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简体 繁体
年 份:
期 号:
关键字:
按文号:
搜索 高级搜索 重置信息
主管主办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编辑出版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编       审
责       编
编       校
印       刷
四川省人民政府机关文印中心
发行范围
国际国内公开发行
全国统一刊号
CN51—1727/D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6—199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5100004000451
刊       期
地       址
成都市督院街30号
电       话
(028)86604546
(028)86605625(传真)
邮政编码
610016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内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

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

2030)》的批复

 

 

 

川府函〔2016〕211号        2016年10月31日

 

 


内江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审批〈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的请示》(内府〔2015〕68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改后的《内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合编,以下简称《规划》)。

  二、内江市的城市性质为:成渝城市群地区性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产业基地,以书画文化和山水园林为特色的滨水宜居城市。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规划》确定的75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规划统一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条件,有重点地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合理控制城市规模。规划控制目标: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99.5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终极规模为160平方公里,城市终极人口规模为160万人。根据资源环境实际,重视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有效控制225平方公里的城市开发边界,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五、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统筹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给水、排水、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重视城市防灾减灾工作,建立健全包括抗震、防洪、消防、防地质灾害等在内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创造良好人居条件。构建合理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统筹协调,建设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色和山水环境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以串连东西两大生态区和城市绿心的绿色生态服务区为“一区”,以沱江生态绿地及景观带为“一带”,以沿城市环路形成的环形生态绿带为“一环”,以沱江、小青龙河等河流水系为主体的滨水景观带为“多楔”的城市绿地系统,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合理分布于中心城区的各功能片区。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注重城市园林绿化和景观风貌塑造,促进山、水、城和谐相融,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七、《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规划》要求。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实施《规划》的重点和建设时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严格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实施。加强公众和社会监督,提高全社会遵守规划的意识。

  你市要认真组织实施《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2    蜀ICP备 1300128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二维码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