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6

2012年甘孜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2年01月01日 00时00分
  • 来源: 甘孜州府
  • 【字体:
  •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代理州长 益西达瓦

    (2012年1月1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四年,是极不平凡、极富挑战、极其艰难的四年,也是全州上下励精图治谋发展、渡险克难保稳定、科学统筹重民生的四年。四年来,我们以干事创业的雄心、成就伟业的豪情和造福人民的情怀,沉着应对拉萨事件、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国际金融危机、国内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灾害的影响,全力抓好“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实现了全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全面进步,开创了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提前三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四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了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兑现了本届政府向全州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这四年,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经济总量实现“两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11年预计达到14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是2007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3%;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人均万元目标,2011年预计达到13510元,是2007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9%。

      地方财力跨越“两个台阶”。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越过10亿、15亿两个台阶,2011年预计达到1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4%,是2007年的2.88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07年提高4.4个百分点。

      民生指标实现“两个突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大关,2011年预计达到16665元,比上年增长12%,是2007年的1.6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千元,预计达到3567元,比上年增长30%,是2007年的2.1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从6.02﹕1缩小到4.67﹕1。

      经济结构实现“两个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6.0﹕36.2﹕37.8调整为23.6﹕37.8﹕38.6,第二、三产业比重得到提高;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营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11年预计实现增加值6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9%,比2007年提高2.1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实现“两个翻番”。2011年,预计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3%,是2007年的3.01倍,连续两年增速居全省第一;预计各项贷款余额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是2007年的2.61倍,连续四年增速居全省前十。

      发展后劲实现“四个增强”。2011年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是2007年的2.7倍,争取到中央和省政府性资金46亿元,是2007年的6.4倍,235个项目纳入四川藏区项目规划,占国家支持四川藏区“十二五”项目规划资金的70%左右;审查报批供应各类建设用地2607公顷,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676公顷;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户,引进大西洋硅业、中广核、会展等知名企业;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开考聘专业技术人员9830人,培训初、中、高级工10120名,从资金、土地、企业、人才四个方面增强了跨越发展的后劲。

      这四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奋力推进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突破“瓶颈”制约。建成康定机场并投入运营,结束了我州无民用航空的历史。(理塘)海(子山)—(巴塘)竹(巴笼)路、康(定)—(康定)东(俄洛)路、国道317与318线连接线一二期工程、康定机场环线建设全面完成;“四路一隧”、国道317与318线连接线三期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亚丁机场、雅(安)—康(定)高速二郎山隧道提前开工;雅(安)—康(定)铁路、甘孜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四年新(改)建国省干道360公里、农村公路16149公里,新增60个乡通油路、1824个村通公路,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8.8亿元,为实现交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狠抓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乡城玛依河水利工程主体完工,得荣白松茨巫水利工程完成工程量的70%,石渠洛须、甘孜打火沟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康定力曲河、泸定顺河堰水利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是全省同期开工中型水利项目最多的市(州);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和“水渠恢复计划”,新增水利灌溉工程430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61万亩。“一核、一群、两中心”的城镇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小、特、精”的高原特色城镇建设路子基本形成,康定新城初具规模,泸定、丹巴等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城镇化率达到23%,较2007年提高4.6个百分点;市政建设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城镇设施水平和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累计建成输变电线路20332公里,建成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2个、500千伏开关站1个、220千伏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8个,九龙电网、康泸电网与省网互联,水电外送能力超过500万千瓦,规划建设骨干电网和地方电网,为实现电力“送得出、用得上、点得亮”和“全州一张网”奠定了坚实基础。努力打造藏区信息化强州,投资39.1亿元改善通信基础设施,移动信号无缝覆盖所有乡村,固定电话和电信宽带覆盖90%的乡(镇),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8.73%和88.12%。

      这四年,特色产业培育壮大

      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科技兴农,重视粮食生产,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5%,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0.1%,粮食生产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产业化发展开始起步,康定红葡萄酒荣获全省唯一“克隆宾杯”国际金奖。积极发展现代林业,核桃、花椒、俄色茶等特色林产业加快发展。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了牲畜改良和疫病防控,我州独立选育的牧草新品种康巴垂穗披碱草推广示范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预计粮食产量达22.1万吨,油菜产量达0.94万吨,蔬菜产量达12.75万吨,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25%、17%,肉类产量达9.4万吨,奶产量达11.86万吨。

      始终坚持工业强州战略,水电、矿产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全州工业化率达到24.5%。建成电站装机容量达400万千瓦,在建电站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电站装机容量达1800万千瓦以上,实现了我州首座近百万装机的泸定电站预期发电目标,2011年预计全州发电量达108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3.36亿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1.39倍、1.01倍;太阳能光伏电站选址、风电项目测风和水电移民工作平稳推进。康定呷基卡锂辉石矿、白玉呷村银多金属矿、巴塘夏塞银矿等一批重大矿山企业陆续建成投产,里伍铜业向中国证监会四川局申报上市材料,大西洋硅业公司10万吨工业硅项目开工建设,泸定锂冶炼厂完成选址,2011年预计原矿生产能力达350万吨,矿山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52亿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26.35%、4.56%。完成778个藏药制剂品种再注册和7家藏医院生产许可证换发工作,建成中藏药材种植基地8.5万亩、野生抚育基地3.5万亩,全州第一家藏药厂金珠藏药公司挂牌成立,金珠制药泸定园区开工建设。

      始终坚持文化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打造以稻城亚丁为核心的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海螺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康定情歌城,开工建设康定“溜溜城”、格萨尔旅游文化园,累计实施重大旅游建设项目44个,总投资51.5亿元,2011年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2.8亿元。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预计投放“三农”贷款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2%,是2007年的1.3倍,投放民生类贷款8.5亿元,比上年增长35.69%,是2007年的4.7倍。全州城乡商贸、现代物流和文化娱乐业加快发展,2011年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是2007年的1.7倍。

      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为先,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生态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三同时”制度执行率和建设项目环评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31.08%,空气和水质量全省最好。规范了水电、矿产、旅游等特色资源开发秩序,完成了节能减排、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土地沙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基本农田保护等计划任务。

      这四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完成了“两基”攻坚和第一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寄宿制规模优质办学取得重大突破,“9+3”免费中职教育顺利实施,开办了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康定师专升本更名为四川民族学院。四年州本级投入教育经费4.14亿元。全州主要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从4.2年提高到6年。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开展基层卫技人员柔性流动服务工作。实施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359个,投入资金8.9亿元。加强疾病防控,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病人1.2万人、手术治疗450余例,免费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4528人,计划免疫基础疫苗接种率达到95%。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12个县先后通过省州优质服务县评估,累计发放计生奖励补助金1.04亿元。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实现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主要目标。投入科技经费2088万元,实施州级以上科技项目207项,申请专利73件,推动了全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文物保护和文物升级申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州民族博物馆、州广播电视文艺演播大厅、康定游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重大文体设施,升级改造了康定民族体育场、康定剧场,实施广播电视“三大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州档案馆综合楼和泸定档案馆库房建设,抢救藏文古籍26376函、重点档案10252卷。完成第二轮修志。成功举办了建州60周年等庆祝活动。“圣洁甘孜•幸福高原”精彩亮相十二届西博会,展示了首个主题市(州)的独特魅力。

      这四年,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坚定不移地关注、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受惠最多、民生改善最大。全面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富民安康工程”。全力推进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建成牧民定居点525个、定居房50064套、村民活动中心300个,帐篷新生活行动全面完成。加强新农村建设,启动建设新农村示范片65个,有序推进新村规划设计和试点建设,新建民居3624户、改扩建和风貌功能改造10219户。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2217套、安心工程15278套、农村危房改造20659户。率先在全省实行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州级统筹,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实施。“五险”参保34.96万人(次),新农保参保34.16万人,新农合参合83.96万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疗保险人均统筹基金支出分别较2007年增长88.29%、117.74%、274.29%。全州农村五类重点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27.44万人纳入城乡低保,中心敬老院覆盖18个县,五保集中供养床位率达51.3%。福利、慈善、残联、红十字会等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大力实施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工程,累计投入14.85亿元,实现14.8万人越温脱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57.49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落实帮扶资金4亿多元,定点帮扶1646个村。创造性开展“富民安康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建成农家店1583个、商贸配送中心24个。新增城镇就业226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2011年,落实政策性资金11.54亿元,农牧民人均增收1285元,城镇居民人均增收739元。

      这四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始终高举“三面旗帜”,坚决维护“两个大局”,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力加强重要敏感节点和重大节会期间的维稳防控工作,果断阻止了打砸闹事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处置了弃耕罢种等“非暴力不合作”事件,及时挫败了达赖集团企图制造更大事端的图谋,促进了藏区稳定,维护了人民利益。加强治安专项治理和问题突出区域整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铲除了一批作恶多端的黑恶势力,侦破了一批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社会治安不断好转。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大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妥善处置了一系列群体性突发事件。涉藏外事工作得到中央充分肯定,涉藏侨务工作实现新突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推行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均等化服务,制定出台了宗教事务管理“一个条例”、“两个意见”、“六项制度”,为中央和省研判藏区形势和决策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强化安全生产监察监管和行政问责,加强机制建设和隐患整治,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下降,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防灾减灾更加高效,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炉霍地震、甲流疫情、石渠雪灾、康定泥石流、道孚火灾等重大灾害的考验,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治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31处,成功预警地质灾害12起,避险搬迁安置群众1054户。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复退安置、双拥共建等国防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驻州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这四年,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完成了政府机构、水务管理体制、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推进了农村综合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地方电力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圆满完成,初步建立了促进林业发展、林农致富和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建立了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水电移民后扶与惠民补助机制,开展了水电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试点;创新交通建设机制,组建了州交投公司、公路监理咨询公司,开展了项目代建制和委托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国内外招商项目602个,到位资金455.93亿元,年均增长32.52%,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宽领域、多层次、高密度、有重点”的审计监督,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1453个,挽回经济损失1.61亿元;监督检查重点项目1109个,跟踪督查存在问题459个,整改率达100%。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全面完成推进依法行政第一个五年规划,建立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效能大幅提升,行政审批事项由619项精简到184项,保留审批项目对外公布率100%,审批部门和审批项目进驻政务大厅率100%,按时办结率100%。

      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州委的正确领导和州人大、州政协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下,本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在继承中实现了创新,在奋斗中促进了跨越,在发展中改善了民生,在进取中凝聚了民心,谱写了甘孜州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社会事业进步最大、城乡居民受益最多的新篇章。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驻州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四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始终坚持稳定至上,营造安定环境,才能推进持续发展;只有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维护人民利益,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只有始终坚持抢抓机遇,积极主动作为,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只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才能提升产业效益;只有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推进自主创新,才能增强发展活力。

      四年的实践,使我们清醒认识到:经济总量明显偏小,产业支撑能力不强,消费拉动作用有限,财税收入结构单一,是制约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农村基础薄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资源约束压力增大,是制约跨越发展的最大瓶颈;贫困问题面广度深,农牧民增收难度大,改善民生任务繁重,是实现跨越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是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正视的巨大差距;维稳任务艰巨繁重,利益诉求复杂多样,矛盾纠纷纷繁复杂,是实现跨越发展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在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用艰苦奋斗开启了光辉历程,以非凡智慧谱写了绚丽篇章;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奋发图强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的创业激情,团结带领百万甘孜儿女再创辉煌!

      十一届政府工作建议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扣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主题,坚持省委“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以转变发展方式、增加经济总量、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和谐稳定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突破瓶颈制约,强力培育支柱产业,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建设生态甘孜、和谐甘孜、幸福甘孜,确保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在全国藏区自治州前列。

      奋斗目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生态甘孜、和谐甘孜、幸福甘孜,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

      主要任务:围绕上述奋斗目标,十一届政府一定要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职责,抢抓机遇,奋力作为,爬坡上行,跳起摸高,再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新高!

      ——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政府批准的《甘孜州2009—2012年公路建设推进方案》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把握质量、进度、造价、安全、廉政五个方面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活动。建成雅(安)—康(定)高速、亚丁机场、雀儿山隧道,开工建设甘孜机场、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段,推进川藏高速、川青铁路甘孜州境内路段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出州通道、县际公路和乡村公路,基本形成“四纵四横多联和三大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大网络;加强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管护,大力发展农牧区客货运输,方便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快电网建设,建成丹巴、乡城、新都桥、溪古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220千伏以下电网结构,实施无电地区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启动特高压电网建设规划,形成全州统一、省州互联的电网,全州18个县、325个乡(镇)、主要工业集中区、主要旅游景区、牧民定居点、相对集中的村落实现大网供电,基本消除供电盲点。加快水利建设,完成白松茨巫、洛须、打火沟等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康定力曲河、泸定顺河堰等水利工程,力争开工巴楚河、易日河、赠科等水利工程;继续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小微型农田水利灌溉和草原节水灌溉工程,初步形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好农牧民饮水问题。全面实施《甘孜州“十二五”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善城镇道路、供水、供电、供热、环卫、防洪、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撤乡建镇工作,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实施18个县城、29个重点乡(镇)“五化工程”,推进11个高寒地区县城集中供暖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网络升级换代,提高通讯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扎实推进“两化”融合和互动,促进优势资源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抓好“四基地一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康北特色农畜产品、康南特色农产品、康东农特产品加工集中区,打造全省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生态农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加快工业发展和生态能源开发,推进康泸产业集中区建设,实施“两江一河”干流梯级开发和区域连片开发,加快东北部、南部支流水电集群开发,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全州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在建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建成“川电外送”重要水电基地。壮大优势矿业,实现探矿突破,实施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原矿生产能力达到700万吨/年以上,矿产品冶炼能力达到25万吨/年以上,形成矿产开发百亿产值,打造四川有色金属战略资源基地。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开发建设“三大区域、两大环线、三大景区”为核心,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区域,创建贡嘎山环线贡嘎西坡河谷生态文化、丹巴河谷嘉绒文化“两大旅游带”,建设特色旅游村镇,规划并实施营地建设,打造川藏线骑游线路,提升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户外运动等旅游品牌,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0亿元,初步建成国际特色精品旅游区,努力打造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加大文化产业投入,打造情歌文化、格萨尔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康巴文化品牌,培育演艺、文化旅游和民族工艺品加工等骨干文化企业,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壮大中藏药业,建设中藏药业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商贸服务、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南派藏医药研发中心。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社会功能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发展水平。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引导其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生态建设务求新成效。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争把《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纳入国家规划,认真实施《四川省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和《甘孜州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土地沙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集约,全面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紧紧抓住中央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甘孜州十年农村扶贫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积极争取并推动实施全州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程,推动全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创新移民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先移民、后建设”的工作方针,稳步推进移民工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同进小康”的目标。不断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最大限度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积极建立新型慈善救助体系;不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牧民定居建设、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大力实施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连片发展新村特色产业,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努力塑造高原城乡新风貌。

      ——社会管理开创新局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升依法治州水平。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全力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创新民族工作方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着力完善科学决策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完善“大调解”机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信访工作。加强涉外管理和非政府组织管理,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探索牧民定居点“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群众性自治”的社会管理模式,形成具有时代特征、藏区特点的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全面落实《甘孜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坚持依法管理、社会化管理、民主管理宗教事务,建立健全宗教事务管理长效机制,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努力加强国防动员教育和民兵应急能力建设,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实施民族地区第二轮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注重双语教育和远程教育,加强寄宿制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模式,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科技工作基础条件,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计生服务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文化、广电、体育等公益设施建设,完善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康巴藏语影视译制力度,实施精品战略,丰富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推进“四大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支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队伍,为促进全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十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必须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努力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同)增长14%,力争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力争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人口自然增长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居民消费价格、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控制在省政府下达指标范围内。

      完成2012年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提升发展能力,全力攻坚基础设施

      集中力量打好交通建设“攻坚战”。完成亚丁机场主体工程和“校飞”任务、国道317与318线连接线三期、理(塘大河边)—(理塘)君(坝大桥)路改造工程和(道孚)八(美)—(阿坝)小(金界)路改造主体工程,加快国道318线(康定)东(俄洛)—(理塘)海(子山)段、雅(安)康(定)高速二郎山隧道、(稻城)亚(丁)—(云南)三(江口)路等项目建设,完成干线公路路面工程200公里,全力推进亚丁景区环线公路建设。确保国道317线改造、雀儿山隧道可研批复。开工建设理(塘)—(稻城)亚(丁)路、(康定)瓦(泽)—九(龙)路、(泸定)猫(子坪)—(泸定)磨(西)路、(德格)岗(托)—白(玉)路、(色达)年(龙)—色(达)路等项目;力争开工甘(孜)—(理塘)君(坝大桥)路、(德格)马(尼干戈)—石(渠)路、甘(孜)—白(玉)路、(乡城)洞(松)—(云南)东(旺)路等项目,全州在建干线公路里程力争达到1970公里。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建成通乡油路300公里、通村公路1000公里。继续加强公路养护和管理,大力整治危险路段,提高道路安全、通畅水平。

      竭尽全力实现电网建设新跨越。全面实施新(都桥)—甘(孜)—石(渠)输变电联网工程,扩大大网供电覆盖范围,力争2013年春节前让以石渠为代表的北路群众用上大网电。全力推进乡城、丹巴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加快新都桥和溪古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康定—崇州二期50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前期工作和金沙江上游川藏段、雅砻江上游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规划工作。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农村小水电建设工程,着力缓解农牧区用电难问题。

      多措并举实现水利建设上台阶。竣工验收玛依河水利工程并启动渠系配套工程,加快建设白松茨巫、打火沟、洛须水利工程,加快康定力曲河、泸定顺河堰、炉霍易日河、巴塘巴楚河等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好城市防洪堤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升耕地、林地、草地生产能力。实施好水渠恢复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实施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千方百计实现城镇建设新突破。完成州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并严格组织实施。继续支持州府所在地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康定城市州县共建共管机制。抓住康定撤县建市这个契机,把康定打造成国际旅游精品城市,全力推进丹巴、泸定、雅江新区建设,着力打造新都桥“四川进藏第一重镇”,增强东部城镇群极核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抓住打造稻城亚丁国际精品旅游区这个重点,全力推进理塘康南集贸中心、巴塘川滇藏结合部藏区文化教育高地建设;抓住建设甘孜康北集贸中心这个重点,全力提升石渠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推动石渠融入“三江源”生态经济区,促进康南、康北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撤乡建镇,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依托普通建制镇和牧民定居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逐步消除“城中村”,提高城镇化率。加快建设城市供排水、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程,研究探索符合我州实际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垃圾、污水处理规范运营。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

      加大力度推动信息服务上水平。以建设藏区信息化强州为目标,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三网融合”,构建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应用体系,实现固定电话和电信宽带乡(镇)全覆盖,提高全州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围绕构建生态甘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始终如一抓好农业工作。切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技推广、质量监管、灾害防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深化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加大“院州”、“校州”农业科技合作,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深化粮油高产创建,粮、油、菜播面分别达到100万亩、5万亩、5万亩,提高粮油自给能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抓好牲畜改良和抗灾保畜,高度重视牲畜出栏出售工作,加快培育特色效益畜牧产业,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25%、17%。加快发展核桃、花椒、俄色茶等特色林产品和林下经济,积极扶持以葡萄酒酿造、野生食用菌加工、青稞系列产品加工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

      全力推进生态能源开发。加快开发“两江一河”水电资源,建立完善“两江一河”流域水电开发协调机制,及时协调和解决水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移民安置、补偿等重大问题,促进资源开发与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有机结合;竣工乡城、洞松等电站,推进长河坝、黄金坪、猴子岩等电站建设,力争两河口、硬梁包、苏洼龙电站具备核准条件,加快丹巴、巴底、牙根、楞古、叶巴滩、拉哇等水电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岗托、巴塘、孟底沟等水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路条”,完成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流域规划;加快推进雅砻江上游干流水电规划工作,尽快完成中间成果并正式审查。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450万千瓦。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有序推进优势矿业发展。坚持原矿不出州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探矿采矿和原矿深加工,规范矿权二级市场交易行为。康定跑马山、巴塘卓帆水泥厂建成投产,炉霍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厂项目力争开工;呷村银多金属矿生产线扩规、呷基卡锂辉石矿扩建、天齐集团措拉锂辉石矿采选工程、泸定锂冶炼厂等项目开工建设;大西洋硅业10万吨工业硅及1万吨高纯硅项目核准开工。全州原矿生产能力力争达到400万吨。加强里伍公司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上市工作。

      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亚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稻城亚丁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要项目概念性设计》和《香格里拉镇及龙同坝服务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打造5A级景区;推进海螺沟景区提质升级,深化管理体制,创建5A级景区,年内力争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完善木格措景区配套设施,启动创建5A级景区工作;组建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公司,实现旅游网络营销,促进全州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抓好四川藏区旅游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发展以民居接待为主的乡村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4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亿元。整合文化优势资源,打造康巴文化品牌,加强与西南民族大学、康巴卫视等机构的战略合作,以产业化发展方式深度发掘、整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歌舞、绘画雕刻、手工艺制作、节庆等项目,强力推进骑行、徒步穿越、登山、漂流等户外体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户外旅游产业品牌。

      加快培育中藏药业。启动泸定医药工业集中区建设,完成泸定金珠制药园区GMP认证并投产运营,集中打造川贝母人工种植基地,并推动GAP认证,加快藏医院制剂室建设,全面启动全国第四次中药材资源普查试点,配合启动编制《四川省藏药材标准》。力争中藏药业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商贸物流,促进消费增长,推动服务业规模壮大、结构优化。继续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积极探索试点农家店功能拓展;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拓展产品流通渠道;加大招商项目储备,对市场前景好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重点包装。引进培育金融机构,规范发展金融业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引导和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增强对重点项目、“三农”领域、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着力推进“迅通工程”,开展“金融赶集、服务三农”活动,切实改善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制定实施《甘孜州生态保护和建设中长期规划》,特别注重各项大型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工作,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加快编制实施甘孜高寒草地生态修复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规划,大力实施《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积极推动主体生态功能区和城市环境保护区建设。以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内容调整为契机,扎实做好工程前期勘测和工程规划设计,切实抓好人工饲草地和舍饲棚圈建设试点示范;按草补实施方案,切实抓好4500万亩禁牧、7963万亩草畜平衡、270万亩人工种草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天保二期工程,依法有效管护天然林8233万亩,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0.3万亩;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切实加强防沙治沙、草原灭鼠治虫工作。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三、围绕构建幸福甘孜,全面推进民生工程

      强力推进扶贫开发。按照“先移民、后建设”的要求,突出抓好以水电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工作,下最大决心探索以两河口电站为代表的藏区移民安置新模式,打造高原地区电站建设移民安置与旅游业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样板工程,并以此进一步推进泸定、长河坝、黄金坪、猴子岩、大岗山电站移民安置;积极做好硬梁包、苏洼龙等电站移民规划和移民安置工作;努力做好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移民前期相关工作。切实做好扶贫移民和城镇建设移民安置工作。结合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农村危房改造、连片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工程的实施,以新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规划编制设计工作,大力推进民居新建和改造提升,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全面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加大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和藏区连片开发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继续组织实施劳务培训、产业增收等专项扶贫工程,扎实做好农牧区“四小工程”和民族新村、小流域现代农牧业增收工程等两资项目建设,继续抓好以工代赈“千桥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力争启动全州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程。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实施民族地区第二轮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落实“一纲要、三意见”。推进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全面启动建设“三化一配套”规模寄宿制学校,抓好高中阶段集中办学工程,继续做好“9+3”免费中职教育招生和就业促进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政府资助办法、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和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助体系、重点科室和卫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卫生技术人员柔性流动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开工建设州医院精神病专科、泸定县医院住院大楼、理塘县藏医院综合楼等卫生重点项目。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大力实施计划生育“五大工程”,认真落实计划生育“三项制度”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食品药品检测体系建设,加大食品药品案件查处力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和文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继续加强全州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工作;继续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共享、全民健身路径等惠民工程,推动州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乡(镇)工程、完成示范县建设;全面完成州民族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和布展工作,力争开工18个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州歌舞团业务用房及农牧民演艺培训中心建设,争取州级图书馆、文化馆和康定民族体育馆立项并开工。全面贯彻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需求引领、企业主体、服务民生,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攻关,加速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发展。继续做好地方志和档案工作,狠抓年鉴编纂,积极开展读用志活动,完成3-4个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库建设。完成乡(镇)邮政所建设任务。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环节建设,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推进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参保率;拓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参合率达到95%以上;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提高补助标准。全面完成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任务,建设定居房7301套,突出抓好定居点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定居点社会管理,探索定居牧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廉租住房700套、公共租赁住房600套、经济适用住房200套、干部职工周转房1000套,改造D级农村危房5000户,全面完成干部职工安心工程。在高寒县城供暖工程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为解决11个高寒县城供暖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孤老、孤儿保障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完成州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工程,启动康北(甘孜)儿童福利院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工青妇、老龄委、残联、红十字会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供应,强化价格监管和粮食安全,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确保群众“米袋子” 、“菜篮子”的责任落到实处。

      四、围绕增强发展活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财政预算体系,下大力气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启动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建设,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构建财政大监管格局。

      推进招投标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积极稳妥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电子化异地远程评标试点工作,推进招投标公共信息交易平台建设;推进项目管理改革,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组建县级项目管理专业团队,以县为单位,打破行业界限,对县域内小而散的项目,实行统一打捆招标和建设管理;积极推进代建制,扩大专家督查试点。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落实集体林森林生态补偿金兑现管理办法;深化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切实推行基本草地划定和草畜平衡,不断探索草原科学合理流转的机制,实现草地生态有效保护和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全州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完善以资产为纽带的电力管理体制,理顺电力企业产权和管理关系,努力实现全州电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四个统一”,加快形成“全州一张网”的电网格局。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推进“五大改革”,探索推进18个县和州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抓好泸定和得荣的改革试点工作;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成果,实行零差率销售,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支付政策,管好用好补偿资金;进一步深化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改革,完善考核管理办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部门管理体制,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县对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广播电视站垂直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增强我州民族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改革,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把农村信用社建成股权结构合理、公司治理完善的地方性股份制现代金融企业,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实现国内招商引资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加快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力争在农副土特产品、矿产品、文化产品出口上有所突破,着力打造和培育新的外贸企业;加强与成都等地区的经济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和天府新区。

      五、围绕构建和谐甘孜,着力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深化重点地区突出问题综合整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分裂破坏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加大建设环境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机制。深入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加强群众信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加强外事侨台工作,稳步开展涉藏侨务。加强非政府组织、信息网络管理和境外回流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管控,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全面开展“六五”普法,继续深化法制宣传。全面贯彻实施《甘孜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有序推进依法管理、社会化管理、民主管理寺庙工作进程,努力维护宗教领域的整体稳定。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位,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事故责任查处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尽力减少一般事故。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会商机制,建成州地震监测中心,组建康定、泸定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启动州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全州防灾救灾大演练。加快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防治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不断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应急能力建设,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扎实开展“双拥模范县(市)”创建活动。

      六、围绕建设务实政府,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宣传教育与打击惩处并重,提高依法解决突出矛盾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在服务发展上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满腔热情为项目服务,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深入推进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严格落实行政不作为问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实行政府重大公共决策公开,加大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清理行政权力,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清理、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社会民生、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等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形势催人奋进,奋斗铸就辉煌。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励精图治,谱写经济跨越发展、社会长治久安新篇章!

      名词解释

      四路一隧:即国道318线(康定)东(俄洛)—(理塘)海(子山)路、国道317线(色达)俄(尔雅塘)—(德格)岗(托)路、省道217线理(塘大河边)—(理塘)君(坝大桥)路、省道303线(道孚)八(美)—(阿坝)小(金界)路和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工程项目。

      一核、一群、两中心:即强化城镇极核,着力构建康东城镇群,重点把甘孜县甘孜镇、理塘县高城镇发展成为康北、康南区域中心城镇,积极发展普通镇和乡村,以集聚谋求城镇发展,以项目拉动城镇建设。

      “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即《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从2001年起到2010年,我省民族地区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强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建立基本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需要、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在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使教育更直接地为群众脱贫致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9+3”免费中职教育:即省委、省政府在藏区实施的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免费进行3年中等职业教育。

      广播电视“三大”工程:指“村村通” 工程、西新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十大民生工程:即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教育助学、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民族地区帮扶、百姓安居、扶贫解困、生态环境、文化体育工程。

      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农村“五类”重点对象:指不救不活的困难家庭、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6 0岁以上的老人(含三老干部、寺院老僧侣)、1964年以前回乡的复退军人和基干队人员、户口在农牧区的大学生。

      非暴力不合作: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起源于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成型于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勃兴于美国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达赖集团流亡到印度,在尝试“武装对抗”、“暴力抵抗”受挫后,受印度、美国历史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和启发,不断调整策略和手法,逐步在藏区实施“和平挺进”计划,企图用“中间道路”、“大藏区”、“高度自治”等蒙蔽手段替代赤裸裸的“西藏独立”图谋。2002年,达赖集团正式抛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计划,其标志性事件是2006年2月以来,为响应其号召,以“保护野生动物”为名,在甘孜藏区部分县集中爆发的焚烧兽皮服饰事件。近年来,达赖集团还组织、策动、指使了抵制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不过藏历新年、弃耕罢种、戒杀生等形式多样的“非暴力不合作”行为。

      大调解: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一个条例、两个意见、六项制度:“一个条例”指《甘孜藏族自治州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两个意见” 指《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藏传佛教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藏传佛教寺庙社会化管理责任制的意见(试行)》;“六项制度”指《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庙民主管理委员会班子管理办法(试行)》、《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试行)》、《甘孜藏族自治州关于寺庙举行“三类”佛事活动的管理办法(试行)》、《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僧人管理办法(试行)》、《甘孜藏族自治州寺办佛学教育场所管理办法(试行)》、《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庙活佛认定、培养、管理办法(试行)》。

      一条主线、三个加强:即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具体内容是:把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和谐稳定作为藏区工作主线,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加强学校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四纵四横多联和三大枢纽:“四纵”指阿坝金川—丹巴—泸定—雅安石棉线、色达年龙—炉霍—道孚—九龙—凉山冕宁线、安卜拉山口(青海界)—石渠—甘孜—新龙—理塘—稻城—云南三江口线、安卜拉山口(青海界)—石渠洛须—德格岗托—白玉—巴塘—得荣—云南德钦奔子栏线;“四横”指国道317线、国道318线、白玉绒盖—白玉昌台—新龙—道孚—丹巴—阿坝小金线、得荣古学—云南东旺—乡城洞松—乡城青麦—稻城木拉—稻城县城—稻城省母—理塘拉波—雅江牙衣河—九龙斜卡—雅安石棉界;“多联”指石渠洛须—达日(青海界)、青海下红科—白玉昌台、稻城—凉山木里、雅江—新龙、雅江—道孚等多条连接线公路;“三大枢纽”指建设康定、甘孜、理塘三大交通枢纽。

      “五化”工程:即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文化工程。

      “两化”互动:即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

      四基地一中心:指川藏高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酿酒葡萄基地、川西北优质马铃薯种薯基地、藏区最大的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和全国一流的青稞研发中心。

      三大区域、两大环线、三大景区:“三大区域”指康东、康南、康北旅游区;“两大环线”指环贡嘎山、环亚丁旅游线;“三大景区”指康定情歌城、海螺沟、稻城亚丁旅游景区。

      第二轮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即《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年)》,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事业主要指标与国民受教育水平力争基本达到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富有活力、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公平教育体系全面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净化教育环境。

      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即《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主要内容包括民族地区医疗人才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

      四大人才工程:指引才工程、育才工程、用才工程、聚才工程。

      校飞:指(校验)校对检验机场通讯导航设备、助航设施以及飞行程序等是否满足飞行安全要求。

      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5A级旅游景区:5A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是由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的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组织评定后产生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四小”工程:即农村小路、小水、小桥、小能源建设工程。

      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一纲要、三意见:“一纲要”指《甘孜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三意见”指《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见》、《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

      三化一配套:指集中办学规模化、学校建设标准化、技术装备信息化,配套建设附属幼儿园。

      计划生育“五大工程”:指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程、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工程、计划生育人口文化建设工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程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计划生育“三项制度”:指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制度。

      医药卫生体制“五大改革”:指基本医疗制度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2年甘孜州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 2012年01月01日 00时00分
  • 来源: 甘孜州府
  •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代理州长 益西达瓦

    (2012年1月1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四年,是极不平凡、极富挑战、极其艰难的四年,也是全州上下励精图治谋发展、渡险克难保稳定、科学统筹重民生的四年。四年来,我们以干事创业的雄心、成就伟业的豪情和造福人民的情怀,沉着应对拉萨事件、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国际金融危机、国内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灾害的影响,全力抓好“发展、稳定、民生”三件大事,实现了全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全面进步,开创了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提前三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四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了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兑现了本届政府向全州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这四年,经济发展提速增效

      经济总量实现“两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11年预计达到148.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是2007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3%;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人均万元目标,2011年预计达到13510元,是2007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9%。

      地方财力跨越“两个台阶”。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越过10亿、15亿两个台阶,2011年预计达到19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4%,是2007年的2.88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07年提高4.4个百分点。

      民生指标实现“两个突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大关,2011年预计达到16665元,比上年增长12%,是2007年的1.6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千元,预计达到3567元,比上年增长30%,是2007年的2.1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从6.02﹕1缩小到4.67﹕1。

      经济结构实现“两个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6.0﹕36.2﹕37.8调整为23.6﹕37.8﹕38.6,第二、三产业比重得到提高;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营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2011年预计实现增加值6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9%,比2007年提高2.1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实现“两个翻番”。2011年,预计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0亿元,比上年增长31.3%,是2007年的3.01倍,连续两年增速居全省第一;预计各项贷款余额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是2007年的2.61倍,连续四年增速居全省前十。

      发展后劲实现“四个增强”。2011年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是2007年的2.7倍,争取到中央和省政府性资金46亿元,是2007年的6.4倍,235个项目纳入四川藏区项目规划,占国家支持四川藏区“十二五”项目规划资金的70%左右;审查报批供应各类建设用地2607公顷,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676公顷;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户,引进大西洋硅业、中广核、会展等知名企业;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开考聘专业技术人员9830人,培训初、中、高级工10120名,从资金、土地、企业、人才四个方面增强了跨越发展的后劲。

      这四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奋力推进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突破“瓶颈”制约。建成康定机场并投入运营,结束了我州无民用航空的历史。(理塘)海(子山)—(巴塘)竹(巴笼)路、康(定)—(康定)东(俄洛)路、国道317与318线连接线一二期工程、康定机场环线建设全面完成;“四路一隧”、国道317与318线连接线三期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亚丁机场、雅(安)—康(定)高速二郎山隧道提前开工;雅(安)—康(定)铁路、甘孜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四年新(改)建国省干道360公里、农村公路16149公里,新增60个乡通油路、1824个村通公路,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8.8亿元,为实现交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狠抓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乡城玛依河水利工程主体完工,得荣白松茨巫水利工程完成工程量的70%,石渠洛须、甘孜打火沟水利工程加快推进,康定力曲河、泸定顺河堰水利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是全省同期开工中型水利项目最多的市(州);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和“水渠恢复计划”,新增水利灌溉工程430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61万亩。“一核、一群、两中心”的城镇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小、特、精”的高原特色城镇建设路子基本形成,康定新城初具规模,泸定、丹巴等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城镇化率达到23%,较2007年提高4.6个百分点;市政建设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城镇设施水平和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累计建成输变电线路20332公里,建成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2个、500千伏开关站1个、220千伏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8个,九龙电网、康泸电网与省网互联,水电外送能力超过500万千瓦,规划建设骨干电网和地方电网,为实现电力“送得出、用得上、点得亮”和“全州一张网”奠定了坚实基础。努力打造藏区信息化强州,投资39.1亿元改善通信基础设施,移动信号无缝覆盖所有乡村,固定电话和电信宽带覆盖90%的乡(镇),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8.73%和88.12%。

      这四年,特色产业培育壮大

      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科技兴农,重视粮食生产,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5%,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0.1%,粮食生产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产业化发展开始起步,康定红葡萄酒荣获全省唯一“克隆宾杯”国际金奖。积极发展现代林业,核桃、花椒、俄色茶等特色林产业加快发展。启动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了牲畜改良和疫病防控,我州独立选育的牧草新品种康巴垂穗披碱草推广示范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预计粮食产量达22.1万吨,油菜产量达0.94万吨,蔬菜产量达12.75万吨,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25%、17%,肉类产量达9.4万吨,奶产量达11.86万吨。

      始终坚持工业强州战略,水电、矿产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全州工业化率达到24.5%。建成电站装机容量达400万千瓦,在建电站装机容量达800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电站装机容量达1800万千瓦以上,实现了我州首座近百万装机的泸定电站预期发电目标,2011年预计全州发电量达108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3.36亿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1.39倍、1.01倍;太阳能光伏电站选址、风电项目测风和水电移民工作平稳推进。康定呷基卡锂辉石矿、白玉呷村银多金属矿、巴塘夏塞银矿等一批重大矿山企业陆续建成投产,里伍铜业向中国证监会四川局申报上市材料,大西洋硅业公司10万吨工业硅项目开工建设,泸定锂冶炼厂完成选址,2011年预计原矿生产能力达350万吨,矿山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52亿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26.35%、4.56%。完成778个藏药制剂品种再注册和7家藏医院生产许可证换发工作,建成中藏药材种植基地8.5万亩、野生抚育基地3.5万亩,全州第一家藏药厂金珠藏药公司挂牌成立,金珠制药泸定园区开工建设。

      始终坚持文化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打造以稻城亚丁为核心的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海螺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康定情歌城,开工建设康定“溜溜城”、格萨尔旅游文化园,累计实施重大旅游建设项目44个,总投资51.5亿元,2011年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2.8亿元。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预计投放“三农”贷款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2%,是2007年的1.3倍,投放民生类贷款8.5亿元,比上年增长35.69%,是2007年的4.7倍。全州城乡商贸、现代物流和文化娱乐业加快发展,2011年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是2007年的1.7倍。

      始终坚持环境保护为先,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生态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三同时”制度执行率和建设项目环评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31.08%,空气和水质量全省最好。规范了水电、矿产、旅游等特色资源开发秩序,完成了节能减排、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土地沙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基本农田保护等计划任务。

      这四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完成了“两基”攻坚和第一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寄宿制规模优质办学取得重大突破,“9+3”免费中职教育顺利实施,开办了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康定师专升本更名为四川民族学院。四年州本级投入教育经费4.14亿元。全州主要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从4.2年提高到6年。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开展基层卫技人员柔性流动服务工作。实施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359个,投入资金8.9亿元。加强疾病防控,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病人1.2万人、手术治疗450余例,免费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4528人,计划免疫基础疫苗接种率达到95%。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12个县先后通过省州优质服务县评估,累计发放计生奖励补助金1.04亿元。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实现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主要目标。投入科技经费2088万元,实施州级以上科技项目207项,申请专利73件,推动了全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文物保护和文物升级申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州民族博物馆、州广播电视文艺演播大厅、康定游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重大文体设施,升级改造了康定民族体育场、康定剧场,实施广播电视“三大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州档案馆综合楼和泸定档案馆库房建设,抢救藏文古籍26376函、重点档案10252卷。完成第二轮修志。成功举办了建州60周年等庆祝活动。“圣洁甘孜•幸福高原”精彩亮相十二届西博会,展示了首个主题市(州)的独特魅力。

      这四年,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坚定不移地关注、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受惠最多、民生改善最大。全面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富民安康工程”。全力推进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建成牧民定居点525个、定居房50064套、村民活动中心300个,帐篷新生活行动全面完成。加强新农村建设,启动建设新农村示范片65个,有序推进新村规划设计和试点建设,新建民居3624户、改扩建和风貌功能改造10219户。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2217套、安心工程15278套、农村危房改造20659户。率先在全省实行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州级统筹,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实施。“五险”参保34.96万人(次),新农保参保34.16万人,新农合参合83.96万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疗保险人均统筹基金支出分别较2007年增长88.29%、117.74%、274.29%。全州农村五类重点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27.44万人纳入城乡低保,中心敬老院覆盖18个县,五保集中供养床位率达51.3%。福利、慈善、残联、红十字会等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大力实施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工程,累计投入14.85亿元,实现14.8万人越温脱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57.49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落实帮扶资金4亿多元,定点帮扶1646个村。创造性开展“富民安康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建成农家店1583个、商贸配送中心24个。新增城镇就业226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2011年,落实政策性资金11.54亿元,农牧民人均增收1285元,城镇居民人均增收739元。

      这四年,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始终高举“三面旗帜”,坚决维护“两个大局”,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力加强重要敏感节点和重大节会期间的维稳防控工作,果断阻止了打砸闹事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处置了弃耕罢种等“非暴力不合作”事件,及时挫败了达赖集团企图制造更大事端的图谋,促进了藏区稳定,维护了人民利益。加强治安专项治理和问题突出区域整治,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铲除了一批作恶多端的黑恶势力,侦破了一批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社会治安不断好转。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大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妥善处置了一系列群体性突发事件。涉藏外事工作得到中央充分肯定,涉藏侨务工作实现新突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推行宗教活动场所和教职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均等化服务,制定出台了宗教事务管理“一个条例”、“两个意见”、“六项制度”,为中央和省研判藏区形势和决策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强化安全生产监察监管和行政问责,加强机制建设和隐患整治,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下降,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防灾减灾更加高效,经受住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炉霍地震、甲流疫情、石渠雪灾、康定泥石流、道孚火灾等重大灾害的考验,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治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31处,成功预警地质灾害12起,避险搬迁安置群众1054户。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复退安置、双拥共建等国防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驻州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这四年,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完成了政府机构、水务管理体制、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推进了农村综合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地方电力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圆满完成,初步建立了促进林业发展、林农致富和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建立了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水电移民后扶与惠民补助机制,开展了水电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机制试点;创新交通建设机制,组建了州交投公司、公路监理咨询公司,开展了项目代建制和委托管理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国内外招商项目602个,到位资金455.93亿元,年均增长32.52%,实际利用外资1.73亿美元。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宽领域、多层次、高密度、有重点”的审计监督,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1453个,挽回经济损失1.61亿元;监督检查重点项目1109个,跟踪督查存在问题459个,整改率达100%。深入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全面完成推进依法行政第一个五年规划,建立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效能大幅提升,行政审批事项由619项精简到184项,保留审批项目对外公布率100%,审批部门和审批项目进驻政务大厅率100%,按时办结率100%。

      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州委的正确领导和州人大、州政协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下,本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在继承中实现了创新,在奋斗中促进了跨越,在发展中改善了民生,在进取中凝聚了民心,谱写了甘孜州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社会事业进步最大、城乡居民受益最多的新篇章。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驻州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四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始终坚持稳定至上,营造安定环境,才能推进持续发展;只有始终坚持民生为本,维护人民利益,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只有始终坚持抢抓机遇,积极主动作为,才能赢得发展先机;只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才能提升产业效益;只有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推进自主创新,才能增强发展活力。

      四年的实践,使我们清醒认识到:经济总量明显偏小,产业支撑能力不强,消费拉动作用有限,财税收入结构单一,是制约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农村基础薄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资源约束压力增大,是制约跨越发展的最大瓶颈;贫困问题面广度深,农牧民增收难度大,改善民生任务繁重,是实现跨越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社会事业发展落后,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是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正视的巨大差距;维稳任务艰巨繁重,利益诉求复杂多样,矛盾纠纷纷繁复杂,是实现跨越发展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在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用艰苦奋斗开启了光辉历程,以非凡智慧谱写了绚丽篇章;展望未来,我们将以奋发图强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的创业激情,团结带领百万甘孜儿女再创辉煌!

      十一届政府工作建议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扣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主题,坚持省委“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以转变发展方式、增加经济总量、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和谐稳定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突破瓶颈制约,强力培育支柱产业,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努力建设生态甘孜、和谐甘孜、幸福甘孜,确保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在全国藏区自治州前列。

      奋斗目标: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生态甘孜、和谐甘孜、幸福甘孜,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

      主要任务:围绕上述奋斗目标,十一届政府一定要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职责,抢抓机遇,奋力作为,爬坡上行,跳起摸高,再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新高!

      ——基础设施实现新跨越。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政府批准的《甘孜州2009—2012年公路建设推进方案》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把握质量、进度、造价、安全、廉政五个方面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交通建设三年集中攻坚活动。建成雅(安)—康(定)高速、亚丁机场、雀儿山隧道,开工建设甘孜机场、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段,推进川藏高速、川青铁路甘孜州境内路段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出州通道、县际公路和乡村公路,基本形成“四纵四横多联和三大枢纽”的综合交通运输大网络;加强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管护,大力发展农牧区客货运输,方便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快电网建设,建成丹巴、乡城、新都桥、溪古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善220千伏以下电网结构,实施无电地区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启动特高压电网建设规划,形成全州统一、省州互联的电网,全州18个县、325个乡(镇)、主要工业集中区、主要旅游景区、牧民定居点、相对集中的村落实现大网供电,基本消除供电盲点。加快水利建设,完成白松茨巫、洛须、打火沟等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康定力曲河、泸定顺河堰等水利工程,力争开工巴楚河、易日河、赠科等水利工程;继续推进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小微型农田水利灌溉和草原节水灌溉工程,初步形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好农牧民饮水问题。全面实施《甘孜州“十二五”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善城镇道路、供水、供电、供热、环卫、防洪、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撤乡建镇工作,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实施18个县城、29个重点乡(镇)“五化工程”,推进11个高寒地区县城集中供暖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网络升级换代,提高通讯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扎实推进“两化”融合和互动,促进优势资源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抓好“四基地一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康北特色农畜产品、康南特色农产品、康东农特产品加工集中区,打造全省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生态农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加快工业发展和生态能源开发,推进康泸产业集中区建设,实施“两江一河”干流梯级开发和区域连片开发,加快东北部、南部支流水电集群开发,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全州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在建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建成“川电外送”重要水电基地。壮大优势矿业,实现探矿突破,实施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原矿生产能力达到700万吨/年以上,矿产品冶炼能力达到25万吨/年以上,形成矿产开发百亿产值,打造四川有色金属战略资源基地。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开发建设“三大区域、两大环线、三大景区”为核心,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重点旅游区域,创建贡嘎山环线贡嘎西坡河谷生态文化、丹巴河谷嘉绒文化“两大旅游带”,建设特色旅游村镇,规划并实施营地建设,打造川藏线骑游线路,提升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户外运动等旅游品牌,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0亿元,初步建成国际特色精品旅游区,努力打造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加大文化产业投入,打造情歌文化、格萨尔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康巴文化品牌,培育演艺、文化旅游和民族工艺品加工等骨干文化企业,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壮大中藏药业,建设中藏药业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商贸服务、科技支撑体系,建立南派藏医药研发中心。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社会功能强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发展水平。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引导其调整和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生态建设务求新成效。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争把《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纳入国家规划,认真实施《四川省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和《甘孜州生态建设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土地沙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集约,全面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紧紧抓住中央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甘孜州十年农村扶贫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积极争取并推动实施全州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程,推动全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创新移民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先移民、后建设”的工作方针,稳步推进移民工作,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同进小康”的目标。不断健全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最大限度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积极建立新型慈善救助体系;不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牧民定居建设、危房改造和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大力实施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连片发展新村特色产业,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努力塑造高原城乡新风貌。

      ——社会管理开创新局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升依法治州水平。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全力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创新民族工作方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着力完善科学决策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完善“大调解”机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信访工作。加强涉外管理和非政府组织管理,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水平。探索牧民定居点“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群众性自治”的社会管理模式,形成具有时代特征、藏区特点的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全面落实《甘孜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坚持依法管理、社会化管理、民主管理宗教事务,建立健全宗教事务管理长效机制,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大力发展民主政治。努力加强国防动员教育和民兵应急能力建设,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全面提升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促进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实施民族地区第二轮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注重双语教育和远程教育,加强寄宿制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健全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模式,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科技工作基础条件,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计生服务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文化、广电、体育等公益设施建设,完善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康巴藏语影视译制力度,实施精品战略,丰富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促进档案事业发展,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推进“四大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一支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队伍,为促进全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十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必须牢牢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努力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同)增长14%,力争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力争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人口自然增长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居民消费价格、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控制在省政府下达指标范围内。

      完成2012年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提升发展能力,全力攻坚基础设施

      集中力量打好交通建设“攻坚战”。完成亚丁机场主体工程和“校飞”任务、国道317与318线连接线三期、理(塘大河边)—(理塘)君(坝大桥)路改造工程和(道孚)八(美)—(阿坝)小(金界)路改造主体工程,加快国道318线(康定)东(俄洛)—(理塘)海(子山)段、雅(安)康(定)高速二郎山隧道、(稻城)亚(丁)—(云南)三(江口)路等项目建设,完成干线公路路面工程200公里,全力推进亚丁景区环线公路建设。确保国道317线改造、雀儿山隧道可研批复。开工建设理(塘)—(稻城)亚(丁)路、(康定)瓦(泽)—九(龙)路、(泸定)猫(子坪)—(泸定)磨(西)路、(德格)岗(托)—白(玉)路、(色达)年(龙)—色(达)路等项目;力争开工甘(孜)—(理塘)君(坝大桥)路、(德格)马(尼干戈)—石(渠)路、甘(孜)—白(玉)路、(乡城)洞(松)—(云南)东(旺)路等项目,全州在建干线公路里程力争达到1970公里。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建成通乡油路300公里、通村公路1000公里。继续加强公路养护和管理,大力整治危险路段,提高道路安全、通畅水平。

      竭尽全力实现电网建设新跨越。全面实施新(都桥)—甘(孜)—石(渠)输变电联网工程,扩大大网供电覆盖范围,力争2013年春节前让以石渠为代表的北路群众用上大网电。全力推进乡城、丹巴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一批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加快新都桥和溪古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康定—崇州二期50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前期工作和金沙江上游川藏段、雅砻江上游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规划工作。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农村小水电建设工程,着力缓解农牧区用电难问题。

      多措并举实现水利建设上台阶。竣工验收玛依河水利工程并启动渠系配套工程,加快建设白松茨巫、打火沟、洛须水利工程,加快康定力曲河、泸定顺河堰、炉霍易日河、巴塘巴楚河等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好城市防洪堤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升耕地、林地、草地生产能力。实施好水渠恢复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实施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千方百计实现城镇建设新突破。完成州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并严格组织实施。继续支持州府所在地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康定城市州县共建共管机制。抓住康定撤县建市这个契机,把康定打造成国际旅游精品城市,全力推进丹巴、泸定、雅江新区建设,着力打造新都桥“四川进藏第一重镇”,增强东部城镇群极核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抓住打造稻城亚丁国际精品旅游区这个重点,全力推进理塘康南集贸中心、巴塘川滇藏结合部藏区文化教育高地建设;抓住建设甘孜康北集贸中心这个重点,全力提升石渠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推动石渠融入“三江源”生态经济区,促进康南、康北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撤乡建镇,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依托普通建制镇和牧民定居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逐步消除“城中村”,提高城镇化率。加快建设城市供排水、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工程,研究探索符合我州实际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垃圾、污水处理规范运营。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

      加大力度推动信息服务上水平。以建设藏区信息化强州为目标,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三网融合”,构建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应用体系,实现固定电话和电信宽带乡(镇)全覆盖,提高全州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围绕构建生态甘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始终如一抓好农业工作。切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农技推广、质量监管、灾害防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深化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加大“院州”、“校州”农业科技合作,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深化粮油高产创建,粮、油、菜播面分别达到100万亩、5万亩、5万亩,提高粮油自给能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五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川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抓好牲畜改良和抗灾保畜,高度重视牲畜出栏出售工作,加快培育特色效益畜牧产业,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25%、17%。加快发展核桃、花椒、俄色茶等特色林产品和林下经济,积极扶持以葡萄酒酿造、野生食用菌加工、青稞系列产品加工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发展。

      全力推进生态能源开发。加快开发“两江一河”水电资源,建立完善“两江一河”流域水电开发协调机制,及时协调和解决水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移民安置、补偿等重大问题,促进资源开发与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有机结合;竣工乡城、洞松等电站,推进长河坝、黄金坪、猴子岩等电站建设,力争两河口、硬梁包、苏洼龙电站具备核准条件,加快丹巴、巴底、牙根、楞古、叶巴滩、拉哇等水电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岗托、巴塘、孟底沟等水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路条”,完成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流域规划;加快推进雅砻江上游干流水电规划工作,尽快完成中间成果并正式审查。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450万千瓦。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有序推进优势矿业发展。坚持原矿不出州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探矿采矿和原矿深加工,规范矿权二级市场交易行为。康定跑马山、巴塘卓帆水泥厂建成投产,炉霍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厂项目力争开工;呷村银多金属矿生产线扩规、呷基卡锂辉石矿扩建、天齐集团措拉锂辉石矿采选工程、泸定锂冶炼厂等项目开工建设;大西洋硅业10万吨工业硅及1万吨高纯硅项目核准开工。全州原矿生产能力力争达到400万吨。加强里伍公司内部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上市工作。

      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亚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金沙江流域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稻城亚丁概念性总体规划及重要项目概念性设计》和《香格里拉镇及龙同坝服务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打造5A级景区;推进海螺沟景区提质升级,深化管理体制,创建5A级景区,年内力争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完善木格措景区配套设施,启动创建5A级景区工作;组建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公司,实现旅游网络营销,促进全州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抓好四川藏区旅游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发展以民居接待为主的乡村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4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亿元。整合文化优势资源,打造康巴文化品牌,加强与西南民族大学、康巴卫视等机构的战略合作,以产业化发展方式深度发掘、整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歌舞、绘画雕刻、手工艺制作、节庆等项目,强力推进骑行、徒步穿越、登山、漂流等户外体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户外旅游产业品牌。

      加快培育中藏药业。启动泸定医药工业集中区建设,完成泸定金珠制药园区GMP认证并投产运营,集中打造川贝母人工种植基地,并推动GAP认证,加快藏医院制剂室建设,全面启动全国第四次中药材资源普查试点,配合启动编制《四川省藏药材标准》。力争中藏药业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商贸物流,促进消费增长,推动服务业规模壮大、结构优化。继续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积极探索试点农家店功能拓展;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拓展产品流通渠道;加大招商项目储备,对市场前景好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重点包装。引进培育金融机构,规范发展金融业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引导和优化信贷资金投向,增强对重点项目、“三农”领域、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着力推进“迅通工程”,开展“金融赶集、服务三农”活动,切实改善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制定实施《甘孜州生态保护和建设中长期规划》,特别注重各项大型工程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工作,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森林生态补偿政策,加快编制实施甘孜高寒草地生态修复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规划,大力实施《青藏高原东南缘—川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积极推动主体生态功能区和城市环境保护区建设。以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内容调整为契机,扎实做好工程前期勘测和工程规划设计,切实抓好人工饲草地和舍饲棚圈建设试点示范;按草补实施方案,切实抓好4500万亩禁牧、7963万亩草畜平衡、270万亩人工种草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天保二期工程,依法有效管护天然林8233万亩,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0.3万亩;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切实加强防沙治沙、草原灭鼠治虫工作。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三、围绕构建幸福甘孜,全面推进民生工程

      强力推进扶贫开发。按照“先移民、后建设”的要求,突出抓好以水电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工作,下最大决心探索以两河口电站为代表的藏区移民安置新模式,打造高原地区电站建设移民安置与旅游业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样板工程,并以此进一步推进泸定、长河坝、黄金坪、猴子岩、大岗山电站移民安置;积极做好硬梁包、苏洼龙等电站移民规划和移民安置工作;努力做好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移民前期相关工作。切实做好扶贫移民和城镇建设移民安置工作。结合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农村危房改造、连片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工程的实施,以新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强规划编制设计工作,大力推进民居新建和改造提升,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全面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加大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和藏区连片开发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继续组织实施劳务培训、产业增收等专项扶贫工程,扎实做好农牧区“四小工程”和民族新村、小流域现代农牧业增收工程等两资项目建设,继续抓好以工代赈“千桥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力争启动全州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程。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实施民族地区第二轮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落实“一纲要、三意见”。推进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全面启动建设“三化一配套”规模寄宿制学校,抓好高中阶段集中办学工程,继续做好“9+3”免费中职教育招生和就业促进工作,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政府资助办法、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和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助体系、重点科室和卫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卫生技术人员柔性流动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开工建设州医院精神病专科、泸定县医院住院大楼、理塘县藏医院综合楼等卫生重点项目。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大力实施计划生育“五大工程”,认真落实计划生育“三项制度”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食品药品检测体系建设,加大食品药品案件查处力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和文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继续加强全州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工作;继续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共享、全民健身路径等惠民工程,推动州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乡(镇)工程、完成示范县建设;全面完成州民族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和布展工作,力争开工18个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州歌舞团业务用房及农牧民演艺培训中心建设,争取州级图书馆、文化馆和康定民族体育馆立项并开工。全面贯彻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需求引领、企业主体、服务民生,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攻关,加速成果转化,支撑产业发展。继续做好地方志和档案工作,狠抓年鉴编纂,积极开展读用志活动,完成3-4个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库建设。完成乡(镇)邮政所建设任务。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环节建设,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推进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参保率;拓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面,参合率达到95%以上;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提高补助标准。全面完成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任务,建设定居房7301套,突出抓好定居点配套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定居点社会管理,探索定居牧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廉租住房700套、公共租赁住房600套、经济适用住房200套、干部职工周转房1000套,改造D级农村危房5000户,全面完成干部职工安心工程。在高寒县城供暖工程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为解决11个高寒县城供暖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孤老、孤儿保障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完成州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工程,启动康北(甘孜)儿童福利院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工青妇、老龄委、残联、红十字会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供应,强化价格监管和粮食安全,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确保群众“米袋子” 、“菜篮子”的责任落到实处。

      四、围绕增强发展活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财政预算体系,下大力气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启动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建设,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构建财政大监管格局。

      推进招投标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积极稳妥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电子化异地远程评标试点工作,推进招投标公共信息交易平台建设;推进项目管理改革,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组建县级项目管理专业团队,以县为单位,打破行业界限,对县域内小而散的项目,实行统一打捆招标和建设管理;积极推进代建制,扩大专家督查试点。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落实集体林森林生态补偿金兑现管理办法;深化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切实推行基本草地划定和草畜平衡,不断探索草原科学合理流转的机制,实现草地生态有效保护和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全州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完善以资产为纽带的电力管理体制,理顺电力企业产权和管理关系,努力实现全州电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四个统一”,加快形成“全州一张网”的电网格局。

      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推进“五大改革”,探索推进18个县和州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抓好泸定和得荣的改革试点工作;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成果,实行零差率销售,完善基本药物报销支付政策,管好用好补偿资金;进一步深化卫生系统绩效工资改革,完善考核管理办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部门管理体制,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县对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广播电视站垂直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体系,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增强我州民族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改革,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把农村信用社建成股权结构合理、公司治理完善的地方性股份制现代金融企业,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力度,实现国内招商引资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发展民营经济;加快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力争在农副土特产品、矿产品、文化产品出口上有所突破,着力打造和培育新的外贸企业;加强与成都等地区的经济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和天府新区。

      五、围绕构建和谐甘孜,着力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深化重点地区突出问题综合整治,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分裂破坏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加大建设环境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机制。深入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加强群众信访工作,及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管理,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加强外事侨台工作,稳步开展涉藏侨务。加强非政府组织、信息网络管理和境外回流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管控,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全面开展“六五”普法,继续深化法制宣传。全面贯彻实施《甘孜州藏传佛教事务条例》,有序推进依法管理、社会化管理、民主管理寺庙工作进程,努力维护宗教领域的整体稳定。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位,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事故责任查处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尽力减少一般事故。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会商机制,建成州地震监测中心,组建康定、泸定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启动州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全州防灾救灾大演练。加快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防治体系,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不断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应急能力建设,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扎实开展“双拥模范县(市)”创建活动。

      六、围绕建设务实政府,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宣传教育与打击惩处并重,提高依法解决突出矛盾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在服务发展上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满腔热情为项目服务,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深入推进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严格落实行政不作为问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实行政府重大公共决策公开,加大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全面清理行政权力,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清理、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社会民生、基础设施、扶贫开发等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力度,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形势催人奋进,奋斗铸就辉煌。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励精图治,谱写经济跨越发展、社会长治久安新篇章!

      名词解释

      四路一隧:即国道318线(康定)东(俄洛)—(理塘)海(子山)路、国道317线(色达)俄(尔雅塘)—(德格)岗(托)路、省道217线理(塘大河边)—(理塘)君(坝大桥)路、省道303线(道孚)八(美)—(阿坝)小(金界)路和国道317线雀儿山隧道工程项目。

      一核、一群、两中心:即强化城镇极核,着力构建康东城镇群,重点把甘孜县甘孜镇、理塘县高城镇发展成为康北、康南区域中心城镇,积极发展普通镇和乡村,以集聚谋求城镇发展,以项目拉动城镇建设。

      “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即《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从2001年起到2010年,我省民族地区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强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建立基本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需要、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在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使教育更直接地为群众脱贫致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9+3”免费中职教育:即省委、省政府在藏区实施的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免费进行3年中等职业教育。

      广播电视“三大”工程:指“村村通” 工程、西新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十大民生工程:即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教育助学、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民族地区帮扶、百姓安居、扶贫解困、生态环境、文化体育工程。

      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农村“五类”重点对象:指不救不活的困难家庭、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6 0岁以上的老人(含三老干部、寺院老僧侣)、1964年以前回乡的复退军人和基干队人员、户口在农牧区的大学生。

      非暴力不合作: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起源于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成型于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勃兴于美国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达赖集团流亡到印度,在尝试“武装对抗”、“暴力抵抗”受挫后,受印度、美国历史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和启发,不断调整策略和手法,逐步在藏区实施“和平挺进”计划,企图用“中间道路”、“大藏区”、“高度自治”等蒙蔽手段替代赤裸裸的“西藏独立”图谋。2002年,达赖集团正式抛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计划,其标志性事件是2006年2月以来,为响应其号召,以“保护野生动物”为名,在甘孜藏区部分县集中爆发的焚烧兽皮服饰事件。近年来,达赖集团还组织、策动、指使了抵制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不过藏历新年、弃耕罢种、戒杀生等形式多样的“非暴力不合作”行为。

      大调解: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

      一个条例、两个意见、六项制度:“一个条例”指《甘孜藏族自治州宗教事务管理条例》;“两个意见” 指《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藏传佛教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藏传佛教寺庙社会化管理责任制的意见(试行)》;“六项制度”指《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庙民主管理委员会班子管理办法(试行)》、《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试行)》、《甘孜藏族自治州关于寺庙举行“三类”佛事活动的管理办法(试行)》、《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僧人管理办法(试行)》、《甘孜藏族自治州寺办佛学教育场所管理办法(试行)》、《甘孜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寺庙活佛认定、培养、管理办法(试行)》。

      一条主线、三个加强:即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具体内容是:把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和谐稳定作为藏区工作主线,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加强学校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四纵四横多联和三大枢纽:“四纵”指阿坝金川—丹巴—泸定—雅安石棉线、色达年龙—炉霍—道孚—九龙—凉山冕宁线、安卜拉山口(青海界)—石渠—甘孜—新龙—理塘—稻城—云南三江口线、安卜拉山口(青海界)—石渠洛须—德格岗托—白玉—巴塘—得荣—云南德钦奔子栏线;“四横”指国道317线、国道318线、白玉绒盖—白玉昌台—新龙—道孚—丹巴—阿坝小金线、得荣古学—云南东旺—乡城洞松—乡城青麦—稻城木拉—稻城县城—稻城省母—理塘拉波—雅江牙衣河—九龙斜卡—雅安石棉界;“多联”指石渠洛须—达日(青海界)、青海下红科—白玉昌台、稻城—凉山木里、雅江—新龙、雅江—道孚等多条连接线公路;“三大枢纽”指建设康定、甘孜、理塘三大交通枢纽。

      “五化”工程:即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文化工程。

      “两化”互动:即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

      四基地一中心:指川藏高原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酿酒葡萄基地、川西北优质马铃薯种薯基地、藏区最大的青稞良种繁育基地和全国一流的青稞研发中心。

      三大区域、两大环线、三大景区:“三大区域”指康东、康南、康北旅游区;“两大环线”指环贡嘎山、环亚丁旅游线;“三大景区”指康定情歌城、海螺沟、稻城亚丁旅游景区。

      第二轮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即《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年)》,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事业主要指标与国民受教育水平力争基本达到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富有活力、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公平教育体系全面形成,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净化教育环境。

      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即《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主要内容包括民族地区医疗人才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

      四大人才工程:指引才工程、育才工程、用才工程、聚才工程。

      校飞:指(校验)校对检验机场通讯导航设备、助航设施以及飞行程序等是否满足飞行安全要求。

      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5A级旅游景区:5A是一套规范性标准化的质量等级评定体系,是由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的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组织评定后产生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是目前全国旅游景区(点)最高评定标准。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四小”工程:即农村小路、小水、小桥、小能源建设工程。

      两基: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一纲要、三意见:“一纲要”指《甘孜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三意见”指《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见》、《中共甘孜州委甘孜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意见》。

      三化一配套:指集中办学规模化、学校建设标准化、技术装备信息化,配套建设附属幼儿园。

      计划生育“五大工程”:指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程、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工程、计划生育人口文化建设工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程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计划生育“三项制度”:指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制度。

      医药卫生体制“五大改革”:指基本医疗制度改革、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