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2年03月14日 20时13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栏目。为持续推进“十四五”四川公共服务发展,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健全实施保障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体、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为有益补充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规划》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来到省政府网站,解读文件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同时,今天我们的直播也将联合四川发布、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四川IPTV熊猫新闻频道等平台同步直播,欢迎各位网友通过以上平台积极参与访谈互动。余巡视,您好,首先请你给我们的广大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余华,感谢各位网友对发展和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很高兴通过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互动交流。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也再次欢迎余巡视做客到我们的直播间。那么首先请余巡视为我们开门见山地介绍一下我们此次十四五《规划》整体的一个背景。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好的,主持人。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时期,我省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基本民生底线不断筑牢兜实,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全面提升,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期盼。编制公共服务规划,统筹谋划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扩大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形成强大内需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您刚刚为我们整体的一个背景作了一个阐述。的确,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事业发展。刚刚余巡视在为我们介绍背景的时候,也提到了我们省公共服务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是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那么这些成效、这些成就具体又是什么,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好。“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省构建起了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核心、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持续增加,重点领域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9%,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二是城乡区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基层、农村、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2020年全省18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读。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统筹发展。

    三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全面增强。公办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服务资源更加丰富,供给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全省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84.8%,义务教育在校生达到834万人、专任教师达到56.65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7.56人,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3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30%,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56岁。基本实现全省电视户户通、行政村广播全覆盖,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到91.6%。

    四是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990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173亿元。社会办医稳步发展,全省民营医院达到1745家。阳光康养、森林康养等产业加快发展,医养结合机构达到312家。家政服务业加速提质扩容,家政服务企业超过8300家。“互联网+社会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社会服务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其实从您刚刚的介绍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省的公共服务在“十三五”时期是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就,无论是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看,或者是保障民生福祉来看,都有着相应的进步,那么其实我们说到,在“十四五”时期,我省面临诸多新的发展形势,那么下面就请余巡视谈谈这些新形势将对公共服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好的,主持人。“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变化,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加快推进,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质量、种类等提出更高要求,将进一步催生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家庭小型化趋势越发明显,家庭在养老育幼中的功能可能会趋于弱化,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更为突出,群众对公共服务的依赖性将逐渐增强。

    三是随着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社会领域事业和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互促共进,持续释放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潜力。

    四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有力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深度融合,促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同时,我省公共服务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仍然突出,婴幼儿照护、优质医疗、家政服务和文体旅等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较为明显,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硬件软件不协调、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基础设施不足与利用不够并存,公共服务人才支撑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活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等方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统筹谋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来加以解决。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您刚刚为我们系统地分析了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在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形势有四个方面,也点出了我省公共服务发展当中所面临的例如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我们常说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四川公共服务发展怎么干?下面,请余巡视为我们介绍一下《规划》当中的主要内容。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规划》总共6章、26节,设置1个主要发展指标表、1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表和9个重点工程项目专栏。

    第一章为规划背景。全面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省公共服务发展成效,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推进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为总体要求。提出了推进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规划到2025年,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便利,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扩容,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基本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体、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为有益补充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并提出了24项具体指标。

    第三章至第五章为规划重点任务,是规划的主体部分。其中:

    第三章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5项重点任务。同时,明确了83个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的服务内容、服务目标和服务项目。

    第四章为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提出了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水平、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推动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加大优军优抚服务保障力度、提供丰富多彩文体旅游服务项等9项重点任务。同时提出了9个重点工程项目专栏。

    第五章为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提出了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强化公共服务要素支撑、促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强公共服务领域信用建设4项重点任务。

    第六章为实施保障。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开展督促考核3项工作,推动《规划》顺利实施,我们也欢迎广大网友关注规划实施的具体进度。

    主持人:

    好的,非常谢谢余巡视为我们带来的详细介绍。其实我们注意到,在《规划》的第二章,也就是总体要求的部分,提出推进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并且是设置了24项主要发展指标,那么请问余巡视这24项的主要发展目标的设置是基于怎样的考量呢?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规划》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七有”“两保障”共9个方面,提出24项具体指标。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坚持尽力而为。《规划》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着力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围绕“七有”“两保障”均提出了相应的量化指标,并与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指标设置进行了充分的衔接。如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到2025年要达到4.5个,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等。

    二是坚持量力而行。由于四川发展欠账较多,部分领域难以在短期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结合我省财力实际和发展现状,合理设置相关发展指标。如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51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高到2平方米等。

    总体来说,24项具体指标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十四五”公共服务的量化要求,同时实现这些目标也有一定难度,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对标竞进,全力推进各项指标如期实现,也欢迎广大网友监督跟进。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24项主要发展指标在规划任务落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那么其实余巡视,我们也注意到在《规划》的第四章中还提出了9个工程专栏,明确了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下面就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专栏的具体内容?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规划》中的9个工程项目专栏分别对应发展指标中的“七有”“两保障”这9大要求。“十四五”期间,重大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

    一是幼有善育工程。力争全省90%的县(市、区)每个建成至少1所公益性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50%以上的街道建有普惠托育机构,建设100个省级儿童早期发展优质服务基地。

    二是学有优教工程。建设1000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学位约30万个,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1000万平方米、高中学校校舍100万平方米,打造100所中职名校(含技工学校)、200个名专业、100个名实训基地,培育打造15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支持4所省属国家一流高校建设。

    三是劳有应得工程。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个、公共实训基地15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0个、国家级人力资源市场2个,培育标准化人力资源服务示范企业(机构)30家,打造20家国家级、50家省级就业见习基地。

    四是病有良医工程。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省重大疫情中医药救治基地和成都、泸州、南充、达州、雅安、凉山等6个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设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区域中心实验室,建设400个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每个建制乡镇设置1所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达标卫生室,每3-10万居民和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相关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五是老有颐养工程。力争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每个县(市、区)至少拥有1个智慧养老院或智慧养老社区,每个市(州)至少开办1个老年用品市场(展示体验场所)、建设1个养老实训基地,新建或改建30家康复医院和50家护理院,支持3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对老旧住宅、公共场所等实施适老化改造,力争每个市(州)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农村示范性公益性公墓200个。

    六是住有宜居工程。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房屋250万套,力争完成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七是弱有众扶工程。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省市交界、救助量大的市县建设1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儿童福利设施、精神卫生福利设施、残疾人康复或托养设施、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城乡社区儿童之家。

    八是优军优抚工程。支持建设15个光荣院,推动退役军人总医院和3个区域性优抚医疗健康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长征丰碑、川陕苏区、将帅故里、三线建设、两弹一星、川藏公路等主题褒扬设施建设,补齐市级、县级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短板。

    九是文化体育工程。推进全省206个公共图书馆、206个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建设50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创建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级示范县,建设乡镇(街道)及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2200个,推动200个左右大中小型体育场馆向群众免费低收费开放。

    总的来看,这九大工程任务繁重,需要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和各县(市、区)政府建立台账、倒排工期,做好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建成投用,为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可以看出在十四五期间这9项重大工程的建设的内容是涵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规划当中的内容可以顺利实施。我们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众多网友朋友们的关注,下面我们来一同看看网友们关注的问题。

    “山谷”: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有哪些明显不同呢?

    主持人:

    请余巡视为我们这位网友作解答。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我认为是拓展扩大了公共服务体系内容。大家知道,《四川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主要围绕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八大领域,以各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核心,明确具体服务项目和基本标准,作为政府兜底和服务的依据和保障,所以“十三五”时期的规划主要强调的是基本公共服务,目标是促进城乡、区域、人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四五”时期,群众对公共服务质量有了更高期盼、提出了更大需求,规划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首次将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统筹纳入规划范围,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全面对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拓展服务内容、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回应新发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更高期盼,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

    二是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服务,但考虑到公共服务逐步延展提升的总体趋势,将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纳入规划范围,既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又可为公共服务今后提质升级蓄势储能,促进公共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三者有机衔接、各有侧重,有利于各部门厘清权责边界、区分轻重缓急,分类有序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其实相比于十三五,我们也是为了应对群众对于我们这种公共服务质量的更高的期盼,在十四五时期也是扩大了公共服务的体系内容,也再次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我们继续来看。

    春田:如何让社会力量进一步参加到公共服务中来?

    主持人:

    请您为我们这位网友作解答。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谢谢春田网友的提问。社会力量是公共服务重要供给主体,在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更是大有可为,参与方式会因公共服务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来说: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为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需要由政府承担兜底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主要责任,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是政府,但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

    在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为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需求,提供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需要政府通过提供一揽子“政策包”,支持公益性社会机构或市场主体提供普惠性“服务包”,实现大多数群众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比如当前我们开展的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主要是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托育机构,并在土地供给、房屋租金减免、税费减免、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社会力量也可以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广泛参与,从而降低养老托育机构建设和运营成本,同时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托育机构则要在养老床位收费、托位收费等方面承诺普惠性价格,从而有效扩大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

    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比如家政服务、教育、健康管理、文化旅游、体育健身、餐饮住宿、商业零售等,这些服务主要由市场供给、价格由市场决定,群众付费享有服务,政府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产业规范可持续发展,鼓励市场主体提供品质化市场服务,支持企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促进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以及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我们都允许,并且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并有相应的政策。再次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我们继续来看。

    画中画:目前,婴幼儿照护服务存在明显不足,如何补缺?

    主持人:

    请您为我们这位网友作解答。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这位网友的提问十分的重要。的确,婴幼儿照护服务是当前重要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生育意愿,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不足、收费偏高直接导致群众不愿生、不敢生。

    根据省卫生健康委问卷调查,全省30%的婴幼儿家庭希望将小孩送到托育机构,其中近60%的家庭希望送托到公益性普惠性托育机构。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逐步加深,育儿家庭对社会化托育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扩大普惠托育供给势在必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扩大公办托育服务供给。主要是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公办幼儿园、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置托育服务设施,以及支持国有企业建设托育机构,推进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促进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与托育紧密结合,多种渠道增加公办托育资源供给。

    二是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前面我们提到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就是政府在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托育场地租金减免、水电气价格优惠、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降低社会办托育机构建设运营成本,托育机构收费价格一般不超过当地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当然,也鼓励用人单位、产业园区等利用闲置场地改造为托育设施,为职工及周边居民提供托育服务。

    三是支持托育服务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针对托育服务需求层次更高的家庭,支持托育机构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托育服务,积极培育托育服务知名品牌,促进托育机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的确,婴幼儿照护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群众的生育意愿,在十四五时期,我们也计划通过扩大公办托育服务供给等三项措施,不断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质量,那么再一次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我们继续来看。

    志存高远: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如何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是我们长期存在一个事实。当前我省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总体上城市公共服务数量较多、质量较好,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较少、质量偏低。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式加以解决。

    一是统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去年底,21个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印发了《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确了“七有”“两保障”共九个方面、83项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事项、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标准,同时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整合衔接。

    二是促进城市优质公共服务下沉延伸。推动构建以县级优质公共服务机构为龙头的城乡公共服务共同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持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促进城市教育、医疗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下沉。同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权利。

    三是增强片区公共服务水平。在深化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中,科学划分县域内镇级和村级片区,围绕中心镇(村)统筹配置片区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养老、托育、应急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批县域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次中心,构建更好满足农村居民需要的便捷生活服务圈。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其实我们城乡之间的这种发展不平衡,从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我省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但同时也另一方面,我们也是能感受到资源配置的一个不平衡,那么下一步我们也将通过三个措施来不断发力。那么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一次感谢余巡视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带来耐心的解答,也感谢各位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最后,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2年03月14日 20时13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栏目。为持续推进“十四五”四川公共服务发展,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健全实施保障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部署,提出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体、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为有益补充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规划》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来到省政府网站,解读文件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同时,今天我们的直播也将联合四川发布、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四川IPTV熊猫新闻频道等平台同步直播,欢迎各位网友通过以上平台积极参与访谈互动。余巡视,您好,首先请你给我们的广大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余华,感谢各位网友对发展和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很高兴通过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互动交流。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也再次欢迎余巡视做客到我们的直播间。那么首先请余巡视为我们开门见山地介绍一下我们此次十四五《规划》整体的一个背景。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好的,主持人。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时期,我省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基本民生底线不断筑牢兜实,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全面提升,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十四五”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期盼。编制公共服务规划,统筹谋划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扩大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形成强大内需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您刚刚为我们整体的一个背景作了一个阐述。的确,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事业发展。刚刚余巡视在为我们介绍背景的时候,也提到了我们省公共服务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是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那么这些成效、这些成就具体又是什么,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好。“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全省构建起了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核心、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持续增加,重点领域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9%,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1.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二是城乡区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持续向基层、农村、边远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2020年全省18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实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读。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统筹发展。

    三是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全面增强。公办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创新,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服务资源更加丰富,供给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全省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84.8%,义务教育在校生达到834万人、专任教师达到56.65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7.56人,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3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30%,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56岁。基本实现全省电视户户通、行政村广播全覆盖,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到91.6%。

    四是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990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7173亿元。社会办医稳步发展,全省民营医院达到1745家。阳光康养、森林康养等产业加快发展,医养结合机构达到312家。家政服务业加速提质扩容,家政服务企业超过8300家。“互联网+社会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社会服务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其实从您刚刚的介绍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省的公共服务在“十三五”时期是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就,无论是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看,或者是保障民生福祉来看,都有着相应的进步,那么其实我们说到,在“十四五”时期,我省面临诸多新的发展形势,那么下面就请余巡视谈谈这些新形势将对公共服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好的,主持人。“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变化,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加快推进,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质量、种类等提出更高要求,将进一步催生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家庭小型化趋势越发明显,家庭在养老育幼中的功能可能会趋于弱化,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更为突出,群众对公共服务的依赖性将逐渐增强。

    三是随着公建民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社会领域事业和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互促共进,持续释放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潜力。

    四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有力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深度融合,促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效能。

    同时,我省公共服务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养老服务、住房保障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仍然突出,婴幼儿照护、优质医疗、家政服务和文体旅等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较为明显,城乡区域间资源配置不均衡、硬件软件不协调、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基础设施不足与利用不够并存,公共服务人才支撑不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活力还有待进一步激发等方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统筹谋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来加以解决。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您刚刚为我们系统地分析了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在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形势有四个方面,也点出了我省公共服务发展当中所面临的例如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我们常说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四川公共服务发展怎么干?下面,请余巡视为我们介绍一下《规划》当中的主要内容。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规划》总共6章、26节,设置1个主要发展指标表、1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表和9个重点工程项目专栏。

    第一章为规划背景。全面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省公共服务发展成效,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推进公共服务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为总体要求。提出了推进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规划到2025年,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便利,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扩容,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基本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体、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为有益补充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并提出了24项具体指标。

    第三章至第五章为规划重点任务,是规划的主体部分。其中:

    第三章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5项重点任务。同时,明确了83个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的服务内容、服务目标和服务项目。

    第四章为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提出了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水平、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推动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加大优军优抚服务保障力度、提供丰富多彩文体旅游服务项等9项重点任务。同时提出了9个重点工程项目专栏。

    第五章为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提出了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强化公共服务要素支撑、促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强公共服务领域信用建设4项重点任务。

    第六章为实施保障。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开展督促考核3项工作,推动《规划》顺利实施,我们也欢迎广大网友关注规划实施的具体进度。

    主持人:

    好的,非常谢谢余巡视为我们带来的详细介绍。其实我们注意到,在《规划》的第二章,也就是总体要求的部分,提出推进公共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并且是设置了24项主要发展指标,那么请问余巡视这24项的主要发展目标的设置是基于怎样的考量呢?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规划》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七有”“两保障”共9个方面,提出24项具体指标。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坚持尽力而为。《规划》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着力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围绕“七有”“两保障”均提出了相应的量化指标,并与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指标设置进行了充分的衔接。如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到2025年要达到4.5个,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等。

    二是坚持量力而行。由于四川发展欠账较多,部分领域难以在短期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结合我省财力实际和发展现状,合理设置相关发展指标。如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51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高到2平方米等。

    总体来说,24项具体指标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十四五”公共服务的量化要求,同时实现这些目标也有一定难度,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对标竞进,全力推进各项指标如期实现,也欢迎广大网友监督跟进。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24项主要发展指标在规划任务落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那么其实余巡视,我们也注意到在《规划》的第四章中还提出了9个工程专栏,明确了许多重大工程项目,下面就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专栏的具体内容?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规划》中的9个工程项目专栏分别对应发展指标中的“七有”“两保障”这9大要求。“十四五”期间,重大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

    一是幼有善育工程。力争全省90%的县(市、区)每个建成至少1所公益性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50%以上的街道建有普惠托育机构,建设100个省级儿童早期发展优质服务基地。

    二是学有优教工程。建设1000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学位约30万个,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1000万平方米、高中学校校舍100万平方米,打造100所中职名校(含技工学校)、200个名专业、100个名实训基地,培育打造15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支持4所省属国家一流高校建设。

    三是劳有应得工程。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个、公共实训基地15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0个、国家级人力资源市场2个,培育标准化人力资源服务示范企业(机构)30家,打造20家国家级、50家省级就业见习基地。

    四是病有良医工程。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省重大疫情中医药救治基地和成都、泸州、南充、达州、雅安、凉山等6个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设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区域中心实验室,建设400个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每个建制乡镇设置1所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达标卫生室,每3-10万居民和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相关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五是老有颐养工程。力争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每个县(市、区)至少拥有1个智慧养老院或智慧养老社区,每个市(州)至少开办1个老年用品市场(展示体验场所)、建设1个养老实训基地,新建或改建30家康复医院和50家护理院,支持3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对老旧住宅、公共场所等实施适老化改造,力争每个市(州)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农村示范性公益性公墓200个。

    六是住有宜居工程。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房屋250万套,力争完成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七是弱有众扶工程。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省市交界、救助量大的市县建设1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儿童福利设施、精神卫生福利设施、残疾人康复或托养设施、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城乡社区儿童之家。

    八是优军优抚工程。支持建设15个光荣院,推动退役军人总医院和3个区域性优抚医疗健康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长征丰碑、川陕苏区、将帅故里、三线建设、两弹一星、川藏公路等主题褒扬设施建设,补齐市级、县级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短板。

    九是文化体育工程。推进全省206个公共图书馆、206个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建设50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创建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级示范县,建设乡镇(街道)及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2200个,推动200个左右大中小型体育场馆向群众免费低收费开放。

    总的来看,这九大工程任务繁重,需要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和各县(市、区)政府建立台账、倒排工期,做好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建成投用,为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可以看出在十四五期间这9项重大工程的建设的内容是涵盖了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规划当中的内容可以顺利实施。我们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众多网友朋友们的关注,下面我们来一同看看网友们关注的问题。

    “山谷”: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有哪些明显不同呢?

    主持人:

    请余巡视为我们这位网友作解答。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我认为是拓展扩大了公共服务体系内容。大家知道,《四川省“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主要围绕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八大领域,以各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核心,明确具体服务项目和基本标准,作为政府兜底和服务的依据和保障,所以“十三五”时期的规划主要强调的是基本公共服务,目标是促进城乡、区域、人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四五”时期,群众对公共服务质量有了更高期盼、提出了更大需求,规划在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首次将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统筹纳入规划范围,主要有三方面考虑:

    一是全面对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拓展服务内容、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回应新发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更高期盼,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

    二是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服务,但考虑到公共服务逐步延展提升的总体趋势,将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纳入规划范围,既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又可为公共服务今后提质升级蓄势储能,促进公共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三者有机衔接、各有侧重,有利于各部门厘清权责边界、区分轻重缓急,分类有序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其实相比于十三五,我们也是为了应对群众对于我们这种公共服务质量的更高的期盼,在十四五时期也是扩大了公共服务的体系内容,也再次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我们继续来看。

    春田:如何让社会力量进一步参加到公共服务中来?

    主持人:

    请您为我们这位网友作解答。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谢谢春田网友的提问。社会力量是公共服务重要供给主体,在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更是大有可为,参与方式会因公共服务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来说: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为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需要由政府承担兜底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主要责任,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是政府,但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

    在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为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需求,提供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需要政府通过提供一揽子“政策包”,支持公益性社会机构或市场主体提供普惠性“服务包”,实现大多数群众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比如当前我们开展的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主要是通过财政资金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托育机构,并在土地供给、房屋租金减免、税费减免、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社会力量也可以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广泛参与,从而降低养老托育机构建设和运营成本,同时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托育机构则要在养老床位收费、托位收费等方面承诺普惠性价格,从而有效扩大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

    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比如家政服务、教育、健康管理、文化旅游、体育健身、餐饮住宿、商业零售等,这些服务主要由市场供给、价格由市场决定,群众付费享有服务,政府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产业规范可持续发展,鼓励市场主体提供品质化市场服务,支持企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促进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在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以及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我们都允许,并且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并有相应的政策。再次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我们继续来看。

    画中画:目前,婴幼儿照护服务存在明显不足,如何补缺?

    主持人:

    请您为我们这位网友作解答。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这位网友的提问十分的重要。的确,婴幼儿照护服务是当前重要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生育意愿,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不足、收费偏高直接导致群众不愿生、不敢生。

    根据省卫生健康委问卷调查,全省30%的婴幼儿家庭希望将小孩送到托育机构,其中近60%的家庭希望送托到公益性普惠性托育机构。随着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逐步加深,育儿家庭对社会化托育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扩大普惠托育供给势在必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扩大公办托育服务供给。主要是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公办幼儿园、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置托育服务设施,以及支持国有企业建设托育机构,推进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发展,促进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与托育紧密结合,多种渠道增加公办托育资源供给。

    二是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前面我们提到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就是政府在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托育场地租金减免、水电气价格优惠、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降低社会办托育机构建设运营成本,托育机构收费价格一般不超过当地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当然,也鼓励用人单位、产业园区等利用闲置场地改造为托育设施,为职工及周边居民提供托育服务。

    三是支持托育服务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针对托育服务需求层次更高的家庭,支持托育机构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托育服务,积极培育托育服务知名品牌,促进托育机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的确,婴幼儿照护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群众的生育意愿,在十四五时期,我们也计划通过扩大公办托育服务供给等三项措施,不断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质量,那么再一次感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我们继续来看。

    志存高远: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如何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

    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是我们长期存在一个事实。当前我省城乡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总体上城市公共服务数量较多、质量较好,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较少、质量偏低。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式加以解决。

    一是统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去年底,21个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印发了《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确了“七有”“两保障”共九个方面、83项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事项、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标准,同时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建设标准,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整合衔接。

    二是促进城市优质公共服务下沉延伸。推动构建以县级优质公共服务机构为龙头的城乡公共服务共同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持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促进城市教育、医疗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下沉。同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权利。

    三是增强片区公共服务水平。在深化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中,科学划分县域内镇级和村级片区,围绕中心镇(村)统筹配置片区公共服务资源,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养老、托育、应急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批县域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次中心,构建更好满足农村居民需要的便捷生活服务圈。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余巡视,其实我们城乡之间的这种发展不平衡,从一方面可以体现出我省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但同时也另一方面,我们也是能感受到资源配置的一个不平衡,那么下一步我们也将通过三个措施来不断发力。那么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一次感谢余巡视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带来耐心的解答,也感谢各位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最后,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