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多点发力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提升惠企政策服务质效是安商、护商、稳商的重要举措。近年以来,各地认真落实《四川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实施方案》工作要求,立足实际抓好政策全量归集、精细解读、精准推送、规范申兑等工作,力求让企业知晓更直接、申请更便利、兑现更快捷,有效增强企业获得感。
一、成都市搭建“蓉易享”平台,数字化提升惠企政策事项服务效能
一是全量汇聚政策信息,构建政策全库。在“蓉易享”平台全面梳理、分类汇总、统一发布惠企政策,累计上线惠企政策文件2197件、申报事项2696项。细化拆分惠企政策申报条件、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并设置对应申报指南专栏,方便企业理解、申报。设立事项申报月历、“蓉易+”等服务专区,按照行政层级、部门、行业分类和关键字等进行筛选,分类分项进行推送。
二是开展政策企业“双画像”,实现精准匹配。多部门协同政策联审,对申报标准、申报材料等最小颗粒度拆分,形成政策标签,提升政策画像精准度。完善数据归集共享工作体系,通过企业库提供基础支撑、各地各部门动态归集共享、工作数据回流沉淀、企业自主动态丰富完善,强化涉企数据治理,提升企业画像精准度。目前已形成179项惠企政策标签,汇聚390余万家经营主体基础信息、设置数据指标项107项。基于政策企业“双画像”机制,提升惠企政策有效触达率,目前已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60万余次。
三是完善“蓉易享”平台功能,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平台政策发布模块,创新开发政策模拟器、流程配置工具等辅助功能,解决“政策发布难”问题。完善政策开放提醒功能,避免企业错过申报窗口期。拓展“预约申报”“材料管理”“智能预填”“补齐补正”等功能,支持预填写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12个常用企业信息字段,通过“电子证照库+企业材料库”体系实现法人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常用材料复用,解决材料重复提交、数据多次填报等问题。一站式全面公示申报办理进度、最终结果,实现审批全流程可视、可溯。2024年9月23日平台正式上线以来,申报办件4128件,审批通过2306件,审批通过金额1.07亿元,惠及企业1117家。
二、德阳市开展惠企政策兑现清障行动,推动惠企资金直达企业“荷包”
一是加大统筹协调,破解“信息差”。开展“惠企白条”整治行动,梳理市县两级3年内出台的282份惠企政策,废止不适应当前形势的政策57份,修订运行机制、兑现方式、工作措施等不合理的政策15份。梳理发布惠企政策事项清单,动态更新553个政策事项,编制发布1106份工作手册和申兑指南,便于企业及时全面了解政策信息。精心组织企业家早餐例会,市领导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2024年共收集政策落地、生产经营等方面问题诉求34个,帮助解决33个,解决率达97%,企业满意度达95%。
二是优化载体功能,破解“申报难”。融合“德阳惠企政策通”“德阳市民通”等平台数据和功能,升级打造“96999助企好帮手”智能平台,设置“政策分解、企业匹配、政策推送、预期测算、申报指导”等功能,实现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测算、实时推送。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惠企政策专窗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全流程为企业提供帮办服务,目前已有69项惠企政策纳入专窗“一窗申兑”。建立简易、高频、复杂事项3类台账,按照“1小时受理、3天办理、5天反馈”限时办结要求,形成“收集、研判、办理、督办、回访、评价”工作闭环。
三是加强资金保障,破解“兑现慢”。市县两级财政按1:1比例每年共出资4亿元,设立工业创新发展资金池,主要用于支持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重大项目落地等。其中,县级财政出资的2亿元,由各县(市、区)和德阳经开区以各自上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基数,按相应比例共同承担。加大国省工业、科技、招商引资等领域奖励资金争取力度,并将奖励资金注入资金池;年度结余资金自动滚存至资金池,进一步集中财政资源。2024年,全市已成功兑现惠企政策资金3.88亿元,惠及民营企业17032家。
三、攀枝花市强化服务意识、丰富服务方式推动惠企政策利企暖企
一是强化“数智赋能”,助力税惠政策精准推送。运用税收大数据,汇聚纳税主体类型、适用政策、风险事项等关键信息,汇总分析纳税人涉税(费)痕迹,细分16类66个标签,对纳税人进行精准“画像”,准确定位需求群体和内容。通过征纳互动平台等渠道分级分类推送税费优惠政策、讲解视频,并结合热点问题开展“可视答疑”,实现“面对面”政策讲解、“零时差”答疑互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兜底服”APP,对征纳互动平台未触达的纳税人开展电话兜底服务。2024年共开展可视答疑15期,累计10000余人次观看,推送税费优惠政策、提示提醒共396批次140万余户,开展兜底服务54批次、惠及1507户次纳税人,推动税费服务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二是开展“上门服务”,助力稳岗返还政策落地。通过大数据分析,明确辖区内符合政策支持条件的用人单位,做到底数清。化窗口被动守候为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将工作人员分派到各街道(镇)、社区(村),广泛宣传稳岗返还政策,主动提供政策申请指导,确保用人单位掌握政策申请流程、顺利完成申请。优化原有稳岗返还申请流程,采取系统验证免于提交社保缴费明细、信用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办理时限缩减66.7%,申报材料减少50%。申兑完成后对已享受政策的企业进行定期回访,确保政策落地落实。2024年,已向5028家单位发放稳岗补贴,兑现资金3688.5万元。
三是推行“量体裁衣”,助力科技企业发展壮大。依托政策“标签”和企业“画像”,为科技企业制定“一企一策”的帮扶措施,明确适用政策、减免事项、操作方式等。例如,针对攀枝花市睿恩光电公司,采取线上通过“电子税务局”业务系统快速兑现税惠政策,为企业节约时间、经济成本;线下组织青年宣传队、主管税务分局网格服务员开展靶向宣传辅导的方式,帮助其先后申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红利2076万元、向上申请科技研发费等资金约530万元。目前,睿恩光电已通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证。
四、内江市探索数字赋能政务服务,破解惠企政策落实难题
一是政策信息“一库”汇集。建设“甜成办”惠企平台,汇聚发改、经信、财政、人社等部门惠企事项134项,利用“智能+人工”的双重审核模式,提炼政策惠及对象、支持方式、申报时限等关键信息,细化政策标签,构建政策标签体系和政策库。采集4万多户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和行业属性、经营状况、企业规模、荣誉资质等多维度标签信息,建立“一企一档”档案库。
二是办事指南“一码”知晓。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惠企政策事项,逐项编制办事指南,明确各事项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审核流程和兑现时限。制作上线惠企政策“码上查”二维码67个,扫码即可查看政策原文和情形化梳理的办事指南。
三是智能匹配“一键”推送。运用智能算法,量化政策与企业的匹配度,对匹配度高于60%的政策,利用后台消息提醒、定时精准推送等功能,点对点推送给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提醒企业通过电脑网页端或微信小程序端查看政策详细内容、申报要求等,提前做好申报准备。2024年,发送惠企政策申报提醒短信8408条,兑付资金1.09亿元,惠及企业12935户。
四是企业诉求“一网”办理。开设12345“亲清在线”企业服务专线通道,联动督查办理惠企政策申报、兑现疑难诉求,2024受理企业诉求1023件,督促兑现各类涉企资金约500余万元。设置“智改数转”等项目管理服务专区,实时跟踪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分析企业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2024年,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发现制造行业存在融资难问题,为4户企业落实制造业风险补偿资金贷款900万元。(根据各地材料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