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节,猪价越来越便宜
猪价拐点何时出现?

  • 2025年10月11日 09时1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国庆中秋长假后,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跌。10月9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重挫近6%,10月10日再跌3.21%,刷新该合约上市以来新低。

    猪价的下行也拖累猪企收入。10月9日至10日,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三大头部猪企相继发布9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三大企业销量同比均增长,但销售收入同比均下降。

    生猪产能集中释放是主因

    从销量来看,9月份,牧原股份销售商品猪557.3万头,温氏股份销售生猪332.53万头,新希望销售生猪139.42万头,同比增幅均为两位数。

    再看销售收入,9月份,三大企业商品猪销售收入同比均大幅下降,其中牧原股份同比下降22.46%,温氏股份同比下降15.16%,新希望同比下降23.82%。

    猪企普遍表示,销售收入下降主要受猪价下行影响。

    今年春节后,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特别是8月中旬以来,猪价呈现加速下行趋势。9月份,三大猪企的商品猪价格同比下跌三成左右,其中牧原股份、新希望的商品猪销售均价跌破13元/公斤。

    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9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生猪(外三元)价格12.4元/公斤,较9月中旬下跌4.6%。据中国养猪网数据,10月10日,生猪(外三元)价格11.42元/公斤,同比下降35.22%,环比下降14.58%,创年内新低,这个价格已跌破多数养殖主体13—14元/公斤的成本线。

    为何近期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本轮猪价下跌主要受生猪产能集中释放、供强需弱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78万头,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

    “去年二季度全国的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增加,到三季度逐步到达高点,按照4个月怀孕加6个月育肥的时间算,现在正到了产能逐步释放的阶段。”新希望六和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底和今年初国内生猪疫情防控情况较好,客观上增加了供给。

    “产能过剩的另一大原因是生产效率提高。”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李晓勇分析,近年来,养殖企业通过提升自主育种能力,猪企的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不断提高,行业PSY平均水平从2018年前的18头提高到24头左右,部分龙头企业PSY甚至达到28头至29头,生产效率提升为生猪出栏供给提供保障。

    上市猪企销售数据也印证了9月供应压力上升。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多数猪企9月生猪销量同比、环比均不同程度增加。

    而从需求来看,国庆中秋假期对猪肉消费整体提振有限,节后需求又存在惯性下降。

    明年下半年有望迎来猪价拐点

    为稳定猪价,国家已经出手。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释放了猪业“反内卷”信号。9月25日,农业农村部再次强调要“强化生猪产能综合调控”。

    多家猪企透露,9月下旬,相关部门举行了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根据安排,2026年1月底前,25家头部企业将合计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

    除了控产能,国家还在密集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以遏制价格大幅下跌。8月和9月,国家已启动5次冻猪肉收储,10月10日再次收储1.5万吨冻猪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策“组合拳”一方面通过收储直接调节市场供需,另一方面通过“反内卷”政策优化行业竞争生态,有望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企,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8月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3.5%。

    猪价拐点何时能出现?“预计至少要10个月。”李晓勇分析,生猪产能调控政策影响下,四季度是关键期,若生猪产能调控措施落地且严格执行,未来能繁母猪存栏量将维持在3900万头附近。按照10个月左右的传导周期,2026年下半年商品猪出栏量或逐步下滑,猪价有望回升。(记者 史晓露

    (注:外三元是养殖领域术语,指通过三代外来品种杂交培育的商品猪。)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过完节,猪价越来越便宜
    猪价拐点何时出现?

  • 2025年10月11日 09时1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国庆中秋长假后,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下跌。10月9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重挫近6%,10月10日再跌3.21%,刷新该合约上市以来新低。

    猪价的下行也拖累猪企收入。10月9日至10日,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三大头部猪企相继发布9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三大企业销量同比均增长,但销售收入同比均下降。

    生猪产能集中释放是主因

    从销量来看,9月份,牧原股份销售商品猪557.3万头,温氏股份销售生猪332.53万头,新希望销售生猪139.42万头,同比增幅均为两位数。

    再看销售收入,9月份,三大企业商品猪销售收入同比均大幅下降,其中牧原股份同比下降22.46%,温氏股份同比下降15.16%,新希望同比下降23.82%。

    猪企普遍表示,销售收入下降主要受猪价下行影响。

    今年春节后,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特别是8月中旬以来,猪价呈现加速下行趋势。9月份,三大猪企的商品猪价格同比下跌三成左右,其中牧原股份、新希望的商品猪销售均价跌破13元/公斤。

    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9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生猪(外三元)价格12.4元/公斤,较9月中旬下跌4.6%。据中国养猪网数据,10月10日,生猪(外三元)价格11.42元/公斤,同比下降35.22%,环比下降14.58%,创年内新低,这个价格已跌破多数养殖主体13—14元/公斤的成本线。

    为何近期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本轮猪价下跌主要受生猪产能集中释放、供强需弱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78万头,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

    “去年二季度全国的能繁母猪存栏持续增加,到三季度逐步到达高点,按照4个月怀孕加6个月育肥的时间算,现在正到了产能逐步释放的阶段。”新希望六和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底和今年初国内生猪疫情防控情况较好,客观上增加了供给。

    “产能过剩的另一大原因是生产效率提高。”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会长李晓勇分析,近年来,养殖企业通过提升自主育种能力,猪企的PSY(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不断提高,行业PSY平均水平从2018年前的18头提高到24头左右,部分龙头企业PSY甚至达到28头至29头,生产效率提升为生猪出栏供给提供保障。

    上市猪企销售数据也印证了9月供应压力上升。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多数猪企9月生猪销量同比、环比均不同程度增加。

    而从需求来看,国庆中秋假期对猪肉消费整体提振有限,节后需求又存在惯性下降。

    明年下半年有望迎来猪价拐点

    为稳定猪价,国家已经出手。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释放了猪业“反内卷”信号。9月25日,农业农村部再次强调要“强化生猪产能综合调控”。

    多家猪企透露,9月下旬,相关部门举行了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根据安排,2026年1月底前,25家头部企业将合计调减100万头能繁母猪。

    除了控产能,国家还在密集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以遏制价格大幅下跌。8月和9月,国家已启动5次冻猪肉收储,10月10日再次收储1.5万吨冻猪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政策“组合拳”一方面通过收储直接调节市场供需,另一方面通过“反内卷”政策优化行业竞争生态,有望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高企,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8月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8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3.5%。

    猪价拐点何时能出现?“预计至少要10个月。”李晓勇分析,生猪产能调控政策影响下,四季度是关键期,若生猪产能调控措施落地且严格执行,未来能繁母猪存栏量将维持在3900万头附近。按照10个月左右的传导周期,2026年下半年商品猪出栏量或逐步下滑,猪价有望回升。(记者 史晓露

    (注:外三元是养殖领域术语,指通过三代外来品种杂交培育的商品猪。)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