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 | | | English
首页 | 政府领导 | 机构职能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走进四川
四川观察:四川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明确两个阶段目标及重点工作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要的空间治理活动,是破解乡村与城市发展空间矛盾的关键路径,更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空间治理效能的核心工具。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11月5日,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邀请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邓斌走进直播间,介绍《实施意见》内容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万工程’重要批示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有关工作部署,我们牵头起草的《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近日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旨在进一步释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空间统筹、资源聚合、资金整合、政策融合、部门协同’方面的系统集成效能,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邓斌介绍,《实施意见》明确了两个阶段的核心目标任务,分步骤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落地见效:

第一阶段是到2027年,即“加快实施、构建体系”阶段。这个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启动,并力争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不少于6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此为着力点,重点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协同路径、强化项目监管、优化资金整合以及搭建数字化管理场景等关键环节进行大胆探索,争取形成一套体系成熟、操作性强的制度成果,并打造出一批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为后续工作铺平道路。

第二阶段是到2030年,即“形成模式、深化推广”的阶段。这一阶段将全面完成首批项目的实施与总结,核心任务是形成一套成熟定型、具有四川特色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模式,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大力推广。最终愿景是希望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勾勒出一幅“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图景,从而有力推动全省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融合更加深入。

为达成目标任务,《实施意见》细化提出了6个方面重点工作内容。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统筹实施。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一盘棋”推动实施为核心,编制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项目区编制实施方案等,将整治目标、整治任务和空间安排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落实,系统安排任务、统筹推进工作。二是开展农用地整治,强化耕地保护。以保障耕地安全、提升农用地质量为核心,通过开展耕林园空间置换、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生态保育等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质量提升、生态化改造,全面提升耕地保护水平,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三是实施建设用地整理,提升配置效率。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激活配优土地要素为核心,通过闲置土地处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增减挂钩、工业项目向城镇开发边界内集中布局等建设用地整理盘活和空间腾挪优化,推动向存量要增量,全力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用地,满足农村一二三产业用地需求,助推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四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及建设美丽乡村为核心,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国土绿化、矿山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农村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措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五是挖掘保护特色资源,传承历史文化。以传承农耕文明、守护地方特色文化根脉为核心,对乡村文化遗产、特色人文资源、自然风光等实施保护,传承农耕特质、民族特蕴、地域特色,探索自然人文资源传承与价值转化路径,丰富乡村文旅业态,推进富有巴蜀魅力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六是不断丰富整治内容,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以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支撑乡村宜居宜业为核心,结合工作实际,因地制宜拓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意见》提到要“在全省启动实施不少于6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对此网友十分关注纳入土地整治项目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和标准。邓斌表示:“我们主要依据自然资源部的相关指导精神,设定了三个层面的核心要求:一是有真实的整治需求,具体来说就是当地群众整治意愿强烈,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生态质量、人居环境等需提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需优化;二是有良好的整治条件,项目区域本身要具备通过整治来优化提升的潜力和可行性,即具备空间布局优化、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建设用地腾挪盘活、生态环境提升等潜力,且土地权属清晰无争议;三是有扎实的整治能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县级或乡级应具备充足资金保障、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总的来说,我们的目标是要精准选出那些最有必要、最有可能、也最能做好的地区来开展整治工作,项目完成后还将以综合评估来检验成效、树立标杆,确保项目真正取得实效,并推广其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标杆的引领带动作用。”

谈到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保障群众权益,邓斌表示,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是“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之一,《实施意见》明确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群众“全流程”的参与机制和“全方位”的权益保障机制。比如,在制定实施方案环节,整治区域划定前,应在取得村民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同意后,方可将适宜的区域纳入整治区域,方案编制完成后,需充分征求所涉及村庄的村民意见,并取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同意;在项目实施环节,对当地群众可直接参与的,鼓励以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实施工作;在项目验收环节,鼓励吸收当地群众代表参与验收,增强认同感。他专门强调:“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权益,接受群众监督,运用好村民议事决策机制,严禁违背群众意愿搞大拆大建、强制或变相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等,坚决杜绝为整治而整治、片面追求指标交易、损害农民利益等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实施意见》立足四川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工作方式上呈现四大亮点,即: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破解空间无序难题;集成自然资源政策工具,释放综合整治效益;健全管理机制流程,确保规范有序实施;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强化工作投入保障。“比如,针对空间布局无序化问题,允许在保持‘三区三线’和空间布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土地开发利用方式、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城镇开发边界等进行局部微调与统筹优化,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进一步科学布局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在政策工具的运用方面,提出除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外的其余建设用地指标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探索矿业权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出让等创新举措,最大限度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台作用……”邓斌表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内容已超出传统的土地平整、道路修建等单项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方向,充分理解政策内涵和出发点,强化系统思维把握实施“准入关”,强化部门联动提升工作“协同关”,强化监督管理守牢政策“底线关”,用好支持政策,加强全流程监管,切实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记者 刘畅)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