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四川省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有关内容,10月15日,四川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武湖做客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解读文件并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
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
在访谈中,梁武湖回顾了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中欧班列应中欧投资贸易发展需求而生,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而不断壮大,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品牌。
四川是中欧班列开行较早的省份,自2013年4月26日首列“蓉欧快铁”(后更名为中欧班列(成都))开行以来,发展成效显著,累计开行量已超1.9万列,联通境外城市126个。成都先后于2020年入选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并于2025年1月正式获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此次制定的《行动方案》有何重要意义?梁武湖指出,这是四川立足内陆开放实际、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有助于构建贯穿欧亚的跨国铁路网络,促进“四川造”产品出海与国际优品进川。同时,这也是推动中欧班列从重规模向提质量转变的关键举措,旨在围绕“强枢纽、畅通道、优模式、聚产业、促合作、保安全”提升运营质效。
此外,《行动方案》直面当前省内部分市州班列发展联动不足、协同不够等问题,是优化全省中欧班列开行布局、整合资源要素、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作为四川获批集结中心后首个省级统筹政策文件,该方案对未来一个时期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大板块内容
形成“核心引领、多点支撑”发展新格局
《行动方案》主体包含哪些内容?梁武湖介绍,一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体目标,重点阐述到2027年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枢纽体系建设将实现的主要目标,推动枢纽功能增强、通道网络完善、运营质效提升、产业带动显著。
第二部分为空间布局,提出建设以成都都市圈为核心枢纽,绵阳、遂宁、达州、泸州、南充等为支撑基地的集疏运体系,明确各节点功能定位,形成“核心引领、多点支撑”发展格局。
第三部分为重点任务,实施“六大行动”、推进16项具体任务。一是实施枢纽承载能力强化行动,推进铁路场站扩能改造、加快建设成都中欧班列集结调度中心、推动场站与海关设施一体化建设。二是实施多元通道体系构建行动,优化中欧班列南通道运输方案,建成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三是实施运营质量效益提升行动,推动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推行“一单制”“一箱制”服务。四是实施适铁产业培育壮大行动,打造口岸产业集群,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规模,完善“干支仓配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五是实施国际国内交流合作行动,支持境外分拨中心建设,做强中欧班列(成渝)品牌,加强省内城市间合作。六是实施班列安全风险防控行动,强化平台企业风险防控,建立货物运输安全卡控机制。
第四部分为保障措施,从强化金融支持、用地保障、人才培育、宣传推介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三个注重
“软硬”结合“贸产”联动 深化合作良性循环
如果说《行动方案》的总体框架是“骨架”,那么其鲜明特点便是赋予这副骨架以灵动的“血肉”。梁武湖用“三个注重”概括《行动方案》的鲜明特征。
一是注重“网状”布局。集结中心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分步实施、分类推进。《行动方案》既充分考虑当前中欧班列开行实际,又结合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瞄准构建高效集疏运网络体系目标,统筹成都都市圈的协同发展以及与周边区域重点城市的联动发展,多点布局建设支撑基地,推动全省范围国际物流枢纽集散、节点分拨,联动做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二是注重“软硬”结合。统筹“硬投资”与“软建设”是国家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行动方案》既对完善铁路枢纽场站、设施、设备等作出部署,又对探索班列运营机制、规则、标准等提出要求,还明确了强化班列运输安全服务的具体措施,既有利于推动班列设施水平持续提升,又有利于促进班列市场化运营质效快速增长。
三是注重“贸产”联动。中欧班列不仅能促进贸易,更能聚集产业。《行动方案》在探索“枢纽—通道—平台—产业”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径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鼓励支持中欧班列开行城市发展口岸经济、国际贸易、先进制造业、冷链物流产业、电商物流产业等,促进省内区域间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共兴,推动实现以通道带动贸易、集聚产业、联通民心、深化合作的良性循环。(记者 邹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