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0年08月27日 21时45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通车高速公路里程突破7500公里,建成和在建总里程超过1.1万公里,近日举行的2020年四川省高速公路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推出了G7611线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等33个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约3549公里。四川省的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和建设,已从盆地向盆周山区纵深推进,面临从未有过的复杂的勘察设计和建设条件,路面的服役环境越来越复杂,同时早期建设的既有高速公路路面已大量进入养护维修、大中修,甚至加宽改扩建阶段,对路面工程的结构、材料、工艺及技术装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和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有幸地邀请到了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同志就“‘科技+服务’创新发展路面绿色建设养护”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分享他们在交通强省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还有三位专家,他们是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总工程师、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主任张蓉,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副总工程师毛成,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路面研究室主任张晓华。欢迎各位,罗董事长,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公路设计院公司的罗玉宏,今天很高兴能在省政府网站和大家作交流,分享我们在四川交通建设中,在路面绿色建设养护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主持人:罗董事长,我们知道省公路设计院公司这个专业团队的确有些特别,让简要介绍这个被誉为“公路医生”的创新团队。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好的,主持人。我们公司路面创新团队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及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两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建成被誉为“路面医院”的国内先进的路面专用研发场所,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经验丰富的路面专家团队,能完成路面的检测、分析、诊断、整治方案设计、施工技术监控、技术咨询、交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处理。团队实验室配备了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和荧光显微镜等先进高精尖设备,对路面材料可进行分子级精准识别,从分子角度剖析路面材料组成、病因机理,研发新材料;装备有全套沥青高低温性能、疲劳性能等分析仪、汉堡车辙试验仪、路面性能综合试验仪、横向力系数测试车、落锤式弯沉仪、道路状况综合检测车等先进设备,能实现对路面材料及病害的精准诊断。

    我们团队以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需求为主线,围绕全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路面结构材料研发、四新技术推广、路面信息化、地方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促进重大科研成果应用,为全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工程建设存在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推进道路结构材料及养护研究技术的整体提升。团队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40项,主持和参与编写了10余部行业和地方规范、指南,引领路面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我们团队负责完成了成南、雅西、雅康、汶马高速等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和四川省重大工程项目共计60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路面新建及养护维修设计,并在实践中首创了“设计——技术监控——试验——检测”全过程技术服务模式,推广应用于成都三环路改造、成都市高新区道路等众多工程项目中,显著提升了四川省公路及市政道路路面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主持人:现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就是“绿色”,国家正大力提倡绿色公路建设养护技术,团队在路面工程建设与养护中积极拓展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再生循环、固废利用等绿色公路建养理念和工程技术,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升,在公路交通基础实施建设和养护施工中,参与各方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从设计阶段就大力研究与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再生循环、固废利用等绿色公路建养理念和工程技术,建设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推动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公路路面建设与养护中,我们着重加强路面拌合站生产质量的精细化控制、低能耗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全寿命周期成本路面结构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设计,并大力推行工业、厂矿企业等生产后的废旧材料再生利用循环,积极推行废旧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推广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

    一、我们着重温拌技术的使用。

    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需要将沥青和集料加热到150℃以上,才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燃料消耗大,废气排放大,对环境有较大影响。我们引入温拌技术,在确保性能的条件下,可以在低于传统沥青混合料温度30℃以上完成施工,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同时,温拌技术减轻了沥青老化,路面耐久性得到提高。过去由于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温度高,在狭窄的隧道内施工,机械和人员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只能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音大,行驶舒适性差。温拌技术降低了施工温度,施工场合更广,采用温拌技术后,现在很多特长隧道都铺筑了沥青路面,隧道内路面行驶舒适性、安全性都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着重固废绿色再生技术的研发。

    一是旧路面再生利用。

    随着公路网的建设推进,公路建设模式将从以“新建为主”转变为“建养结合,以养为主”,越来越多的道路面临路面修复的养护任务。据统计,我国仅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每年产生沥青路面旧料就多达1.6亿吨。而目前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不到30%,远低于发达国家90%以上的利用率水平。大量的沥青路面旧料被废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在养护资金有限、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需要探寻低碳的绿色养护方式和协调的资源配置形式。为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养护模式,再生无疑是未来养护的必然趋势。在过去配套研究缺乏,规模化应用较少的情况下,我们克服困难,基于“沥青路面再生关键技术研究”“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控制性参数量化研究”“路面原位循环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高性能乳化沥青冷再生关键技术研究”“改性沥青就地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水泥路面碎石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从RAP质量控制、再生设计、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形成了成套技术成果,其中“路面原位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三等奖,在成渝、成绵、泸黄、成彭、攀田、成温邛、省道206线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中推广应用,我们编制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指南》《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等多部地方标准,为路面再生技术在四川省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是橡胶沥青的开发。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均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废弃轮胎在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占有重大比例,但其难以再加工和降解的特点,为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传统掩埋等处理方式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污染环境。我们基于“城市新型绿色环保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基于绿色解交联的高性能橡胶沥青路面研究”等科研项目,针对环保化处理这些难降解的废旧轮胎胶粉在沥青路面中的高质化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废胎胶粉预先降解,然后与SBS复合改性,成功研发了基于废胎胶粉的高胶高粘改性沥青,不仅显著提升了废胎胶粉在路面中的掺量,沥青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而且成本相对传统材料明显降低,研究成果在成都市生物城得到推广应用。

    主持人:刚才听到的这些内容,让我们这些外行人很震惊,比如什么是“绿色”,能够废物再利用是一种绿色,您刚才说到废旧轮胎也可以用来修路,还有就是我们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修路的过程中,不仅要绿色,人们对于路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据悉团队在成都市的海绵城市及城市绿道的建设中设计了环保、降噪、排水路面、负氧离子路面、彩色路面、超薄罩面这些神奇的路面,能介绍一下吗?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好的,主持人,市政道路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市民的关注度很高,行车的舒适性、低噪音、雨天道路不积水,路面不产生有害物质等都是广大市民具体的需求。为此,我们近年来针对市政道路的使用特点,结合国内外路面技术发展,在市政道路中采用一些新的路面结构和材料,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个方面是排水路面。

    突发暴雨让城市出现内涝是不少城市头疼的问题,排水路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在成都市东大街、红星路等街道开车行驶时你会发现,路面无积水现象,车辆后面不再像其他路面上出现影响视线的水雾,刹车距离更短,交通标线更清晰,行车更安全,住在沿线的居民会感觉到噪音更小。因为经过我们的努力,那里的路面就像沙琪玛,中间存在很多孔隙,雨水通过孔隙引入到路边排水沟,不会积聚在路表,这些孔隙能大大降低行驶时轮胎在路面上产生的噪音,同时还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

    第二个是会“呼吸”的路面。

    针对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特点,我们尝试在成都市市政改造等项目中,以路面为载体,将研发的特殊添加剂加入到路面中使之成为会“呼吸”的路面,路面也就会像森林那样释放负氧离子,对公路路面行驶车辆所排放尾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能够形成有效吸收,改善了道路路域环境空气质量,使空气更清新。我们通过赋予路面除行驶外的更多功能,不仅使路面更舒适更安全,也使城市生活更和谐美好。

    第三个是超薄罩面。

    从2019年开始,驾车行驶在成雅高速高架桥上的市民或者住在周边居民可能会发现,成雅高速高架桥上行驶舒适性明显提升,噪音显著下降,而带来这种改变的正是我们应用的仅仅只有1.2公分的超薄罩面,就像给路面穿上了一层“薄衬衫”,它的厚度比较薄,用料较少,造价低;施工快捷,铺完后可以快速开放交通,对交通干扰小;提升抗滑,确保行车安全;增加路面的柔性,降低噪音,提升行车舒适性;对旧路面形成持久保护层,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等多方面的优点。这种路面兼具了预防性养护功能,全寿命周期内综合效益高,为全省市政道路及公路养护提供了良好示范。

    第四个方面是彩色路面。

    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路面要么是黑色的,要么是白色的,色彩比较单调,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且与周边环境难以协调。为此,我们在城市慢行系统道路中引入彩色路面,在道路路面设计中融入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让城市道路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具备警示功能,能够通过色彩差异对道路功能进行有效区分,保障慢行道出行者的安全,使路面不仅具有行走的功能,还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参与景观构造,成为艺术形式和城市特质的融合点,实用和环保的交汇处。

    主持人:真的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一条好的路,不仅仅是行驶在上面非常平顺,而且要兼具美观、吸收废气,同时还要兼具对环保有用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再聊聊高速公路的话题,在四川省2020年推介的高速公路中,部分高速公路位于高海拔高寒的川西地区,在这些地区铺筑路面将面临哪些问题?团队有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近几年,四川省高速公路已经由盆地山区向川西高原推进,沿线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等路面的使用环境极其复杂恶劣,为更好地建设和养护这些区域的道路,我们前瞻性地开展相关区域和环境条件下路面工程技术研究。

    一是冰雪灾害感知及主动防治技术。

    随着四川省公路建设由盆地向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延伸,面临极其复杂的地形及气候条件,垂直差异和季节差异显著,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冬季路面冰雪灾害频发、易发,并与长大连续纵坡、重载车辆、小半径曲线、急弯等不利因素耦合,大幅降低了路面抗滑能力,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威胁过往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进入冬季后雅西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不得不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货车通行,实际上也是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

    当前应对冰雪灾害管理措施主要是“交通管制+人工巡查+安全提示”,去除冰雪方法主要是“人工或机械除冰雪+撒融雪剂”。基于人工巡查发现路段积雪、结冰,然后采用交通管制,调动人员、融雪材料和除雪机械进行除冰雪等传统被动应对方式耗时耗力,对交通影响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劳动强度大,费用高,且机械设备、融雪剂会破坏或腐蚀道路结构物和附属设备,难以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与人民群众快捷便利交通出行需求和“绿色交通”建设目标有很大差距,亟需冰雪灾害感知预警以及新型主动融雪抑冰技术来保障道路冬季安全通行。

    我们依托“高海拔地区低冰点融雪抑冰路面关键技术研究”“四川高寒地区高速公路超长热管融雪技术研究”“低冰点路面主动融雪化冰技术应用研究”“高原山区公路冬季低温综合保通快速处置技术”“公路路面冰雪灾害预警监测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省部级以及公司自立科研项目进行技术攻关,研发了可以根据气候条件自动调节低冰点材料释放速率,实现在最需要除冰的冬季快速释放除冰剂,而在夏季基本不释放的目标,同时研发了环路热管技术,就像在路面内部埋设电热毯一样,就相当于地热一样,给路面加热,融冰化雪,结合公路冰雪灾害预警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在冰雪来临前启动,提前融雪化冰,既确保了车辆的行车安全,同时又降低了能源消耗。相关成果已在新川九路项目、凉山州S218中冕路、G245线巴金路昭觉至西昌段应用。

    二是抗裂路面结构和材料。

    高海拔高寒地区常年低温、昼夜温差大、紫外辐射强烈,气候环境条件恶劣;极其复杂地形、地质导致长大纵坡频现。在如此复杂的服役环境下,传统路面结构和材料易引起开裂病害,雨雪水沿缝进入路面结构,反复冻融,路面寿命大打折扣。我们基于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四川高原山区沥青路面抗裂技术研究”,围绕高原山区复杂服役环境下沥青路面病害的特点、产生的机理及病害的防治,针对传统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不足、功能层材料缺乏基于抗裂性的组成优化、沥青胶结料难以兼顾高低温性能的技术瓶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建立了高原山区复杂服役环境下沥青路面开裂防治技术体系,编制了四川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并在雅康、汶马等高原山区公路上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持人:看来一段路面的修建的确要用很多心思在里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高科技的成果,团队为了让路面的修建更富有创新性、提高效率,也想了很多办法,就像在第一段的介绍中提到的团队首创“设计—技术监控-试验—检测”全过程技术服务模式,可以谈谈这个全新服务模式的特殊之处以及应用效果吗?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这个模式是一个创新,核心还是保证整个路面质量,前几年市政道路由于施工和监理技术能力偏弱,为确保设计意图在工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在技术服务模式上进行了长时间探索,首创了“设计——技术监控——试验——检测”全过程质量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包括了工程设计、材料设计、技术培训、试验检测、施工监控及技术指导。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技术、设备优势,为业主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对路面工程的关键工序、关键技术进行全面培训、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控,弥补监理、承包商试验检测技术贮备不足,确保全面质量可控。

    我们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蹲守沥青混合料拌和站,驻守摊铺、碾压前场,提出了“白加黑,五加二”的服务承诺,不分白天还是晚上,也不分工作日,还是周末,只要项目需要,都有我们的技术服务人员在现场,给项目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技术服务。这一模式在2007年成绵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中形成雏形,在2011年成都市三环路路面维护整治工程及二环路高架桥及底层道路改造工程中形成体系,从2013年的成都市高新区、生物城、空港等管理的众多工程项目中全面推广应用,近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成都市的市政道路路面行驶更加舒适、路容更加漂亮,我们的服务模式可以说显著提升了成都市路面质量和性能。这个大家都能很明显感受到,特别是三环路,我想大家是感受最深的,我记得当初在给三环路做服务时,我们院里也做了承诺,就是在五年内,三环路不出现一条裂缝,其实我们这个承诺是很大胆的,但是我想大胆也是基于我们的技术底气,所以效果是很好的。

    同时,这一全过程服务模式引起了广西、新疆等省外项目业主的广泛关注,我们受邀为广西南北高速路面白加黑改造工程等多个项目中推行全过程服务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主持人:谢谢罗董事长。看似平凡的路面,通过新结构、新材料、新模式的开拓创新也蕴含着大智慧,可以更好地服务城市和高寒高海拔山区道路建设及养护,便利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今天的访谈非常受网友的关注,下面我们就回答网友的提问。网友鱼儿提问:汛期对我省高速公路有多大影响?汛期阶段,有无开展高速公路灾害排查、应急处置等应急抢险技术服务?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回答-鱼儿】:

    好的,各位网友,今年汛期四川降雨量大,且雨量集中,这些因素的叠加,对我省的各条运营高速公路和在建高速公路造成极大的影响。我们公司作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直属的勘察设计单位,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积极开展了四川盆地盆缘山区的雅西高速公路、汶马高速公路、雅康高速公路、九绵高速公路以及盆地内多条高速公路的灾害排查,并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应急抢险技术服务工作。截至26日,我公司已累计派出40批共128人次到各受损路段提供抢通保通技术服务。

    主持人:接下来网友天空提问:高速公路路面承重有要求没,经常看到载重汽车在上面行驶,以前的比如大件路什么的,路都被压坏了,有制度管理吗?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总工程师、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主任张蓉回答-天空】:

    谢谢这位网友对我们高速公路路面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关心,谢谢你提这么好的问题,我国高速公路的路面设计荷载是采用轴重为10吨的单轴双轮组后轴作为设计标准轴载。正如这位网友所看到的,为什么大件路及高速公路路面会出现因超重车辆引起的路面损害呢,这个问题在早期,是在全国普遍存在的,在2005年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的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针对超重车辆,全国开始了治理,随着运输市场的逐渐规范化、法制化,因此路面使用的技术状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路面不出现病害,路面和人一样是有使用寿命的,随着车辆的反复作用,到一定年限后,也会出现一些疲劳损坏,这就需要好的养护技术,以及创新的养护技术,使路面的使用年限、使用寿命更加耐久。好的,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

    主持人:好的,谢谢张工程师,刚才也提到了,路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也会有疲劳状况的产生,接下来看网友骄阳似火的提问:能简单介绍一下就地热再生技术吗?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总工程师、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主任张蓉回答-骄阳似火】:

    好的,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再生技术是一个绿色、环保,非常好的养护技术,就地热再生,是再生技术的其中一种,再生技术分为热再生技术和冷再生技术,热再生技术又分为厂拌热再生技术和就地热再生技术,冷再生技术又分就地冷再生技术和厂拌冷再生技术,由于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更有效的节约资源,使得石料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石料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可以大大的降低能耗,能耗的降低可以减少碳的排放,同时再生技术有施工方面的快捷,可以减少养护对社会车辆的延误,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最关键的一点,再生技术能够更大程度上节约养护成本,节约资金,使整个行业的发展可持续化。针对就地热再生技术,这个技术本身是在现场对已经出现疲劳损坏、病害的沥青路面,我们利用专门的再生设备、再生机组在现场对旧有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耙松、加热,然后根据旧路面的老化程度添加一定的再生剂,使它的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然后加入新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通过拌合、摊铺、碾压,使得旧的、有病害的路面,通过再生处理后如新路面一样,我们看到的整个过程就像对旧路面进行3D打印一样,再生机组后,旧路面就变成了新的路面。这种再生的养护技术,它适用于旧路面主要病害主要集中在沥青表面层,结构承载能力比较好,通过这个工艺的处理可以快速恢复交通,快速的使路面的品质得到提升。好的,谢谢这位网友朋友。

    主持人:好的,谢谢张总工,真的是隔行如隔山啊,除就地热再生技术,我刚刚还听到有就地冷再生技术,实际上都是对路面养护的一些新技术,接下来看网友木易的提问:据悉,金阳河特大桥6号墩高196米,相当于65层楼高。抗震烈度是7.7度,这么高的高度,和抗震级别,采用了什么样的新技术?建设起来有何难度?对当地交通有什么样的影响?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副总工程师毛成回答-木易】:

    好的,这位网友的问题也是比较具体和专业的,金阳河特大桥由我公司设计,196米高墩采用抗震性能好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墩,减轻了结构自重,同时有效降低了地震效应,结构的抗震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桥墩在施工技术上采用了我公司首创的自爬式内置支架,不像以前的桥梁一样在墩柱外面架设钢管支架,降低了高空施工安全风险。

    这个桥梁的施工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金阳县地处偏远,道路通行能力差、材料运输困难。受冬季大雾、冰雪断道影响,每年有效施工期只有约8个月。

    (2)采用我们公司的自爬式内置支架,有效地解决了金阳河峡谷地区高空风力影响和钢管安装精度控制难题

    该项目的建成,对当地交通的影响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高速、安全、促发展”,即金阳县老县城和新建东区通行时间由约1个多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同时开辟了地质灾害避险疏散“生命通道”,又有效拓展了城区发展空间,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主持人:谢谢毛工程师,一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十分钟,可想而知对当地的居民来说,经济上、生活上的便利程度是质的飞跃,我们再来看网友不将就的提问:四川很多高速要经过很多隧道,如果遇到车祸、火灾、塌方等应急事故,从设计上,有避险的方案吗?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路面研究室主任张晓华回答-不将就】:

    首先感谢这位网友对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的关注,高速公路隧道内事故形态以车祸为主,火灾事故概率相对较低,运营隧道洞内一般不会发生塌方现象。隧道洞外设计的联系道以及隧道洞内设计的多个横通道,能够在人员紧急疏散和应急救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隧道设计时按突发事故性质和发生位置,制定有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对应预案能够快速启动,有效应对。比如洞内发生车灾或火灾事故,首先人员可借助洞内电话或火灾按钮进行报警,视火势情况,利用洞内消防箱灭火器材实施自救,控制或扑灭初期火灾。洞内安装的火灾自动检测器触发报警后,值班人员通过监视系统对灾情发生位置确认无误后,洞内广播、电子显示屏等立即发布灾情信息,组织洞内人员疏散,引导人员通过两隧洞之间的横通道逃生。隧道按应急处置规程运转,洞内通风切换到火灾模式,控制洞内烟雾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关闭隧道以禁止洞外车辆驶入洞内;消防救援人员和车辆赶赴现场,组织人员疏散、开展灭火及伤员救治等作业。同时,洞内采用了阻燃型的沥青路面,发生火灾时,路面也不会出现烟雾或燃烧现象。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

    主持人:好的,谢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一次感谢罗董事长和几位专家做客我们的直播间,给我们带来耐心的解答,感谢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最后,感谢您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0年08月27日 21时45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通车高速公路里程突破7500公里,建成和在建总里程超过1.1万公里,近日举行的2020年四川省高速公路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推出了G7611线西昌至香格里拉(四川境)等33个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约3549公里。四川省的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和建设,已从盆地向盆周山区纵深推进,面临从未有过的复杂的勘察设计和建设条件,路面的服役环境越来越复杂,同时早期建设的既有高速公路路面已大量进入养护维修、大中修,甚至加宽改扩建阶段,对路面工程的结构、材料、工艺及技术装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和建设工作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有幸地邀请到了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同志就“‘科技+服务’创新发展路面绿色建设养护”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分享他们在交通强省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还有三位专家,他们是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总工程师、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主任张蓉,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副总工程师毛成,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路面研究室主任张晓华。欢迎各位,罗董事长,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公路设计院公司的罗玉宏,今天很高兴能在省政府网站和大家作交流,分享我们在四川交通建设中,在路面绿色建设养护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主持人:罗董事长,我们知道省公路设计院公司这个专业团队的确有些特别,让简要介绍这个被誉为“公路医生”的创新团队。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好的,主持人。我们公司路面创新团队依托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及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两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建成被誉为“路面医院”的国内先进的路面专用研发场所,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经验丰富的路面专家团队,能完成路面的检测、分析、诊断、整治方案设计、施工技术监控、技术咨询、交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处理。团队实验室配备了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仪和荧光显微镜等先进高精尖设备,对路面材料可进行分子级精准识别,从分子角度剖析路面材料组成、病因机理,研发新材料;装备有全套沥青高低温性能、疲劳性能等分析仪、汉堡车辙试验仪、路面性能综合试验仪、横向力系数测试车、落锤式弯沉仪、道路状况综合检测车等先进设备,能实现对路面材料及病害的精准诊断。

    我们团队以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需求为主线,围绕全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路面结构材料研发、四新技术推广、路面信息化、地方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促进重大科研成果应用,为全省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工程建设存在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推进道路结构材料及养护研究技术的整体提升。团队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40项,主持和参与编写了10余部行业和地方规范、指南,引领路面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我们团队负责完成了成南、雅西、雅康、汶马高速等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和四川省重大工程项目共计60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路面新建及养护维修设计,并在实践中首创了“设计——技术监控——试验——检测”全过程技术服务模式,推广应用于成都三环路改造、成都市高新区道路等众多工程项目中,显著提升了四川省公路及市政道路路面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主持人:现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就是“绿色”,国家正大力提倡绿色公路建设养护技术,团队在路面工程建设与养护中积极拓展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再生循环、固废利用等绿色公路建养理念和工程技术,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升,在公路交通基础实施建设和养护施工中,参与各方的环保意识也日益增强,从设计阶段就大力研究与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再生循环、固废利用等绿色公路建养理念和工程技术,建设以“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节能高效、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路,推动公路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公路路面建设与养护中,我们着重加强路面拌合站生产质量的精细化控制、低能耗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全寿命周期成本路面结构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设计,并大力推行工业、厂矿企业等生产后的废旧材料再生利用循环,积极推行废旧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推广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

    一、我们着重温拌技术的使用。

    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需要将沥青和集料加热到150℃以上,才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燃料消耗大,废气排放大,对环境有较大影响。我们引入温拌技术,在确保性能的条件下,可以在低于传统沥青混合料温度30℃以上完成施工,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同时,温拌技术减轻了沥青老化,路面耐久性得到提高。过去由于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温度高,在狭窄的隧道内施工,机械和人员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只能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音大,行驶舒适性差。温拌技术降低了施工温度,施工场合更广,采用温拌技术后,现在很多特长隧道都铺筑了沥青路面,隧道内路面行驶舒适性、安全性都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着重固废绿色再生技术的研发。

    一是旧路面再生利用。

    随着公路网的建设推进,公路建设模式将从以“新建为主”转变为“建养结合,以养为主”,越来越多的道路面临路面修复的养护任务。据统计,我国仅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每年产生沥青路面旧料就多达1.6亿吨。而目前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不到30%,远低于发达国家90%以上的利用率水平。大量的沥青路面旧料被废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在养护资金有限、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需要探寻低碳的绿色养护方式和协调的资源配置形式。为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养护模式,再生无疑是未来养护的必然趋势。在过去配套研究缺乏,规模化应用较少的情况下,我们克服困难,基于“沥青路面再生关键技术研究”“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控制性参数量化研究”“路面原位循环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高性能乳化沥青冷再生关键技术研究”“改性沥青就地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水泥路面碎石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从RAP质量控制、再生设计、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形成了成套技术成果,其中“路面原位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三等奖,在成渝、成绵、泸黄、成彭、攀田、成温邛、省道206线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中推广应用,我们编制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指南》《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指南》等多部地方标准,为路面再生技术在四川省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是橡胶沥青的开发。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均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废弃轮胎在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占有重大比例,但其难以再加工和降解的特点,为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传统掩埋等处理方式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污染环境。我们基于“城市新型绿色环保沥青路面技术研究”“基于绿色解交联的高性能橡胶沥青路面研究”等科研项目,针对环保化处理这些难降解的废旧轮胎胶粉在沥青路面中的高质化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废胎胶粉预先降解,然后与SBS复合改性,成功研发了基于废胎胶粉的高胶高粘改性沥青,不仅显著提升了废胎胶粉在路面中的掺量,沥青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而且成本相对传统材料明显降低,研究成果在成都市生物城得到推广应用。

    主持人:刚才听到的这些内容,让我们这些外行人很震惊,比如什么是“绿色”,能够废物再利用是一种绿色,您刚才说到废旧轮胎也可以用来修路,还有就是我们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修路的过程中,不仅要绿色,人们对于路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据悉团队在成都市的海绵城市及城市绿道的建设中设计了环保、降噪、排水路面、负氧离子路面、彩色路面、超薄罩面这些神奇的路面,能介绍一下吗?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好的,主持人,市政道路由于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市民的关注度很高,行车的舒适性、低噪音、雨天道路不积水,路面不产生有害物质等都是广大市民具体的需求。为此,我们近年来针对市政道路的使用特点,结合国内外路面技术发展,在市政道路中采用一些新的路面结构和材料,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个方面是排水路面。

    突发暴雨让城市出现内涝是不少城市头疼的问题,排水路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在成都市东大街、红星路等街道开车行驶时你会发现,路面无积水现象,车辆后面不再像其他路面上出现影响视线的水雾,刹车距离更短,交通标线更清晰,行车更安全,住在沿线的居民会感觉到噪音更小。因为经过我们的努力,那里的路面就像沙琪玛,中间存在很多孔隙,雨水通过孔隙引入到路边排水沟,不会积聚在路表,这些孔隙能大大降低行驶时轮胎在路面上产生的噪音,同时还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

    第二个是会“呼吸”的路面。

    针对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特点,我们尝试在成都市市政改造等项目中,以路面为载体,将研发的特殊添加剂加入到路面中使之成为会“呼吸”的路面,路面也就会像森林那样释放负氧离子,对公路路面行驶车辆所排放尾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能够形成有效吸收,改善了道路路域环境空气质量,使空气更清新。我们通过赋予路面除行驶外的更多功能,不仅使路面更舒适更安全,也使城市生活更和谐美好。

    第三个是超薄罩面。

    从2019年开始,驾车行驶在成雅高速高架桥上的市民或者住在周边居民可能会发现,成雅高速高架桥上行驶舒适性明显提升,噪音显著下降,而带来这种改变的正是我们应用的仅仅只有1.2公分的超薄罩面,就像给路面穿上了一层“薄衬衫”,它的厚度比较薄,用料较少,造价低;施工快捷,铺完后可以快速开放交通,对交通干扰小;提升抗滑,确保行车安全;增加路面的柔性,降低噪音,提升行车舒适性;对旧路面形成持久保护层,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等多方面的优点。这种路面兼具了预防性养护功能,全寿命周期内综合效益高,为全省市政道路及公路养护提供了良好示范。

    第四个方面是彩色路面。

    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路面要么是黑色的,要么是白色的,色彩比较单调,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且与周边环境难以协调。为此,我们在城市慢行系统道路中引入彩色路面,在道路路面设计中融入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让城市道路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具备警示功能,能够通过色彩差异对道路功能进行有效区分,保障慢行道出行者的安全,使路面不仅具有行走的功能,还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参与景观构造,成为艺术形式和城市特质的融合点,实用和环保的交汇处。

    主持人:真的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一条好的路,不仅仅是行驶在上面非常平顺,而且要兼具美观、吸收废气,同时还要兼具对环保有用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再聊聊高速公路的话题,在四川省2020年推介的高速公路中,部分高速公路位于高海拔高寒的川西地区,在这些地区铺筑路面将面临哪些问题?团队有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近几年,四川省高速公路已经由盆地山区向川西高原推进,沿线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等路面的使用环境极其复杂恶劣,为更好地建设和养护这些区域的道路,我们前瞻性地开展相关区域和环境条件下路面工程技术研究。

    一是冰雪灾害感知及主动防治技术。

    随着四川省公路建设由盆地向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延伸,面临极其复杂的地形及气候条件,垂直差异和季节差异显著,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冬季路面冰雪灾害频发、易发,并与长大连续纵坡、重载车辆、小半径曲线、急弯等不利因素耦合,大幅降低了路面抗滑能力,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威胁过往车辆的生命财产安全,进入冬季后雅西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不得不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货车通行,实际上也是出于安全角度的考虑。

    当前应对冰雪灾害管理措施主要是“交通管制+人工巡查+安全提示”,去除冰雪方法主要是“人工或机械除冰雪+撒融雪剂”。基于人工巡查发现路段积雪、结冰,然后采用交通管制,调动人员、融雪材料和除雪机械进行除冰雪等传统被动应对方式耗时耗力,对交通影响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劳动强度大,费用高,且机械设备、融雪剂会破坏或腐蚀道路结构物和附属设备,难以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与人民群众快捷便利交通出行需求和“绿色交通”建设目标有很大差距,亟需冰雪灾害感知预警以及新型主动融雪抑冰技术来保障道路冬季安全通行。

    我们依托“高海拔地区低冰点融雪抑冰路面关键技术研究”“四川高寒地区高速公路超长热管融雪技术研究”“低冰点路面主动融雪化冰技术应用研究”“高原山区公路冬季低温综合保通快速处置技术”“公路路面冰雪灾害预警监测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省部级以及公司自立科研项目进行技术攻关,研发了可以根据气候条件自动调节低冰点材料释放速率,实现在最需要除冰的冬季快速释放除冰剂,而在夏季基本不释放的目标,同时研发了环路热管技术,就像在路面内部埋设电热毯一样,就相当于地热一样,给路面加热,融冰化雪,结合公路冰雪灾害预警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在冰雪来临前启动,提前融雪化冰,既确保了车辆的行车安全,同时又降低了能源消耗。相关成果已在新川九路项目、凉山州S218中冕路、G245线巴金路昭觉至西昌段应用。

    二是抗裂路面结构和材料。

    高海拔高寒地区常年低温、昼夜温差大、紫外辐射强烈,气候环境条件恶劣;极其复杂地形、地质导致长大纵坡频现。在如此复杂的服役环境下,传统路面结构和材料易引起开裂病害,雨雪水沿缝进入路面结构,反复冻融,路面寿命大打折扣。我们基于四川省交通科技项目“四川高原山区沥青路面抗裂技术研究”,围绕高原山区复杂服役环境下沥青路面病害的特点、产生的机理及病害的防治,针对传统水泥稳定碎石抗裂性不足、功能层材料缺乏基于抗裂性的组成优化、沥青胶结料难以兼顾高低温性能的技术瓶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建立了高原山区复杂服役环境下沥青路面开裂防治技术体系,编制了四川省地方标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并在雅康、汶马等高原山区公路上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持人:看来一段路面的修建的确要用很多心思在里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高科技的成果,团队为了让路面的修建更富有创新性、提高效率,也想了很多办法,就像在第一段的介绍中提到的团队首创“设计—技术监控-试验—检测”全过程技术服务模式,可以谈谈这个全新服务模式的特殊之处以及应用效果吗?

    嘉宾(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

    这个模式是一个创新,核心还是保证整个路面质量,前几年市政道路由于施工和监理技术能力偏弱,为确保设计意图在工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在技术服务模式上进行了长时间探索,首创了“设计——技术监控——试验——检测”全过程质量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包括了工程设计、材料设计、技术培训、试验检测、施工监控及技术指导。在服务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技术、设备优势,为业主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对路面工程的关键工序、关键技术进行全面培训、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控,弥补监理、承包商试验检测技术贮备不足,确保全面质量可控。

    我们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蹲守沥青混合料拌和站,驻守摊铺、碾压前场,提出了“白加黑,五加二”的服务承诺,不分白天还是晚上,也不分工作日,还是周末,只要项目需要,都有我们的技术服务人员在现场,给项目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技术服务。这一模式在2007年成绵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中形成雏形,在2011年成都市三环路路面维护整治工程及二环路高架桥及底层道路改造工程中形成体系,从2013年的成都市高新区、生物城、空港等管理的众多工程项目中全面推广应用,近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成都市的市政道路路面行驶更加舒适、路容更加漂亮,我们的服务模式可以说显著提升了成都市路面质量和性能。这个大家都能很明显感受到,特别是三环路,我想大家是感受最深的,我记得当初在给三环路做服务时,我们院里也做了承诺,就是在五年内,三环路不出现一条裂缝,其实我们这个承诺是很大胆的,但是我想大胆也是基于我们的技术底气,所以效果是很好的。

    同时,这一全过程服务模式引起了广西、新疆等省外项目业主的广泛关注,我们受邀为广西南北高速路面白加黑改造工程等多个项目中推行全过程服务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主持人:谢谢罗董事长。看似平凡的路面,通过新结构、新材料、新模式的开拓创新也蕴含着大智慧,可以更好地服务城市和高寒高海拔山区道路建设及养护,便利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今天的访谈非常受网友的关注,下面我们就回答网友的提问。网友鱼儿提问:汛期对我省高速公路有多大影响?汛期阶段,有无开展高速公路灾害排查、应急处置等应急抢险技术服务?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玉宏回答-鱼儿】:

    好的,各位网友,今年汛期四川降雨量大,且雨量集中,这些因素的叠加,对我省的各条运营高速公路和在建高速公路造成极大的影响。我们公司作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直属的勘察设计单位,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积极开展了四川盆地盆缘山区的雅西高速公路、汶马高速公路、雅康高速公路、九绵高速公路以及盆地内多条高速公路的灾害排查,并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应急抢险技术服务工作。截至26日,我公司已累计派出40批共128人次到各受损路段提供抢通保通技术服务。

    主持人:接下来网友天空提问:高速公路路面承重有要求没,经常看到载重汽车在上面行驶,以前的比如大件路什么的,路都被压坏了,有制度管理吗?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总工程师、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主任张蓉回答-天空】:

    谢谢这位网友对我们高速公路路面的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关心,谢谢你提这么好的问题,我国高速公路的路面设计荷载是采用轴重为10吨的单轴双轮组后轴作为设计标准轴载。正如这位网友所看到的,为什么大件路及高速公路路面会出现因超重车辆引起的路面损害呢,这个问题在早期,是在全国普遍存在的,在2005年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的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针对超重车辆,全国开始了治理,随着运输市场的逐渐规范化、法制化,因此路面使用的技术状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路面不出现病害,路面和人一样是有使用寿命的,随着车辆的反复作用,到一定年限后,也会出现一些疲劳损坏,这就需要好的养护技术,以及创新的养护技术,使路面的使用年限、使用寿命更加耐久。好的,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

    主持人:好的,谢谢张工程师,刚才也提到了,路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也会有疲劳状况的产生,接下来看网友骄阳似火的提问:能简单介绍一下就地热再生技术吗?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总工程师、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主任张蓉回答-骄阳似火】:

    好的,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再生技术是一个绿色、环保,非常好的养护技术,就地热再生,是再生技术的其中一种,再生技术分为热再生技术和冷再生技术,热再生技术又分为厂拌热再生技术和就地热再生技术,冷再生技术又分就地冷再生技术和厂拌冷再生技术,由于再生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更有效的节约资源,使得石料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石料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可以大大的降低能耗,能耗的降低可以减少碳的排放,同时再生技术有施工方面的快捷,可以减少养护对社会车辆的延误,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最关键的一点,再生技术能够更大程度上节约养护成本,节约资金,使整个行业的发展可持续化。针对就地热再生技术,这个技术本身是在现场对已经出现疲劳损坏、病害的沥青路面,我们利用专门的再生设备、再生机组在现场对旧有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耙松、加热,然后根据旧路面的老化程度添加一定的再生剂,使它的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然后加入新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通过拌合、摊铺、碾压,使得旧的、有病害的路面,通过再生处理后如新路面一样,我们看到的整个过程就像对旧路面进行3D打印一样,再生机组后,旧路面就变成了新的路面。这种再生的养护技术,它适用于旧路面主要病害主要集中在沥青表面层,结构承载能力比较好,通过这个工艺的处理可以快速恢复交通,快速的使路面的品质得到提升。好的,谢谢这位网友朋友。

    主持人:好的,谢谢张总工,真的是隔行如隔山啊,除就地热再生技术,我刚刚还听到有就地冷再生技术,实际上都是对路面养护的一些新技术,接下来看网友木易的提问:据悉,金阳河特大桥6号墩高196米,相当于65层楼高。抗震烈度是7.7度,这么高的高度,和抗震级别,采用了什么样的新技术?建设起来有何难度?对当地交通有什么样的影响?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副总工程师毛成回答-木易】:

    好的,这位网友的问题也是比较具体和专业的,金阳河特大桥由我公司设计,196米高墩采用抗震性能好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桥墩,减轻了结构自重,同时有效降低了地震效应,结构的抗震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桥墩在施工技术上采用了我公司首创的自爬式内置支架,不像以前的桥梁一样在墩柱外面架设钢管支架,降低了高空施工安全风险。

    这个桥梁的施工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金阳县地处偏远,道路通行能力差、材料运输困难。受冬季大雾、冰雪断道影响,每年有效施工期只有约8个月。

    (2)采用我们公司的自爬式内置支架,有效地解决了金阳河峡谷地区高空风力影响和钢管安装精度控制难题

    该项目的建成,对当地交通的影响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高速、安全、促发展”,即金阳县老县城和新建东区通行时间由约1个多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同时开辟了地质灾害避险疏散“生命通道”,又有效拓展了城区发展空间,促进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主持人:谢谢毛工程师,一个小时的路程缩短到十分钟,可想而知对当地的居民来说,经济上、生活上的便利程度是质的飞跃,我们再来看网友不将就的提问:四川很多高速要经过很多隧道,如果遇到车祸、火灾、塌方等应急事故,从设计上,有避险的方案吗?

    【省公路设计院公司道桥试研所路面研究室主任张晓华回答-不将就】:

    首先感谢这位网友对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的关注,高速公路隧道内事故形态以车祸为主,火灾事故概率相对较低,运营隧道洞内一般不会发生塌方现象。隧道洞外设计的联系道以及隧道洞内设计的多个横通道,能够在人员紧急疏散和应急救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隧道设计时按突发事故性质和发生位置,制定有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对应预案能够快速启动,有效应对。比如洞内发生车灾或火灾事故,首先人员可借助洞内电话或火灾按钮进行报警,视火势情况,利用洞内消防箱灭火器材实施自救,控制或扑灭初期火灾。洞内安装的火灾自动检测器触发报警后,值班人员通过监视系统对灾情发生位置确认无误后,洞内广播、电子显示屏等立即发布灾情信息,组织洞内人员疏散,引导人员通过两隧洞之间的横通道逃生。隧道按应急处置规程运转,洞内通风切换到火灾模式,控制洞内烟雾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关闭隧道以禁止洞外车辆驶入洞内;消防救援人员和车辆赶赴现场,组织人员疏散、开展灭火及伤员救治等作业。同时,洞内采用了阻燃型的沥青路面,发生火灾时,路面也不会出现烟雾或燃烧现象。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

    主持人:好的,谢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一次感谢罗董事长和几位专家做客我们的直播间,给我们带来耐心的解答,感谢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最后,感谢您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