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1年06月03日 21时53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近年来,我省小城镇建设成就显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我省先后开展了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城镇建设、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试点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基础。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工作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同志,就“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新理念 构建我省小城镇发展新格局”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同时今天我们的直播将联合新华网、四川发布、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封面新闻联合直播。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邱巡,您好!首先请您给广大网友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很高兴通过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和大家互动交流,谢谢。

    主持人:

    邱巡,中心镇建设发展作为省委省政府“十四五”期间,我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目标,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我省中心镇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好的,近年来,我省小城镇建设成就显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我省先后开展了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城镇建设、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试点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基础。自2014年我省以“百镇建设行动”为抓手,推动小城镇发展,通过集中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给予资金、土地和政策支持,赋予一定改革创新的职能,各试点镇优先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批综合实力强、带动能力好、服务能力优、具有示范作用的小城镇,在全省逐步形成了“百镇示范引领、千镇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我省有国家级重点镇277个,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城镇20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576个,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32个,省级特色小城镇120个。至2020年底,“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共整合省级财政和住房城乡建设专项资金52.6亿元,累计完成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1976.04亿元、产业发展建设投资4152.31亿元,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201.84万人。小城镇发展短板进一步补齐,城镇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2019年,我省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打破了原有区划设置间的壁垒和体制障碍,重塑了经济地理格局,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服务实现优化配置,有效提升了一批小城镇的统筹资源配置和辐射带动能力,使资源基础好、产业条件好的小城镇不断做大做强,从而全面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全省乡镇街道总数从4610个降低到3101个,共减少乡级政区1509个,减幅32.73%(乡镇总数从4259个降低到2642个,减少38%,其中建制镇2016个、乡626个)。乡级政区平均户籍人口由1.8万人增至2.93万人,平均幅员面积由106平方公里增至156.7平方公里。一批“大镇”涌现出来,其行政区域和管辖人口更广,进一步吸引原有区域的农业人口向经济条件、区位优势更好的中心镇流动,为“大镇”变“强镇”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

    好的,谢谢。省委、省政府为什么要在2020年提出推动全省中心镇改革发展?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四川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小城镇发展,持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推动小城镇不断改革发展。2019年10月,全省召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会议,清华书记指出“这次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是一大批中心镇将迅速崛起,起到承载产业集聚、分担县城功能、支撑县域发展的重要作用”。2019年12月,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研究制定做大做强中心镇的政策措施,将中心镇的培育创建工作作为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项工作也纳入了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事项。

    值得强调的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构建我省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中心镇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新型城乡格局的重要底部基础,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的重要探索,推动中心镇改革发展是优化我省县域空间布局、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增强新型城镇化承载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

    2020年9月1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川委办〔2020〕1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全省中心镇改革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厘清了一条符合四川省情的“中心镇”发展之路。

    主持人:

    谢谢邱巡,相信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做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请问中心镇如何定义?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主要工作内容具体是什么?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指导意见》将中心镇定义为“距离城市有一定距离,服务人口较多,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发展潜力较大、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并有条件发展成为小城市和县域副中心的建制镇。要理解什么是中心镇需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中心镇是一个“点面兼具”的概念,培育中心镇既要充分考虑镇域内的资源环境禀赋,也要关注镇区的既有建设基础条件;二是中心镇需要在多维度体现“中心”属性,不仅是地域空间层面,还包括规模、产业、服务等方面也均有特定的标准,支撑其作为片区首位城镇,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节点作用。因此,培育中心镇不是扶持弱镇小镇,更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对有生命力的大镇、强镇的一次补短板、强弱项和全面综合提升。

    基于上述理解《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中心镇改革发展的“6+5”工作框架,包括“六大提升工程”和“五项改革措施”,其中“六大提升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着力完善城镇功能。中心镇作为中心地位,首先是要加强与重要交通枢纽的连接,在人口聚集、承担区域职能等方面将中心镇置身于更广泛的经济圈层谋求发展。其次是优化提升镇区交通环境,同时不断提升中心镇承载能力。

    二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在医疗卫生方面,积极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切实打造县域次医疗中心。教育文体方面,强化供给服务水平,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深化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学校建设。养老扶幼方面,加强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强化托育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关爱活动。对于住房而言,中心镇要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改善建设品质,引导有意愿买房的城镇、农村人口就地置业。其次,要严格规范城镇建成区农民自建房,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和住房建设管理,提升场镇建设水平。

    三是实施产业集聚提升工程,着力强化产镇融合。要进一步找准特色主导产业方向,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和巩固特色产业品牌,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强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文旅融合、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生、“宅经济”等新业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农业、工业、商贸、旅游强镇,使中心镇切实成为县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战场。

    四是实施环境风貌提升工程,着力打造美丽城镇。加强中心镇生态本底保护与建设。通过节点打造、廊道控制,构建形态多样、规模适宜、分布均衡、功能互补的小城镇生态绿地系统。进一步加强中心镇的风貌管理,鼓励对重要街区、主干道沿线、滨水地段等重要地段开展详细设计,从点连线到面整体提升城镇环境。

    五是实施文化传承工程,着力彰显人文特色。我省有5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其中国家级31个),1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中国家级6个),1046个省级传统村落(其中国家级333个),文化资源其实很丰富,但是大都还停留在单纯的“保护”层面,利用方式简单粗放。《指导意见》中提出实施中心镇文化记忆工程,既要加强文化资源普查,打造一批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传习所等文化保护示范基地,也要通过资源对接、跨界合作、平台搭建等方式,依托文化场景化、活态化、生动化的传承途径,推动文化资源在实践体验、商业经营中保护与传承。

    六是实施城镇治理提升工程,着力释放基层活力。一方面要加快城镇治理数字化建设,建设多元化服务和信息,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综合治理数字化平台向中心镇延伸,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强化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城镇治理主动处置效能。另一方面坚持党建统领,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落实镇级、村级、社区主体责任,形成协同联动的网格化治理架构,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物业服务企业、驻镇单位(企业)积极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步建立完善“前台+后台”运行新机制,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各类办事指导或代办服务,打造新“枫桥式”基层站所,实现便民服务镇域全覆盖。

    “五项改革措施”则是通过创新规划编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政和投融资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人才振兴制度五方面多领域的改革,为中心镇改革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措施支撑。

    主持人:

    好的。谢谢。听了邱巡的介绍,网友朋友们和我一样对中心镇的定义有了一定了解。同时,我们六大提升工程和五项改革措施都在为我们中心镇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接下来能否请邱巡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心镇改革发展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这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我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指导意见》是在有关前期工作基础上,充分吸纳先进省市先进经验,摸清家底,对标基层发展诉求和宏观政策导向后出台的,对于全面指导全省中心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在工作组织上强化高位部署,统筹推进强引领。《指导意见》出台后,2020年12月28日,省政府批准成立“四川省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由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等20个成员单位组成,负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指导全省中心镇改革发展有关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督促成员单位抓好责任落实,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共同推动中心镇做大做强。“做大做强中心镇”随后已相继纳入省委“十四五”建议和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并明确将“中心镇”定位为构建我省现代城镇体系的一个关键层级。2021年5月10日,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明确了省级百强中心镇申报条件、评选程序、监督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等内容;下一步还将单独印发《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技术指南》,为加快建设成为县域副中心提供了科学指引。

    二是改革全过程坚持分类指引,分区考核。由于全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水平不同,《指导意见》本着分类指导、近远结合的原则,以全省主体功能区为划分依据,提出了分区培育目标,到2025年,在城市化发展区打造一批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科技教育等类型中心镇,将其培育成为城市卫星城镇;在农产品主产区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农旅结合、商贸物流等类型中心镇,将其培育成为高产优质、特色鲜明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小城镇;在重点生态功能区打造一批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类型中心镇,将其培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绿色低碳小城镇。对应分区培育目标,《考核办法》中省级百强中心镇的考核指标体系由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及满意度评价3部分构成,其中,个性指标30分,针对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提供个性化引导。其中城市化发展区涉及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产业优势、高品质城乡建设等7个方面14项,农产品主产区涉及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农业高品质发展、高品质城乡建设等6个方面14项,重点生态功能区涉及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优势等7个方面15项。此外,即将印发的《建设技术指南》也会就不同类型的中心镇提出差异化建设指引。

    主持人:

    好的,谢谢邱巡,我也稍稍总结了一下:一是强引领,由省委省政府统筹规划,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来牵头,二是我们要量身打造,进行分类指导,我们根据全省经济各地发展和水平不同的情况量身打造,也提出了分区培育目标。接下来我们也想请邱巡为我们介绍一下,我省“省级百强中心镇”是怎样评选的?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在全省中心镇(除“三州”地区外,原则上不含城关镇)范围内培育一批“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辐射广泛”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并推动有条件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和现代新型小城市。基于此目标,《考核办法》中明确评选将遵循“优中选优、分类培育、宁缺毋滥”的原则,到2023年,共考核命名100个“省级百强中心镇”。目前,“省级百强中心镇”考评工作已启动,这100个考核评选出的“省级百强中心镇”代表着全省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成果,将进一步引领带动全省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省级百强中心镇”考核将按照“入库候选、县(市、区)自评、市(州)初评、考核命名、动态调整”的程序进行。入库方面,原则上每个县(区)、国家级和省级新区推荐名额不超过2个,县级市和百万人口大县推荐名额不超过3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等可单独向所在市(州)申报,由市(州)平衡考虑〕。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筛选,确定300个左右入库候选名单,经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审议后公布。县(市、区)自评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指导意见》和《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技术指南》开展培育工作。

    每年10月前对自评满足省级百强中心镇考核标准的入库候选镇,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考核申请。市(州)初评上,每年11月前,市(州)人民政府根据县(市、区)推荐名单开展竞争性初评,将初评筛选后的省级百强中心镇推荐名单,按照优先顺序推荐至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12月前,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相关省级部门成立专家评审组,对各市(州)推荐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查,采取资料评审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照得分高低情况,每年确定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名单,在征求相关省级部门意见后向社会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并按程序报省政府批准后命名为“省级百强中心镇”。

    在对省级百强中心镇考核命名后,还有两个阶段的动态管理,一是在入库阶段,每年动态入库数量不超过上年度命名数量,维持300个数量基本稳定,对符合标准的中心镇可以竞争性递补入库,不符合标准的候选镇予以取消资格。此外,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对入库候选镇通过定期对培育成效进行检查;二是在考核阶段,每两年复核检查中排名前列的命名镇加大资金补助等方面支持力度,发展滞后的给予限期一年整改;若整改不达标,按程序撤销命名并降格为候选镇,并由排名前列的候选镇进行递补命名。

    主持人:

    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网友的提问。

    网友“小宇”问道:本次行政区划调整中涉及行政区划撤并的乡镇众多,在未来建设管理上应该重点注意哪些方面?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好的,谢谢网友小宇,对标未来中心镇发展趋势,涉改乡镇容易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也是一些中心镇的共性问题。一是被撤并乡镇存在市政设施过度建设和资源浪费隐患。被撤并乡镇拟建或在建的市政设施项目,其建设规模和服务人口的预测未考虑到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影响,极易造成项目投资浪费和后期运行困难。比如,一些被撤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偏大,管网覆盖率不足,污水收集率低,存在“大马拉小车”的情况。

    低负荷率导致处理成本偏高,部分低负荷厂站直接运营成本大大高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二是被撤并乡镇存在市政设施管理服务水平降低的隐患。乡镇被撤并后,规划建设投入、管理服务力量等方面一定程度被弱化,特别是供排水、环卫、道路、园林、路灯等市政公共服务资金安排和力量配备被减弱,一些地方群众担忧服务水平会降低。三是合并后的乡镇幅员面积增大,服务人口增多,特别是中心镇更是明显,中心镇的干部面临发展压力增大、业务能力不足的困难。

    对此我们在两项改革“后半篇”系列措施中牵头开展乡镇市政设施和村镇建设管理“两不一增”专项行动。一是开展被撤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评估论证和提质增效,优化调整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不超前建设、不盲目提标,不浪费资源,重新审视和优化调整建设规模、处理工艺、排放标准、垃圾收集点位设置、收运线路设计等。二是实施被撤并乡镇市政设施不降低维护管理水平专项行动,明确被撤并乡镇市政设施管护责任,健全垃圾污水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同时,我们将积极指导各地对已入库候选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党政主要领导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乡镇领导干部在规划设计、项目统筹、市政设施建设、村镇建设管理、小城镇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推动中心镇培育创建工作高质量落实。

    主持人:

    网友“妙笔生花”问道:如何能评选出百姓认可的省级百强中心镇?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大家肯定也比较关心。首先,本次考核指标体系由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及满意度评价3部分构成,其中,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城镇建设、生活服务、经济产业、文化保护、社会治理5个方面10项指标,主要通过网络推广方式进行民意调查,能切实使当地百姓参与到省级百强中心镇的评选中。其次,本次考核指标体系是在充分理论基础研究与全省调研的基础上,构建的主客观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指标中半数以上选取的是可量化的客观数据作为评判标准,能充分体现入库候选镇实际的发展水平,考核排名能相对公平、公正,能获得百姓的认可。

    主持人:

    网友“轻舟”问道:各地是如何落实省级中心镇的政策的?能否做到层层传导?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针对中心镇改革发展,全省各地区均在分层级传导实施,真抓实干重落实。

    在市(州)层面,一是积极制定市(州)工作方案。目前,宜宾、资阳、德阳、内江、甘孜、绵阳、广安、遂宁、自贡、泸州、达州、巴中、雅安等13个市(州)已率先出台本地的实施意见。二是各地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在省级平衡基础上,各市(州)也在统筹培育数量和时序,避免同质化竞争,例如遂宁市提出到2023年底,力争培育7个“省级百强中心镇”,11个“市级重点中心镇”,到2025年打造6个县域副中心。除培育创建数量外,还应对中心镇的发展方向提出指引,结合实际再分类分级梯队推动,切实指导培育创建工作。例如,泸州市明确了以县域副中心和一般中心镇进行分级定位,以卫星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分类提出培育方向;遂宁市提出省、市两级中心镇的创建目标。三是强化保障支持力度。组织领导方面,大部分市(州)已对标省里成立了市(州)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县(区)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市(州)级部门责任分工。土地保障方面,有的市(州)提出具体的县级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中心镇建设,自贡市、内江市提出支持中心镇开展城镇低效用地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广安市、遂宁市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复垦获得的指标30%优先用于中心镇建设,通过区位调整、批文撤回(失效)置换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中心镇建设。人才支持方面,宜宾市明确由副县级干部担任中心镇党委书记;内江市、泸州市提出市县双向干部交流、培训优先考虑中心镇;德阳市明确每个中心镇配备不少于1名乡村建设规划师,推动市县两级优秀教师、医生和企事业单位技术人才对口帮扶等。资金支持与激励方面,部分市(州)明确市级财政每年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奖补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持中心镇建设;宜宾市提出中心镇的土地出让金扣除成本支出和中省规定计提基金及专项资金后全部用于中心镇发展,通过以奖代补考核激励中心镇。遂宁市明确每镇每年1000-2000万元给予重点支持,泸州市设立市级中心镇发展专项资金,每年3000万元用于支持中心镇改革发展,通过以奖代补激励发展速度快、成效明显的中心镇;内江市对入选“省级百强中心镇”给予500万奖补;资阳市每年安排800万元定向补助中心镇,宜宾市每年统筹2亿元资金支持中心镇建设。发展支撑方面,针对中心镇党政领导,各市(州)将多层次、广范围的开展中心镇相关专题培训,提升市、县和中心镇党政干部建设管理水平。

    在县(市、区)层面,各地主要是从强化主体责任、统筹各方力量、务实改革举措、加强规划引领、强化干部考核、落实人才政策等方面来进一步落实市级的培育政策。

    在镇级层面则更加具体,一方面是加快建立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中心镇党委领导班子都高度重视中心镇培育创建,将此项工作作为“十四五”期间执政兴镇的基本思路,建立以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推进机制,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创新行政管理架构,明细分工责任,全力抓好落实。另一方面是认真梳理策划项目,强化项目建设。各镇结合乡村振兴和县域产业发展,积极梳理策划项目,建立中心镇项目库,以项目建设带动有效投资,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中心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中心镇承载能力,做好农产品加工、文旅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项目的招商、宣传和落地建设。

    主持人:

    网友“晨光”问道:请问实施中心镇改革发展以后,我们这些老百姓能看到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我想这个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实施中心镇改革发展以后,镇上会有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更加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住房条件能有效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文体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养老扶幼力度会更大,场镇人居环境与城镇风貌将变得更好,有助于居民拥有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镇上的产业将得到优化升级,引入更多更强的企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并带动周边其它场镇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主持人:

    谢谢,非常感谢邱巡做客我们的直播间,给我们带来耐心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1年06月03日 21时53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近年来,我省小城镇建设成就显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我省先后开展了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城镇建设、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试点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基础。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工作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同志,就“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新理念 构建我省小城镇发展新格局”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同时今天我们的直播将联合新华网、四川发布、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封面新闻联合直播。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邱巡,您好!首先请您给广大网友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很高兴通过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和大家互动交流,谢谢。

    主持人:

    邱巡,中心镇建设发展作为省委省政府“十四五”期间,我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目标,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我省中心镇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好的,近年来,我省小城镇建设成就显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升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我省先后开展了特色小镇创建、特色小城镇建设、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试点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基础。自2014年我省以“百镇建设行动”为抓手,推动小城镇发展,通过集中有限的财力和资源,给予资金、土地和政策支持,赋予一定改革创新的职能,各试点镇优先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批综合实力强、带动能力好、服务能力优、具有示范作用的小城镇,在全省逐步形成了“百镇示范引领、千镇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我省有国家级重点镇277个,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城镇20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576个,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32个,省级特色小城镇120个。至2020年底,“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共整合省级财政和住房城乡建设专项资金52.6亿元,累计完成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1976.04亿元、产业发展建设投资4152.31亿元,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201.84万人。小城镇发展短板进一步补齐,城镇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2019年,我省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打破了原有区划设置间的壁垒和体制障碍,重塑了经济地理格局,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服务实现优化配置,有效提升了一批小城镇的统筹资源配置和辐射带动能力,使资源基础好、产业条件好的小城镇不断做大做强,从而全面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全省乡镇街道总数从4610个降低到3101个,共减少乡级政区1509个,减幅32.73%(乡镇总数从4259个降低到2642个,减少38%,其中建制镇2016个、乡626个)。乡级政区平均户籍人口由1.8万人增至2.93万人,平均幅员面积由106平方公里增至156.7平方公里。一批“大镇”涌现出来,其行政区域和管辖人口更广,进一步吸引原有区域的农业人口向经济条件、区位优势更好的中心镇流动,为“大镇”变“强镇”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

    好的,谢谢。省委、省政府为什么要在2020年提出推动全省中心镇改革发展?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四川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小城镇发展,持续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推动小城镇不断改革发展。2019年10月,全省召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会议,清华书记指出“这次改革的标志性成果,是一大批中心镇将迅速崛起,起到承载产业集聚、分担县城功能、支撑县域发展的重要作用”。2019年12月,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研究制定做大做强中心镇的政策措施,将中心镇的培育创建工作作为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项工作也纳入了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事项。

    值得强调的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构建我省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中心镇是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新型城乡格局的重要底部基础,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的重要探索,推动中心镇改革发展是优化我省县域空间布局、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增强新型城镇化承载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的重要抓手。

    2020年9月1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川委办〔2020〕1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全省中心镇改革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厘清了一条符合四川省情的“中心镇”发展之路。

    主持人:

    谢谢邱巡,相信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做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请问中心镇如何定义?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主要工作内容具体是什么?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指导意见》将中心镇定义为“距离城市有一定距离,服务人口较多,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发展潜力较大、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中发挥中心作用的,并有条件发展成为小城市和县域副中心的建制镇。要理解什么是中心镇需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中心镇是一个“点面兼具”的概念,培育中心镇既要充分考虑镇域内的资源环境禀赋,也要关注镇区的既有建设基础条件;二是中心镇需要在多维度体现“中心”属性,不仅是地域空间层面,还包括规模、产业、服务等方面也均有特定的标准,支撑其作为片区首位城镇,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节点作用。因此,培育中心镇不是扶持弱镇小镇,更不是平地起高楼,而是对有生命力的大镇、强镇的一次补短板、强弱项和全面综合提升。

    基于上述理解《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中心镇改革发展的“6+5”工作框架,包括“六大提升工程”和“五项改革措施”,其中“六大提升工程”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着力完善城镇功能。中心镇作为中心地位,首先是要加强与重要交通枢纽的连接,在人口聚集、承担区域职能等方面将中心镇置身于更广泛的经济圈层谋求发展。其次是优化提升镇区交通环境,同时不断提升中心镇承载能力。

    二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在医疗卫生方面,积极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切实打造县域次医疗中心。教育文体方面,强化供给服务水平,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深化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学校建设。养老扶幼方面,加强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强化托育服务能力,常态化开展关爱活动。对于住房而言,中心镇要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改善建设品质,引导有意愿买房的城镇、农村人口就地置业。其次,要严格规范城镇建成区农民自建房,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和住房建设管理,提升场镇建设水平。

    三是实施产业集聚提升工程,着力强化产镇融合。要进一步找准特色主导产业方向,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和巩固特色产业品牌,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强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文旅融合、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生、“宅经济”等新业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一批农业、工业、商贸、旅游强镇,使中心镇切实成为县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战场。

    四是实施环境风貌提升工程,着力打造美丽城镇。加强中心镇生态本底保护与建设。通过节点打造、廊道控制,构建形态多样、规模适宜、分布均衡、功能互补的小城镇生态绿地系统。进一步加强中心镇的风貌管理,鼓励对重要街区、主干道沿线、滨水地段等重要地段开展详细设计,从点连线到面整体提升城镇环境。

    五是实施文化传承工程,着力彰显人文特色。我省有5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其中国家级31个),1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中国家级6个),1046个省级传统村落(其中国家级333个),文化资源其实很丰富,但是大都还停留在单纯的“保护”层面,利用方式简单粗放。《指导意见》中提出实施中心镇文化记忆工程,既要加强文化资源普查,打造一批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传习所等文化保护示范基地,也要通过资源对接、跨界合作、平台搭建等方式,依托文化场景化、活态化、生动化的传承途径,推动文化资源在实践体验、商业经营中保护与传承。

    六是实施城镇治理提升工程,着力释放基层活力。一方面要加快城镇治理数字化建设,建设多元化服务和信息,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综合治理数字化平台向中心镇延伸,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强化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城镇治理主动处置效能。另一方面坚持党建统领,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落实镇级、村级、社区主体责任,形成协同联动的网格化治理架构,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物业服务企业、驻镇单位(企业)积极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步建立完善“前台+后台”运行新机制,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各类办事指导或代办服务,打造新“枫桥式”基层站所,实现便民服务镇域全覆盖。

    “五项改革措施”则是通过创新规划编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政和投融资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人才振兴制度五方面多领域的改革,为中心镇改革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措施支撑。

    主持人:

    好的。谢谢。听了邱巡的介绍,网友朋友们和我一样对中心镇的定义有了一定了解。同时,我们六大提升工程和五项改革措施都在为我们中心镇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接下来能否请邱巡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心镇改革发展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这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我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指导意见》是在有关前期工作基础上,充分吸纳先进省市先进经验,摸清家底,对标基层发展诉求和宏观政策导向后出台的,对于全面指导全省中心镇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在工作组织上强化高位部署,统筹推进强引领。《指导意见》出台后,2020年12月28日,省政府批准成立“四川省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由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等20个成员单位组成,负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中心镇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指导全省中心镇改革发展有关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督促成员单位抓好责任落实,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共同推动中心镇做大做强。“做大做强中心镇”随后已相继纳入省委“十四五”建议和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并明确将“中心镇”定位为构建我省现代城镇体系的一个关键层级。2021年5月10日,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明确了省级百强中心镇申报条件、评选程序、监督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等内容;下一步还将单独印发《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技术指南》,为加快建设成为县域副中心提供了科学指引。

    二是改革全过程坚持分类指引,分区考核。由于全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水平不同,《指导意见》本着分类指导、近远结合的原则,以全省主体功能区为划分依据,提出了分区培育目标,到2025年,在城市化发展区打造一批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科技教育等类型中心镇,将其培育成为城市卫星城镇;在农产品主产区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农旅结合、商贸物流等类型中心镇,将其培育成为高产优质、特色鲜明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小城镇;在重点生态功能区打造一批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类型中心镇,将其培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绿色低碳小城镇。对应分区培育目标,《考核办法》中省级百强中心镇的考核指标体系由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及满意度评价3部分构成,其中,个性指标30分,针对城市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提供个性化引导。其中城市化发展区涉及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产业优势、高品质城乡建设等7个方面14项,农产品主产区涉及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农业高品质发展、高品质城乡建设等6个方面14项,重点生态功能区涉及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优势等7个方面15项。此外,即将印发的《建设技术指南》也会就不同类型的中心镇提出差异化建设指引。

    主持人:

    好的,谢谢邱巡,我也稍稍总结了一下:一是强引领,由省委省政府统筹规划,由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来牵头,二是我们要量身打造,进行分类指导,我们根据全省经济各地发展和水平不同的情况量身打造,也提出了分区培育目标。接下来我们也想请邱巡为我们介绍一下,我省“省级百强中心镇”是怎样评选的?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在全省中心镇(除“三州”地区外,原则上不含城关镇)范围内培育一批“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辐射广泛”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并推动有条件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和现代新型小城市。基于此目标,《考核办法》中明确评选将遵循“优中选优、分类培育、宁缺毋滥”的原则,到2023年,共考核命名100个“省级百强中心镇”。目前,“省级百强中心镇”考评工作已启动,这100个考核评选出的“省级百强中心镇”代表着全省中心镇改革发展的成果,将进一步引领带动全省小城镇高质量发展。

    “省级百强中心镇”考核将按照“入库候选、县(市、区)自评、市(州)初评、考核命名、动态调整”的程序进行。入库方面,原则上每个县(区)、国家级和省级新区推荐名额不超过2个,县级市和百万人口大县推荐名额不超过3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等可单独向所在市(州)申报,由市(州)平衡考虑〕。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筛选,确定300个左右入库候选名单,经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审议后公布。县(市、区)自评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指导意见》和《四川省“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技术指南》开展培育工作。

    每年10月前对自评满足省级百强中心镇考核标准的入库候选镇,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考核申请。市(州)初评上,每年11月前,市(州)人民政府根据县(市、区)推荐名单开展竞争性初评,将初评筛选后的省级百强中心镇推荐名单,按照优先顺序推荐至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12月前,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相关省级部门成立专家评审组,对各市(州)推荐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查,采取资料评审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照得分高低情况,每年确定一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名单,在征求相关省级部门意见后向社会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并按程序报省政府批准后命名为“省级百强中心镇”。

    在对省级百强中心镇考核命名后,还有两个阶段的动态管理,一是在入库阶段,每年动态入库数量不超过上年度命名数量,维持300个数量基本稳定,对符合标准的中心镇可以竞争性递补入库,不符合标准的候选镇予以取消资格。此外,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对入库候选镇通过定期对培育成效进行检查;二是在考核阶段,每两年复核检查中排名前列的命名镇加大资金补助等方面支持力度,发展滞后的给予限期一年整改;若整改不达标,按程序撤销命名并降格为候选镇,并由排名前列的候选镇进行递补命名。

    主持人:

    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网友的提问。

    网友“小宇”问道:本次行政区划调整中涉及行政区划撤并的乡镇众多,在未来建设管理上应该重点注意哪些方面?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好的,谢谢网友小宇,对标未来中心镇发展趋势,涉改乡镇容易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也是一些中心镇的共性问题。一是被撤并乡镇存在市政设施过度建设和资源浪费隐患。被撤并乡镇拟建或在建的市政设施项目,其建设规模和服务人口的预测未考虑到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影响,极易造成项目投资浪费和后期运行困难。比如,一些被撤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偏大,管网覆盖率不足,污水收集率低,存在“大马拉小车”的情况。

    低负荷率导致处理成本偏高,部分低负荷厂站直接运营成本大大高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成本。二是被撤并乡镇存在市政设施管理服务水平降低的隐患。乡镇被撤并后,规划建设投入、管理服务力量等方面一定程度被弱化,特别是供排水、环卫、道路、园林、路灯等市政公共服务资金安排和力量配备被减弱,一些地方群众担忧服务水平会降低。三是合并后的乡镇幅员面积增大,服务人口增多,特别是中心镇更是明显,中心镇的干部面临发展压力增大、业务能力不足的困难。

    对此我们在两项改革“后半篇”系列措施中牵头开展乡镇市政设施和村镇建设管理“两不一增”专项行动。一是开展被撤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评估论证和提质增效,优化调整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不超前建设、不盲目提标,不浪费资源,重新审视和优化调整建设规模、处理工艺、排放标准、垃圾收集点位设置、收运线路设计等。二是实施被撤并乡镇市政设施不降低维护管理水平专项行动,明确被撤并乡镇市政设施管护责任,健全垃圾污水设施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同时,我们将积极指导各地对已入库候选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党政主要领导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乡镇领导干部在规划设计、项目统筹、市政设施建设、村镇建设管理、小城镇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推动中心镇培育创建工作高质量落实。

    主持人:

    网友“妙笔生花”问道:如何能评选出百姓认可的省级百强中心镇?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大家肯定也比较关心。首先,本次考核指标体系由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及满意度评价3部分构成,其中,满意度评价指标包括城镇建设、生活服务、经济产业、文化保护、社会治理5个方面10项指标,主要通过网络推广方式进行民意调查,能切实使当地百姓参与到省级百强中心镇的评选中。其次,本次考核指标体系是在充分理论基础研究与全省调研的基础上,构建的主客观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指标中半数以上选取的是可量化的客观数据作为评判标准,能充分体现入库候选镇实际的发展水平,考核排名能相对公平、公正,能获得百姓的认可。

    主持人:

    网友“轻舟”问道:各地是如何落实省级中心镇的政策的?能否做到层层传导?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针对中心镇改革发展,全省各地区均在分层级传导实施,真抓实干重落实。

    在市(州)层面,一是积极制定市(州)工作方案。目前,宜宾、资阳、德阳、内江、甘孜、绵阳、广安、遂宁、自贡、泸州、达州、巴中、雅安等13个市(州)已率先出台本地的实施意见。二是各地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在省级平衡基础上,各市(州)也在统筹培育数量和时序,避免同质化竞争,例如遂宁市提出到2023年底,力争培育7个“省级百强中心镇”,11个“市级重点中心镇”,到2025年打造6个县域副中心。除培育创建数量外,还应对中心镇的发展方向提出指引,结合实际再分类分级梯队推动,切实指导培育创建工作。例如,泸州市明确了以县域副中心和一般中心镇进行分级定位,以卫星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分类提出培育方向;遂宁市提出省、市两级中心镇的创建目标。三是强化保障支持力度。组织领导方面,大部分市(州)已对标省里成立了市(州)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县(区)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市(州)级部门责任分工。土地保障方面,有的市(州)提出具体的县级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中心镇建设,自贡市、内江市提出支持中心镇开展城镇低效用地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广安市、遂宁市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复垦获得的指标30%优先用于中心镇建设,通过区位调整、批文撤回(失效)置换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中心镇建设。人才支持方面,宜宾市明确由副县级干部担任中心镇党委书记;内江市、泸州市提出市县双向干部交流、培训优先考虑中心镇;德阳市明确每个中心镇配备不少于1名乡村建设规划师,推动市县两级优秀教师、医生和企事业单位技术人才对口帮扶等。资金支持与激励方面,部分市(州)明确市级财政每年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奖补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支持中心镇建设;宜宾市提出中心镇的土地出让金扣除成本支出和中省规定计提基金及专项资金后全部用于中心镇发展,通过以奖代补考核激励中心镇。遂宁市明确每镇每年1000-2000万元给予重点支持,泸州市设立市级中心镇发展专项资金,每年3000万元用于支持中心镇改革发展,通过以奖代补激励发展速度快、成效明显的中心镇;内江市对入选“省级百强中心镇”给予500万奖补;资阳市每年安排800万元定向补助中心镇,宜宾市每年统筹2亿元资金支持中心镇建设。发展支撑方面,针对中心镇党政领导,各市(州)将多层次、广范围的开展中心镇相关专题培训,提升市、县和中心镇党政干部建设管理水平。

    在县(市、区)层面,各地主要是从强化主体责任、统筹各方力量、务实改革举措、加强规划引领、强化干部考核、落实人才政策等方面来进一步落实市级的培育政策。

    在镇级层面则更加具体,一方面是加快建立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中心镇党委领导班子都高度重视中心镇培育创建,将此项工作作为“十四五”期间执政兴镇的基本思路,建立以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推进机制,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创新行政管理架构,明细分工责任,全力抓好落实。另一方面是认真梳理策划项目,强化项目建设。各镇结合乡村振兴和县域产业发展,积极梳理策划项目,建立中心镇项目库,以项目建设带动有效投资,大力推进中心镇建设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中心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中心镇承载能力,做好农产品加工、文旅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项目的招商、宣传和落地建设。

    主持人:

    网友“晨光”问道:请问实施中心镇改革发展以后,我们这些老百姓能看到哪些实实在在的改变?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邱建:

    我想这个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实施中心镇改革发展以后,镇上会有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更加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住房条件能有效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文体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养老扶幼力度会更大,场镇人居环境与城镇风貌将变得更好,有助于居民拥有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镇上的产业将得到优化升级,引入更多更强的企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并带动周边其它场镇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主持人:

    谢谢,非常感谢邱巡做客我们的直播间,给我们带来耐心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