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皮肤病频发怎么办 中医药防治小妙招来啦

  • 2021年11月23日 21时38分
  • 来源: 封面新闻
  • 【字体:
  • 冬季气候干燥,也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期,皮肤瘙痒症、湿疹、银屑病、面部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疾病困扰着很多人。

    11月23日,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米雄飞主任,做客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冬季常见病预防治疗-皮肤病中医药防治”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冬季皮肤最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又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米雄飞说,冬季空气干燥,很容易引起瘙痒。皮肤瘙痒看似不是什么大的毛病,却也不能忽视,瘙痒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社交,形成自卑的心理。而且对社会和家庭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例如角质层被损坏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则有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发红、瘙痒等一系列问题;不正确的饮食或服用药物:比如喜欢吃海鲜、牛羊肉、蘑菇魔芋、香菜等发物,或服用抗生素、化学制剂等药物等也可能引起皮肤的瘙痒;吸入粉尘、环境因素、皮肤接触物等都可能会引起皮肤的瘙痒。

    在直播过程中,米雄飞也纠正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皮肤瘙痒的误区:如高温热水洗澡,会出现越烫越痒、越痒越烫的恶性循环;用力擦洗皮肤,想把皮肤洗干净,反而会破坏皮肤自我保护的能力;乱抓、用火烤、用刀刮等这些物理手段,会严重破坏皮肤屏障,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感染;常穿不透气或紧身等多为尼龙等材质的衣服,会刺激皮肤加重不适症状;使用偏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会加重瘙痒。


    冬季皮肤病的中医药防治小妙招

    针对于冬季易发的皮肤病,又有哪些中医药防治的小妙招呢?米雄飞主要从传统中医外治法及食疗法两大方面给广大网友推荐了几个小妙招。

    米雄飞表示临床中常用的外治法有:中药药浴疗法、耳穴压丸埋豆法、针刺疗法、自血疗法、穴位埋线、走罐、火针疗法等,他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中药药浴疗法

    中药药浴法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药水盛于器皿内,浸泡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它不同于一般的洗浴、温泉浴,而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因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通过透皮吸收进入血液,故较之内服药有见效快、舒适性强、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方法二:耳穴压丸埋豆法

    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

    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皮肤瘙痒可选择神门、肝、脾、皮质下、肺、肾上腺等穴位。

    除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外,米雄飞也为大家带来了三款食疗法:

    第一款:无花果南杏排骨汤:无花果8枚,光南杏15克,排骨500克,陈皮5克,常规煲约2小时,加盐调味。

    第二款:莲子黑米粥:莲子30克、红枣8颗、百合20克、黑米100克、冰糖30克。将莲子洗净后去心,红枣洗净后去核,百合和黑米淘洗干净,冰糖打碎。把黑米、红枣、莲子、百合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先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煮30分钟,最后加入冰糖屑搅匀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祛风热、止瘙痒。

    第三款:薏米绿豆汤:取薏米、绿豆各30克。将薏米、绿豆分别洗干净,放入炖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先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炖煮35分钟,最后加入盐、味精和香油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清热、利湿、止痒,对湿热下注型皮肤瘙痒症有疗效。

    在网友提问环节,针对于网友提问“一到秋冬天,皮肤非常干,腿上像蛇脱皮一样,有很多皮屑,擦了润肤乳也得不到缓解”的问题。米雄飞说:这种情况考虑是干性湿疹,这种疾病也是冬天多发,老年人多见,因为老年人皮脂腺功能降低。最常见的就是发生在小腿伸侧。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跟裂纹一样的改变,或者大理石样改变。

    关于治疗,既然叫干性湿疹,首先要把“干”去掉,多使用润肤剂,比如凡士林、维生素E霜,我们医院有自己研发的院内制剂愈肤膏。少洗澡,少使用碱性肥皂和洗面奶,避免洗浴水温过高,避免搔抓。如果瘙痒明显,可配合抗组胺药物比如氯雷他定片等。(记者 曾亚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冬季皮肤病频发怎么办 中医药防治小妙招来啦

  • 2021年11月23日 21时38分
  • 来源: 封面新闻
  • 冬季气候干燥,也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期,皮肤瘙痒症、湿疹、银屑病、面部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疾病困扰着很多人。

    11月23日,四川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米雄飞主任,做客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就“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冬季常见病预防治疗-皮肤病中医药防治”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冬季皮肤最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又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米雄飞说,冬季空气干燥,很容易引起瘙痒。皮肤瘙痒看似不是什么大的毛病,却也不能忽视,瘙痒不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患者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社交,形成自卑的心理。而且对社会和家庭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例如角质层被损坏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则有可能会引起皮肤干燥、发红、瘙痒等一系列问题;不正确的饮食或服用药物:比如喜欢吃海鲜、牛羊肉、蘑菇魔芋、香菜等发物,或服用抗生素、化学制剂等药物等也可能引起皮肤的瘙痒;吸入粉尘、环境因素、皮肤接触物等都可能会引起皮肤的瘙痒。

    在直播过程中,米雄飞也纠正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皮肤瘙痒的误区:如高温热水洗澡,会出现越烫越痒、越痒越烫的恶性循环;用力擦洗皮肤,想把皮肤洗干净,反而会破坏皮肤自我保护的能力;乱抓、用火烤、用刀刮等这些物理手段,会严重破坏皮肤屏障,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感染;常穿不透气或紧身等多为尼龙等材质的衣服,会刺激皮肤加重不适症状;使用偏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会加重瘙痒。


    冬季皮肤病的中医药防治小妙招

    针对于冬季易发的皮肤病,又有哪些中医药防治的小妙招呢?米雄飞主要从传统中医外治法及食疗法两大方面给广大网友推荐了几个小妙招。

    米雄飞表示临床中常用的外治法有:中药药浴疗法、耳穴压丸埋豆法、针刺疗法、自血疗法、穴位埋线、走罐、火针疗法等,他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中药药浴疗法

    中药药浴法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药水盛于器皿内,浸泡身体的某些部位或全身,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它不同于一般的洗浴、温泉浴,而是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因药物不经胃肠破坏,直接作用于皮肤,并通过透皮吸收进入血液,故较之内服药有见效快、舒适性强、毒副作用少等优点,因此被医学界誉为“绿色疗法”,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

    方法二:耳穴压丸埋豆法

    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

    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皮肤瘙痒可选择神门、肝、脾、皮质下、肺、肾上腺等穴位。

    除传统中医疗法中的外治法之外,米雄飞也为大家带来了三款食疗法:

    第一款:无花果南杏排骨汤:无花果8枚,光南杏15克,排骨500克,陈皮5克,常规煲约2小时,加盐调味。

    第二款:莲子黑米粥:莲子30克、红枣8颗、百合20克、黑米100克、冰糖30克。将莲子洗净后去心,红枣洗净后去核,百合和黑米淘洗干净,冰糖打碎。把黑米、红枣、莲子、百合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先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煮30分钟,最后加入冰糖屑搅匀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祛风热、止瘙痒。

    第三款:薏米绿豆汤:取薏米、绿豆各30克。将薏米、绿豆分别洗干净,放入炖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先大火烧沸,再改小火炖煮35分钟,最后加入盐、味精和香油即可食用。每日1次,可清热、利湿、止痒,对湿热下注型皮肤瘙痒症有疗效。

    在网友提问环节,针对于网友提问“一到秋冬天,皮肤非常干,腿上像蛇脱皮一样,有很多皮屑,擦了润肤乳也得不到缓解”的问题。米雄飞说:这种情况考虑是干性湿疹,这种疾病也是冬天多发,老年人多见,因为老年人皮脂腺功能降低。最常见的就是发生在小腿伸侧。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跟裂纹一样的改变,或者大理石样改变。

    关于治疗,既然叫干性湿疹,首先要把“干”去掉,多使用润肤剂,比如凡士林、维生素E霜,我们医院有自己研发的院内制剂愈肤膏。少洗澡,少使用碱性肥皂和洗面奶,避免洗浴水温过高,避免搔抓。如果瘙痒明显,可配合抗组胺药物比如氯雷他定片等。(记者 曾亚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