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示范区”建设 让群众享受到中医药改革创新“红利”

  • 2022年09月29日 23时41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字体:
  • 9月28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道丕做客省政府网站,就8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省政府网站供图

    全局全域推进“示范区”建设局面已形成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联合批复,同意四川、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七个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四川是西部唯一获批省份。

    李道丕说,为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评和政务督查等重点工作,24个成员单位出政策、想办法、定措施,合力推进中医药工作。

    一是全力争取重大项目支持。截至目前,争取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项目3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7个。启动建设6个省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2个省级三级中医特色康复医院、20个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在村里就能够看好中医。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了全覆盖,并实施1500个基层中医馆提升内涵建设。三是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2021年,全省共有规模以上中药企业236家,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11.49%。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新增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3名,获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5个。五是部分市(州)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比如,宜宾市成立中医药管理局,为市政府33个工作部门之一,出台医保专项措施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惠及近500万参保群众。达州市在全省率先设立独立的市级中医药管理局,达州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总额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相关工作。成都市遴选176种、资阳市遴选19种、甘孜州遴选370种中藏药院内制剂,在全市(州)范围内调剂使用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内江、自贡、广安、泸州、南充等地成立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全省上下同心、竞相发展,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中医药改革创新带来的“红利”。

    从三方面保障《实施方案》有效落地

    李道丕说,在保障《实施方案》有效落地上,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年初,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四川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一步就是要充分发挥好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领导小组会议机制、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专家咨询机制、年度目标考评机制,形成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推动示范区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单位)要根据任务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有力组织实施,并优先在具备相应基础和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先行先试,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是强化评估考核。用好省委省政府对市(州)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评、政务督查这两个指挥棒,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工作评估考核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动态监测、跟踪分析和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在示范区建设的不同阶段,组织开展评估分析。

    到2025年培育中医药高层次人才15000名

    针对网友询问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计划的话题,李道丕说,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第一资源。下一步,我局将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四川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四川省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等政策文件,进一步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同时加强对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进一步稳定和壮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到2025年,培育省十大名中医、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岐黄学者等领军人才1000名,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增加40%,达15000名。

    启动省级岐黄学者、名中医、岐黄菁英人才计划。推进成都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发展高等院校本科—硕士—博士师承教育,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西学中人才培养,遴选建设西学中培训基地。加强中医规培基地、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到2025年,全省年培养中医药全日制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人才超过6000名,年培养学术经验、中药工艺等传承人才5000名,建成一支能满足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为我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记者 石小宏)

    责任编辑: 刘晨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推进“示范区”建设 让群众享受到中医药改革创新“红利”

  • 2022年09月29日 23时41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9月28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道丕做客省政府网站,就8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省政府网站供图

    全局全域推进“示范区”建设局面已形成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联合批复,同意四川、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七个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四川是西部唯一获批省份。

    李道丕说,为大力推进示范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评和政务督查等重点工作,24个成员单位出政策、想办法、定措施,合力推进中医药工作。

    一是全力争取重大项目支持。截至目前,争取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项目3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7个。启动建设6个省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2个省级三级中医特色康复医院、20个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在村里就能够看好中医。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了全覆盖,并实施1500个基层中医馆提升内涵建设。三是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2021年,全省共有规模以上中药企业236家,实现营业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11.49%。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新增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3名,获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5个。五是部分市(州)先行先试、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比如,宜宾市成立中医药管理局,为市政府33个工作部门之一,出台医保专项措施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惠及近500万参保群众。达州市在全省率先设立独立的市级中医药管理局,达州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总额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相关工作。成都市遴选176种、资阳市遴选19种、甘孜州遴选370种中藏药院内制剂,在全市(州)范围内调剂使用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内江、自贡、广安、泸州、南充等地成立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全省上下同心、竞相发展,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中医药改革创新带来的“红利”。

    从三方面保障《实施方案》有效落地

    李道丕说,在保障《实施方案》有效落地上,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年初,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四川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一步就是要充分发挥好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领导小组会议机制、部门联动协调机制、专家咨询机制、年度目标考评机制,形成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推动示范区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单位)要根据任务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并有力组织实施,并优先在具备相应基础和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先行先试,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是强化评估考核。用好省委省政府对市(州)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评、政务督查这两个指挥棒,研究制定示范区建设工作评估考核和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动态监测、跟踪分析和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在示范区建设的不同阶段,组织开展评估分析。

    到2025年培育中医药高层次人才15000名

    针对网友询问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计划的话题,李道丕说,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第一资源。下一步,我局将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四川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四川省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等政策文件,进一步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同时加强对基层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进一步稳定和壮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到2025年,培育省十大名中医、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岐黄学者等领军人才1000名,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增加40%,达15000名。

    启动省级岐黄学者、名中医、岐黄菁英人才计划。推进成都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发展高等院校本科—硕士—博士师承教育,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西学中人才培养,遴选建设西学中培训基地。加强中医规培基地、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到2025年,全省年培养中医药全日制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人才超过6000名,年培养学术经验、中药工艺等传承人才5000名,建成一支能满足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为我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记者 石小宏)

    责任编辑: 刘晨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