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数: 第5期
  • 印发日期: 2022-02-17
  • 发布机构:四川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办公室

 

  

广元市厘定政企联动“三化”目标

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广元市聚焦涉企政策出台科学化、服务供给精准化、交往行为规范化,持续完善政企联动机制,不断提升政府服务企业质效,健全政企交往监督体系,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一、持续完善政企联动机制,促进涉企政策出台科学化

一是广纳涉企意见,提高企业参与度。搭建“企业困难问题在线征集平台”,研究解决涉及重大项目、工业、服务业、外贸、民营、返乡创业等6类企业困难问题。开通“服务民营企业市长直通车”,架设问题直达市委、市政府的桥梁。开辟企业家建言献策“绿色通道”,重点关注规上工业企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商贸服务业等,累计采纳企业意见建议300余条,解决企业困难问题237个,确保出台的政策更接“地气”。二是落实信息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建立涉企政策集中公开和推送制度。涉企政策出台后,分类梳理信息清单,及时在政务公开网、实体政务大厅等公开,运用新闻媒体、“两微一端”等载体实行“一图解读”,并通过民营经济大讲堂等平台向企业广泛宣传,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惠及市场主体10万余户。三是加强决策评估,提高企业满意度。在涉企政策发生变化时,及时组织第三方机构对涉企政策的执行情况开展效果评估。对反映问题较集中、方式较强烈的涉企政策,认真组织研究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截至2021年12月,清理调整涉企政策制度131个,企业满意率达96%。

二、提升政府服务企业质效,促进涉企服务供给精准化

一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引进四川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出台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12条措施,创新推出金融产品265个,推动融资效率提升12%以上。选派690名金融服务顾问和1290名“蒲公英”金融服务志愿者,对全市534户重点企业“一对一”开展金融服务,累计为中小企业节约融资成本7842万元。二是搭建市场对接平台,解决企业产销难题。动态完善“广元造”产品生产企业产品供给名录和市场需求目录,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高层次展销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建材、食品饮料等“广元造”重点产业产销对接会,帮助企业拓展销售路子。截至2021年12月,全市举办产销对接会17场次。三是搭建人才招引平台,解决企业用人难题。推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归巢创业”行动等重大人才工程,遴选出首批“蜀道英才”203人。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08家。创新“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机制,构建“总部、研发、家在外地,基地、生产、工作在广元”的人才智力共享模式,累计引进“周末工程师”300多人、紧缺高层次人才1500多人。

三、健全政企交往监督体系,促进涉企交往行为规范化

一是划定政企交往边界,推动政企廉洁交往。制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若干措施,列出“5个可为”“7个不可为”两张正负清单,明确企业8个方面守法廉洁经营要求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十九严禁”规定。举办“阳光问政(廉)”,邀请7名民营企业家担任特约监察员。推行企业一般性违法经营行为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措施,不断巩固和深化“亲”“清”政商关系。二是做实政企双向评价,推动政企良性互动。开展“百企评执法”“百企评营商环境”等活动,由企业对38个政府部门、7个县区履行招商承诺、执行优惠政策等7个方面进行评价。持续推进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2021年评价办件453万件,满意率达100%。综合运用“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方式监管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高企业问题发现率。三是逗硬助企服务考核,推动利企措施落实。深入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清堵提速”“推广增效”“迎评升位”三大攻坚行动,对市场主体重大需求事项实行“一事一督办”,其他事项严格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并将考核情况纳入县区、市级部门年度考评重要内容。2021年督办落实企业反映问题118件,将23期成效明显典型案例纳入“好评榜”并宣传推广。对解决企业反映问题不及时的5个责任部门、3个县区、125起206人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及时查处通报。(根据广元市提供材料整理)



 

  • 图片解读
  • 文字解读
  • 视频解读
  • 访谈解读
  • 省政府常务会
  • 部门发文
  • 相关文件
  • 地方发文
  •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