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2024年01月23日 07时5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月22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中,委员们紧扣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全会决策部署,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深入实施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相关重要领域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其中AI赋能产业发展、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大家讨论的几个热点。

    关键词:AI赋能产业发展

    助推四川打造一批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城市

    如今,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焦点。“四川是国家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应大力推动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省政协委员、中兴微电子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徐科说。

    徐科认为,目前四川在利用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亟须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立足优势强链补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高端人才队伍、综合应对社会风险等加以改变。“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推动智能农业发展;发挥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推动制造企业升级为智能工厂;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支持发展以成都为中心的文创产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徐科建议。

    “我省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缓慢,效益不高、结构不优。应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的工业制造体系,促进工业制造产业升级。”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吕建成强调,要聚力打造AI大模型,下力气夯实面向工业制造业的智能制造科技基础,“一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AI大模型前沿研究的科研团队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应用AI大模型解决工业制造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三是推动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开放,以生成式AI赋能引领新一代工业制造技术,助推四川打造一批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城市。”

    关键词:民营企业创新转型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和增加创新转型支持方式

    “推动民营企业奔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川联中小企业商会会长李红燕充满诗意的语言,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李红燕调研发现,我省56%的民营企业没有设立研发基金,近七成民营企业“参加核心技术攻关”意愿不强。“在数字化转型中,我省中小企业因普遍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和中长期的布局而‘不想转’,因高成本和高失败率而‘不敢转’,因缺少实操性的转型方式而‘不会转’,因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转不好’。”省政协委员、民建四川省委会常委吴涛分析。

    如何破局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民营企业加速科技创新?

    “应明确政府在创新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民营企业感受为标准优化创新环境,把发挥实效作为相关平台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李红燕建议,建立顶层制度设计和底层实施之间的联动机制,对高速成长的企业实行重点跟踪服务。同时,向大型骨干企业定向推荐“专精特新”企业及其技术产品,支持本土中小企业融入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创新链。

    吴涛则建议,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和增加创新转型支持方式,比如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商协会和服务机构提供面向企业数字工厂、数字化转型整体方案规划与咨询项目,提升企业转型意愿。“还要构建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支持企业和服务机构联合培养综合性、跨行业、跨领域人才,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对领先供应商的吸引力。”

    关键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高标准规划编制引领未来乡村建设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立足我省实际,作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的重大判断。围绕如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巴中市政协主席侯中文认为,应该大力推广“三区同建”理念,即把“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融合、同频同建,通过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中开发、市民集聚居住,通过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促进城乡之间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以城带乡、工农互惠、一体发展。

    “把省委关于奋力写好‘千万工程’四川答卷的安排部署落地落实,需要做好六个方面工作。”省政协委员、内江市政协主席康俊建议,全领域因地制宜做规划,聚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个重点,通盘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等因素,一体规划村庄布局;编制《美丽乡村住房建设推荐图集》,研究出台政策,全覆盖抓实民居风貌改造;全方位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区域一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全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逐步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体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各方参与的全过程落实推进保障机制。

    “建议以高标准规划编制引领未来乡村建设,以科学配置要素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以‘小切口’为抓手推进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政协委员、宜宾市委副书记曾令举说。(记者 陈婷)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2024年01月23日 07时5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月22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大会发言中,委员们紧扣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全会决策部署,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深入实施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相关重要领域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其中AI赋能产业发展、民营企业创新转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大家讨论的几个热点。

    关键词:AI赋能产业发展

    助推四川打造一批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城市

    如今,新一代人工智能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焦点。“四川是国家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应大力推动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省政协委员、中兴微电子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徐科说。

    徐科认为,目前四川在利用人工智能产业引领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亟须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立足优势强链补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高端人才队伍、综合应对社会风险等加以改变。“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推动智能农业发展;发挥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推动制造企业升级为智能工厂;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支持发展以成都为中心的文创产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旅游体验。”徐科建议。

    “我省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缓慢,效益不高、结构不优。应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的工业制造体系,促进工业制造产业升级。”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吕建成强调,要聚力打造AI大模型,下力气夯实面向工业制造业的智能制造科技基础,“一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从事AI大模型前沿研究的科研团队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应用AI大模型解决工业制造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三是推动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开放,以生成式AI赋能引领新一代工业制造技术,助推四川打造一批全国智能制造标杆城市。”

    关键词:民营企业创新转型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和增加创新转型支持方式

    “推动民营企业奔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川联中小企业商会会长李红燕充满诗意的语言,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李红燕调研发现,我省56%的民营企业没有设立研发基金,近七成民营企业“参加核心技术攻关”意愿不强。“在数字化转型中,我省中小企业因普遍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和中长期的布局而‘不想转’,因高成本和高失败率而‘不敢转’,因缺少实操性的转型方式而‘不会转’,因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而‘转不好’。”省政协委员、民建四川省委会常委吴涛分析。

    如何破局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民营企业加速科技创新?

    “应明确政府在创新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以民营企业感受为标准优化创新环境,把发挥实效作为相关平台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内容。”李红燕建议,建立顶层制度设计和底层实施之间的联动机制,对高速成长的企业实行重点跟踪服务。同时,向大型骨干企业定向推荐“专精特新”企业及其技术产品,支持本土中小企业融入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创新链。

    吴涛则建议,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和增加创新转型支持方式,比如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商协会和服务机构提供面向企业数字工厂、数字化转型整体方案规划与咨询项目,提升企业转型意愿。“还要构建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支持企业和服务机构联合培养综合性、跨行业、跨领域人才,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对领先供应商的吸引力。”

    关键词: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以高标准规划编制引领未来乡村建设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立足我省实际,作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的重大判断。围绕如何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巴中市政协主席侯中文认为,应该大力推广“三区同建”理念,即把“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融合、同频同建,通过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实现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中开发、市民集聚居住,通过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促进城乡之间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以城带乡、工农互惠、一体发展。

    “把省委关于奋力写好‘千万工程’四川答卷的安排部署落地落实,需要做好六个方面工作。”省政协委员、内江市政协主席康俊建议,全领域因地制宜做规划,聚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个重点,通盘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等因素,一体规划村庄布局;编制《美丽乡村住房建设推荐图集》,研究出台政策,全覆盖抓实民居风貌改造;全方位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区域一特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全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逐步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精神文明和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体系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各方参与的全过程落实推进保障机制。

    “建议以高标准规划编制引领未来乡村建设,以科学配置要素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以‘小切口’为抓手推进农村生活方式现代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政协委员、宜宾市委副书记曾令举说。(记者 陈婷)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