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
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曾俊林
(2023年1月18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疫情新发多发冲击,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复杂局面,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迎难而上、克难前行,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牢牢稳住经济基本盘。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5674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964.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157.1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9628.4亿元,增长2.0%。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全年粮食总产量3510.5万吨,连续三年稳定在3500万吨以上。初步统计,全年蔬菜产量比上年增长3.2%,油菜籽产量增长4.6%,茶叶产量增长4.8%,中草药材产量增长12.6%,水果产量增长6.9%。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全年生猪出栏6548.4万头,比上年增长3.7%;牛出栏306.0万头,增长4.4%;羊出栏1792.7万只,增长1.5%;家禽出栏7.8亿只,增长0.8%。
二、工业生产波动回升
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4%。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集体企业下降37.9%,股份制企业增长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3%。
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增长1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4%。
分产品产量看,多晶硅产量增长136.9%,单晶硅增长85.7%,液晶显示屏增长60.2%,汽车增长6.5%,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增长6.4%,发电量增长6.9%,天然气增长7.5%。
高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5.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1%,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2.6%。
工业利润保持增长。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14.1亿元,同比增长9.7%。
三、服务业持续恢复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0.3%,住宿和餐饮业下降4.6%,金融业增长6.1%,房地产业下降5.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0.1%。
四、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2022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7%。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4.2%。商品房施工面积下降3.8%,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4.5%。
五、消费品市场小幅下降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04.6亿元,比上年下降0.1%。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922.5亿元,比上年下降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82.1亿元,下降0.4%。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011.5亿元,比上年下降10.1%;商品零售21093.1亿元,增长1.5%。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719.0亿元,增长10.8%。
从热点商品看,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1%,中西药品类增长15.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9%,汽车类下降0.5%。
六、进出口迈上新台阶
外贸进出口总额10076.7亿元,首破万亿大关,比上年增长6.1%,其中,出口额6215.1亿元,增长9.2%;进口额3861.6亿元,增长1.3%。
七、税电指数处于景气区间
2022年,全省税电指数为103.1,其中,生产指数为102.1,销售指数为104.1。
总的来看,2022年全省经济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主要指标运行总体平稳,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为“十四五”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省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下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按照省委“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的总体布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巩固经济恢复基础,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注:1.地区生产总值及分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等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2.物价和城乡居民收入由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提供,进出口情况由四川省商务厅提供,税电指数由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提供。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