运:“五纵”即成昆铁路、108国道、雅攀高速公路、成昆铁路复线、宜攀高速公路,“两横”即307省道、西昭和西泸高速公路,“两环”即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西昌南环线和西昌—昭觉—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北环线。

      20.四高三铁:即西昌至昭通高速公路、西昌至泸沽湖高速公路、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公路、乐山至西昌高速公路,成昆铁路扩能、攀枝花经昭通至遵义铁路、川藏铁路雅安至甘洛段。

      21.BOT、BT:BOT即“建设—经营—移交”,是以政府和投资方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允许投资方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特许期限结束后,投资方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政府部门经营和管理。BT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模式。

      22.智慧城市、光网凉山: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超高速全光网络为依托,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打造我州城镇发展的智能环境,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23.“三公”经费:即公务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24.四大名片:即资源宝地、旅游胜地、投资洼地、民族文化。

      25.“双百”进凉山:即100户全国100强企业“善行凉山”工作。

      26.六大工程:即人口文化、诚信阳光计生、优质服务、计生惠民、人口信息、强基提质六大工程。

      27.三调联动:即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整体联动。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2年凉山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2年02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凉山州府
  •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代理州长 罗凉清

    (2012年2月10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九届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九届州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九届州人民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州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力抗击各种重大自然灾害,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凉山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阔步迈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阶段。

      五年来,全州经济在克难奋进中强势崛起,迈进了实力跃升的新阶段。地区生产总值相继突破400亿、500亿、600亿、700亿和1000亿大关,达到1000.1亿元,年均增长15.7%,实现了五年五大步、总量跨千亿的重大历史性突破。2011年人均GDP达22044元,年均增长14.5%。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115.6亿元,年均增长26.6%,占GDP比重由9.8%提高到11.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亿元,年均增长30.3%。县域经济强势崛起,西昌、会理跻身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之列,7个县市先后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

      五年来,三次产业在放大优势中竞相发展,迈进了结构趋优的新阶段。三次产业比重由27.3:34.4:38.3调整为19.5:52.3:28.2。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411.9亿元,年均增长2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94.4亿元,年均增长31.6%。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深溪沟、瀑布沟水电站投产发电,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会理昆鹏10万吨阳极铜、西昌烟厂整体技改等项目竣工投产,冕宁稀土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和溪洛渡、锦屏一二级、官地水电站等项目加速推进。2011年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达15个,产业集中度达58%;全州规模以上企业达372户。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农业增加值达194.6亿元,年均增长5.2%。粮食产量达224.4万吨、肉类65万吨、烤烟287万担、蚕茧44.4万担,累计建成107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达175户,各类专合组织达2198个;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5.9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55.8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9倍、3.6倍。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82亿元,年均增长11.2%。旅游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接待游客2128万人次,旅游收入80.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4倍、3.2倍;金融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末各项存款余额870.7亿元、贷款余额409.9亿元,保费收入16.7亿元,证券交易额209.7亿元,担保余额29.5亿元;市场体系和流通网络不断完善,城乡消费同步增长,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87.9亿元,年均增长18.4%。

      五年来,城乡面貌在统筹建设中焕然一新,迈进了协调发展的新阶段。累计投资2448亿元,建成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性项目。交通建设全面推进。雅攀高速凉山段全线贯通,打通了会攀路、泸亚路、两盐路和通阳大桥等一批出州通道,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028公里,建成通乡油路1898公里、通村公路8495公里,通车里程达2.2万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7万公里、占71%;青山机场改扩建工程竣工投用,成为西南地区一流的支线机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大桥水库灌区一期工程、会东新华水库渠系配套、甘洛斯觉大堰等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建成,烟水配套等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建成投用,共整治病险水库58座,新建加固堤防64公里,新增有效灌面27.8万亩、节水灌面73.2万亩,解决了7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29.4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77万亩,新建沼气池15.4万口、乡村机耕道2755.9公里,新增耕地1万亩。城镇建成区面积134.9平方公里。西昌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批重点城镇建设得到加强,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功能进一步提升。累计建成新村847个,17.63万户、75.17万人入住新村。基本建成覆盖全州的光纤传输、移动通信网络。生态环境建设和国土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恢复工程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达43%;建成邛海湿地一、二期工程,成功创建51个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单位和11个省级生态示范单位,西昌市成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并通过省级生态市达标验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州、县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农田和土地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实施76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搬迁安置农户5144户,惠及23万余人;地质找矿项目新增钒钛磁铁矿等重要战略资源储量20亿吨以上;省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五年来,改革开放在开拓创新中不断深化,迈进了活力焕发的新阶段。积极探索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出新路。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完成企业改制13户,2011年国有资产总量达433亿元,年均增长61%。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州国投公司总资产达45.85亿元,注册资本金20.95亿元;组建州商业银行,并成立西部地区第一家获银监会批准持牌经营的小企业信贷中心;发展了一批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公司;完成全省第一家市州级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社改革,州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挂牌营业;会理成功创建省级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财政、农村综合配套、医药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开放合作成果丰硕,与津巴布韦、荷兰开展烟草、花卉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凉、攀凉等区域合作成效明显,厅州、局州、银政、地企合作务实推进,农总行凉山“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成效明显,累计引进项目476个,到位资金920亿元。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87亿美元。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11年实现增加值551.2亿元,年均增长19.4%。科教兴凉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3%。财政科技经费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实施州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75个,获授权专利368件,转化科技成果126项,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创新型企业14户,“三大科技洼地”建设加快推进,4个县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称号。品牌建设强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品牌1个、省级品牌15个,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7个;“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登记,21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96种农产品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五年来,民生事业在加大投入中成效卓著,迈进了普惠共享的新阶段。累计投入276.5亿元,持续推进“八大扶贫工程”和“十项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8元,年均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5538元,年均增长15.3%。扶贫攻坚强力推进,累计改善25.92万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造彝区“三房”7.63万户,基本结束贫困群众居住“三房”的历史。“8•30”会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胜利完成。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2%以内;“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96.8万人次,城镇居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64.2万名城乡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6万名农村五保户纳入财政供养,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22716套、改造棚户区23061户、发放租赁补贴43816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两基”攻坚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和认定,“两基”人口覆盖率从80%提高到100%;每年有70余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20余万名寄宿制贫困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彝区免费职教和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深入实施,初中毕业生基本实现应读尽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能力不断增强;373.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8%,人均筹资标准达到230元。成功举办两届彝族国际火把节和民族艺术节,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省级名录86项,彝族火把节被国务院推荐申报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州民族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会理县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竞技体育屡创佳绩,群众性体育广泛开展,成功举办第三届州运会,共获得国际、国家级赛事奖牌167枚,其中金牌47枚。人口与计生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计生惠民工程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五年来,社会管理在系统推进中切实加强,迈进了和谐共建的新阶段。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州人民政府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全州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工作不断加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8%。“五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全面加强,“平安凉山”创建深入开展,建成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市14个,州级平安乡镇、单位755个;打黑除恶、扫黄打非、“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刑事案件破案率达63.7%,治安案件查处率达99.5%;禁毒人民战争深入推进,禁毒“摘帽”攻坚行动扎实开展,会理县成为四川省无毒害县;公安、武警战斗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建成“两所一庭”741个。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效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3个、文明村镇4个,省级文明城市2个、文明单位101个、文明村镇17个,西昌市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成效明显。“双拥”共建和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深入开展,交通战备、人民防空、国防教育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外事侨务、统计、移民、物价、档案、史志、供销、宗教、语言文字、国家安全、保密、气象、邮政、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科协、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凉山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所有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历届州人民政府的不懈努力,饱含着全州各族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谨向全州各族人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中央和省驻州单位、解放军驻州部队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全州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凉山建设与发展的投资者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在推进凉山跨越发展的进程中:

      ——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为政之先,将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凉山实际紧密结合,超前谋划、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完善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路径、战略举措,努力做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

      ——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为政之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资源本地化加工发展和“双提升”战略,明确定位,打造特色,放大优势,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为政之策,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合作,依靠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开放合作提升竞争优势,不断创优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必须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为政之本,顺应全州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新期待,全力推进扶贫攻坚,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增进各族人民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为政之责,积极探索完善促稳定、创和谐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凝聚全州各族人民力量,共同建设平安凉山、和谐凉山。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对外贸易规模小、质量不高;四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交通瓶颈制约仍然非常严重;五是贫困、艾滋病、毒品问题交织,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六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持续增收难度大;七是社会事业发展不足,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还不强;八是部分地方社会治安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知难而进,攻坚破难,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十届州人民政府总体任务和2012年工作意见

      未来五年,是凉山全面开发开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综合扶贫开发的攻坚期,全域全程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期。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挑战,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但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具备再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和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发展分别上升为国家、省发展战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得到国家、省高度重视,为我州全面赶超带来了重大机遇。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跨越,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科学研判形势,准确把握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锁定“三级跳”战略目标,直面挑战,破解难题,努力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开发开放跨越式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坚持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两手抓”、“双提升”,“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工业强州、生态立州、开放兴州,充分放大“西昌经济圈”、“两会”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大力提升安宁河谷、“三江”开发的带动作用,打造“大凉山”特色品牌,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战略性优质烟叶及花卉基地和四川旅游发展次中心,加快富民强州、全面小康进程,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

      今后五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州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大见成效,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十一五”末全州平均水平,安宁河谷地区初步建成全省区域发展增长极,全州经济总量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今年是建州6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州第七次党代会、州委经济工作会的安排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开放发展、跨越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紧紧围绕“总量扩张、质效双增、富民惠民、和谐稳定”总体目标,坚定信心、拼搏奋进,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4%,力争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5%,力争增长2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确保增长15%,力争增长20%以上,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增长15%,力争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12%以上;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

      一、放大优势,做强产业,着力打造经济繁荣的新凉山

      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大力提高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做大总量、提升实力,注重质量、优化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凉山”建设,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以上。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以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为着力点,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推进资源精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壮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大力推进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确保锦屏、官地水电站投产发电,加快德昌风电二三期、会理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白鹤滩、乌东德、杨房沟等水电站前期工作。大力推进以钒钛制品、稀土综合应用、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和机械制造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促进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达产达效,推动西昌钢钒200万吨冷轧项目尽快上马;确保江铜冕宁稀土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宁南100万吨干法水泥等项目竣工投产;开工建设会理昆鹏10万吨阴极铜、会东西部矿业10万吨铅锌、雷波新都化工6万吨黄磷等项目;加快推进钒钛新材料新技术综合应用(西南铸业150万吨铸管铸件及配套)等项目,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打造园区互动平台。积极推动西昌钒钛、冕宁稀土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重点产业园区,成凉、会理有色、雷波磷化工、盐源循环经济和德昌银厂产业园区创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加强会东、甘洛、喜德、美姑等县工业集中区建设。支持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扶优扶强中小企业,积极支持微型企业发展;加强银企、政企对接合作,全力帮助企业克服困难,降本增效,开拓市场,加快发展。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户。

      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大力推进新增3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产粮226.7万吨以上。加强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及花卉基地、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苦荞麦生产基地、优质高原水果生产基地、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草食畜生产基地、重要的特色农产品输出基地,做强“大凉山”特色品牌,产烟310万担、马铃薯380万吨、苦荞麦10.6万吨、特色水果94.2万吨、蚕茧45万担、优质蔬菜226.1万吨,种植花卉2万亩。深入开展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和提质扩面,推进新增出栏150万头生猪和150万头草食畜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肉类总产量达65.6万吨以上。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强县建设,健全森林灾害科学防治体系,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6.1万亩。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加强农企、农超对接和产销衔接,提高农产品综合商品率。积极实施农特产品原产地保护,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切实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景区景点、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邛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螺髻山、泸沽湖、灵山寺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深度开发旅游产品,不断完善旅游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宣传营销,加快建设四川旅游发展次中心,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90亿元。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加快规划建设凉山“两烟”智能物流体系、国家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综合试点等重大物流项目,搭建专业物流平台,打造西昌商贸物流中心和一批区域性物流节点城镇。深入实施金融发展“四区”战略,加快农总行“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建设,大力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组织,加快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担保等金融服务业。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养老等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需求。

      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制定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演艺、新闻出版等主导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培育具有行业代表性、区域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文化战略投资者,提升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把州歌舞团打造成国内知名、民族地区一流的歌舞团。积极促成凉山文广传媒与新加坡报业集团共建文化产业园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民族文学艺术。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广场音乐会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办好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

      二、统筹区域,联动城乡,着力打造互动共荣的新凉山

      深入实施“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强化区域、城乡统筹,构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快区域统筹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安宁河谷地区170个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西昌、德昌、冕宁同城化发展,支持“两会”一体化发展,全力构建“西昌经济圈”,培育壮大“两会”增长极,加快建设安宁河谷经济发展带,倾力打造全省区域增长极,辐射带动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跨越发展。积极参与编制实施《乌蒙山片区(四川部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加快实施大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完成投资83.59亿元;深化“4+4”对口帮扶,加强与珠海市东西扶贫协作,大力推进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抓紧实施木里藏区规划的79个重点项目,继续抓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推进木里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编制完善州域城镇体系规划、区域次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总体规划,以及各类专业规划和规划控制区详规,建立覆盖城乡的规划控制体系。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充分凸显生态田园、休闲度假城市品牌,加快建设海河天街等一批城市景观、园林绿化项目,启动建设以文化教育、物流、工业、科技园区为重点的城市新区,加快打造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分类推进安宁河谷地区、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城镇特色化发展,塑造鲜明的城市个性和风貌特色,支持会理撤县建市,着力培育7个小城市、8个县城和62个重点集镇。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城镇管理,着力解决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全力推进新村建设。完善新村建设规划,加快实施“百乡千村工程”,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村级组织建设,全面完成2011年334个彝家新寨建设任务,启动建设安宁河谷地区新村222个、彝家新寨234个、藏区新村12个。开展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点,推动新村建设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构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完善资源保障供给、共同开发和利益分配等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努力解决产业同构、同质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制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具有凉山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和政策措施,研究落实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普惠共享政策,逐步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三、突破瓶颈,改善环境,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凉山

      突出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实施交通建设大会战。以超常举措破解交通瓶颈,加快建设四川南向国际大通道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五纵两横两环加航空水运”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推进“四高三铁”建设,力争开工建设成昆铁路扩能、泸沽至黄联关高速公路扩建及永郎至会理高等级公路项目,争取雅攀高速公路在西昌马道等处增设出口,建设A级灵山景区服务站;积极推进攀昭遵铁路、川藏铁路雅安至甘洛段和西昭、西泸、宜攀、乐西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完成西昭高速公路凉山段和西泸高速公路BOT招商。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力度,加快建设南北环线、溪洛渡电站还建路、白鹤滩和乌东德等电站对外通道、金沙江鱼鲊大桥和金东大桥,完成小相岭、小高山、椅子垭口、箐口隧道前期工作,新建改造干线公路639公里。大力推进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新建通乡油路200公里、通村公路1200公里。启动实施《凉山港雷波港区总体规划》,积极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干线航道建设,加快对接长江黄金水道。争取开通西昌至上海、广州等航线,加快构建西昌干线航空体系。探索完善交通建设投融资机制,以争取国家投入、引进战略投资、银行贷款、BOT、BT、资源开发企业投资、发行地方债劵等方式,全力突破资金制约。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大中小微并举,扎实推进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工建设盐源老沟水库、会东龙滩和雪山水库扩建工程,加快大桥水库灌区二期和盐源龙塘、喜德米市、会理横山、德昌和平等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水资源和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切实提高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利用天府新区基本农田补划契机,大力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新建沼气池3万口、机耕道140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16.5万亩,整治病险水库33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面5万亩、节水灌面7.5万亩,解决2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电力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8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站、500千伏输变电工程、220千伏输电骨干网架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州骨干电网建设。改造完善农村电网,解决3.68万无电户用电问题。加快电子政务、科技信息、公共服务等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光网凉山”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域联通的信息网络。推进基层邮政服务网点建设,建成255个乡邮政所。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碳汇造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44%。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等水生态和水环境保护、治理,推进邛海湿地恢复建设三期工程,全力打造邛海、泸沽湖“国际重要湿地”;突出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实施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库区生态恢复工程。全面启动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编制,认真实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搬迁安置工程,加强水土流失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环境优美示范工程,推进环保模范城镇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省产业发展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支撑项目、重点示范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广泛推进公共机构、交通运输、建筑、商贸等重点领域节能。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突出抓好5个重点县市、56户重点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安宁河等重点流域及湖库污染综合治理。

      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着力打造活力迸发的新凉山

      全力推进各项改革,鼓励支持自主创新,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探索合理确定当地留存收益、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地方依法参股等方式,建立完善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开发补偿、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促进资源开发直接惠民。继续推进州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和规范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和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机制,科学配置土地资源。深化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体制改革。强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政府性债务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县级公务卡改革,稳步推进“三公”经费公开。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完善科技进步奖励和扶持政策,研究确定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技术路线和攻关项目,大力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抓好省烟草技术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三大科技洼地”。支持重点企业建立国家级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企业,加快建立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支撑行动,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做好航天培育烟叶新品种选育等工作,推动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城乡科技发展行动,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拓展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深入实施全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完善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计量检测和企业质量信用体系,支持企业、专合组织和行业协会争创名牌,全力打造“大凉山”特色品牌,做大品牌经济。推动全州农业企业产品统一标注“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力争创建10个省名牌,创建全国第一个市州级优质烤烟标准化示范州、2个省级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市。

      五、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着力打造开明开放的新凉山

      大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深化与津巴布韦烟草生产技术合作、与荷兰花卉产业合作、与世界著名酒庄葡萄酒产业合作,推进与新加坡钒钛资源深加工合作、与泰国农业服务业合作,加快凉山国际化步伐。主动对接成渝、昆明经济圈,积极融入泛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成凉、攀凉、川滇黔10市地州、厅州、局州合作。加快农总行“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建设,全面落实与省级金融机构签署的合作协议。加强宣传推介,着力塑造“四大名片”,全面提升凉山对外开放形象。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和出口产品培育,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

      高度重视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建州60周年庆典、火把节、西博会、农交会等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商会、驻外机构和挂职招商干部的桥梁作用,大力实施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和投资环境招商,推进专业化招商,注重招商选资、招大引强,狠抓签约项目落实,增强招商引资实效,确保到位资金260亿元,力争300亿元。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坚持“非禁即入”,建立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让民营企业放心、放胆、放手发展,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6%以上。

      六、保障民生,促进共享,着力打造幸福文明的新凉山

      坚持民生优先,集中力量办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强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援助,健全就业服务平台,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3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深入实施劳务开发“双百工程”,培训农民工10万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7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0亿元。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和城镇居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等保险制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财政投入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对象的保障标准和医疗救助水平。发展老龄服务、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开展“双百”进凉山和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工作,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1所。健全投资、建设、分配、管理机制,力争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532套、改造棚户区4574户、发放租赁补贴12360户、改造农村D级危房36834户。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着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缓解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改革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巩固发展义务教育成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切实解决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大力发展寄宿制教育,推进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扩大办学规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公立幼儿园22所,支持社会力量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入实施彝区免费职教计划和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将新扶贫标准以下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纳入免费中职教育;启动西昌职教园区建设,加紧筹建一所高职院校,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实现初中毕业生应招尽招的目标。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支持西昌学院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扩大影响,加快筹建凉山医学院。积极发展民族教育,重点加强民族聚居地区“双语”教育。重视支持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突出师德建设,加强教职工队伍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清理整治乱办班、乱收费等行为。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推进依法治教,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施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配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大综合医院管理评价体系实施力度,确保70%的县级医院达二甲标准。在州、县市两级公立医院全面推行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措施。支持民营医院发展,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切实降低基本药物虚高价格。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将所有村卫生室纳入支付范围,确保农民参合率达96%以上。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推动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项目建设。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深入实施艾滋病防治规划,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力度,有效遏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疾病传播蔓延。

      统筹发展人口与计生等社会事业。大力实施人口与计生“六大工程”,全面落实计生惠民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重视和关心下一代,大力发展青少年事业。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发展社会科学事业,加强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推进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和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活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巩固社会信任心理,推进诚信凉山建设。巩固提升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成果,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完善机制,强化管理,着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新凉山

      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乡镇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健全群众自治机制,加强民间组织工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巩固完善信访问题排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和“三调联动”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加强政务微博等平台建设,正确引导媒体特别是网络舆情,更好地运用新媒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改进工作。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公共安全防范意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三年攻坚等专项行动,继续抓好重点县禁毒“摘帽”工作,推进“两所一庭”、盐源“绿色家园”、城市天网工程和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建设,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加强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扎实推进法治县市创建,做好行政复议、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司法公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抓好水电站等工程项目“先移民后建设”试点。逐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和可追溯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做好外事侨务、防震减灾、供销、气象、测绘、水文监测等工作。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巩固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努力建设最平安、最稳定、最和谐的民族地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全面加强国防建设。扎实推进“双拥”共建,切实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征兵、民兵预备役、拥军优属和人防工作,进一步做好转业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工作。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过去五年,州人民政府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切实增强了政府执行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向州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81件,在全国市州级行政区中率先制定实施行政程序规定。办理州人大代表建议548件,州政协委员提案1116件、意见295件。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推进,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持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政府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二是行政效能实现新提升。简化办事程序,精简会议,改进文风,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得到加强,电子政务大厅投入试运行,州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分别达100%、99.85%、100%。三是廉政建设取得新突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监察、审计和财政监督力度加大,公共资源交易以及重大工程、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要环节资金监管不断加强,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纠正。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行政成本性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较2006年下降2.7个百分点。

      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我们将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倍加珍惜难得的机遇,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继往开来,奋力开拓,向全州各族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践行科学发展理念。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强学习、深入调研,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州情的认识,科学研判宏观经济运行形势,注重前瞻性安排部署。不断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加强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提高政府工作科学化水平。

      落实依法行政要求。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规范程序履行职责,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州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接受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监督,重视司法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和意见,始终把政府工作置于依法规范的轨道之上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下。

      勇当跨越发展先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抓善管、敢于担责,以谋发展的新思路、抓发展的新举措、促发展的新手段,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钢班子带铁队伍,全力打造团结、拼搏、协作、奉献的工作团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的工作激情、拼搏奉献的意志品质,自我加压、奋发图强,干在实处、争创一流。

      甘为勤政为民公仆。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为全州各族人民谋幸福作为最大的执政责任和根本追求,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忧、最怨的实际问题。全面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办好州、县市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强化信息公开,深化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争做廉洁奉公表率。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加强公共资源交易、财政资金使用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化纠风治乱,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制止铺张浪费,严控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树立清正廉洁形象。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我们携手创造了奋进跨越的辉煌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共同肩负着“跑步奔小康”的神圣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凉山,以优异成绩向建州60周年献礼,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五小水利工程:即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和小水渠工程。

      2.三大科技洼地:即我州以水电开发为主的新能源科技洼地、以钒钛稀土综合开发应用为主的新材料科技洼地和以现代烟草为主的现代农业及生物产业科技洼地。

      3.八大扶贫工程:即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生态扶贫、劳务扶贫和新村扶贫工程。

      4.十项民生工程:即就业促进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民族地区帮扶工程、教育助学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医疗卫生工程、百姓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文化体育工程。

      5.五大保险:即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6.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即在藏区实行9年义务教育和三年中等职业学校免费教育。

      7.两所一庭:即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人民法庭。

      8.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即抓好一个国防教育,建强一支应急应战队伍,建好一个国防动员综合教育训练基地,搭建一个国防动员信息指挥管理平台,完善一个国防动员运行机制。

      9.“三级跳”战略目标:即六届州委第十三次全会及州第七党代会提出的两年完成“百千工程”、五年实现“四个翻番”、十年实现“四大跨越”。“百千工程”,即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突破100亿元,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四个翻番”,即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四大跨越”,即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安宁河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成都经济区发展水平、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民族聚居县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10.两手抓:即一手抓安宁河谷地区率先发展,一手抓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跨越发展。

      11.双提升:即提速增量、提质增效。

      12.“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

      13.规模经济:即同一地方同行业企业增加,多个企业共享生产要素,或一个企业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14.范围经济:即同一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生产系统,或单个企业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15.金融发展“四区”战略:即我州打造金融资源聚集区、金融服务创新区、金融运行安全区、经济金融互动共赢示范区的发展战略。

      16.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即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彝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安宁河谷地区跨越式发展总体规划》、《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及10个专题方案。

      17.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即牧民定居行动计划、“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

      18.百乡千村工程:即2015年前集中连片推进安宁河谷地区152个乡镇的新村建设、整体推进彝区藏区1237个新村建设。

      19.五纵两横两环加航空水运:“五纵”即成昆铁路、108国道、雅攀高速公路、成昆铁路复线、宜攀高速公路,“两横”即307省道、西昭和西泸高速公路,“两环”即西昌—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西昌南环线和西昌—昭觉—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北环线。

      20.四高三铁:即西昌至昭通高速公路、西昌至泸沽湖高速公路、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公路、乐山至西昌高速公路,成昆铁路扩能、攀枝花经昭通至遵义铁路、川藏铁路雅安至甘洛段。

      21.BOT、BT:BOT即“建设—经营—移交”,是以政府和投资方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允许投资方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特许期限结束后,投资方按约定将该设施移交政府部门经营和管理。BT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模式。

      22.智慧城市、光网凉山: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超高速全光网络为依托,对公众服务、社会管理、产业运作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打造我州城镇发展的智能环境,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23.“三公”经费:即公务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24.四大名片:即资源宝地、旅游胜地、投资洼地、民族文化。

      25.“双百”进凉山:即100户全国100强企业“善行凉山”工作。

      26.六大工程:即人口文化、诚信阳光计生、优质服务、计生惠民、人口信息、强基提质六大工程。

      27.三调联动:即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整体联动。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