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十四五”规划丨公共服务如何做到“七有”“两保障”

  • 2022年03月14日 20时56分
  • 来源: 四川观察
  • 【字体:
  • 《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印发,它从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健全实施保障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未来我们将享受到哪些公共服务?民生福祉将达到怎样的新水平?3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邀请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做详细解读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到2025年,我们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体、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为有益补充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余华首先介绍了《规划》出台的背景、目标等相关情况。“十三五”时期,全省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基本民生底线不断筑牢兜实——教育、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重点领域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区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全面增强、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十四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家庭小型化趋势越发明显,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础设施不足与利用不够并存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规划》以6章、26节的篇幅明确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实施保障措施等内容。


    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规划》提出了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5项重点任务。同时,明确了83个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的服务内容、服务目标和服务项目。

    在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方面,《规划》提出了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水平、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推动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加大优军优抚服务保障力度、提供丰富多彩文体旅游服务9项重点任务。同时提出了9个重点工程项目专栏。

    在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方面,《规划》提出了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强化公共服务要素支撑、促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强公共服务领域信用建设4项重点任务。

    “《规划》聚焦‘七有’‘两保障’共9个方面提出24项具体指标,这一方面是坚持尽力而为,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另一方面也充分结合我省实际,坚持量力而行。”余华着重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推进的重大工程建设内容——

    一是幼有善育工程。力争全省90%的县(市、区)每个建成至少1所公益性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50%以上的街道建有普惠托育机构,建设100个省级儿童早期发展优质服务基地。

    二是学有优教工程。建设1000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学位约30万个,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1000万平方米、高中学校校舍100万平方米,打造100所中职名校(含技工学校)、200个名专业、100个名实训基地,培育打造15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支持4所省属国家一流高校建设。

    三是劳有应得工程。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个、公共实训基地15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0个、国家级人力资源市场2个,培育标准化人力资源服务示范企业(机构)30家,打造20家国家级、50家省级就业见习基地。

    四是病有良医工程。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省重大疫情中医药救治基地和成都、泸州、南充、达州、雅安、凉山等6个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设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区域中心实验室,建设400个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每个建制乡镇设置1所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达标卫生室,每3-10万居民和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相关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五是老有颐养工程。力争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个智慧养老院或智慧养老社区,每个市(州)至少开办1个老年用品市场(展示体验场所)、建设1个养老实训基地,新建或改建30家康复医院和50家护理院,支持3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对老旧住宅、公共场所等实施适老化改造,力争每个市(州)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

    六是住有宜居工程。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房屋250万套,力争完成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七是弱有众扶工程。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省市交界、救助量大的市县建设1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儿童福利设施、精神卫生福利设施、残疾人康复或托养设施、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城乡社区儿童之家。

    八是优军优抚工程。支持建设15个光荣院,推动退役军人总医院和3个区域性优抚医疗健康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长征丰碑、川陕苏区、将帅故里、三线建设、两弹一星、川藏公路等主题褒扬设施建设,补齐市级、县级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短板。

    九是文化体育工程。推进全省206个公共图书馆、206个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建设50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创建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级示范县,建设乡镇(街道)及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2200个,推动200个左右大中小型体育场馆向群众免费低收费开放。

    “相比‘十三五’规划主要强调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四五’规划为了更好地回应群众的更高期盼,首次将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统筹纳入规划范围。”余华进一步介绍说,在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将提供一揽子“政策包”来支持公益性社会机构或市场主体提供普惠性“服务包”,实现大多数群众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比如在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中已给出了土地供给、税费减免、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支持措施。而在家政、健康管理、文旅、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政府则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产业规范可持续发展。

    在互动交流环节,余华还就网友关心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问题一一作答。(记者 刘畅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读懂“十四五”规划丨公共服务如何做到“七有”“两保障”

  • 2022年03月14日 20时56分
  • 来源: 四川观察
  • 《四川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印发,它从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健全实施保障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未来我们将享受到哪些公共服务?民生福祉将达到怎样的新水平?3月1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邀请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余华做详细解读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到2025年,我们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基本公共服务和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为主体、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为有益补充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余华首先介绍了《规划》出台的背景、目标等相关情况。“十三五”时期,全省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基本民生底线不断筑牢兜实——教育、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重点领域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区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全面增强、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十四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家庭小型化趋势越发明显,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础设施不足与利用不够并存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规划》以6章、26节的篇幅明确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实施保障措施等内容。


    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规划》提出了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发展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5项重点任务。同时,明确了83个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的服务内容、服务目标和服务项目。

    在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方面,《规划》提出了提升普惠托育服务水平、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推动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加大优军优抚服务保障力度、提供丰富多彩文体旅游服务9项重点任务。同时提出了9个重点工程项目专栏。

    在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方面,《规划》提出了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强化公共服务要素支撑、促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强公共服务领域信用建设4项重点任务。

    “《规划》聚焦‘七有’‘两保障’共9个方面提出24项具体指标,这一方面是坚持尽力而为,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另一方面也充分结合我省实际,坚持量力而行。”余华着重介绍了“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推进的重大工程建设内容——

    一是幼有善育工程。力争全省90%的县(市、区)每个建成至少1所公益性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50%以上的街道建有普惠托育机构,建设100个省级儿童早期发展优质服务基地。

    二是学有优教工程。建设1000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幼儿学位约30万个,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1000万平方米、高中学校校舍100万平方米,打造100所中职名校(含技工学校)、200个名专业、100个名实训基地,培育打造15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支持4所省属国家一流高校建设。

    三是劳有应得工程。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个、公共实训基地15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0个、国家级人力资源市场2个,培育标准化人力资源服务示范企业(机构)30家,打造20家国家级、50家省级就业见习基地。

    四是病有良医工程。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省重大疫情中医药救治基地和成都、泸州、南充、达州、雅安、凉山等6个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建设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区域中心实验室,建设400个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每个建制乡镇设置1所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达标卫生室,每3-10万居民和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内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相关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省级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特色重点医院。

    五是老有颐养工程。力争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个智慧养老院或智慧养老社区,每个市(州)至少开办1个老年用品市场(展示体验场所)、建设1个养老实训基地,新建或改建30家康复医院和50家护理院,支持30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医养结合示范中心,对老旧住宅、公共场所等实施适老化改造,力争每个市(州)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

    六是住有宜居工程。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房屋250万套,力争完成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七是弱有众扶工程。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省市交界、救助量大的市县建设1个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性儿童福利设施、精神卫生福利设施、残疾人康复或托养设施、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城乡社区儿童之家。

    八是优军优抚工程。支持建设15个光荣院,推动退役军人总医院和3个区域性优抚医疗健康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长征丰碑、川陕苏区、将帅故里、三线建设、两弹一星、川藏公路等主题褒扬设施建设,补齐市级、县级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短板。

    九是文化体育工程。推进全省206个公共图书馆、206个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建设50个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创建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级示范县,建设乡镇(街道)及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2200个,推动200个左右大中小型体育场馆向群众免费低收费开放。

    “相比‘十三五’规划主要强调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四五’规划为了更好地回应群众的更高期盼,首次将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业统筹纳入规划范围。”余华进一步介绍说,在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政府将提供一揽子“政策包”来支持公益性社会机构或市场主体提供普惠性“服务包”,实现大多数群众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比如在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中已给出了土地供给、税费减免、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支持措施。而在家政、健康管理、文旅、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方面,政府则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产业规范可持续发展。

    在互动交流环节,余华还就网友关心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等问题一一作答。(记者 刘畅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