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 2024年04月08日 11时2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在各地如火如荼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有些似是而非的声音,值得警惕。比如,有人认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让传统生产力让位,集中精力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有人落入另一个极端,承认传统生产力的地位,却把新质生产力简化为传统生产力的简单升级。种种误区,本质就在于没有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其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很多人一谈新质生产力,就大搞非此即彼,显然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粗暴、浅表理解。认识不到位,行动就走样。若“一刀切”放弃传统生产力,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若一哄而上、把新质生产力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则会偏离其内涵,错失转型良机。

    四川是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传统生产力资源雄厚;同时也是科教大省,拥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根基。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大后方,我们能否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事关当下和未来,事关四川也影响全局。

    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有本质区别。从概念上来说,新质生产力,原本就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有门槛、有重点。有门槛,意味着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靠技术的颠覆式创新和新的生产关系深刻变革,绝不是搞文字游戏、买点新设备那么简单。而有重点,则应以发展新技术、用活新要素、培育新产业为基础,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哄而上做不到,路径依赖也做不好,应从制度到产业进行系统谋划,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

    同时,两者也互相关联。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放弃传统生产力。时代再发展,也离不开衣食住行等最基础、最传统的需求,离不开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充满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若是“先破后立”,急于求成,放弃当前经济占比最大的传统产业,搞“运动式创新”,只会加剧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让新兴产业失去稳定根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要求我们不能放弃传统生产力。

    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也要依靠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当前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之下,传统产业,无论是传统重工业、还是纺织业等轻工业,其生产资料、生产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技术、智能工厂等先进的生产力要素,能促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的重要支撑。今年我省“新春第一会”聚焦新型工业化,坚定“智改数转”发展方向,就是为了推动制造业从原本比较传统的产业提质升级。

    四川肩负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任,同时和全国先进省份对比,还存在产业大而不强、结构全而不优、龙头少而不壮等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手深入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发展的厚望,不负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评论员 刘志杰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 2024年04月08日 11时2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在各地如火如荼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有些似是而非的声音,值得警惕。比如,有人认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让传统生产力让位,集中精力搞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有人落入另一个极端,承认传统生产力的地位,却把新质生产力简化为传统生产力的简单升级。种种误区,本质就在于没有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其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很多人一谈新质生产力,就大搞非此即彼,显然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粗暴、浅表理解。认识不到位,行动就走样。若“一刀切”放弃传统生产力,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若一哄而上、把新质生产力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则会偏离其内涵,错失转型良机。

    四川是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传统生产力资源雄厚;同时也是科教大省,拥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根基。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大后方,我们能否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事关当下和未来,事关四川也影响全局。

    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有本质区别。从概念上来说,新质生产力,原本就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有门槛、有重点。有门槛,意味着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靠技术的颠覆式创新和新的生产关系深刻变革,绝不是搞文字游戏、买点新设备那么简单。而有重点,则应以发展新技术、用活新要素、培育新产业为基础,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哄而上做不到,路径依赖也做不好,应从制度到产业进行系统谋划,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

    同时,两者也互相关联。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放弃传统生产力。时代再发展,也离不开衣食住行等最基础、最传统的需求,离不开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充满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若是“先破后立”,急于求成,放弃当前经济占比最大的传统产业,搞“运动式创新”,只会加剧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让新兴产业失去稳定根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要求我们不能放弃传统生产力。

    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也要依靠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当前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之下,传统产业,无论是传统重工业、还是纺织业等轻工业,其生产资料、生产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技术、智能工厂等先进的生产力要素,能促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的重要支撑。今年我省“新春第一会”聚焦新型工业化,坚定“智改数转”发展方向,就是为了推动制造业从原本比较传统的产业提质升级。

    四川肩负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任,同时和全国先进省份对比,还存在产业大而不强、结构全而不优、龙头少而不壮等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让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手深入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发展的厚望,不负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评论员 刘志杰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