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如何激活这一末梢,让治理更高效、服务更精准?这是遂宁始终在探索的课题。当地结合本地实际,提出“融合各方势能、联动多方力量”的治理思路。2024年上半年,这一思路凝练成“三融六联”机制,先在船山区犀牛社区、涪江花园社区试点“阵地+座席”双模式,2025年起在全市全面铺开,开启了基层治理的新实践。
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遂宁“三融六联”相关工作开展情况,10月14日,遂宁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冯艳伟等四位嘉宾,作客省政府网站直播间,就“遂宁:深化“三融六联”机制 推动基层公共安全治理上台阶”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遂宁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冯艳伟(中),遂宁市船山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刘茂森(左)
机制解码:“三融”聚能 “六联”实干暖民心
“我们就是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基层治理从‘单打独斗’变‘协同作战’。”冯艳伟表示,机制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最小治理单元的高效运转,筑牢平安遂宁根基,全力打造成渝中部“发案最少、秩序最好、服务最优”的平安“星”城,为“实业兴市、引客入遂”战略保驾护航。
“三融六联”究竟是什么?冯艳伟给出了通俗解读:“‘融’是打破壁垒聚合力,‘联’是精准发力办实事。”
遂宁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冯艳伟,就“遂宁:深化“三融六联”机制 推动基层公共安全治理上台阶”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三融”即基层社区力量与公安力量融合、社区事务与社区警务融合、社区民生发展与安全治理融合。以党建为引领,遂宁按网格划分最小治理单元,依托网格党支部发动群众参与,让社区成为大家共同守护的“大家庭”。而“六联”则是具体的行动指南,每一项都紧扣民生需求。
更重要的是,这一机制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发展,我们会不断融入新资源、联动新要素,让服务更贴合百姓需求。”冯艳伟说。
一年多的实践,“三融六联”机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更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基础信息采集更扎实了——截至2025年9月15日,全市“一标三实”信息采集量达696万余条,采集率较2024年提升0.88个百分点,稳居全省第二;今年以来排查的2100余个隐患全部清零,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故意伤害等民生案件发案率分别下降21.25%、27.27%。
落地生根:市县联动 基层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从市级统筹到区级落实,再到社区执行,“三融六联”机制在遂宁层层推进、落地生根。
市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将机制纳入全市平安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规划,列为公安重点工作,明确“阵地、团队、平台、机制、义警”五位一体推进思路;同时以科技赋能,研发“派出所治安态势分析”模型,让治理更精准。
区级层面当好“执行者”。遂宁市船山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刘茂森说,船山区作为试点先行区,在117个村(社区)实现民辅警、社区干部、网格员合署办公,组建“3+N”警社团队,吸纳义警、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出台专项实施意见,将治理成效与平安建设评估、网格员考评挂钩,激发干事活力;开发区级工作平台,实现事务警务“一图展示”和风险智能预警。
如今的船山,警情同比下降33.2%,街面犯罪、传统侵财案件分别下降47.6%、22.3%,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9.6%,“民转刑”案件发生率下降35%,基层治理质效显著提升。
社区里的变化更直观。遂宁市船山区育才路街道犀牛社区书记刘蓉介绍说,犀牛社区通过公告栏、微信群、志愿活动等方式,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社区优秀志愿者”评选更激发了大家的热情,治安环境改善让居民赞不绝口。
遂宁市船山区育才路街道犀牛社区书记刘蓉
社区民警则成了“全能管家”,介福路派出所民警曾娜不仅联合多部门排查隐患、组织巡逻,更用暖心服务化解矛盾——2025年除夕前,她成功调解居民用水纠纷,还帮独居老人排除用电隐患,后来老人不仅送锦旗感谢,还主动加入调解队伍。一年多来,犀牛社区矛盾化解率超98%,收到五面感谢锦旗。
遂宁市船山区公安分局介福路派出所社区民警曾娜
谈及下一步规划,冯艳伟表示,遂宁将持续深化“三融六联”机制,让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我们会把宣传做得更细,让机制走进小区楼栋、千家万户,让更多群众理解、支持并参与进来。”冯艳伟说,同时,遂宁将拓展机制内涵,把反电诈、禁毒防艾、未成年人保护、政务服务、停车充电等民生元素融入其中,让服务更贴近生活;还将健全激励机制,表彰先进典型,激发全民共建热情,凝聚起更强的治理合力。(记者 刘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