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 加强民间交流 做文明互鉴的践行者-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加强民间交流 做文明互鉴的践行者

  • 2018年07月24日 08时5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上,与会代表为扩大中非合作的人文基础支招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坐在对面的一位中国嘉宾说了一句中国古话。来自南非的马博亚紧接着引用曼德拉的话:“尊重彼此的多样性、寻找共同的价值观,这是人们交往的基石。”

      7月23日,在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上,围绕扩大中非合作的人文基础,中外代表展开了热议。尽管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方式,但相似的历史遭遇、相近的奋斗历程和相同的发展任务,让与会代表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做文明互鉴的践行者,在相互理解、尊重、欣赏中共同提高。

      扩大交流合作范围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

      “南非已成为吸引中国游客最多、建立友好省市最多、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马博亚说,这是中南、中非友好的生动诠释,也是双方在民间交流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中南通过互办国家年、正式启动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等举措,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两国教育、文化、科技、卫生、青年、妇女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作为南非拉马福萨基金会的战略合作负责人,马博亚与中国同行对接了不少教育领域的合作项目,但他对此并不满足,“人文交流合作的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比如对弱势群体如妇女、儿童的关注。”马博亚说,这将为双方扩大贸易、增进互信提供基础。

      来自摩洛哥的学者库特鲁博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不仅仅是在大学生之间、艺术家之间或者说作家之间的交流,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广泛深入的交流,也有更丰富的交流形式。”库特鲁博说,在摩洛哥,有许多人乐意学习普通话,以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我认为必须要进一步激发这样的活力,通过语言教学合作和翻译合作,引入各自的文艺作品,更好地促进双方相互理解。”

      “志愿服务也是延续中非世代友好的重要形式,是推动中非民意相通的重要渠道。”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津芳介绍,目前每年有数百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前往非洲,开展农业、教学、医疗等志愿服务,“这还远远不够。”

      论坛茶歇,赵津芳立即拿出名片,向非洲同行介绍自己,“志愿服务在中非友好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希望我们民间组织携手,一起倡导和推动志愿服务,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加强公益项目合作 发挥民间组织力量

      “我国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超过6500万,他们可以成为重要的桥梁纽带。”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侨爱心工程部主任矫江莉说,希望搭建一个海外华侨华人的公益平台,推动中非人文领域特别是公益事业中的交流合作。

      作为主持人,纳米比亚工会主席穆尼阿罗也发出了邀请:“我想你们的工作不仅要为中国人所了解,应当也为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所了解,希望你们平台的活动能够涉及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在穆尼阿罗看来,创设更多的人文交流平台,对促进双方互学互鉴至关重要。

      “本月初,我们在突尼斯举办了刺绣技术培训班,这是‘中非妇女发展基金’框架下首次落地非洲开展的民生公益合作项目。”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国际合作办主任张蕾告诉与会者,突尼斯全国妇联对此反响强烈,希望今后继续加强女性创新创业、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我们的力量有限,扩大务实合作还需要更大范围内的力量整合。”

      张蕾建议,中国民间组织要与当地民间组织加强协调配合,为了共同的民生目标,开展务实的公益项目,“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充分发挥女性公益平台优势,倡导企业社会责任,聚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与中外机构和企业合作,实实在在地为非洲姐妹带去帮助。”

      “就像我们修建金字塔一样,我们一点一点努力,最终一定会建成牢固的伙伴关系。”来自埃及的非政府组织负责人达维迪表示,中国和埃及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强烈的情感纽带,可以互学互鉴的人文领域十分广泛,“人文交流也要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希望双方民间组织能够携手打造一批品牌项目,以一个个品牌项目为支柱,建起中非合作的大厦。”7月23日,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分论坛——汇聚民间力量·促进中非友好互信在成都举行。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加强民间交流 做文明互鉴的践行者

  • 2018年07月24日 08时5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上,与会代表为扩大中非合作的人文基础支招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坐在对面的一位中国嘉宾说了一句中国古话。来自南非的马博亚紧接着引用曼德拉的话:“尊重彼此的多样性、寻找共同的价值观,这是人们交往的基石。”

      7月23日,在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上,围绕扩大中非合作的人文基础,中外代表展开了热议。尽管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方式,但相似的历史遭遇、相近的奋斗历程和相同的发展任务,让与会代表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做文明互鉴的践行者,在相互理解、尊重、欣赏中共同提高。

      扩大交流合作范围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

      “南非已成为吸引中国游客最多、建立友好省市最多、设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最多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马博亚说,这是中南、中非友好的生动诠释,也是双方在民间交流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中南通过互办国家年、正式启动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等举措,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两国教育、文化、科技、卫生、青年、妇女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作为南非拉马福萨基金会的战略合作负责人,马博亚与中国同行对接了不少教育领域的合作项目,但他对此并不满足,“人文交流合作的范围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比如对弱势群体如妇女、儿童的关注。”马博亚说,这将为双方扩大贸易、增进互信提供基础。

      来自摩洛哥的学者库特鲁博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不仅仅是在大学生之间、艺术家之间或者说作家之间的交流,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广泛深入的交流,也有更丰富的交流形式。”库特鲁博说,在摩洛哥,有许多人乐意学习普通话,以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我认为必须要进一步激发这样的活力,通过语言教学合作和翻译合作,引入各自的文艺作品,更好地促进双方相互理解。”

      “志愿服务也是延续中非世代友好的重要形式,是推动中非民意相通的重要渠道。”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津芳介绍,目前每年有数百名中国青年志愿者前往非洲,开展农业、教学、医疗等志愿服务,“这还远远不够。”

      论坛茶歇,赵津芳立即拿出名片,向非洲同行介绍自己,“志愿服务在中非友好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希望我们民间组织携手,一起倡导和推动志愿服务,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加强公益项目合作 发挥民间组织力量

      “我国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超过6500万,他们可以成为重要的桥梁纽带。”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侨爱心工程部主任矫江莉说,希望搭建一个海外华侨华人的公益平台,推动中非人文领域特别是公益事业中的交流合作。

      作为主持人,纳米比亚工会主席穆尼阿罗也发出了邀请:“我想你们的工作不仅要为中国人所了解,应当也为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所了解,希望你们平台的活动能够涉及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在穆尼阿罗看来,创设更多的人文交流平台,对促进双方互学互鉴至关重要。

      “本月初,我们在突尼斯举办了刺绣技术培训班,这是‘中非妇女发展基金’框架下首次落地非洲开展的民生公益合作项目。”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国际合作办主任张蕾告诉与会者,突尼斯全国妇联对此反响强烈,希望今后继续加强女性创新创业、实用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我们的力量有限,扩大务实合作还需要更大范围内的力量整合。”

      张蕾建议,中国民间组织要与当地民间组织加强协调配合,为了共同的民生目标,开展务实的公益项目,“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充分发挥女性公益平台优势,倡导企业社会责任,聚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与中外机构和企业合作,实实在在地为非洲姐妹带去帮助。”

      “就像我们修建金字塔一样,我们一点一点努力,最终一定会建成牢固的伙伴关系。”来自埃及的非政府组织负责人达维迪表示,中国和埃及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强烈的情感纽带,可以互学互鉴的人文领域十分广泛,“人文交流也要以具体项目为载体,希望双方民间组织能够携手打造一批品牌项目,以一个个品牌项目为支柱,建起中非合作的大厦。”7月23日,第五届中非民间论坛分论坛——汇聚民间力量·促进中非友好互信在成都举行。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0455664.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