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实施“明眸”工程 点亮“睛”彩人生

  • 2023年03月08日 14时09分
  • 来源: 四川观察
  • 【字体: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3月7日,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再次聚焦四川试点开展的“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邀请绵阳市民政局局长代宏,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张登才,“明眸”健康工程医疗指导专家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视光学系主任、眼科主任刘陇黔教授,绵阳市警钟街小学校长曾安宁一起走进直播间,围绕青少年近视防控向广大网友介绍“明眸”工程推进情况。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2.7%。作为教育大市,绵阳现有在校学生近90万人,此前开展的学生群体近视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当地已设立了眼科质控中心,在近视预防、治疗等方面起步较早,给“明眸”工程试点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代宏介绍,试点启动以来,绵阳市研究制定了“1+8”方案体系,通过开展校园近视普查、近视防控队伍建设、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保障、教学视觉环境改善、电子产品及儿童读物强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近视防控知识“四进”、慈善力量参与“八大行动”,高质量推进“明眸”工程落实落地。

    “试点启动以来,我们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已经建成了预警信息平台,在推进教学环境改造、采购普查设施设备并组织人员培训,以及宣传引导和发动爱心企业参与等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 代宏详细介绍说,今年以来,视力普查工作在全市172所试点学校全面展开,目前已经普查人数20余万。新配备的设施设备与预警信息平台连接,系统分析普查数据后,将对近视进展快的学生自动生成预警名单,指导学校、家长等及时采取接受专业治疗、改造灯光桌椅等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形成高度近视。家长也能通过“i绵阳”APP登录预警信息平台,查询孩子的视力情况。绵阳市还按照“试点+推广”的思路,在全市确立了12所试点学校,开展灯光、课桌椅等教学环境改造工作,示范带动县域内学校改善设施设备。

    “为保障‘明眸’健康工程高质量实施,我们教育部门着重从建立工作机制、构建人才体系、改善视觉环境、减轻学业负担等方面抓好相关工作。” 张登才表示,“监测-预警-研判-干预”四位一体近视防控工作机制已经建立,结合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还具体明确了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三减三增”行动,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等。在教学环境改造方面,市、县财政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对学校的教室照明和课桌凳进行达标改造。“目前,涪城区、高新区、科学城、科技城新区、北川县的教室灯光照明已全面改造,其余县市区和市直属学校正在改造中。同时,我们还加大学校运动场馆建设力度,为学生运动锻炼、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他说。

    访谈中,刘陇黔教授、曾安宁校长还分别从医学和实践的角度对青少年视力保护提出建议,并回答了网友提问。

    问:孩子们、家长们、老师们日常生活中怎么做能防范近视?

    刘陇黔:除了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大多数情况下,近视与长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书写姿势不到位,户外活动不足、电子产品高频使用等因素直接相关。那么,从家长、教师和未成年人自身来讲,改善、缓解近视情况主要有三方面的有效措施:

    第一,是切实做到“一减一增”。“一减”指的是减少课业负担,这需要教师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按规定进度授课,减轻课后作业负担,家长做到课外减负,不盲目报班培训等。“一增”指的是增加户外阳光下活动,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或更长的户外活动能够有效预防近视。教师既要保证学生体育课的正常授课,课间鼓励学生到户外活动远眺,对于家长而言,要尽可能增加课外、假日陪伴户外活动时间,为近视预防创造条件。

    第二,是养成科学用眼习惯。教师、家长要监督孩子养成“一尺、一拳、一寸”(眼睛到书本30厘米左右、身体到桌缘5厘米左右、手指到笔尖3厘米左右)的规范书写姿势。孩子做到不在昏暗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下读写,不在走路、吃饭、坐车、躺卧的时候看书。根据孩子的年龄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对此,学校、家庭的照明、课桌椅达标问题也应配套跟进。

    第三,是规范电子产品使用。教师要合理、按课程需求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尽量避免布置APP作业。家长要控制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6岁以下儿童避免接触电子产品,假期不能让电子产品成为“电子保姆”。确实需要使用电子产品学习时,建议每天的使用总时长控制在1小时以内,每使用15至20分钟要休息远眺10分钟。

    除了预防控制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讳疾忌医。平时家长、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如果孩子出现频繁眯眼睛、揉眼睛的时候,提示孩子有可能已经近视了。这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规范的医疗机构进行验光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因矫正不及时导致孩子近视情况快速加重。

    问:有没有办法可以减少孩子看手机和平板的时间?

    曾安宁:高频度、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小孩子,不能完全阻止他们接触电子产品,但是一定要注意使用时间,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家长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自己的日常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引来孩子的模仿和好奇。所以,自己本身就是“低头族”的话,不可避免的会让孩子对手机、平板产生浓厚兴趣。因此家长在当着孩子面的时候,自身应该减少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和使用。二是转移孩子注意力。带领孩子阅读更多有趣的绘本或童话故事,让孩子把兴趣聚焦到书本上来。三是带领孩子开展户外活动或亲子游戏,既锻炼身体,又保护了视力。四、可考虑孩子感兴趣的一些玩具,如:积木、实物卡片等,尽量让孩子远离可视电子产品。(记者 刘畅)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高质量实施“明眸”工程 点亮“睛”彩人生

  • 2023年03月08日 14时09分
  • 来源: 四川观察
  •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3月7日,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再次聚焦四川试点开展的“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邀请绵阳市民政局局长代宏,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张登才,“明眸”健康工程医疗指导专家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视光学系主任、眼科主任刘陇黔教授,绵阳市警钟街小学校长曾安宁一起走进直播间,围绕青少年近视防控向广大网友介绍“明眸”工程推进情况。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2.7%。作为教育大市,绵阳现有在校学生近90万人,此前开展的学生群体近视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当地已设立了眼科质控中心,在近视预防、治疗等方面起步较早,给“明眸”工程试点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代宏介绍,试点启动以来,绵阳市研究制定了“1+8”方案体系,通过开展校园近视普查、近视防控队伍建设、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保障、教学视觉环境改善、电子产品及儿童读物强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近视防控知识“四进”、慈善力量参与“八大行动”,高质量推进“明眸”工程落实落地。

    “试点启动以来,我们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已经建成了预警信息平台,在推进教学环境改造、采购普查设施设备并组织人员培训,以及宣传引导和发动爱心企业参与等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 代宏详细介绍说,今年以来,视力普查工作在全市172所试点学校全面展开,目前已经普查人数20余万。新配备的设施设备与预警信息平台连接,系统分析普查数据后,将对近视进展快的学生自动生成预警名单,指导学校、家长等及时采取接受专业治疗、改造灯光桌椅等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形成高度近视。家长也能通过“i绵阳”APP登录预警信息平台,查询孩子的视力情况。绵阳市还按照“试点+推广”的思路,在全市确立了12所试点学校,开展灯光、课桌椅等教学环境改造工作,示范带动县域内学校改善设施设备。

    “为保障‘明眸’健康工程高质量实施,我们教育部门着重从建立工作机制、构建人才体系、改善视觉环境、减轻学业负担等方面抓好相关工作。” 张登才表示,“监测-预警-研判-干预”四位一体近视防控工作机制已经建立,结合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还具体明确了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三减三增”行动,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等。在教学环境改造方面,市、县财政每年划拨专项经费,对学校的教室照明和课桌凳进行达标改造。“目前,涪城区、高新区、科学城、科技城新区、北川县的教室灯光照明已全面改造,其余县市区和市直属学校正在改造中。同时,我们还加大学校运动场馆建设力度,为学生运动锻炼、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他说。

    访谈中,刘陇黔教授、曾安宁校长还分别从医学和实践的角度对青少年视力保护提出建议,并回答了网友提问。

    问:孩子们、家长们、老师们日常生活中怎么做能防范近视?

    刘陇黔:除了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大多数情况下,近视与长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书写姿势不到位,户外活动不足、电子产品高频使用等因素直接相关。那么,从家长、教师和未成年人自身来讲,改善、缓解近视情况主要有三方面的有效措施:

    第一,是切实做到“一减一增”。“一减”指的是减少课业负担,这需要教师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按规定进度授课,减轻课后作业负担,家长做到课外减负,不盲目报班培训等。“一增”指的是增加户外阳光下活动,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或更长的户外活动能够有效预防近视。教师既要保证学生体育课的正常授课,课间鼓励学生到户外活动远眺,对于家长而言,要尽可能增加课外、假日陪伴户外活动时间,为近视预防创造条件。

    第二,是养成科学用眼习惯。教师、家长要监督孩子养成“一尺、一拳、一寸”(眼睛到书本30厘米左右、身体到桌缘5厘米左右、手指到笔尖3厘米左右)的规范书写姿势。孩子做到不在昏暗或阳光直射的环境下读写,不在走路、吃饭、坐车、躺卧的时候看书。根据孩子的年龄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对此,学校、家庭的照明、课桌椅达标问题也应配套跟进。

    第三,是规范电子产品使用。教师要合理、按课程需求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尽量避免布置APP作业。家长要控制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6岁以下儿童避免接触电子产品,假期不能让电子产品成为“电子保姆”。确实需要使用电子产品学习时,建议每天的使用总时长控制在1小时以内,每使用15至20分钟要休息远眺10分钟。

    除了预防控制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讳疾忌医。平时家长、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如果孩子出现频繁眯眼睛、揉眼睛的时候,提示孩子有可能已经近视了。这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到规范的医疗机构进行验光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因矫正不及时导致孩子近视情况快速加重。

    问:有没有办法可以减少孩子看手机和平板的时间?

    曾安宁:高频度、长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小孩子,不能完全阻止他们接触电子产品,但是一定要注意使用时间,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家长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自己的日常言行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引来孩子的模仿和好奇。所以,自己本身就是“低头族”的话,不可避免的会让孩子对手机、平板产生浓厚兴趣。因此家长在当着孩子面的时候,自身应该减少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和使用。二是转移孩子注意力。带领孩子阅读更多有趣的绘本或童话故事,让孩子把兴趣聚焦到书本上来。三是带领孩子开展户外活动或亲子游戏,既锻炼身体,又保护了视力。四、可考虑孩子感兴趣的一些玩具,如:积木、实物卡片等,尽量让孩子远离可视电子产品。(记者 刘畅)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