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版技术指南更新!中医药防控在本轮疫情中怎么干?

  • 2022年09月23日 12时03分
  • 来源: 四川观察
  • 【字体:
  • 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四川各地按照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统一部署,向高风险地区和各隔离点等重点人群发放中药“大锅汤”,以中医药力量助力疫情防控。9月22日,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门邀请四川省中医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感染科主任扈晓宇走进直播间,与广大网友交流“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和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爆发的大规模瘟疫,仅有记载的就有300多次,扈晓宇表示,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到明清温病四大家不难看出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的防治中从未缺席,研究早、认识到位。除了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幅降低发病率、重症率、死亡率的表现,中医药在本世纪初的“非典”疫情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广州邓铁涛老中医团队用中药治疗73例“非典”病人,实现“四个零”的奇迹,北京小汤山采用中医治疗680例“非典”病人,也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将全球“非典”11%的死亡率改写到了1.2%。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考查后,把相关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在全球推广。

    有人说,中医不认识病毒,怎么能防控疫情?扈晓宇很欣赏提问者的思考角度,并做出了解答:“传统中医的确没有病毒细菌的说法,中医的原理也不是对抗杀灭,而是调和。中医有六淫与疠气之说,研究人与自然,调整内外环境,扶正祛邪,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介绍,樊代明院士研究指出大众常用的藿香正气液在实验室中被证明没有杀菌的作用,但是它能治疗肠炎腹泻,是由于清热除湿,改变了大肠杆菌体内生存环境,对菌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促进了人体康复。具体到传染病预防方面,“三板斧”分别是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正是擅长保护易感人群。“疫情之初,我们四川就针对不同人群,推行居家防护中医药方案和中药预防大锅汤。一是中药蒸汽熏蒸和佩戴香囊,二是通过营养药膳、合理的运动、调畅情志,把身心调理到良好状态,三是服用预防中药加穴位针灸或者保健,改善体质。”他还介绍了一组最新数据——今年4月,上海市传播率相近的5个市区内10家隔离点中,6家隔离点中药服用率达到了80%以上,核酸阳性率是18.57%,另外4家隔离点的中药服用率不超过50%,这4个隔离点中的密接者核酸阳性率,最终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达到了26.82%。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说明中药代茶饮预防措施具有显著的保护性作用。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明确指出,中医药对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的病例尤为有效,中医药及早干预可以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预后。

    谈到近期发生的本轮疫情,扈晓宇指出,目前收治病例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为主,有些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干、咽痛、少痰或无痰、部分患者伴有头痛,用中医术语来说,就是表现为风热袭肺,其中无症状感染者、轻症占绝大多数。中医药治疗上整体仍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制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制订的《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第十版)》为基础,对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及密接人群、方舱医院的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高危儿童给予中药抗疫“大锅汤”。其中有咽痛者给予辛凉平剂银翘散,无咽痛者用辛凉轻剂桑菊饮,防治一体,化繁为简,便于临床的操作。而对普通型和将来有可能出现的重症、危重症病例,则将结合“三方三药”、中西医结合共同处理,特别是对危重型病例将实行一人一方、一人一策。

    对于普通人群的防疫养生,扈晓宇也给出了建议:“9月1日,省中医药局结合我省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实践经验,修订印发了第十版《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中医药预防侧重点。其中,给疫情期间居家防护的市民的预防方案是多样多层次的,比如以中药熏蒸、香囊的方式清新空气,通过穴位保健及中医传统功法进行体育锻炼等,还有合理膳食、合理运动方案,以及调畅情志、防寒保暖、规律作息等生活建议。”他还专门提醒,尽管中药“大锅汤”适用性好、安全性高,但也要注意下列事项:

    剂量不要过大:一般成人每次口服150ml,每日1-2次即可;7岁以下儿童每次口服30-50ml,每日1-2次;7岁以上儿童每次口服100ml,每日1-2次。出现胃肠道反应者、脾胃虚弱者要酌情减量。

    疗程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口服3-7天即可,无须长期使用。

    注意不要空腹服药。

    注意服用人群的个体差异,对于孕妇、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慎用,或在当地医务人员指导下慎重用药。(记者 刘畅)

    责任编辑: 刘晨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第十版技术指南更新!中医药防控在本轮疫情中怎么干?

  • 2022年09月23日 12时03分
  • 来源: 四川观察
  • 当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四川各地按照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统一部署,向高风险地区和各隔离点等重点人群发放中药“大锅汤”,以中医药力量助力疫情防控。9月22日,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专门邀请四川省中医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感染科主任扈晓宇走进直播间,与广大网友交流“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和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历史上曾经爆发的大规模瘟疫,仅有记载的就有300多次,扈晓宇表示,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到明清温病四大家不难看出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的防治中从未缺席,研究早、认识到位。除了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幅降低发病率、重症率、死亡率的表现,中医药在本世纪初的“非典”疫情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广州邓铁涛老中医团队用中药治疗73例“非典”病人,实现“四个零”的奇迹,北京小汤山采用中医治疗680例“非典”病人,也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将全球“非典”11%的死亡率改写到了1.2%。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考查后,把相关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在全球推广。

    有人说,中医不认识病毒,怎么能防控疫情?扈晓宇很欣赏提问者的思考角度,并做出了解答:“传统中医的确没有病毒细菌的说法,中医的原理也不是对抗杀灭,而是调和。中医有六淫与疠气之说,研究人与自然,调整内外环境,扶正祛邪,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介绍,樊代明院士研究指出大众常用的藿香正气液在实验室中被证明没有杀菌的作用,但是它能治疗肠炎腹泻,是由于清热除湿,改变了大肠杆菌体内生存环境,对菌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促进了人体康复。具体到传染病预防方面,“三板斧”分别是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正是擅长保护易感人群。“疫情之初,我们四川就针对不同人群,推行居家防护中医药方案和中药预防大锅汤。一是中药蒸汽熏蒸和佩戴香囊,二是通过营养药膳、合理的运动、调畅情志,把身心调理到良好状态,三是服用预防中药加穴位针灸或者保健,改善体质。”他还介绍了一组最新数据——今年4月,上海市传播率相近的5个市区内10家隔离点中,6家隔离点中药服用率达到了80%以上,核酸阳性率是18.57%,另外4家隔离点的中药服用率不超过50%,这4个隔离点中的密接者核酸阳性率,最终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达到了26.82%。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说明中药代茶饮预防措施具有显著的保护性作用。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明确指出,中医药对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的病例尤为有效,中医药及早干预可以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预后。

    谈到近期发生的本轮疫情,扈晓宇指出,目前收治病例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为主,有些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干、咽痛、少痰或无痰、部分患者伴有头痛,用中医术语来说,就是表现为风热袭肺,其中无症状感染者、轻症占绝大多数。中医药治疗上整体仍以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制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制订的《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第十版)》为基础,对防疫一线工作人员及密接人群、方舱医院的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高危儿童给予中药抗疫“大锅汤”。其中有咽痛者给予辛凉平剂银翘散,无咽痛者用辛凉轻剂桑菊饮,防治一体,化繁为简,便于临床的操作。而对普通型和将来有可能出现的重症、危重症病例,则将结合“三方三药”、中西医结合共同处理,特别是对危重型病例将实行一人一方、一人一策。

    对于普通人群的防疫养生,扈晓宇也给出了建议:“9月1日,省中医药局结合我省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实践经验,修订印发了第十版《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中医药预防侧重点。其中,给疫情期间居家防护的市民的预防方案是多样多层次的,比如以中药熏蒸、香囊的方式清新空气,通过穴位保健及中医传统功法进行体育锻炼等,还有合理膳食、合理运动方案,以及调畅情志、防寒保暖、规律作息等生活建议。”他还专门提醒,尽管中药“大锅汤”适用性好、安全性高,但也要注意下列事项:

    剂量不要过大:一般成人每次口服150ml,每日1-2次即可;7岁以下儿童每次口服30-50ml,每日1-2次;7岁以上儿童每次口服100ml,每日1-2次。出现胃肠道反应者、脾胃虚弱者要酌情减量。

    疗程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口服3-7天即可,无须长期使用。

    注意不要空腹服药。

    注意服用人群的个体差异,对于孕妇、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慎用,或在当地医务人员指导下慎重用药。(记者 刘畅)

    责任编辑: 刘晨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